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究竟一乘宝性论▪P5

  ..续本文上一页,加在这个出家的戒律里面而已。所谓剃度也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以前外道也有的,赤脚、乞讨也是跟外道都是一样的,很多规矩包括八关斋戒也是一点点不一样,我们的发愿不一样、追求的不一样,行为上很多都是跟外道相同的,因此不能用一个密续的续去解释他一定是外道,或者经典的经去解释。譬如说:印度的《易经》也是经,但是他的内容事实上非佛法。我们佛教全部的经典也是成为外道的,如果是这样子成立的话,不只是这个,我们说佛教的很多名相,都是跟外道是共同所有的。因此过去鹿野苑那边翻译《入菩萨行论》的时候,很多名相方面他们遇到一点点困难,有些名相跟外道用的不一样,有些名相用的一样,但是佛教要找到原始名相,一定要找有关佛教的记载、原始用的佛教名相,如果没有,有可能翻译以后成为外道的,有这种的问题产生。

   刚刚我们讲的论,不是写一本书就是称为论。佛教的论,刚刚前面讲的有三种作用全部要圆满,写论的人三种功德也是要圆满的,写论的本身要证悟空性的、或者是亲见本尊的、或者五明通达的,这三种的功德其中一个一定要圆满的。佛教的论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内容、作者各方面都比其它的更殊胜的。因此佛教的经典、论,可以当做佛经去供奉、可以修持、可以读诵。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再讲的话,好像是开高速公路啊!不然好像讲不完了。后面要回向,我讲的功德、你们听闻的功德和我们所有发愿的功德全部回向给众生,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这样的愿我们就是做回向。

   先大家发愿,遍一切众生希望获得正等正觉佛陀的果位,为了这样的一个愿,今天要接受弥勒五论之ㄧ宝性论的课。也希望这宝性论里面所讲的内容正式实修,就是依法和自己的心相融,大家发这样的一个心态接受今天的课。

   今天我们最主要讲密部金刚乘的部份─第五页。

  乙二、密部金刚乘

   昨天我们讲完显宗的经论─经的定义和论的定义,今天主要讲的是密部金刚乘的部份。《宝性论》属于经的部份,为什么要讲这个续呢?昨天也是讲过,这算是显密的一个桥梁,或经部和密部的桥梁是这部宝性论。因此我们对经题《无上续论》讲的这个续的内容要稍微的了解。

  在宝性论的前面,我们说七金刚处来讲,是三宝佛法僧、如来藏性和菩提、功德和事业总共有七金刚处去讲的,在密乘的修持,每一部仪轨里面就有这个(些)部份,仪轨前面就一定会有皈依、发心,我们要以三宝为这个皈依处去讲的,因此佛法僧全部在皈依里面。

   如来藏性我们解释为法界体性智或法界智,修密乘的仪轨的时候,前面一定要诸境化为空性、在空性中观想本尊,我们说三种定、三金刚定去观想的,大部份红派的仪轨大都是以三定去观想一个本尊,所谓真如定、本因定、遍照定等三种禅定去观想的。前面的真如定是法界体性智、空性是如来藏性的部份,一直到遍照定最后就成为圆满本尊的身相功德圆满的身相。这个部份在《宝性论》里面可以说是菩提的部份,菩提圆满正等正觉的一个身相。

   在密乘的仪轨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观修,但是不管自己观想或者对面观想本尊,都是一个种子最后要圆满一个身相,不只是本尊的身相,身圆满和外境的净土等要圆满的观想部份我们这里说的菩提。

   修持本尊的阶段,中间要供养文和礼赞文这两个,完整的仪轨不能缺少的一个部份,这里所谓的七金刚处里面功德的那个部份。再念诵咒语,最后就是我们说成办四种利益,譬如说息增怀诛等等成办四业、要观想集散事业钉,这个部份我们可以说是在这里面事业的部份。 因此,在《宝性论》里面所解释的就是密乘整部仪轨的内容。

  

  金刚乘于经续内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金刚乘、密咒乘、果乘、内乘、不共乘、方便乘、大密乘等。

   金刚乘于经续内有多种不同的称谓,所谓禅定也好、咒语也好,很多都是因为如来藏性为基础,因此讲到金刚的这个字。任何东西都不会毁坏所以用金刚这个字。同样的,我们这里七金刚处也是用金刚,密乘很多不同的名字。

   密咒乘,譬如说:身密、口密、意密,我们说三密,这个密很多种含意,称为秘密乘、密咒乘。

   果乘,我们所谓佛的境界。一般我们先修因最后有果,但是在密乘金刚乘里面现在在果的阶段,在一个修行人的瑜伽士的定中,可以感受或者是享受佛果的各种功德。譬如说:修一个本尊跟本尊的相应的时候,你所住的地方,你自己的定中是一个净土,亲自显现在你的眼前。还有你也是息增怀诛等成办利益众生的各种事业的能力,类似菩萨和佛的果位在凡夫的阶段也可以显现的,密乘称为果乘讲的原因是这样的。

   内乘的这个部份,我们分为外、内。外部的理论就是身口的各种行为为主这种的的乘派就称为外乘。内乘,是以三昧耶和瑜伽行的那种禅定为主的这种经典或续部,这里称为内乘,内是三昧耶定就是禅定。

   不共乘,(与)声闻、缘觉不共同,唯有上根利器的人所学的、所修的这个部份就是不共乘。

   方便乘。昨天也讲过有各种去渡化众生和利益众生的方式,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学同样的法门,也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要做同样的事情,密乘里面有诸多方便的法门。譬如说:生圆二次第和息增怀诛的事业等有各种方法。这种方便的方法称为方便乘。

   大密乘。正等正觉的佛陀所谓意义的部份赤裸的显现出来,以佛陀的意去修持,这个意的禅定去修持和学习,所谓大密乘。大密乘(就)根器来分,譬如说:八大菩萨的这种的上根利器的人的境界可以称为大密乘。但是也不是说除了这种高的层次以外不能学习的,我们凡夫有信心坚定的人也可以学习、可以获得成就。

  

   于时轮金刚的《无垢光疏》内说及:「金刚为不衰、不灭,故名大金刚乘。」

   于时轮金刚的《无垢光疏》内提起,这个无垢光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论书,藏传佛教里面提到,他是香巴拉国王的著作,有翻译成藏文,也可以说是时轮金刚最多的一部论书解释。在这里面提到金刚为不衰、不灭,故名大金刚乘。

  密咒乘之意,《金刚顶续》云:「密咒之法相,诸佛之真意,成就法精要,真实之法界,是为密咒相。」因此诸佛菩萨意不二的智慧,称为密咒。密咒是本尊、亦为本尊之称号,非利器者不得宣说,此故而称"密"。

   密咒有很多种意思,有时候这个密咒字面上没有什么意思的,它是一个代号,也是我们说语真实谛加持的一个代号,念诵就获得加持这种的一个咒语。有时候它是本尊的名号,用梵文念的时候完全它是一个法号。譬如说:嗡阿日阿巴札纳帝,大家都会念文殊菩萨的咒语,这个文殊菩萨的咒语是一个代号,很多字凑起来的一个咒语,它不完全是一个名称。如果我们念度母的咒语: 嗡答瑞 度答瑞 都瑞梭哈,这是一种度母的佛号。这种的有些是佛号,有些是一个代号。这个非利器者不得宣说,此故而称〝密〞。

  

  密咒乘内分密咒(梵文为Mantra曼陀罗)及密续(梵文Tantra旦陀罗)。

  这两个密续里面,密续是指经典,里面就有密咒,也可以说先有密续再有这个密咒。

  丙一、密咒(梵文为Mantra曼陀罗)分三种:密咒、明咒、陀罗尼咒。其"曼"的意思为意识及空性,"陀罗"的意思为拯救及方便。完整的意思,于因地将修行人由烦恼意识中拯救出来。

   密咒的部份,米滂仁波切的大幻法网续的前面有密咒的解释和秘密的含义,红派的说法有详细的,但是我这里面大部份是用觉囊派和萨迦派的各种说法。

  

  依咒语的自性而言,为方便与智慧空性合一。《密集金刚后续》云:「"曼"为无相空,金刚萨埵云:是为大智慧。"陀罗"为拯救意,如来所宣说,空性及大悲,无二别自性。」

  密集金刚等等所提到,「咒语的内容很广,不只是一个念诵的佛号,里面包含方便和智慧所摄的一切法。」

  1. 密咒

   对未成熟之根器者不得宣说而名密咒,《吉祥和合续》内云:「非遍入、大自在天、梵天、声闻、缘觉之境故,即说为密咒。」

   这里所说的未成熟的根器和非根器者,这两个一点点不一样的。完全对密乘没有信心,还有些对密乘有邪见的,这种就是非根器者。

   未成熟讲的话,虽然没有排斥,但是他没有经过密乘的灌顶等仪式的,我们称为是未成熟者。在十四根本堕里面:未成熟者宣说密法是第七堕、这是第七条戒律。譬如说:没有接受过灌顶的人,跟他讲密乘的仪轨部份,秘密的部份给他看或者是跟他解释,这样是犯戒的。就像一个没有受过比丘(戒)的人面前讲比丘的戒律一样,一般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还没有受的居士不能看,也不能读诵。像这样,密乘也是还没有成熟的人,不能看、不能说,因此它称为密咒。

  2. 明咒

   净化过失及明了智慧之意,《金刚顶续》云:「灭处贪黑暗,亦治诸烦恼,回遮无明障,宣说为明咒。」

   有净化过失和清净智慧能力的称为明咒。但明咒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有些的说法也不是这样,我大部份是以《金刚顶续》和觉囊派的诸大师的说法去讲的。

  3. 陀罗尼咒

   诸功德不漏而总持,故称为陀罗尼。《金刚顶续》云:「能持诸佛法,亦能持诸法,故说总持咒。」

   总持就是不忘记或者是把它留住、不要让它漏失的意思。

  《金刚顶续》云:「能持诸佛法,亦能持诸法,故说总持咒。」

  佛法和佛法的一切功德可以留在一位众生的心续,这种的把它留住都不忘记的功能就称为陀罗尼咒。

  丙二、密续(梵文Tantra旦陀罗)之分法

  1. 分为二续,内续及外续。

  阿阇梨无畏生主张:事续、…

《究竟一乘宝性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