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少光天。
此明色界,二禅三天也。前天定力,尚假戒扶,此则不假戒扶,而自不动;定深发光,以光之胜劣为次。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似是大梵所为;梵众天:戒德显著;梵辅天:戒与定俱;大梵天:戒与慧俱;具足戒、定、慧,故曰圆满梵行,而升此天。环师亦谓,蹑大梵之行,升进者是也。统摄既久,则化他功深,自行益纯。澄心下,方入此天;澄心不动,寂湛生光者:谓心水澄凝不动,寂然发用,湛然生光,但心光尚劣,未极其量,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寿二大劫,身长二由旬。
卯二 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成琉璃。由定力转更增明,身光心光,展转相然,如以火传火,光光迭发,照耀于无尽也。所有依报外境,随光而发,亦同正报身心,内外明彻,遍成琉璃。映十方界者:约其定光,随所受用十方言之,非遍一切十方也。按二禅覆以小千世界,遍小千之十方也。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寿四大劫,身长四由旬。
卯三 光音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吸,即取也;持,即执持;圆光,谓前天依正,光明交映,至此定深,而至圆满,故曰圆光成就。教体者:《正脉》云:以此光明,代其言音,以宣彼梵行教化,如世间以文字,代其言音,而亦以宣诸教化,与用光明作佛事者,同也。 有谓二禅以上,无有语言,恐未必然。《法华》云: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悉皆得闻之;此可为证。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者:发宣梵行教化,清净无著,应用无有穷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寿八大劫,身长八由旬。初示三天别相竟。
寅二 结忧离漏伏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此三胜流,非但胜于欲界,犹复胜于初禅,以后后胜于前前也。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者:以初禅,乍离欲苦,恐其复坠,故一切忧愁悬挂,竟有不安之貌,时时以觉观拒之。今至二禅,离欲渐远,恐坠心息,故忧悬所不能逼,而入无觉无观矣。然虽无觉观,仍属有漏,而非依寂常之真心,而修实证真三摩地也。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于清净梵行心中,粗漏已伏。粗漏,指初禅爱,无所由起,故曰已伏。能以定力,伏前五识,不起现行,故名为二禅。于九地中第三,名定生喜乐地,以定力功德,发生喜乐也。火灾不到,而有水灾,由其内心有喜水故。二二禅天竟。
丑三 三禅天 分二 寅初 示三天别相 二 结安隐喜俱 寅初分三卯初 少净天 二 无量净天 三 遍净天 今初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此明色界,三禅三天也。《持地论》目第三禅为乐俱禅,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发故。前二禅虽有乐支,为喜支所障,今灭喜纯乐,故得其名。阿难!如是天人:蹑前光音天,圆满光明,成就音声,而为教体;披发音声,显露妙理。此天,即依妙理,发成精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恬然安静,而通寂灭之乐。寂灭乐,亦定清心安所发,不可滥于本性寂体,以名同体异也。以初入此境,故言通,而未能成,名少净天。初伏第六意识,非真寂灭也。寿十六大劫,身长十六由旬。
卯二 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者:前天通寂灭乐,以其净境未亡,至此定力转深,并净亦空,故曰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者:以空引净,净与空发,虚空无有边际,净境亦无边际。自觉正报之身心,犹若太虚,无累无碍,故曰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净空无际,故无有量也。寿三十二大劫,身长三十二由旬。
卯三 遍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前天净境,只遍身心,至此定力转深,并依报之世界,正报之身心,泯同一体,皆得虚寂,故曰一切圆净。《正脉》云:此但定力所使,所谓境随定变而已,非唯心观力所使也。
净德成就:接上句,既一切圆净,则纯净之德成就,妙乐无穷;有漏之乐,至此已极。自觉殊胜归托之处现前,将谓真实安身立命处所,清净极乐家乡矣。不知尚属有漏,即便归托于此,故云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以其触处,皆成净乐,故名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身长六十四由旬。初示三天别相竟。
寅二 结安隐喜俱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此三天,又胜二禅之流。初禅,苦恼不逼,未得随顺;二禅,忧悬不逼,五识已伏,但得随顺;至此三禅,已得寂灭,六识已伏,名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者:前二禅,有喜心动念,故身心不得安隐,今喜心既离,身心安隐,自在受乐。乐称无量者,以所具妙乐,周遍无量故。界内,以三禅为极乐处也。虽非正得真修实证之三摩地,然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安隐心,即三禅心。初、二禅离障增胜,故曰清净心。三禅得乐增胜,故曰安隐心。 《正脉》云:仍言欢喜毕具者;以有安隐心中,四字拣之,良以喜是动心所发,乐是静心所融,若在飞动心,纵说乐,而仍是喜支;若在安隐心,纵说喜,而仍是乐支,故通名为三禅。于九地中第四,名为离喜妙乐地。以离前初、二禅之喜,得三禅之妙乐也。水火二灾不到,风灾得至,由其未离出入息故。三三禅天竟。
丑四 四禅天 分二 寅初 四胜流天 二 五不还天 寅初分二 卯初 示四天别相 二 结不动纯熟 卯初分四 辰初 福生天 二 福爱天 三 广果天 四 无想天 今初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此四禅九天。温陵曰四禅报境,但有三天,第四无想,乃第三广果别开,此外复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与凡夫不同。但以同入舍禅,故于舍心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复次天人:是指三禅中来者,谓初禅离苦恼,二禅尽忧悬,故云不逼身心。苦恼忧悬是苦因,既皆不逼,是已苦尽则乐生。三禅身心安隐,得无量乐;此天则明乐亦不当受,何以故?乐非常住之法,福业尽时,久必坏生,由是起双舍苦乐之行,苦乐二心,并已舍除,故曰俱时顿舍。正以二心俱舍,名粗重相灭,以坏则苦生,今苦坏双超,舍心不动,即净福性。此定既发,即名为生;故曰如是一类,名福生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
辰二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前天苦乐二心,俱时顿舍,尚未圆融;至此舍定益深,功行纯熟,故曰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者:即决定胜解,任持舍定,能所双亡,不为异缘所转,是为清净。然既舍心圆融,无有遮限,而所感净福,亦应无遮,于此无遮福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妙随顺者,大自在也;所有愿求,亦无遮限,得大自在,穷未来际,爱乐随顺也。如是一类,名福爱天,此天之福,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寿二百五十大劫,身长二百五十由旬。
辰三 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是福爱天中,有二种歧路:一直往道,趣广果天;一迂僻道,趣无想天;心念行业各别也。若于先心:即福爱天,妙随顺心,能令所求如意,今无量净光,即舍俱禅,定深而发光也。于此光中,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增盛圆明,离下地染,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谓广大福德,所感之果也。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水火风三灾,皆不能到。于九地中,名舍念清净地,谓双舍苦乐二念,而得清净也。
辰四 无想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先心是福爱天中,双厌苦乐之心,至广果天,增修福德,令得圆明;至无想天,增修舍定,令期究竟;此二天之分歧也。精研舍心三句,即指增修舍定,深搜细索,相续无有间断。圆穷者:圆满穷究,必求其究竟;舍道者:即以舍定,为涅槃道也。身心俱灭,心虑灰凝者:谓以舍定,灭除舍心,定中浑成一空,故心身俱成泯灭,令其心思缘虑,有若寒灰,凝然不动,但如夹冰之鱼。鱼譬六识,心心所法;冰譬舍定,冬天水结成冰,而鱼夹在冰中,而不能动。此定亦复如是,祗伏六识现行,经五百大劫,定力摄持,报形不坏也。五百劫后,依旧散入轮回。然无想报尽,多皆堕狱,因其在定,未证谓证,以为证阿罗汉,已出生死。后出定毁谤三宝,以佛狂妄说法。说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以故堕入地狱。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者:《正脉》云:出其无常之故,正由向二种根本,错乱修习耳。前二句明其错依六识,生死根本,为本修因,强令灰凝。后二句明其反迷识精元明,圆湛不生灭性,而全不知用故也。 初半劫灭者:初生此天,习定半劫,始得想灭,无想定成。后半劫生者:于四百九十九劫半,而想心复生,此定仍坏。有成有坏,终非究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此天依于舍禅,灭除六识,心心所法,令不起现行,故名无想天。但与广果,同修舍禅,故同一处,以是外道故,分二种名耳。初四天别相竟。
卯二 结不动纯熟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四胜流者:并超下地故。一切世间:通指欲界至三禅也,欲界为苦乐所动;初…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