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念处篇▪P4

  ..续本文上一页像那位佣人守门一样,将绳索的一端系在无明驴的身上,另一端绑在宝藏的门上,其实这宝藏之门已经被人打开了,宝物被偷而绳索还牵系在“无明驴”的身上。

  所以,凡夫就像那个守门奴一样,只看守驴子身上的绳子,却不知宝藏之门是在绳子的另外一端,还一直将这只驴牵在身边呢!这就是我们凡夫,偏于这份无明而忽视了那份宝藏。

  磨砖焉能作明镜

  以下又接着说:“而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静处而坐,心意流驰,贪着五欲,为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爱索缠缚。”这一段文明显地说,既然要学佛,就要尊奉佛陀的教诫,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善加奉守佛的教法。

  我们既是要“学佛”,那就一定要奉教,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好好守持佛陀的教法。纵然一个人发心出家,若不能好好地体会佛法、守持佛的教诫,则必会贪求利养。能奉持佛教的人,必然知道世间一切万物万法,终究归于“空”,就因为人不能体会佛陀的教法,所以才会贪求利养。

  凡夫还没出家时,不断地贪求情爱欲念,一旦看透情爱而出家,若不能断除烦恼,则出家之后所贪求的就是利养,这都是没有透彻了悟佛法的人。所以佛陀说:“不奉佛教戒法的比丘,虽然不贪求情爱之欲,却贪求利养。”

  有的人刚出家时,乍看之下令人觉得他已显现出清白的形相,并认为他的心已经清净,看开一切而出家。他出家后,口口声声说要修行,于是常常找静处打坐参禅,但是他的形貌虽在参禅,内心却流驰不定。记得我过去曾说一则故事:

  有一位参学者到一个禅师的门下去求法,禅师问他欲求何法?他回答说,想参禅了脱生死。

  这位祖师就说:“好!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参?”

  隔天,这个祖师就坐在门口,拿一块砖头拼命磨,这个行脚僧一见此景,就赶快问祖师:“和尚为何在此磨砖呢?”祖师回道:“我欲磨砖做镜。”参学者大惑不解地问:“砖如何磨成镜呢?砖越磨越损,根本不能做成镜子!”祖师却答说:“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那你坐禅难道就会成佛吗?”

  这个行脚僧恍然大悟地说:“对呀!学佛不是只学禅而已,学佛应该学佛心啊!”

  参禅若是一味地追求名闻利养,那有什么用呢?所以说“静处而坐,心意流驰”就是贪着五欲,只想争一个名气,让人夸赞他的禅功精深!其实,这不是正确的方法。

  自家宝藏善珍摄

  “贪着五欲,为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爱索缠缚。”五欲即色、声、香、味、触、法等,贪求五欲者,易被这些色声香味惑乱心念,因此称为“无明覆心”。“无明”是不明白道理。我们的心本来像一面镜子,但是被染污的色彩染着,所以不能照见外界清净的景物,这就是“无明覆心”。

  “爱索缠缚”,由于人被情爱的绳索缠绕,所以无法脱离无明。佛与凡夫本来是平等的,我们不比佛缺了多少,佛亦不比我们增加多少;唯一不同的是,佛陀能脱离无明爱索的缠缚,而得逍遥自在,对大地万物与众生都具有一份平等的爱念。所以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要学得“平常心”与“平等心”,一个人若有平常心,则无论遇到任何环境及挫折,都能够安然自在,庄敬自强,把日常生活的一切变动视为很平常的事。

  若想对任何事皆以平常心处之,则必须先断除私我的爱念,而佛陀就是已经将私我的爱念断除,有如解开无明绳索,不再受爱索缠缚一样。这是因为佛陀有正念、觉意、道品等超然的智慧。而凡夫则是因为有爱的无明,所以正念、觉意、道品等财宝,全部都散失了;也就像那个守门的佣人一样,只看守住驴子和绳子,却没有看守屋子,而使屋内的宝物被人搬光。

  世间的凡夫大都如此,若能看得开,则万法皆能透彻。学佛就是要去掉无明漏。“漏”即遗漏没有尊奉佛法而使其漏失。我们今天学佛就是要守好自己的慧性,才不会使这份宝藏漏失掉,请诸位多多在日常生活上用心,那怕是多么微细的事物,也要认其地观察分析,这样,才不会散失了自我的慧性。

  台风转向,宜哀矜而勿喜

  前面已提到四念处的“观法无我”,“法”包括有形的法与无形的法;有形者为色,无形者为心,亦即“色法”与“心法”两种法。

  “色”--凡是世界上我们能看得到的东西,都包括在色法中,它是由四大元素和合两成的。“四大”即地、水、火、风;宇宙天地万物,皆不离这四种元素。例如聚土所依止之处就是大地,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土地而生活,人必须立于土地上,房子必须盖在大地上,而谷物也是种植在土地上。总之,人的食衣住行……,皆不能离开此“地大”。

  还有不能离开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水份,设若四大调和,物质充足,就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一旦遇到久旱不雨时,方始忧心水源不足。看看印度、伊索地亚,及非洲国家,皆因缺少水份,农作物无法在土地上生长,结果有无数的人因此饿死。

  又如有一年赛洛玛台风接近台湾时,我们都非常担心它是否会带来强风豪雨侵袭台湾。但是刚从日本回来的杜院长却说:“日本人一听到赛洛玛台风的消息,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一直期待此台风能够为日本带来充沛的雨量,不过却有声无影,还是无法带来一点水分。”在台湾,由于雨量充足,因此非常担心它登陆,而日本因缺少水源,所以很期待这个台风能带来雨水,解决旱象。

  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个台风本来直扑花东、宜兰等地区,在距离陆地不远的海面时,竟转向韩国而去。第二天的新闻报导播报韩国风灾水患的消息,死亡人数高达七十多人,失踪几十人,而且有六千多灾民无家可归。一场台风带来的强烈风雨,竟然使人间发生这么多的悲剧,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不能缺乏适量的风与水,但是超过其量时,就会变成灾害了!

  四大调和,少病少恼

  “地大”如以人的身体来说,所有坚硬的物质皆可称为地,包括皮肉、筋、骨等,皆属于“地大”。而血液、唾液、水分等都可称为“水大”。人的水分及血液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否则会不调和。人也不能欠缺“风大”,风即人的呼吸,人体必须靠呼吸使氧气流通,促进回圈作用,以维持生命。“火大”即热能,人的身体有一股暖气,就表示生命的存在,设若失去了这股体温,就是生命结束之时,分辨活人与死人,只要摸摸其体温是冷是热,就明显易知了。

  以上(地、水、火、风)四大,人体虽不能缺少,但是也不能过量,过量了反而会生病。例如现在有许多人想减肥,因为大肥胖了也是一种毛病,所以要减肥,此即是地大不调和。有的人为了减肥,尽管每天吃得很少,但是却瘦不了,而且造成营养不良,行走时更是晕头转向,站也站不稳!如此,“地大”不但不能减少,还损坏了其他机能,造成许多病症,这就是“地大”过量。

  “风大”亦不可缺少。人的呼吸若不顺畅则会造成气喘病,有的人更会形成心脏病。人的生命就是靠这口气,呼吸若不顺畅,一口气不再来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而血液若无法输送到脑部,就会造成脑死。人体的各项组织机能都是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脑的组织细胞是靠心脏输送上来的血来活动回圈,而心脏的搏动与呼吸系统有连带关系,在一呼一吸、一进一出之间,心脏的动脉及静脉便利用收缩及舒张作用,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如果血管不坚韧、大脆弱而破裂,或是收张压的速度不平均,血液不能顺利地流到脑部,使脑细胞缺氧几秒钟,那就会导致“脑死”--即使呼吸恢复正常,但脑部已经失去功能,不能与心脏配合,指挥全身的各部组织。所以呼吸对人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呼吸咋用带动血液的回圈,而脑细胞若有充足的氧,就可发挥功能,按受各种外境刺激,并指挥各部位做反应动作……等等。

  因此“风大”绝对不能失调,稍增或稍减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危险。一个人若处在一间密闭室中,几分钟之后就会因缺乏空气而死亡;若被闷住鼻子、堵住呼吸道、关在冰库或空气稀薄的橱柜中,时间稍久亦会缺氧致死,因为这些空间的氧气含量有限,一旦消耗完毕,生命也结束了。

  所以说,生命也必须依靠大地上的“风大”(空气)来维持,人的鼻孔一呼一吸,将空气吐纳,出人於呼吸系统间,因此“风大”是人赖以维生的要素之一,一定要使其调顺。呼吸大快或无力呼吸都会发生危险,必须顺畅调私,不增亦不减。

  “水大”即人体中的血液,不能过量也不可大少,大多则会脑充血,大少则会贫血,使回圈不顺利,血气不通而致身体虚弱,所以“水大”不能增亦不能减。

  “火大”也是一样,人的生命必须靠体内的热能(即卡路里)来维持,而宇宙间的能源可以充实人体的能源,这就称为“火大”。

  宇宙间除了土地是众生所赖以生存的要素之外,人、动物、植物……,等还须依靠大地中的水份才能生存。物质也是一样,都是四大假合两成的,例如我们现在所学的“手拉坯”,要如何制成一件陶艺成品呢?必须将一堆干土加上适量的水分,然后搅拌均勺,再用手去揉,并且要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使泥土扎扎实实地成为一个橄榄球形,然后安置在机器转盘上,转动开关运转时,再开始压拉、揉捏。

  除了泥土加水,再加上手的拉捏之力外,还必须靠热能的风动,例如电力转动机器轮盘,就是热能的作用;除此之外,拉制好的成品还要用高温烘烤。所以,要成就一件物品,不仅需要各种工具的辅助,还必须“四大”调和。而电源(火)本身也是要具足“四大”才能产生电力。所以,有许多无尽无量的四大,形成各式各样的物质,用这些无数的物质,就可以成就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

  以上这些就称为“色法”,所有有形体的物质皆属于“色”,而这些物质,若每一样都将其分离,则不能形成任何物品。例如手拉坯,缺少水就拉不起来了,因为土不加水就无法黏合、没有韧性,所以不可有土而缺水,但是有土有水而缺热能也不行。同理可知,有土有水有热…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念处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