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静坐讲义(畅怀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

   凡有爱着,皆名为欲,离外而缘内,亦未免着欲,今入此定,能观破析,故观离欲。

   十五、观灭

   是心有生住异灭四相,多诸过患,虽修至识极少之处,也是四阴和合,无常无我之法,不可染着,故观灭法。

   十六、观弃

   以上处处遍舍一面,至此舍到极点,凡夫得到,以为涅槃,不能舍离,今得此定,能观其法,亦是无常、苦、空、无我,非真涅槃,故观弃舍。

   此十六特胜法,其中未必尽得,或得两三种,或得四五事,因根机不等,功夫有深浅,故所得特胜,亦因之而异。

   K .五轮三昧

   六妙门第三是“止”。行者如修习止门,则能次第生出五轮三昧。

   佛教虽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进入佛的境地,但归根究柢,不出止心一门。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若人能止心一处,五轮三昧便可任运开发,如静水无波,则森罗万象自然呈现了。

   所谓五轮者:一、地轮。二、水轮。三、风轮。四、金沙轮。五、金刚轮。此五种法门,皆是借譬喻而立名。梵语斫羯罗,中文翻译为轮。轮是车轮,如车轮上之毂辋辐等,诸相圆满具足。其义乃表诸佛如来之真实功德,圆满具足,无欠无缺,犹如车轮。

   轮又是转*轮的意思,由于世尊最初成道以至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时,初以示转;次以劝转;后以证转。经过三次转苦集灭道之四谛*轮,彼等乃得开悟,故又名转*轮。

   轮又有二义:

   一、运载义。即由此处运至彼处。如众生依法修行,则可从苦海此岸,运至涅槃彼岸。

   二、摧碾义。能将路上高低不平的地方压之令平。如行者修得心静功深,便可摧折一切混乱烦恼。

   三昧是梵语,华言为“正定”。定是从体立名,其心专注一处,息止缘虑,离于散动,故名为定。又名“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即端直。行者端身正坐,一心修习止门,勇猛精进,能一心不乱,摧破贪瞋痴等烦恼,便可转凡成圣。

   五轮三昧者:

   一、地轮三昧

   地有二义:一是住持不动。由于行者修习止门,则功夫必能由浅至深,若证得初禅未到地定时,其心忽地湛然不动,自觉身首床褥,诸相皆空,泯然入定,定法能持心,故如地不动。二是生出万物,由于至未到地定时,可以生出初禅种种功德事,犹如大地能生出一切万物,故名地轮三昧。

   二、水轮三昧

   水有二义:一是润泽生长。行者于地轮中,若证水轮三昧,即能开发诸禅种种功德事,有定水滋润身心,其心自觉善根增长。二是体性柔软。由于得定之故,身心柔软,高慢心伏,其心任运随顺善根,故名水轮三昧。

   三、风轮三昧

   风有三义:一是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行者因修止门,便能觉悟因缘无性如虚空,更能开发初果以上所得智慧,此智慧如风行于虚空,无所障碍。二是能鼓动万物生长,既得智慧无碍方便,即能激发出世善根种种功德生长,如风可以鼓动一切万物。三是能破坏一切万物,即以此智慧,破除一切诸见烦恼,如风之破坏万物。故名风轮三昧。

   四、金沙轮三昧

   金则譬喻真实无虚,沙喻无染无着。行者进而可以破见思迷惑,开发无漏正慧,能得三果阿那含。若是菩萨,即入三贤十圣位中,能破除一切尘沙烦恼,故名金沙轮三昧。

   五、金刚轮三昧

   金刚体坚锐利,能摧碎诸物。行者由于修习止门,则不为虚妄迷惑所侵扰,能断除三界见思烦恼,永尽无余,证四果阿罗汉。若是菩萨,即能破除无明细惑,证一切种智,也名清净禅,依此禅定修行,可得大菩提果,故名金刚轮三昧。

   此外,车轮若无牛马拖拽,终不自转,五轮禅定,亦复如是。虽然其中各有诸妙功德,若不假以止门为引导,无熏修之力,则处处有障碍,所谓:“修得有功,性德方显。”今因行者善于修止,是故能得初心,由初心转至极果,其轮大有作用。由于行者善修止门,故能具足五轮禅定,断三界迷惑,证三乘圣果。

  静坐讲义(三)

   畅怀法师

  

   L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不净的观想。

   众生从无始来,贪着世间色声香味触的五欲,以为美妙可爱,耽恋不舍,因而沈沦生死苦海,未能出离。假若人能勤修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便能成就三昧,欲念除灭,惑业消尽,得证圣果。

   行者先观方死之人,便发现人既已死,追还无路。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凡有生必有死,乃常作此想,他人既如此,我何独不然。古德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临到我。”即以我所爱的人作此死想,专心一意,观此死尸,逐渐心生惊畏,能破爱着之心。如果是利根者,用此九种假想观法,便可成就;若是钝根者,仅以悬心存想,恐难成就,必须亲见死尸僵卧,始有所成。

   九想观法:

   一、胖胀想

   行者见尸体渐渐膨胀,犹如皮囊盛风,其相已经转变,此身生时,容貌和悦,眼见耳闻,灵巧活泼,令人一见,心生爱乐,而今则变胖胀,是男是女,尚难辨别,昔之和颜悦色,今在何处?以此回观我现在所爱之人,等于一块冰肉,无异木石,何处可爱?又观自己之身,迟早亦复如是,彼此莫不厌恶,我为甚么因彼生爱,造诸恶业。如是起观,便可除爱。

   二、青瘀想

   观胖胀已;又观死尸,皮肉渐变为黄赤瘀色,或变黑青黝色,见其形相,生大怖畏,闻其臭气,难近难亲,生时一面光泽,又如春花,今复何在?我为甚么愚迷,诳惑彼色,汝身与我,现虽尚存,早晚与此无异。如是思维,则可断欲。

   三、坏想

   观青瘀已;又观死尸,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盈流,恶露已现,我平时所爱的人,即是如此之相,屎囊臭袋,薄皮外裹,汝身与我,现虽未死,迟早与此无异。如此存观,即可除贪。

   四、血涂漫想

   既观坏已;又观死尸,从头至足,烕身脓血流溢,我平时所爱的人,即是如此之相,汝身及我,早晚与此无异。如是作观,即可却着。

   五、脓烂想

   观涂漫已;又观死尸,九孔虫脓流出,皮肉烂坏,狼籍在地,好容美貌,今仍在否?我身及汝,皆是如此。如是观想,则可去爱。

    六、虫噉想

   观脓烂已;又观死尸,为鸟兽挑破,或为虫蛆烂,皮肉脱落,骨节解散,从前之盛妆淡饰,威仪端雅,以今观察,完全假借外饰,虚张姿态,本无有实,以此想彼所爱,及与自己,有何差别?如是思维,即可除贪。

   七、散想

   观虫瞰已;又观死尸,为禽兽所食,身形破散,筋销骨离,头足交横,平时我所爱的人相,今在何处?回顾我身与彼,不久与此无异。如是体察,则可除爱。

   八、骨想

   既观散已;又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于地,或为膏血染污,或白如珂贝,我平时所爱的人,是柔软温暖,其触可乐,今唯存髑髅,与木石并无有异,见则甚可怖畏,触则令人呕吐,汝之骨相,本自如此,我何愚昧,恋恋不舍?自念我身,亦复如是,有何可爱?如是观察,则可断爱。

   九、烧想

   既观骨已;又观死尸,为火所烧,或以埋葬,火烧薪尽,则形同灰土,埋葬则肉腐骨销,汝之平日沐浴香熏,华粉严饰,令人迷惑,今皆磨灭,我及与汝,莫不如此。常作此观,可了生死。

   须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既无此身,而今亦毕竟无有此体,其身不过是从妄而生,从妄而死,生灭如空花水月,求实了不可得。

   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迷则有人生世界,悟则依正二报皆空。既然一切均为幻妄,又何必于妄上起贪生爱,造诸恶业,随其业力,堕诸恶趣。

   古德说:“贪瞋爱欲,能润其身,身为苦本。”

   所以欲想脱离痛苦,必定无身;欲想无身,必求无生;欲求无生,首断其爱;欲断其爱,必修九想观法。九想观法修成,便能转凡成圣。

   M .八念法

   行者由于修习观门,则能生出八念法。

   佛为甚么要说八种念法?因佛弟子端身静坐,善修九想观后,甚觉内外不净,而生厌患之心,并作是念:“我为甚么负荷此不净物,如以薄皮包屎尿之囊?”作此念已,顿生警怖。凡事心不动,则魔无奈何,现今心生恐怖,魔便乘虚而入,即作种种恐怖事,恼乱行者,欲破其道。因此,佛于细说九想观后,又说八种念法,令行者不生恐怖。

   一、念佛

   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慈悲喜舍、十八不共法,神通广大,功德无量,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佛是天中天,圣中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能度十方一切众生,是我大师,常护念我,我为甚么生畏?一心念佛,恐怖即除。

   二、念法

   法有二种:一是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及八万四千法门。二是佛所说的法义。即持戒、禅定、智慧、八圣道、解脱果、涅槃等。

   若人得佛法印,便能通达无碍。

   佛法印有三种:一是诸行无常印。即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先无今有,今有后无,生灭相续,如灯焰,如水流。二是诸法无我印。诸法从因缘生,因缘生法,本无自性,无主无作,无知无见,也无造业者。三是涅槃寂静印。了知因缘无自性,万法当体即空,空则无我无相,无生无灭,三毒之火顿息,其法既能除诸热恼,我修是法,有何畏惧?一心念法,恐怖则灭。

   三、念僧

   僧是佛的弟子,即菩萨,辟支佛及声闻,一切圣众,具足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受人天恭敬供养。如世间富贵豪势之人,为人所尊敬,佛…

《静坐讲义(畅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定初阶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