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靜坐講義(暢懷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

   凡有愛著,皆名爲欲,離外而緣內,亦未免著欲,今入此定,能觀破析,故觀離欲。

   十五、觀滅

   是心有生住異滅四相,多諸過患,雖修至識極少之處,也是四陰和合,無常無我之法,不可染著,故觀滅法。

   十六、觀棄

   以上處處遍舍一面,至此舍到極點,凡夫得到,以爲涅槃,不能舍離,今得此定,能觀其法,亦是無常、苦、空、無我,非真涅槃,故觀棄舍。

   此十六特勝法,其中未必盡得,或得兩叁種,或得四五事,因根機不等,功夫有深淺,故所得特勝,亦因之而異。

   K .五輪叁昧

   六妙門第叁是“止”。行者如修習止門,則能次第生出五輪叁昧。

   佛教雖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進入佛的境地,但歸根究柢,不出止心一門。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若人能止心一處,五輪叁昧便可任運開發,如靜水無波,則森羅萬象自然呈現了。

   所謂五輪者:一、地輪。二、水輪。叁、風輪。四、金沙輪。五、金剛輪。此五種法門,皆是借譬喻而立名。梵語斫羯羅,中文翻譯爲輪。輪是車輪,如車輪上之毂辋輻等,諸相圓滿具足。其義乃表諸佛如來之真實功德,圓滿具足,無欠無缺,猶如車輪。

   輪又是轉*輪的意思,由于世尊最初成道以至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時,初以示轉;次以勸轉;後以證轉。經過叁次轉苦集滅道之四谛*輪,彼等乃得開悟,故又名轉*輪。

   輪又有二義:

   一、運載義。即由此處運至彼處。如衆生依法修行,則可從苦海此岸,運至涅槃彼岸。

   二、摧碾義。能將路上高低不平的地方壓之令平。如行者修得心靜功深,便可摧折一切混亂煩惱。

   叁昧是梵語,華言爲“正定”。定是從體立名,其心專注一處,息止緣慮,離于散動,故名爲定。又名“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即端直。行者端身正坐,一心修習止門,勇猛精進,能一心不亂,摧破貪瞋癡等煩惱,便可轉凡成聖。

   五輪叁昧者:

   一、地輪叁昧

   地有二義:一是住持不動。由于行者修習止門,則功夫必能由淺至深,若證得初禅未到地定時,其心忽地湛然不動,自覺身首床褥,諸相皆空,泯然入定,定法能持心,故如地不動。二是生出萬物,由于至未到地定時,可以生出初禅種種功德事,猶如大地能生出一切萬物,故名地輪叁昧。

   二、水輪叁昧

   水有二義:一是潤澤生長。行者于地輪中,若證水輪叁昧,即能開發諸禅種種功德事,有定水滋潤身心,其心自覺善根增長。二是體性柔軟。由于得定之故,身心柔軟,高慢心伏,其心任運隨順善根,故名水輪叁昧。

   叁、風輪叁昧

   風有叁義:一是遊行虛空無所障礙。行者因修止門,便能覺悟因緣無性如虛空,更能開發初果以上所得智慧,此智慧如風行于虛空,無所障礙。二是能鼓動萬物生長,既得智慧無礙方便,即能激發出世善根種種功德生長,如風可以鼓動一切萬物。叁是能破壞一切萬物,即以此智慧,破除一切諸見煩惱,如風之破壞萬物。故名風輪叁昧。

   四、金沙輪叁昧

   金則譬喻真實無虛,沙喻無染無著。行者進而可以破見思迷惑,開發無漏正慧,能得叁果阿那含。若是菩薩,即入叁賢十聖位中,能破除一切塵沙煩惱,故名金沙輪叁昧。

   五、金剛輪叁昧

   金剛體堅銳利,能摧碎諸物。行者由于修習止門,則不爲虛妄迷惑所侵擾,能斷除叁界見思煩惱,永盡無余,證四果阿羅漢。若是菩薩,即能破除無明細惑,證一切種智,也名清淨禅,依此禅定修行,可得大菩提果,故名金剛輪叁昧。

   此外,車輪若無牛馬拖拽,終不自轉,五輪禅定,亦複如是。雖然其中各有諸妙功德,若不假以止門爲引導,無熏修之力,則處處有障礙,所謂:“修得有功,性德方顯。”今因行者善于修止,是故能得初心,由初心轉至極果,其輪大有作用。由于行者善修止門,故能具足五輪禅定,斷叁界迷惑,證叁乘聖果。

  靜坐講義(叁)

   暢懷法師

  

   L .九種不淨觀法

   六妙門之第四是“觀”。行者若修習觀門,則能生起九種不淨的觀想。

   衆生從無始來,貪著世間色聲香味觸的五欲,以爲美妙可愛,耽戀不舍,因而沈淪生死苦海,未能出離。假若人能勤修九種不淨觀法,想念純熟,心不分散,便能成就叁昧,欲念除滅,惑業消盡,得證聖果。

   行者先觀方死之人,便發現人既已死,追還無路。經雲:“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凡有生必有死,乃常作此想,他人既如此,我何獨不然。古德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即以我所愛的人作此死想,專心一意,觀此死屍,逐漸心生驚畏,能破愛著之心。如果是利根者,用此九種假想觀法,便可成就;若是鈍根者,僅以懸心存想,恐難成就,必須親見死屍僵臥,始有所成。

   九想觀法:

   一、胖脹想

   行者見屍體漸漸膨脹,猶如皮囊盛風,其相已經轉變,此身生時,容貌和悅,眼見耳聞,靈巧活潑,令人一見,心生愛樂,而今則變胖脹,是男是女,尚難辨別,昔之和顔悅色,今在何處?以此回觀我現在所愛之人,等于一塊冰肉,無異木石,何處可愛?又觀自己之身,遲早亦複如是,彼此莫不厭惡,我爲甚麼因彼生愛,造諸惡業。如是起觀,便可除愛。

   二、青瘀想

   觀胖脹已;又觀死屍,皮肉漸變爲黃赤瘀色,或變黑青黝色,見其形相,生大怖畏,聞其臭氣,難近難親,生時一面光澤,又如春花,今複何在?我爲甚麼愚迷,诳惑彼色,汝身與我,現雖尚存,早晚與此無異。如是思維,則可斷欲。

   叁、壞想

   觀青瘀已;又觀死屍,皮肉裂壞,六分破碎,五髒腐敗,臭穢盈流,惡露已現,我平時所愛的人,即是如此之相,屎囊臭袋,薄皮外裹,汝身與我,現雖未死,遲早與此無異。如此存觀,即可除貪。

   四、血塗漫想

   既觀壞已;又觀死屍,從頭至足,烕身膿血流溢,我平時所愛的人,即是如此之相,汝身及我,早晚與此無異。如是作觀,即可卻著。

   五、膿爛想

   觀塗漫已;又觀死屍,九孔蟲膿流出,皮肉爛壞,狼籍在地,好容美貌,今仍在否?我身及汝,皆是如此。如是觀想,則可去愛。

    六、蟲噉想

   觀膿爛已;又觀死屍,爲鳥獸挑破,或爲蟲蛆爛,皮肉脫落,骨節解散,從前之盛妝淡飾,威儀端雅,以今觀察,完全假借外飾,虛張姿態,本無有實,以此想彼所愛,及與自己,有何差別?如是思維,即可除貪。

   七、散想

   觀蟲瞰已;又觀死屍,爲禽獸所食,身形破散,筋銷骨離,頭足交橫,平時我所愛的人相,今在何處?回顧我身與彼,不久與此無異。如是體察,則可除愛。

   八、骨想

   既觀散已;又觀死屍,形骸暴露,皮肉已盡,但見白骨,狼籍于地,或爲膏血染汙,或白如珂貝,我平時所愛的人,是柔軟溫暖,其觸可樂,今唯存髑髅,與木石並無有異,見則甚可怖畏,觸則令人嘔吐,汝之骨相,本自如此,我何愚昧,戀戀不舍?自念我身,亦複如是,有何可愛?如是觀察,則可斷愛。

   九、燒想

   既觀骨已;又觀死屍,爲火所燒,或以埋葬,火燒薪盡,則形同灰土,埋葬則肉腐骨銷,汝之平日沐浴香熏,華粉嚴飾,令人迷惑,今皆磨滅,我及與汝,莫不如此。常作此觀,可了生死。

   須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既無此身,而今亦畢竟無有此體,其身不過是從妄而生,從妄而死,生滅如空花水月,求實了不可得。

   永嘉大師雲:“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則有人生世界,悟則依正二報皆空。既然一切均爲幻妄,又何必于妄上起貪生愛,造諸惡業,隨其業力,墮諸惡趣。

   古德說:“貪瞋愛欲,能潤其身,身爲苦本。”

   所以欲想脫離痛苦,必定無身;欲想無身,必求無生;欲求無生,首斷其愛;欲斷其愛,必修九想觀法。九想觀法修成,便能轉凡成聖。

   M .八念法

   行者由于修習觀門,則能生出八念法。

   佛爲甚麼要說八種念法?因佛弟子端身靜坐,善修九想觀後,甚覺內外不淨,而生厭患之心,並作是念:“我爲甚麼負荷此不淨物,如以薄皮包屎尿之囊?”作此念已,頓生警怖。凡事心不動,則魔無奈何,現今心生恐怖,魔便乘虛而入,即作種種恐怖事,惱亂行者,欲破其道。因此,佛于細說九想觀後,又說八種念法,令行者不生恐怖。

   一、念佛

   佛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慈悲喜舍、十八不共法,神通廣大,功德無量,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佛是天中天,聖中聖,叁界導師,四生慈父,能度十方一切衆生,是我大師,常護念我,我爲甚麼生畏?一心念佛,恐怖即除。

   二、念法

   法有二種:一是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及八萬四千法門。二是佛所說的法義。即持戒、禅定、智慧、八聖道、解脫果、涅槃等。

   若人得佛法印,便能通達無礙。

   佛法印有叁種:一是諸行無常印。即一切有爲法,念念生滅,先無今有,今有後無,生滅相續,如燈焰,如水流。二是諸法無我印。諸法從因緣生,因緣生法,本無自性,無主無作,無知無見,也無造業者。叁是涅槃寂靜印。了知因緣無自性,萬法當體即空,空則無我無相,無生無滅,叁毒之火頓息,其法既能除諸熱惱,我修是法,有何畏懼?一心念法,恐怖則滅。

   叁、念僧

   僧是佛的弟子,即菩薩,辟支佛及聲聞,一切聖衆,具足禅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應受人天恭敬供養。如世間富貴豪勢之人,爲人所尊敬,佛…

《靜坐講義(暢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定初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