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P44

  ..续本文上一页代众生的烦恼日益深重,贪欲在迅速增长,故晋美彭措法王在提及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于诸轮回盛世富,不起羡慕之心念。”就是说对世间八法的贪求已经淡薄,而对解脱则产生了很强的希求心。因为宗喀巴大师针对的是当时弟子的根基意乐,故要求较高,而法王则针对现代众生的根基,故要求较低。

  修不净观对治贪著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的真实存在,身体清净,即所谓的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空、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众生的贪欲都很重,如果要断除可以修习不净观,加以断除。以下简要介绍修法。

  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分别念。故为矫正忆念分别,应当正善思维贪欲的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女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喜欢你的美貌,在百千劫中常在缠缚,无法出离。《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众生最贪爱的是自己的身体,妄执身体为一整体,不可分割,那么我们首先来观察身体的相状如何。所谓的身体无非是血、肉、骨胳、髓、脂肪、皮肤和心肝、胆、脾、肺、胃等诸内脏,眼、耳、鼻、舌、身等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虫、头发、指甲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拼凑一处,除此之外,我们所贪著的身体已荡然无存。

  闭上眼睛,心中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从右眼处剖开,分成两半。以文殊剑先划破右边表皮将它撕下来,随之汩汩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涂红满地。接着自上而下,慢慢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洒落四处,面前站立着一副清白色的骨架。接着,敲破头颅,脑浆流出。击碎胸骨,掏出五脏六腑,一霎时胃液、浓痰、胆汁、粪、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佛陀教诲我们忆念此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筋缠血流就是一个人形大毒疮。以皮毛九孔为门户常溢秽水,肠胃胞膜象一个库藏,容纳屎尿津汁等。往来行伍、语默动静俨然一副行尸走肉。放眼普天众生无非走动的屎尿皮囊,行动的厕所,装满杂色粪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识,反而滋生骄慢,横生贪著。智者见此情景由衷觉得众生可悲、可笑。

  如上观察修习,深知男身与女身是一样不净。作深刻细致的全面观察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乐。

  如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构成的身体,可以归摄在地、火、水、风、空五大种之中。骨肉筋络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温暖热烫火大所成,内外穴窍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细分,如地大又可分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渐次分割,以至成为微尘之间。二百零六块骨头各自分散,逐渐分析成微尘,如是水、火、风、空依次分析,达到微尘体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剑,将你所贪著的身体各个部分割截呈献于你,请你细心一些,选一选哪一块是你所贪爱不舍的呢?对生起贪心的对境次第分析,观察其各个部分,看对哪里生贪心。观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种垢秽不净零散部分外,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真实贪执的身体。所谓的身体只是虚妄的假立而已,无有自性的存在。所以以种种聚合而成的这个身体犹如尸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积一处。除此之外别无所谓实有的身体。

  观修色蕴不净简述:

  此幻身无一净物,脑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说三十六种,广说无量,用慧眼观视此身疮,唯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翻动攒食,眼流眵泪,耳出垢腻,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以衣服遮掩装扮或喷洒香水,实无一清净之处。四大假合,假名为人,危脆非真,幻住须臾,犹如风吹大海出现的小浮泡,虚无不实。于内心由观察引生正见时,以正念善加护持,安住正见自心相续。

  修死人不净观:

  膨胀观:有情寿命如风中残烛转眼即灭,成为僵尸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两日,身体膨胀,面目全非,腹部臃肿犹如吹满风的皮口袋,很快流出臭水,发出臭味,苍蝇寻“香”而至,人皆掩鼻远避。

  青淤想:然后全身渐渐变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红色,糜烂发脓的地方惨白,其它地方都变成青紫色。

  脓烂想:七窍及坏破的地方流出脓汁来,薄皮腐烂,肌肉溃败,脓血流淌。

  离散想:如古战场上,这里一只手,那里一只脚,东边一个头,西边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处。风吹日晒,皮尽骨消,一堆枯骨,孤处荒野,化为尘埃,烟飞灰灭,荡然无一物。

  散乱想:忽然间秃鹫、老鹰、野狗等争相食啖。刹那间一片狼籍,血肉全无,仅剩下节节白骨。

  血涂想:由于血肉全部化为脓血,流出来散布各处,露出整个骨架。

  虫聚想:于此脓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虫聚积一处,不停翻转蠕动,俨然一蛆虫蝼蚁城市。

  修白骨观:若于色、形、触耽著不舍而深生欲恼者应修白骨观,因为白骨观是贪欲心最有力的对治法。以胎生的本性是骨体,故为寂灭贪执肉体之心应修白骨观。修习时,首先应观想足趾、眉间、额间的皮肉脱落,露出白骨。此时心应专注。随后依次观想自己身体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渐脓烂、脱落,至全都露出白骨。如是以观修胜解之力想象白骨逐渐增多,从自身白骨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城、一国,乃至遍满大地及海量之际均已充满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后缩略而观。从海量际逐渐减少至自身白骨,仅于足趾观有皮肉,此外身体皆为白骨。又以胜解力,如上从自身白骨渐增、渐广至海量际,又复渐略而观至自身白骨。尔时至额间的一半观有皮肉,仅于两眉间拇指许露出白骨,并倾心一缘湛然而住。依此殊胜修法能有力地摧伏贪欲之心。众生沉溺茫茫业海,最难断除的莫过于淫欲。故在此普劝有缘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净观法,共出迷津,直归觉悟的正途。

  第四节 如何忏悔业障

  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曾造过无数恶业,这些恶业将会使我们来生感受到堕入三恶趣的果报。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恶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想要转消业果,必须通过忏悔业障才有可能。佛教诸乘诸宗,都以忏悔业障为佛教徒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当然,如忏悔不依对治力,业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定要毫厘地感果。但如依四种对治力忏悔,则可以使重业减轻,轻业变无。

  四种对治力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现行力。依止力,如人误服毒后,需依医治疗,造罪人应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然后观想诸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庄严来忏悔业障;破恶力,如误服毒物之人极想将毒物吐出,造罪之人从内心深处发露忏悔,没有覆藏心;恢复力,如误服毒物的人发誓再也不吃毒物,造罪之人发誓纵遇命难亦不复造罪业;对治力,如误服毒物的人,为了疗毒需服药物,造罪之人以精勤行善,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等来清净罪障。

  下面进一步讲述四种对治力:

  一、依止力分外依止力和内依止力,外依止力即如理观想诸佛菩萨,内依止力指皈依和发心。总之,依止力是皈依三宝、忆念三宝功德,诚心祈祷三宝以清净罪障。忏悔时当为一切众生清净业障成就正等觉果位而发起无伪的菩提心,从而将往昔的一切罪障彻底清净。如《入菩萨行论》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由于烦恼深重,有些人学佛后,都曾经触犯过戒律。本来犯了这些严重罪业,要堕落恶趣,但只要这个人不舍菩提心,依靠三宝与菩提心的加持,不但不会堕落,也能顺利到达彼岸。

  二、破恶力:佛经中多处讲,内心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决心悔改,具有消灭业障、转变身心的强大力量。《金光明经》说:“千劫所作极重罪业,日悔无懈怠,罪根永以拔。”从内心应对自己所造的罪业发起大羞愧、后悔心及清净罪业的意愿,发露忏悔,不覆不藏。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悔心,单单口头上改悔,罪业不能得以清净。

  三、恢复力:发誓今后决不再造罪业,严格遵守戒律,慎言谨行,奉行善业。《毗奈耶广释》云:“若无诚意防护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所以防护自心后不再作恶业至为重要。

  四、对治现行力:指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所依善法分六:(一)依止甚深经典,指受持读诵大乘般若波罗密多等契经(如《金刚经》),以及持诵有消罪力的真言密咒;(二)依胜解空性,指趣入无我空性,安住本来清净的空性,依空性见可灭除种种罪障,此即为理忏。如是观想可以消尽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三)依形象,指对佛、菩萨具足信心,以虔敬心造立佛经佛像;(五)依供养,指对佛像及佛塔作种种供养;(六)依名号,指听闻受持念诵诸佛名号、诸大菩萨名号。此类修行能消罪灭障。

  初学者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便可将感生恶趣的重业转变,或令变成感受轻微苦,或使虽生恶趣但不领受恶趣诸苦,或者现身稍受头痛等即得清净。又使应长时受报的,变为短时受报或全不受报。消除罪业的程度要看修持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圆满具足四对治力,忏悔之力猛烈与否,时间相续是长久还是短促,等等差别无有一定。如果欲完全清净罪业,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极为重要,并且注意防护不作恶业。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如《礼佛大忏悔文》、《梁皇宝忏》、《大悲忏》等等,以供佛教徒忏悔。对一般的修行人来说,念诵《礼佛大忏悔…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学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