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P62

  ..续本文上一页以法供养最为殊胜,何以故?因为诸佛如来尊重法宝,诸佛如来皆从如法修行而出生,所以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其功德超胜物品供养无量无数倍。法供养归纳而言包括如法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受苦、精勤修积诸善根、不舍菩萨的殊胜事业、不舍弃菩提心等七种供养。

  在众生份上,财供养不及法供养,但是我们如果以般若智慧观照,了知所供之物、所供之对境、施供者三者皆自性本空;能作如是观想但仍作广大供养,这样的财供养也是无上法供养。

  在佛的教法中不论大小显密都提倡供养,若不供养非佛弟子。福德是安乐的根本,智慧是解脱的行径,这两支轮子不能舍弃也不能分开。从智慧母、方便父出生一切诸佛、佛子,福慧必须双融才是成佛的正确轨道,拔出痛苦的甚深要因。我们如此精勤供养,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积聚福德资粮。本来诸佛菩萨已远离我执,断尽贪毒,对他们而言,完全无需这些虚幻不实的供养。不但如此,诸佛是菩提心圆满的成就者,无论如何不会放弃利益众生,我们祈求佛菩萨受供利益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断除我执与诸佛相应的修法。三宝是一切有情安乐之源,它如浩瀚大海,能出生无边无际之功德,故称“功德海”。

  4.忏悔业障。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自心贪嗔痴三毒之因,发动身口意遍造无量无数恶业,假设所造的恶业有形体可见,则广大的虚空也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业障。这样的业障牵引我们行人入三恶趣受大痛苦,近则障碍我们得到人天善趣的果报,远则障碍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佛的解脱果。我们现在醒悟过来,对此恶业、烦恼、业报,一一都要观想我分身无数,便到诸佛菩萨等一切圣众前,坦诚发露,全部忏除。

  如果我们收敛身心反观自省每天的起心动念、身口所作所为,这样才会忽然惊醒,低头认罪。无须远说无始劫中,仅仅如朝露电光的这短短数十个寒暑之中,所造杀盗淫妄等十恶业,破别解脱戒,毁菩萨戒等等种种罪业,已是不可胜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果报,如影随形。诚如经中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此诸多恶业罪障一旦成熟,只能亲赴三恶趣,品尝自己酿造的杯杯苦酒。唯有通过皈依三宝至心忏悔,方能转化罪障,变重报为轻报化轻报为乌有,业海无边忏悔是岸。

  忏悔能培植很大的福报。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可以引生诸多善行,修积很大福报。忏悔可以消除烦恼、洗净业障罪垢、铲除恶报、开发自心光明自性、现前禅定智慧、获得清净的律仪,其力用无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实践,才能真实体会到。正因为忏悔的殊胜及有着其他法门无法替代的不共作用,故成为末法众生的赎死灵符,所以各代宗祖师都造了各种不同的忏悔仪轨,广行于世,普救众生。我们可择其相应者极力修持,并且忏悔时必须具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现行力。

  同样忏悔业障对我们净业行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临终之际是最为关键的时刻。然而我等凡夫大多数在临终时业障现前,或病痛缠身,或昏迷不醒,或惊慌恐惧,或无人助念等种种障碍往生的违缘出现,多因此而无法往生。如欲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唯有精进修持忏悔与广积福德资粮才能如愿往生。因此我们都应发大惭愧心,大勇猛心至诚忏悔,改恶迁善。应如普贤菩萨所劝,常修忏悔,虚空界等尽,忏悔乃尽;而虚空界等不可尽故,忏悔亦无有尽。

  5.随喜功德。

  随喜是见人作诸功德而赞叹欢喜,随喜功德能除嫉妒障,起平等善,得广大眷属。我们对别人修行善法的随喜,只是一念清净的认许、赞叹、欢喜之心,这种心念,对自己各方面没有一点损害。不但无有损害,而且对自己也会因此生起数数喜乐,净化嫉妒烦恼,增上了福德。同时自己也会因此向这些修行善法者靠齐,上进心会日益增长。这些善根在来世更会殊胜。暂时能让我们得到人天福报,究竟能使自己证悟无上安乐佛果。随喜在轻松愉快之中就能获得福报功德,而且随喜功德极大,如《汇集经》中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及须弥山都能衡量它的大小,但诚心随喜的功德却是无法衡量的。一个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的人,他会为所有人的福乐而数数生起欢喜心,所有人的善福功德因此而在他相续中同样生起。这样的人,福德善根怎么会不迅速增长,直趋圆满呢!

  我们随喜的对象是四圣六凡所有善根功德。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修菩提道,到究竟成佛的所有福德智慧,行种种难行苦行,难舍能舍的种种波罗蜜门,如释尊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故事等等;以及从果向因,示现八相成道诸功德,都应殷重随喜;乃至三恶道众生的极微小善行,悉应随喜。我们应对上述一切对象所修积的功德,皆应欢喜愉悦深深随喜。

  在日常中,在见到别人行持善法、积累福德资粮时,如供养三宝、放生、造塔庙、如法修行以及利益众生的一切行为,这时自己也应从内心生起欢喜心,真诚地随喜他人的善行,也要以语言赞扬其功德。随喜功德是获取殊胜福报,一本万利的捷径,我们应深自勉,努力行之。

  6.请转*轮。

  劝请转*轮能消除谤法的障碍,发起慈愍众生的善根、生生世世值遇佛法、不起邪见、得到多闻智慧。请佛转*轮,普度群萌,是无上殊胜的功德。

  佛不在世的时间称为暗劫,暗劫之中的众生没有智慧的眼目,只能踏入黑暗的险道之中,加上一切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见及邪说横行世间,由此一切众生从暗入暗,从苦入苦。所以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黑暗道路中的明灯,出生一切诸佛之母,一切众生慧命的源泉。昔日释尊初成正觉,默念佛法甚深难解,众生不能信受,徒施无益,但忆昔本愿特为度化此界众生,当为彼等渐次说法。佛于眉间放白毫相光,加被大梵天王,梵王即到佛前劝请说:“惟愿哀愍,为转*轮。”佛为使众生尊重法的缘故,依旧默然。后经梵王又邀帝释天同来再三劝请,释尊才受请,观机往鹿野苑初转*轮度五比丘,开始了四十九年弘法生涯。

  为了燃亮智慧之灯,照亮解脱之道,我们义不容辞地以种种方便、种种善巧,殷勤劝请十方诸佛菩萨、善知识、法师愍念众生苦楚,击大法鼓,吹大法螺,震大法雷,开甘露门,开辟人天解脱之道,堵塞恶趣罪恶之门。诸佛正遍知,悲心恳切,智光彻照遍及一切有情,所以我等发一念敬信,佛必欢喜安慰,不会无动于衷的,我今代一切众生劝请,速转大*轮,碾碎一切众生的烦恼业障,安置众生于解脱正道之中。我们应观想当十方如来坐菩提座,降魔已毕,刚刚成佛之时,我即分身到佛座前,合掌恭敬诚恳祈请说:“为迷惑苦众,燃亮正法灯。”诸佛承我劝请而转于无上大*轮。

  当知菩萨常请,诸佛常说,未曾间断。佛本为度众生才兴于世,为何要恳请方说法呢?原由有二,一者重法不轻易说,二者轻说人不敬。佛常诫莫为非人(有邪见之人)说法,亦莫将法传与非人,皆恐轻法慢法,不但无福,反而招损。其意在尊师重道,学人获益。故请转*轮,即是上求下化,上顺诸佛之心,下顺众生之心。佛以说法度生为本怀,然无请不说,故有人请法,自是上顺佛心。众生有欲求法而不知请,请则众生得闻佛法故喜,即是下顺众生之心。

  佛在世时,可请佛转*轮。佛灭度后的今日,我们应如何实施这一行愿呢?佛经告诉我们,佛法除了佛,菩萨声闻乃至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均可说。故常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提供讲堂,广为倡导,即是请转*轮的实施。如自己对佛法有所契悟修证,愿与众生说,即是请自心佛说法。如随缘讲说阿弥陀佛大愿,劝勉众生念佛往生,乃至一句两句,功德亦甚大。另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如录音磁带、录像带、光碟,刊物杂志,印制佛经等广为流布。无情说法,亦属请转*轮之列,故有智慧之人,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修请转*轮之行。

  7.请佛住世。

  佛是大智大觉者,佛住世弘化,能令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圆证无上菩提。所以,佛欲舍寿命时,我们应头面顶礼,恳请佛长久住世,作众生大导师。因此我们应观想尽于虚空,遍满法界的无数无量诸佛国土之中的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海会、一切声闻缘觉、一切善知识,我皆幻化身体,安住彼前哀求劝请,唯愿尽未来一切劫中久住于世,利益众生,赐予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切莫入于涅槃。

  佛为了示现:诸行无常;三界无安;大涅槃安稳快乐离诸怖畏;为令人天舍弃对色身的耽著示现色身是无常法,令他们愿求清净之身;无常力强无法扭转;一切有为不遂心住无有自在;三界皆如幻化不坚牢;涅槃本性坚固不坏;一切法虽然无起,但有聚散之相。又因为佛事圆满,应度化的已全部度化,所以示现涅槃。

  本行愿除请一切佛住世外,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乃至一切如说而行,如行而说的善知识,悉在劝请之列。然消归自性而言,念念阿弥陀佛,无有间断,即是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普贤十大行愿中,前七愿是菩萨行愿,后三愿既是愿又是回向,常随佛学是发愿、回向成办自利佛陀果位。常随佛学提升人的生命品位,速证菩提道果。

  常随佛学到底是学佛什么呢?又是如何学呢?若对这两个问题搞不明白,那么常随佛学只是落在口头上。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但总的可以从佛的发心、智慧、行为、事业四方面来学。菩提心是成佛的因,也是成佛的开始,所以如佛最初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发无上大菩提心,求正遍知的果位,我也应如是发心。佛是智者之王,佛法是智慧的学说,没有智慧的眼睛无法看到解脱之道,佛的智慧见解作为行持者的眼目,所以必须要闻思佛智慧之结晶--佛法,开启自己正见之眼,才能明见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进而以六…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学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