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佛要集经》说:文殊被天王佛移到铁围山去,文殊尽一切神力,不能使离意女出定。离垢施女难问乞食的八大菩萨、八大声闻,文殊是被难的八大菩萨之一。文殊与须摩提问答,而被责为:「仁作是问,不如不问。」(76)文殊与菴提遮女问答,则被叹为:「呜呼!真大德!不知真空义。」(77)
文殊和诸女菩萨的关系,显然可以发现女性在智慧与发心方面,有些非但不亚于男性,甚有过之,故以成佛之可能性而言,与男性并没有什么差别,如《清净毗尼方广经》说: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一切世界皆悉平等,一切佛等,一切法等,一切求生等;我住于彼。……一切刹土,如虚空故等;诸佛法界,不思议故等;一切诸法,虚伪故等;一切众生,无我故等。」(78)
二、华严经的善知识和女性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是以善财童子访问善知识为因缘,阐明菩萨行,一生精进而入普贤地。
善知识,于《华严经》第五十八卷中的定义如下:
㈠善知识者则为慈母,生佛家故。
㈡善知识者则为慈父,以无量事益众生故。
㈢善知识者则为养育守护,不为一切恶故。
㈣善知识者则为大师,教化令学菩萨戒故。
㈤善知识者则为导师,教化令至彼岸道故。
㈥善知识者则为良医,疗治一切烦恼患故。
㈦善知识者则为雪山,长养明净智慧药故。
㈧善知识者则为勇将,防护一切诸恐怖故。
㈨善知识者则为牢船,悉令越度生死海故。
㈩善知识者则为船师,令至一切智法宝洲故。(79)
总而言之,善知识是大因缘,是以种种方便法门化导众生,修学善法,向于佛道的大菩萨。
善财童子是发大心菩萨一生取办的模范,修学佛法的典型。其所一一参访,求授种种法门的善知识共有五十三位(80),其中女性占有十一人,分别是:
比丘尼一人 优婆夷 四人
童女三人 夫人一人
女人 二人
这十一位女性所成就的是什么法门
如何能成为善财童子的善知识,化导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得见佛呢
依「晋译本」《六十华严》所述,此十一位女善知识各有如下的非凡成就:
第一、休舍优婆夷:
休舍所证得的是「离忧安隐幢解脱门」,众生若能入其法门,见闻念知亲近休舍者,将不虚此生,更能于此法门中修得不退转处。休舍为拔济众生,发大弘愿精进不已,严净佛土,是一发大菩提心的精进菩萨。(81)
第二、弥多罗尼童女:
弥多罗尼所证得的法门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其于此法门,正念思惟,生平等心,教化众生,作为众生的依靠,使他们登上觉悟的彼岸。(82)
第三、自在优婆夷:
自在优婆夷成就「尽功德藏庄严法门」,其随心所欲以食施予众生,能令无量无数众生,乃至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获其食而悉成道果。(83)
第四、不动优婆夷:
不动优婆夷成就「无坏法门」,于此法门观察一切法平等陀罗尼,显现无量自在神变。以其清净智慧光明,为众生演说微妙法,除灭一切众生烦恼,长养发起众生的善根。(84)
第五、师子奋迅比丘尼:
师子奋迅比丘尼成就「菩萨一切智底法门」,此法门智光庄严,普照三世。其深解空性,以平等心为众生说般若波罗蜜,令众生皆得不退转处。(85)
第六、婆须蜜多女:
婆须蜜多为一有深智慧淫女,其已成就「离欲实际清净法门」,以种种方便身,如「天女、人女、非人女」等度化众生,使亲近他的人,远离贪欲。(86)
第七、释迦女瞿夷:
瞿夷所证得法门为「分别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法门」,以此解脱法门指导众生出离恶道,使他们获得光明与解脱。(87)
第八、摩耶夫人:
摩耶以「大愿智幻法门」为诸佛母,对于世间无所染着,供养诸佛常不休息,行菩萨道永不退转。(88)
第九、天主光童女:
天主光所得为「无碍念清净庄严之菩萨解脱」,此童女精进不舍,供养诸佛如来,以净严解脱之力,奉持诸如来所说教法,恒无懈怠。(89)
第十、贤胜优婆夷:
贤胜所证得的法门是「菩萨无依处道场解脱门」,于此法门中,贤胜将他所悟得的真理,不断地为人解说。同时,贤胜又得异于一般三昧法的无尽三昧,以此无尽三昧广为人说,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90)
第十一、有德童女:
有德所证得的法门是「菩萨幻住解脱门」,以此净智,观世间诸法皆为幻住,知幻境自性不可思议。(91)
从以上十一位女性善知识中,我们发现善财所参访的层面有一广泛的涵盖性、普徧性和平等性。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淫女;出家、在家;成人与孩童,种种不同身分的人尽囊于其中。在道器上他们均以成就各种利益众生法门,为世间善知识,弘扬大乘佛法。 善财童子的徧参善知识,指出了女性亦是世间大善知识。即使是般遮罗(Pancala)国北界,那布罗城(Nagapura)的王子善财(92),为修习菩萨道,他的一切菩萨行——菩萨波罗蜜、菩萨地、菩萨忍、菩萨三昧门、菩萨神通智、菩萨回向、菩萨愿及菩萨成就佛法,都曾藉助于女性善知识的引导。这正显示了女性的发心、智慧和慈悲不容忽视,同时也为大乘佛教的平等性做了一个最佳的注脚。
三、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和女性
观世音(Avalokitesvara,Avalokitesvara),或译为观自在,是以大慈大悲救济苦难著名的菩萨。
观世音菩萨名字的出现,是在初期大乘经典中开始的。以净土系的经典而言,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指出其能为人们解决痛苦(93);空系的作品里亦经常出现他的名字,如《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94)、《佛说决定毗尼经》(95)、<宝髻菩萨会>(96)、《佛说如幻三昧经》(97)、《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98)、<密迹金刚力士会>(99)、《维摩诘经》(100)。至于华严系里,则有《大方广佛华严经》(101)等。
实际上,观世音菩萨在初期大乘发展的一百五十年当中,未有经文提到他以女人身出现。即使在《正法华经》的第二十三<光世音普门品>里,也只是言及其为众生救苦。至于在其化身中,则无有女人身之记载。譬如:
若入大水、江河、驶流心中恐怖,称光世音菩萨一心自归,则威神护令不见溺,使出安隐。……若有女人无有子姓,求男求女,归光世音辄得男女。……佛言:「虽供养此无限菩萨,不如一归光世音。」(102)……佛言:「族姓于,光世音菩萨所游世界,或现佛身而班宣法;或现菩萨形像色貌说经开化;或现缘觉或现声闻;或现梵天帝像而说经道;……复示现大神妙天像、……将军像、或现沙门梵志之像……。或金刚神、隐士独处仙人僮儒像。光世音菩萨游诸佛土而普示现若干种形,在所变化开度一切。」(103)
从这部分经文看来,西晋竺法护所译的《正法华经》,在论及观世音菩萨行菩萨方便法时,经文中的变化色身类别,并没有以女身出现的说法,而在对众生的救济方面,则提到了对女人的拔苦,即指对「女人无有子姓」的困难解决。因为在印度传统社会里,传宗接代是件非常重要的责任,子嗣对女人来说,是婚姻生活的保障。没有子姓的女人,将遭受「休妻」的不幸命运。
然于后来姚秦时代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不仅论及观世音菩萨对苦厄众生的解脱,也有其能转三十三种身,化现女人的说法。例如经文中说: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 法。……」(104)
我们从观世音菩萨的发展历程来看,观世音菩萨最初并无救苦救难之说,到了净土系开始便有解决众生痛苦的记载,在《正法华经》里,已特别有对女人的救济。而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这段经文显示了观世音不仅能为求子嗣者允愿,同时也标示了男性代表智慧,女性则是慈悲心的显现。
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是观世音救世的方便。而在此三十三种方便化身中,有比丘尼、优婆夷、长者妇女、宰官妇女、居士妇女、婆罗门妇女和童女等七种女身。此七种女相的示现,即是妇女慈悲德性的象徵。
大悲,是观世音菩萨的特有美德,故被称为「大悲观世音」。在早期佛教中,大悲是佛所有的不共功德。佛的大悲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说:
世尊法尔于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无不知者。恒起大悲,饶益一切。……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诸世间,于善根处,谁增谁减
谁遭苦厄
谁向恶趣
谁陷欲泥
谁能受化
作何方便拔济令出!(105)
《大乘庄严经论》卷一三说:
昼夜六时观,一切聚生界;大悲具足故,利益我顶礼。(106)
佛的大悲,是六时(一切时)中观察世间众生:谁的善根成熟
谁遭到了苦难
于是用方便来救济。「大悲观世(间众生)」的,是佛的不共功德;普入八众,现身说法,也是佛的甚希有法。所以大乘的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大悲救苦,与佛完全相同。因而观世音菩萨是继承世尊大悲…
《佛教的女性观(永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