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观世的精神而成的。(107)
而今,大乘佛教以观世音为妇女慈悲美德的象徵,这亦即说明了大乘佛教确信妇女具有佛一般的大悲精神。因而大乘佛教以观世音为对现实社会女性所遭遇的痛苦,给予精神上的解脱,并鼓励妇女发挥其慈悲的妇德,造福社会人羣。
从本节所述,我们可获得一个结论:即大乘佛教对女性慈悲的特质是肯定的。面对现实环境中,妇女所遭遇的各种难题,大乘佛教给予的不是责难轻视,而是种种方便的化解和支持。
第四节师子吼
在前一节大乘菩萨和女性的关系中,女性的发心、慈悲和智慧已然被肯定。以此女性的特质,对佛法的宏扬,女性是扮演如何的角色
这个角色对大乘佛教时代的女性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问题在本节的论述中,将可获得解答。
一、女人为法师
从初期大乘佛法的宏传者而言,虽然多数是比丘,但是女性说法者也不乏其人。譬如,《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四:
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说法时,得功德不可复计!(108)
是经中明白的提出女性说法者的存在,亦即说明女性「法师」的被肯定。与此文相当的有《放光般若经》中的:
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若月十四日、十五日说般若波罗蜜时,……所得功德不可复计!(109)
又《法华经》的<法师品>也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110)
另于《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记载:
优婆夷,普现感动光明相像,显转无上阿惟越致*轮。(111)
大乘的发展至中期(约当公元五——六世纪的二百年间),女子大转*轮做师子吼的作品,纷然出现。
师子,印度称做呵梨。师子的身躯,较之其它兽类,如大象、骆驼、长颈鹿等,并非最大,然由于牠生性威猛,能降伏其它诸兽,所以称为兽中之王。经中每称佛菩萨的说法为师子吼,这是因为诸佛菩萨说法时犹如师子吼,发挥了极大的力量,摧伏一切非法恶人。
师子吼,依演培法师于《胜鬘经讲记》的论述(112),有以下三义:
㈠如行说:佛菩萨所说诸法,都是符合「言行一致」或「解行相应」。绝无虚假言说,更是剑及履及,所以能如师子吼般的无所怖畏。
㈡无畏说:师为兽中王,当牠一声吼叫时,不特自在的无怖于百兽,且使百兽听了,无不惊怖。古德云:「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佛菩萨的演说法义,也是如此,任运自如。又如《维摩经》说:「演法无畏,如师子吼。」
㈢决定说:亦名一向记说,就是坚决肯定,一向都是如此,对所说的决不有所改变。即或应运方便而说,但中心思想还是这个。如师子渡河,不论该河是怎样的宽阔,总是依其本性,一往直前,向河的彼岸过去,决不会改变主意,回过头来再向这边游。佛菩萨说法也是如此: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若不究竟,而便不说。如《涅槃经》卷二十五说:「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又佛菩萨的说法,是能做到「邪无不摧,正无不显」,有如师子吼一般摧伏羣兽。
如此三义所说,喻如师子吼,实含有深义。在大乘经典中出现喻女性说法为师子吼的作品有:
㈡《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宋求那跋陀罗译
胜鬘于此经中开显一乘大法,犹如师子吼般,发挥极大力量,特以师子吼,形容胜鬘所说的一乘大法。
⑴如行说:胜鬘能说能行,所以无所怖畏如师子吼。如经<十受章>,胜鬘在佛前说诚实誓言:
我受此十大受如说行者,以此誓故,于大众中,当雨天花,出天妙音。(113)说是语时,于虚空中,雨众天花,出妙声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真实无异。」
⑵无畏说:胜鬘夫人亲在佛陀面前,对诸广大胜众,发挥无碍辩才,阐扬无上微妙正法,既无畏于闻法胜众,亦不惧于闻众质难。特别是胜鬘现于经中所说的一乘大法,更如师子吼般,令魔外胆颤心惊,害怕不已。本经<一乘章>说:
说一乘道,如来四无畏成就师子吼说。(114)
⑶决定说:如本经中说:「以师子吼,依于了义一向记说。」(115)胜鬘于佛前所演说,是说常住自性清净义,唯是究竟一乘的了义大法,能摧邪显正,因而以胜鬘的说法喻为师子吼。
㈡《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西晋竺法护译
无愁忧女与舍利弗、须菩提、目犍连、大迦叶等诸大声闻,论辩空法。佛陀证女所演为师子吼。如:
舍利弗复问:「女行欲何求乃作师于吼
」女答舍利弗:「于所求无所求,有所求则不为师于吼,无所住止能作师子吼。」……弥勒菩萨白佛言:「是旃檀香从何刹土来,至是间香乃如是。」佛语弥勒菩萨:「女无愁忧与诸大声闻,共师子吼有此善瑞故。」(116)
㈢《长者女菴遮师子吼了义经》,失译。
本经是叙述一婆罗门长者女菴提遮与文殊师利、舍利弗论辩空义,佛陀赞叹是女所说经法为师子吼。如:
佛告舍利弗:「是女人非是凡也,已值无量诸佛,常能说如是师子吼了义经,利益无量求生。我亦自与是女人同事无量诸佛已。是女人不久当成正觉,是诸众中,于是女人所说法要,即能生实信者,皆已久闻是女人所说法故,今则能正信。是故应当谛受是师子吼了义经勿疑。」(117)
其他提及女人做师子吼的经典尚有:
㈣《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九,<无畏德菩萨会>三十二,元魏佛陀扇多译。(118)
㈤《顺权方便经》,西晋竺法护译。(119)
㈥《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姚秦昙摩耶舍译。(120)
以上六部记载女性做师子吼大转*轮的大乘作品,说明了大乘时期女性为法师的事实。这在佛法传持上,女性师子吼的角色,显发了妇女优异的能力:而佛法的披宣不分男女,更是大乘平等性的示现。
二、从女性说法看女权的发展
女性有如师子吼般的论辩说法,除了显示女人说法能力殊胜,能利益大众之外,在诸大乘作品的精彩论辩里,明示了大乘对印度传统的批驳讽刺,从而说明了大乘对女权发展的推动,与女性地位提高的争取。
㈠对男尊女卑思想者的嘲弄:阿阇贳王女无愁忧,见诸比丘来,不起坐迎礼;王诃责是女不恭敬比丘。于是无愁忧作师子吼,力嘲诸小乘声闻。如经中说:
于时舍利弗、摩诃目扌建连、摩诃迦叶、须菩提、合耨、罗云、蠡越、安波臾、忧波离、阿难,如是复异方不可计是辈大比丘僧不可计。……至王阿阇贳宫,……女无愁忧见此尊比丘,不转于父王正殿,今来于坐,不起不迎,不为作礼,亦不请令坐,亦不与分衙具。诸尊比丘亦默然观此女。是王阿阇贯见女无愁忧,不恭敬礼是尊比丘,王顾谓女:「汝不知耶
……汝见何故于坐不起,默而视之
汝有何异利,不礼此上尊。」女无愁忧白言:「王曾见师子,当为小小禽兽作礼迎逆共坐不
」王答女言:「不见。……」(121)
无愁忧女见诸大比丘来乞食,「不起不迎,不为作礼,亦不请令坐,亦不与分卫具」;以师于之异利,嘲诸大比丘为「小小禽兽」;女与诸比丘论义,扬大乘而抑声闻。大乘作品以女性贬抑诸声闻乘者,其意固在显扬大乘佛法之殊胜,同时也表明其对传统男尊女卑思想者的批驳与对女性地位之争取和尊重。
㈡妇女对传统制约束缚的要求解脱:菴提遮女,由夫家暂返侍省父母,适遇佛陀至其舍,受婆罗门长者的供养。但是菴提遮女为守事夫之禁戒,不能自由出来见佛。经中以此暗示了大乘佛教对女性传统束缚的力争解脱与自由的获取。
尔时如来即知长者有一女在室内未出,知其不出所由。若其出者利益无量大众,及诸天人。……
这是隐喻了无论是大乘或女性,只要能从传统的束缚挣脱、走出,必能使佛教大放异彩,利益无量大众。于是,如来钵中故留残食,遣一化女将此余食,与彼室内女菴提遮。时化女人以偈告曰:
此是如来余,无上胜尊赐;
我当承佛教,愿仁清净受。
其女菴提遮,即以偈叹曰:
呜呼大慈悲,知我在室已;
今赐一味食,寻仰覩圣旨。
复以偈答彼化女曰:
我常念所思,大圣之所行;
未曾与汝异,何事不清净
这正说明了大乘佛教对现实社会与僧团问题的重视和改革决心,因此,其女覩提遮以心念诵偈言:
我夫今何在,愿出见胜尊;
愿知我心净,速来得同闻。
……是女菴提遮见其夫已,心生欢喜,以偈叹曰:
呜呼大胜尊,今随济我愿;
不辞破小戒,恐当不同闻。
其夫见菴提遮说偈言已,即还以偈责曰:
呜呼汝大痴,不知善自宜;
劳圣赐余食,守戒竟何为
时女菴提遮即随其夫往诣佛所。……(122)
大乘佛教对传统制约的驳斥,与对女性束缚解脱的力争由此可见。
㈢对戒律严格化的批驳:佛灭以来,僧团戒律日益严格化,尤其比丘僧(比丘尼律的集成者)对比丘尼的处理,在部派分裂以前是极严厉的。而在部派一再分化过程中(公元前二○○——一○○年)显然已大为宽容。然在比丘尼律部的编集中,琐细的规章却越来越繁重。因此大乘经中以女性师子吼对戒律的批驳,未尝不是一革新的要求。
尔时尊者罗云问无愁忧女:「乃作是解,晓了众要总持智慧,何故自坐全床秽浊,无谦卑恭敬之心
自处高床,与大比丘难说经法,吾曾闻佛说:『人无疾病不得处高床及卧听而说经法。』」女报尊者罗云:「宁知世间以何为净
何等不净
」罗云报女言:「世间有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则为净,若有犯者则为不净。」女报罗云:「且止!未晓未了,所以者何
罗云!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则不净,其犯戒者是为净。」……:尔时王阿阇贳告女无愁忧:「汝不知耶
尊者罗云是遮迦越王种尊第一,信用道德,故少小弃家行作沙门,弃遮迦越国,是佛释迦文子,持戒第一,汝云何反轻戏不以礼敬。」女白王:「止!…
《佛教的女性观(永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