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莫说是语!宁可以神丹之珠比之于水精……。」(123)
从上述三点可知,大乘时代(尤其是笈多王朝时代)女权的发展正向着传统社会束缚的突破,女性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如李志夫译《印度通史》中之叙述:
此时期的印度妇女,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妇女,已经担任了国家的政务工作,笈多王朝时代的王后,在社会上的地位即已相当崇高,以后的时代如克什米尔、奥瑞沙以及安德那(Andhra)等国都有王后当政证明。根据中国的学者所记,有一位公主曾襄助她的哥哥负责政府的政务工作。有些省份,尤其是坎纳瑞斯(Kanares)国,妇女往往可为省督、村长等职务,妇女不抛头露面的习惯已愈来愈少了。在德干的王室妇女不仅是精于音乐、舞蹈;而且公开表演艺术才能,这是其当代碑铭中都有记载的。在北印度之罗阇西尼(Rajyasri)公主,坐在他兄长的后面,聆听中国的佛教律师玄奘宣说大乘教义。此一事实,不仅显示了有些家庭妇女并非绝对不准公开露面,而且,有些女孩子,至少上层社会的妇女,是接受多方面教育,从事文化方面活动的。……(124)
综观本节女性之师子吼,是女性荷担如来家业的卓越能力的一再被确认,又女性师子吼的论辩亦展示了大乘女权的发展;而大乘的男女平等之女性观亦于此显露无遗。
第五节结论
佛法是平等法,对于男女问题,可说是超越了男女执着。从大乘佛教的女性观而言,是男女平等的。男女平等,于事于理是圆融无碍的,关键在于如何求其实现,如此经典中便有了种种的权宜法门出现,如方便女身、离女身法、往生净土等。
佛法认为在名义上、形式上要求男女平等是不可能的。因为名义为假,男子女人依佛法来说,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而无实在性可得。不过当其男性增上时,就假名为男子;当其女性增上时,就假名为女人。至于形式则是可变的,例如男变女、女变男,以现代科技昌明的医术而言,已非难事。尤其现代科学更为佛法作了有力的左证:男性体内有女性的荷尔蒙,女性体中亦有男性的荷尔蒙;女性的荷尔蒙多了,则表现女性的习气,反之则表现为男性的习气。这现象说明了没有绝对的男人相,亦无绝对的女人相。
因此,佛法所说的平等,是在实质上求平等,而不是名义、形式上的平等。例如,男子可以弘法度众,女子亦可大转*轮作师子吼:男子可以修行办道,女子的发心、智慧亦可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唯有于此力求其平等,才是平等的真义所在,而此即大乘佛教女性观所欲达致之目的。至于菩萨行者或现男相或现女相,完全是为度化众生的方便示现。菩萨的慈悲象徵了佛教妇女的美德懿行。因此大乘佛教的女性观是极富平等性、发展性的,是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伟大精神的发挥!
注释:
①四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等佛教教理。
②《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七四九上)。
③《维摩诘所说经》(大正一四·五四八中——下)
④同注③。
⑤《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大正二一·八八下)。
舍利弗白佛:「是女何故不弃女人?」佛告舍利弗:「若诸声闻谓此无愁忧是女人耶?若等不深入般若波罗蜜,不见人根观本迹,然便等视于所行,菩萨谘所乐喜以权道示现有男女,其限无所罣碍,欲度男女故。」无愁忧女欲决舍利弗之狐疑,现身立愿:「使大众中悉见我是男子。」作是念已,即诸大众见无愁忧身为男子,不复见女人像。无愁忧于时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住止空中。佛告舍利弗:「见是无愁忧为男子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若见不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已见。」佛告舍利弗:「是无愁忧却后七百阿僧祇劫当作佛。……」
⑥《佛说月上女经》(大正一四
六二○中)。
尔时不空见菩萨告月上女作如是言:「如是,月上。既不可以女身成佛,汝今何故不转女身
」其女答言:「善男子!夫空体者,无回无转,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云何令我而转女身
」
⑦《佛说大净法门经》(大正一七·八一八下)。
道亦无主,则无吾我亦无所受。……又计眼者,无男子法、无女人法。已解了道,无男女法,无男无女则为道矣。耳鼻口身意,亦无男法亦无女法,道亦如是无男无女。……故说此言:汝则为道。复次,大姊!其己身者则无吾我,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形、无意、……无知。道亦无人、无寿、无命、无男、无女、无身、无造亦无所见。……
⑧《大庄严法门经》(大正一七·八二七上)。
菩提亦无主者、无取者,眼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耳鼻舌身意中无男法女法,耳鼻舌身意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菩提亦非男非女。……
⑨《宝女所问经》(大正二一·四六○中)。
斯宝女者于维卫佛初发无上正真道意,时舍利弗问世尊曰:「以何罪盖受女人身?」佛告舍利弗:「菩萨大士!不以罪盖受女身也。所以者何?菩萨大士以慧神通善权方便圣明之故,现女人身开化群黎。于舍利弗意趣云何?斯宝女者为女人乎?莫造斯观,承圣通力而有所变,则真菩萨也。当造斯观,无男子法无女人法,具足一切诸法之要。……」
⑩《佛说无垢贤女经》(大正一四·九一四上)。
时女报言:「…………卿为罗汉,我志菩萨。卿非我类,所愿不同。」天帝复言:「我以女身裸露可恶,是以持衣用相与耳。」女复报言:「于大乘法无男无女,……。」
⑾《佛说须摩提菩萨经》(大正一二·八○中、下)。
文殊师利问言:「云何不转女人身?」须摩提报言:「于是无所得,所以者何?法无男无女,今者我当断仁所疑。」文殊师利言:「善哉!乐欲闻之。」须摩提谓文殊师利言:「如今我后不久亦当逮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慧行,……如是审谛,我今便当变为男子。」适作语,即成男子,头发即堕。
⑿《顺权方便经》(大正一四·九二七中)。
尔时贤者须菩提问其女曰:「姊以何所善权方便而不弃舍一切众生,随时之宜,悉开化之。」……须菩提问:「今姊何故女人之像,化众女人乎
」于彼世时,转女菩萨现女人像,须臾一时,由十二年现其像貌为尊者子,清净衣被,着男子服,问须菩提:「仁为凡夫,学从致乎
」须菩提答曰:「吾非学也,亦非凡夫。」其女报曰:「如是如是!唯须菩提,我无所持。」
⒀《佛说离垢施女经》(大正二一·九六下)。
时大目连问:「离垢施!汝族姓子建立于慧,发无上正真道意以来久远,何以不转于女人身
」离垢答曰:「世尊叹仁神足最尊,卿何以故不转男于
」目连默然。离垢施曰:「不以女身及男子形逮成正觉,所以者何
道无所起,无有能成无上正觉。」
⒁《大方等无想经》(大正一二·一一○六下——一一○七上)。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复从座起,……「惟愿如来说是天女,……何时当得转此女身
」「善男子!汝今不应问转女身。是天女者,常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现受女身,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云何当言何时当得转此女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其身自在能作种种随宜方便,虽受女像心无贪着,欲结不污。」
⒂《佛说长者法志妻经》(大正一四·九四五上——中)。
菩萨自庄严心计大乘,无男无女犹如幻化。画师所作随意辄成,晓了空慧一切本净。……女闻佛教心开踊跃,即发无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转地。时天帝释来在佛后,谓女言曰:「佛道难得,不如求转女为男,日月天帝转轮圣王。」于是女以偈颂曰:「……五阴如幻化,三界由己作,三世以平等,道心无等侣,谛解作是了,谁男何所女
天帝闻斯言,默然无所语。」
⒃《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大正一四·九六四中)。
时舍利弗复问其女曰:「汝之智慧辩才若此,佛所称叹,我等声闻之所不及。云何不能离是女身色相
……」其女答曰:「我欲问大德,即随意答我。大德!今现是男不
」舍利弗言:「我虽色是男,而心非男也。」其女言:「大德!我亦如是。如大德所言,虽在女相其心即非女也。」舍利弗言:「汝今现为夫所拘执,何能如 此
」其女答曰:「大德!能自信己之所言不
」舍利弗言:「我之自信,云何不自信
」其女答曰:「若自信者,大德前言说我色是男而心非男者,即心与色有所二用也。若大德自信些言者,于我所不生有夫之恶见。大德自男,故生我女相,以我女色故,坏大德心也。而自男见彼女者,则不能于法生实信也。」
⒄《首楞严三昧经》(大正一五·六三五上)。
尔时坚意菩萨问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转女人身
」答言:「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
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仁者所问行何功德转女人身,昔事菩萨心无谄曲。云何而事
」……问言:「云何转女人身
」答言:「如成。」问言:「云何如成
」答言:「如转。」问言:「天子此语何义
」答言:「善男子!一切诸法中不成不转。诸法一味,谓法性味。善男子!我随所愿有女人身。若使我身得成男子,于女身相不坏不舍。善男子!是故当知,是男是女俱为颠倒,一切诸法及与颠倒,悉皆毕竟离于二相。……」
⒅《诸佛要集经》(大正一七·七六八中——下)。
文殊师利问其女(离意)曰:「于今何故不转女身
」其女答曰:「文殊!且止!勿怀妄想。仁有意观,达诸法者,有男女乎
」答曰:「无也。」「受、想、行、识有男女乎
」答曰:「无也。」「地、水、火、风有男女乎
」答曰:「无也。」「虚空旷然,无有边际,不见处所,有男女乎
」答曰:「无也。」又问文殊:
「所说文字本末有处,所得男女乎
」答曰:「无也。」其女报曰:「向者何故而发此言:『于今何故不转女身
』假使我已自得女处见于男女,则舍女像当受男形。我不得女,不得男子,何…
《佛教的女性观(永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