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莫說是語!甯可以神丹之珠比之于水精……。」(123)
從上述叁點可知,大乘時代(尤其是笈多王朝時代)女權的發展正向著傳統社會束縛的突破,女性的地位也逐漸提高,如李志夫譯《印度通史》中之敘述:
此時期的印度婦女,尤其是上流社會的婦女,已經擔任了國家的政務工作,笈多王朝時代的王後,在社會上的地位即已相當崇高,以後的時代如克什米爾、奧瑞沙以及安德那(Andhra)等國都有王後當政證明。根據中國的學者所記,有一位公主曾襄助她的哥哥負責政府的政務工作。有些省份,尤其是坎納瑞斯(Kanares)國,婦女往往可爲省督、村長等職務,婦女不抛頭露面的習慣已愈來愈少了。在德幹的王室婦女不僅是精于音樂、舞蹈;而且公開表演藝術才能,這是其當代碑銘中都有記載的。在北印度之羅阇西尼(Rajyasri)公主,坐在他兄長的後面,聆聽中國的佛教律師玄奘宣說大乘教義。此一事實,不僅顯示了有些家庭婦女並非絕對不准公開露面,而且,有些女孩子,至少上層社會的婦女,是接受多方面教育,從事文化方面活動的。……(124)
綜觀本節女性之師子吼,是女性荷擔如來家業的卓越能力的一再被確認,又女性師子吼的論辯亦展示了大乘女權的發展;而大乘的男女平等之女性觀亦于此顯露無遺。
第五節結論
佛法是平等法,對于男女問題,可說是超越了男女執著。從大乘佛教的女性觀而言,是男女平等的。男女平等,于事于理是圓融無礙的,關鍵在于如何求其實現,如此經典中便有了種種的權宜法門出現,如方便女身、離女身法、往生淨土等。
佛法認爲在名義上、形式上要求男女平等是不可能的。因爲名義爲假,男子女人依佛法來說,都是因緣和合的假名,而無實在性可得。不過當其男性增上時,就假名爲男子;當其女性增上時,就假名爲女人。至于形式則是可變的,例如男變女、女變男,以現代科技昌明的醫術而言,已非難事。尤其現代科學更爲佛法作了有力的左證:男性體內有女性的荷爾蒙,女性體中亦有男性的荷爾蒙;女性的荷爾蒙多了,則表現女性的習氣,反之則表現爲男性的習氣。這現象說明了沒有絕對的男人相,亦無絕對的女人相。
因此,佛法所說的平等,是在實質上求平等,而不是名義、形式上的平等。例如,男子可以弘法度衆,女子亦可大轉*輪作師子吼:男子可以修行辦道,女子的發心、智慧亦可了生脫死成佛作祖。唯有于此力求其平等,才是平等的真義所在,而此即大乘佛教女性觀所欲達致之目的。至于菩薩行者或現男相或現女相,完全是爲度化衆生的方便示現。菩薩的慈悲象徵了佛教婦女的美德懿行。因此大乘佛教的女性觀是極富平等性、發展性的,是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偉大精神的發揮!
注釋:
①四谛、八正道與十二緣起等佛教教理。
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八·七四九上)。
③《維摩诘所說經》(大正一四·五四八中——下)
④同注③。
⑤《佛說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大正二一·八八下)。
舍利弗白佛:「是女何故不棄女人?」佛告舍利弗:「若諸聲聞謂此無愁憂是女人耶?若等不深入般若波羅蜜,不見人根觀本迹,然便等視于所行,菩薩谘所樂喜以權道示現有男女,其限無所罣礙,欲度男女故。」無愁憂女欲決舍利弗之狐疑,現身立願:「使大衆中悉見我是男子。」作是念已,即諸大衆見無愁憂身爲男子,不複見女人像。無愁憂于時踴在虛空中,去地七十丈住止空中。佛告舍利弗:「見是無愁憂爲男子踴在虛空中,去地七十丈,若見不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已見。」佛告舍利弗:「是無愁憂卻後七百阿僧祇劫當作佛。……」
⑥《佛說月上女經》(大正一四
六二○中)。
爾時不空見菩薩告月上女作如是言:「如是,月上。既不可以女身成佛,汝今何故不轉女身
」其女答言:「善男子!夫空體者,無回無轉,一切諸法亦複如是。雲何令我而轉女身
」
⑦《佛說大淨法門經》(大正一七·八一八下)。
道亦無主,則無吾我亦無所受。……又計眼者,無男子法、無女人法。已解了道,無男女法,無男無女則爲道矣。耳鼻口身意,亦無男法亦無女法,道亦如是無男無女。……故說此言:汝則爲道。複次,大姊!其己身者則無吾我,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形、無意、……無知。道亦無人、無壽、無命、無男、無女、無身、無造亦無所見。……
⑧《大莊嚴法門經》(大正一七·八二七上)。
菩提亦無主者、無取者,眼中無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無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耳鼻舌身意中無男法女法,耳鼻舌身意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無男法女法,菩提亦非男非女。……
⑨《寶女所問經》(大正二一·四六○中)。
斯寶女者于維衛佛初發無上正真道意,時舍利弗問世尊曰:「以何罪蓋受女人身?」佛告舍利弗:「菩薩大士!不以罪蓋受女身也。所以者何?菩薩大士以慧神通善權方便聖明之故,現女人身開化群黎。于舍利弗意趣雲何?斯寶女者爲女人乎?莫造斯觀,承聖通力而有所變,則真菩薩也。當造斯觀,無男子法無女人法,具足一切諸法之要。……」
⑩《佛說無垢賢女經》(大正一四·九一四上)。
時女報言:「…………卿爲羅漢,我志菩薩。卿非我類,所願不同。」天帝複言:「我以女身裸露可惡,是以持衣用相與耳。」女複報言:「于大乘法無男無女,……。」
⑾《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大正一二·八○中、下)。
文殊師利問言:「雲何不轉女人身?」須摩提報言:「于是無所得,所以者何?法無男無女,今者我當斷仁所疑。」文殊師利言:「善哉!樂欲聞之。」須摩提謂文殊師利言:「如今我後不久亦當逮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慧行,……如是審谛,我今便當變爲男子。」適作語,即成男子,頭發即墮。
⑿《順權方便經》(大正一四·九二七中)。
爾時賢者須菩提問其女曰:「姊以何所善權方便而不棄舍一切衆生,隨時之宜,悉開化之。」……須菩提問:「今姊何故女人之像,化衆女人乎
」于彼世時,轉女菩薩現女人像,須臾一時,由十二年現其像貌爲尊者子,清淨衣被,著男子服,問須菩提:「仁爲凡夫,學從致乎
」須菩提答曰:「吾非學也,亦非凡夫。」其女報曰:「如是如是!唯須菩提,我無所持。」
⒀《佛說離垢施女經》(大正二一·九六下)。
時大目連問:「離垢施!汝族姓子建立于慧,發無上正真道意以來久遠,何以不轉于女人身
」離垢答曰:「世尊歎仁神足最尊,卿何以故不轉男于
」目連默然。離垢施曰:「不以女身及男子形逮成正覺,所以者何
道無所起,無有能成無上正覺。」
⒁《大方等無想經》(大正一二·一一○六下——一一○七上)。
爾時大雲密藏菩薩複從座起,……「惟願如來說是天女,……何時當得轉此女身
」「善男子!汝今不應問轉女身。是天女者,常于無量阿僧祇劫爲衆生故現受女身,當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實女身?雲何當言何時當得轉此女身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住是叁昧,其身自在能作種種隨宜方便,雖受女像心無貪著,欲結不汙。」
⒂《佛說長者法志妻經》(大正一四·九四五上——中)。
菩薩自莊嚴心計大乘,無男無女猶如幻化。畫師所作隨意辄成,曉了空慧一切本淨。……女聞佛教心開踴躍,即發無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轉地。時天帝釋來在佛後,謂女言曰:「佛道難得,不如求轉女爲男,日月天帝轉輪聖王。」于是女以偈頌曰:「……五陰如幻化,叁界由己作,叁世以平等,道心無等侶,谛解作是了,誰男何所女
天帝聞斯言,默然無所語。」
⒃《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大正一四·九六四中)。
時舍利弗複問其女曰:「汝之智慧辯才若此,佛所稱歎,我等聲聞之所不及。雲何不能離是女身色相
……」其女答曰:「我欲問大德,即隨意答我。大德!今現是男不
」舍利弗言:「我雖色是男,而心非男也。」其女言:「大德!我亦如是。如大德所言,雖在女相其心即非女也。」舍利弗言:「汝今現爲夫所拘執,何能如 此
」其女答曰:「大德!能自信己之所言不
」舍利弗言:「我之自信,雲何不自信
」其女答曰:「若自信者,大德前言說我色是男而心非男者,即心與色有所二用也。若大德自信些言者,于我所不生有夫之惡見。大德自男,故生我女相,以我女色故,壞大德心也。而自男見彼女者,則不能于法生實信也。」
⒄《首楞嚴叁昧經》(大正一五·六叁五上)。
爾時堅意菩薩問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轉女人身
」答言:「善男子!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所以者何
薩婆若,心不在叁界,有分別故有男有女。仁者所問行何功德轉女人身,昔事菩薩心無谄曲。雲何而事
」……問言:「雲何轉女人身
」答言:「如成。」問言:「雲何如成
」答言:「如轉。」問言:「天子此語何義
」答言:「善男子!一切諸法中不成不轉。諸法一味,謂法性味。善男子!我隨所願有女人身。若使我身得成男子,于女身相不壞不舍。善男子!是故當知,是男是女俱爲顛倒,一切諸法及與顛倒,悉皆畢竟離于二相。……」
⒅《諸佛要集經》(大正一七·七六八中——下)。
文殊師利問其女(離意)曰:「于今何故不轉女身
」其女答曰:「文殊!且止!勿懷妄想。仁有意觀,達諸法者,有男女乎
」答曰:「無也。」「受、想、行、識有男女乎
」答曰:「無也。」「地、水、火、風有男女乎
」答曰:「無也。」「虛空曠然,無有邊際,不見處所,有男女乎
」答曰:「無也。」又問文殊:
「所說文字本末有處,所得男女乎
」答曰:「無也。」其女報曰:「向者何故而發此言:『于今何故不轉女身
』假使我已自得女處見于男女,則舍女像當受男形。我不得女,不得男子,何…
《佛教的女性觀(永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