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佛要集經》說:文殊被天王佛移到鐵圍山去,文殊盡一切神力,不能使離意女出定。離垢施女難問乞食的八大菩薩、八大聲聞,文殊是被難的八大菩薩之一。文殊與須摩提問答,而被責爲:「仁作是問,不如不問。」(76)文殊與菴提遮女問答,則被歎爲:「嗚呼!真大德!不知真空義。」(77)
文殊和諸女菩薩的關系,顯然可以發現女性在智慧與發心方面,有些非但不亞于男性,甚有過之,故以成佛之可能性而言,與男性並沒有什麼差別,如《清淨毗尼方廣經》說: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一切世界皆悉平等,一切佛等,一切法等,一切求生等;我住于彼。……一切刹土,如虛空故等;諸佛法界,不思議故等;一切諸法,虛僞故等;一切衆生,無我故等。」(78)
二、華嚴經的善知識和女性
《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是以善財童子訪問善知識爲因緣,闡明菩薩行,一生精進而入普賢地。
善知識,于《華嚴經》第五十八卷中的定義如下:
㈠善知識者則爲慈母,生佛家故。
㈡善知識者則爲慈父,以無量事益衆生故。
㈢善知識者則爲養育守護,不爲一切惡故。
㈣善知識者則爲大師,教化令學菩薩戒故。
㈤善知識者則爲導師,教化令至彼岸道故。
㈥善知識者則爲良醫,療治一切煩惱患故。
㈦善知識者則爲雪山,長養明淨智慧藥故。
㈧善知識者則爲勇將,防護一切諸恐怖故。
㈨善知識者則爲牢船,悉令越度生死海故。
㈩善知識者則爲船師,令至一切智法寶洲故。(79)
總而言之,善知識是大因緣,是以種種方便法門化導衆生,修學善法,向于佛道的大菩薩。
善財童子是發大心菩薩一生取辦的模範,修學佛法的典型。其所一一參訪,求授種種法門的善知識共有五十叁位(80),其中女性占有十一人,分別是:
比丘尼一人 優婆夷 四人
童女叁人 夫人一人
女人 二人
這十一位女性所成就的是什麼法門
如何能成爲善財童子的善知識,化導其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得見佛呢
依「晉譯本」《六十華嚴》所述,此十一位女善知識各有如下的非凡成就:
第一、休舍優婆夷:
休舍所證得的是「離憂安隱幢解脫門」,衆生若能入其法門,見聞念知親近休舍者,將不虛此生,更能于此法門中修得不退轉處。休舍爲拔濟衆生,發大弘願精進不已,嚴淨佛土,是一發大菩提心的精進菩薩。(81)
第二、彌多羅尼童女:
彌多羅尼所證得的法門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門」,其于此法門,正念思惟,生平等心,教化衆生,作爲衆生的依靠,使他們登上覺悟的彼岸。(82)
第叁、自在優婆夷:
自在優婆夷成就「盡功德藏莊嚴法門」,其隨心所欲以食施予衆生,能令無量無數衆生,乃至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獲其食而悉成道果。(83)
第四、不動優婆夷:
不動優婆夷成就「無壞法門」,于此法門觀察一切法平等陀羅尼,顯現無量自在神變。以其清淨智慧光明,爲衆生演說微妙法,除滅一切衆生煩惱,長養發起衆生的善根。(84)
第五、師子奮迅比丘尼:
師子奮迅比丘尼成就「菩薩一切智底法門」,此法門智光莊嚴,普照叁世。其深解空性,以平等心爲衆生說般若波羅蜜,令衆生皆得不退轉處。(85)
第六、婆須蜜多女:
婆須蜜多爲一有深智慧淫女,其已成就「離欲實際清淨法門」,以種種方便身,如「天女、人女、非人女」等度化衆生,使親近他的人,遠離貪欲。(86)
第七、釋迦女瞿夷:
瞿夷所證得法門爲「分別觀察一切菩薩叁昧海法門」,以此解脫法門指導衆生出離惡道,使他們獲得光明與解脫。(87)
第八、摩耶夫人:
摩耶以「大願智幻法門」爲諸佛母,對于世間無所染著,供養諸佛常不休息,行菩薩道永不退轉。(88)
第九、天主光童女:
天主光所得爲「無礙念清淨莊嚴之菩薩解脫」,此童女精進不舍,供養諸佛如來,以淨嚴解脫之力,奉持諸如來所說教法,恒無懈怠。(89)
第十、賢勝優婆夷:
賢勝所證得的法門是「菩薩無依處道場解脫門」,于此法門中,賢勝將他所悟得的真理,不斷地爲人解說。同時,賢勝又得異于一般叁昧法的無盡叁昧,以此無盡叁昧廣爲人說,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90)
第十一、有德童女:
有德所證得的法門是「菩薩幻住解脫門」,以此淨智,觀世間諸法皆爲幻住,知幻境自性不可思議。(91)
從以上十一位女性善知識中,我們發現善財所參訪的層面有一廣泛的涵蓋性、普徧性和平等性。上至王宮貴族,下至淫女;出家、在家;成人與孩童,種種不同身分的人盡囊于其中。在道器上他們均以成就各種利益衆生法門,爲世間善知識,弘揚大乘佛法。 善財童子的徧參善知識,指出了女性亦是世間大善知識。即使是般遮羅(Pancala)國北界,那布羅城(Nagapura)的王子善財(92),爲修習菩薩道,他的一切菩薩行——菩薩波羅蜜、菩薩地、菩薩忍、菩薩叁昧門、菩薩神通智、菩薩回向、菩薩願及菩薩成就佛法,都曾藉助于女性善知識的引導。這正顯示了女性的發心、智慧和慈悲不容忽視,同時也爲大乘佛教的平等性做了一個最佳的注腳。
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和女性
觀世音(Avalokitesvara,Avalokitesvara),或譯爲觀自在,是以大慈大悲救濟苦難著名的菩薩。
觀世音菩薩名字的出現,是在初期大乘經典中開始的。以淨土系的經典而言,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指出其能爲人們解決痛苦(93);空系的作品裏亦經常出現他的名字,如《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94)、《佛說決定毗尼經》(95)、<寶髻菩薩會>(96)、《佛說如幻叁昧經》(97)、《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98)、<密迹金剛力士會>(99)、《維摩诘經》(100)。至于華嚴系裏,則有《大方廣佛華嚴經》(101)等。
實際上,觀世音菩薩在初期大乘發展的一百五十年當中,未有經文提到他以女人身出現。即使在《正法華經》的第二十叁<光世音普門品>裏,也只是言及其爲衆生救苦。至于在其化身中,則無有女人身之記載。譬如:
若入大水、江河、駛流心中恐怖,稱光世音菩薩一心自歸,則威神護令不見溺,使出安隱。……若有女人無有子姓,求男求女,歸光世音辄得男女。……佛言:「雖供養此無限菩薩,不如一歸光世音。」(102)……佛言:「族姓于,光世音菩薩所遊世界,或現佛身而班宣法;或現菩薩形像色貌說經開化;或現緣覺或現聲聞;或現梵天帝像而說經道;……複示現大神妙天像、……將軍像、或現沙門梵志之像……。或金剛神、隱士獨處仙人僮儒像。光世音菩薩遊諸佛土而普示現若幹種形,在所變化開度一切。」(103)
從這部分經文看來,西晉竺法護所譯的《正法華經》,在論及觀世音菩薩行菩薩方便法時,經文中的變化色身類別,並沒有以女身出現的說法,而在對衆生的救濟方面,則提到了對女人的拔苦,即指對「女人無有子姓」的困難解決。因爲在印度傳統社會裏,傳宗接代是件非常重要的責任,子嗣對女人來說,是婚姻生活的保障。沒有子姓的女人,將遭受「休妻」的不幸命運。
然于後來姚秦時代鸠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華經》,不僅論及觀世音菩薩對苦厄衆生的解脫,也有其能轉叁十叁種身,化現女人的說法。例如經文中說: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 法。……」(104)
我們從觀世音菩薩的發展曆程來看,觀世音菩薩最初並無救苦救難之說,到了淨土系開始便有解決衆生痛苦的記載,在《正法華經》裏,已特別有對女人的救濟。而鸠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這段經文顯示了觀世音不僅能爲求子嗣者允願,同時也標示了男性代表智慧,女性則是慈悲心的顯現。
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現種種身,說種種法,是觀世音救世的方便。而在此叁十叁種方便化身中,有比丘尼、優婆夷、長者婦女、宰官婦女、居士婦女、婆羅門婦女和童女等七種女身。此七種女相的示現,即是婦女慈悲德性的象徵。
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的特有美德,故被稱爲「大悲觀世音」。在早期佛教中,大悲是佛所有的不共功德。佛的大悲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說:
世尊法爾于一切時觀察衆生,無不聞見,無不知者。恒起大悲,饒益一切。……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諸世間,于善根處,誰增誰減
誰遭苦厄
誰向惡趣
誰陷欲泥
誰能受化
作何方便拔濟令出!(105)
《大乘莊嚴經論》卷一叁說:
晝夜六時觀,一切聚生界;大悲具足故,利益我頂禮。(106)
佛的大悲,是六時(一切時)中觀察世間衆生:誰的善根成熟
誰遭到了苦難
于是用方便來救濟。「大悲觀世(間衆生)」的,是佛的不共功德;普入八衆,現身說法,也是佛的甚希有法。所以大乘的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大悲救苦,與佛完全相同。因而觀世音菩薩是繼承世尊大悲…
《佛教的女性觀(永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