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与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顺真)▪P4

  ..续本文上一页]【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页。

  [3]【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4页。

  [4]【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6、37、38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5] 【日本】狄原云来博士编纂、辻直四郎博士监修《 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下册,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5月再版,第864页。

  [6] 【日本】狄原云来博士编纂、辻直四郎博士监修《 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下册,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5月再版,第847页。

  [7] 【日本】狄原云来博士编纂、辻直四郎博士监修《 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上册,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5月再版,第64页。

  [8] 引自霍韬晦:《佛家逻辑》,香港佛教法住学会,1988年版,第40~41页。参见姚卫群:《印度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6~177页。

  [9] 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上海佛学书局,1993年版,第5页。

  [10] 佛 陀:《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大正大藏卷16,第640页。

  [11] 郭兴元:《法尊法师译<释量论>序》,引自法尊法师编译:《释量论、释量论释》,中国佛教协会印行,1981年版,第1页。

  [12] 参见顺 真:《笛卡尔的悟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纯粹哲学”论坛网页。

  [13] 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其原文手稿并未题名,但依据《原则四》,笛卡尔本人的心目当中应意许其为《Mathesis》即《马特席斯》,亦即《普遍数学》。

  [14] 参见管震湖:《附录二、马特席斯》,见于【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8~111页。

  [15]【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16、17、18页。

  [16] Vāda,汉译为论。窥基大师《大疏》曰:“论者,量也、议也。量定真似,议详立破,决择性相,教诫学徒,名之為論。”

  [17] 笛卡尔语,引自【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之《译后记》,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23页。

  [18] 僧成大师造、苾刍法尊译:《释量论释》,中国佛教协会1980年印,第121页。

  [19] 陈那造、法尊法师译编:《集量论略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20] 商羯罗主造、玄奘法师译:《因明入正理论》,见于《中国逻辑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页。

  [21] 以上六句,非是难语,应为窥基随文所出之注释,若在现代排版,即是脚注或尾注之类,故以小五字号显示,以示区别。

  [22] 以上三句,亦非难语,故以小五字号显示,参见注释20。

  [23] 能智,谓能知之智,即现量、比量二智。彼者谓所知,即自相与共相。

  [24] 正量:即正量部,为小乘十八部之一。窥基大师《异部宗轮论述记》曰︰““正量部”者,权衡刊定,名之为量,量无邪谬,故言正也。此部所立,甚深法义,刊定无邪,目称正量,从所立法,以彰部名。”见于《卍续藏经》第83册,第439页。

  [25]【唐】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见于《中国逻辑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8~249页。

  [26]【印度】法称著:《正理滴论》,王森译,见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

  [27] 【唐】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见于《中国逻辑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5页。小五号字为窥基大师随文注释。

  [28] 【印度】法称著:《正理滴论》,王森译,见于《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

  [29]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页。

  [30]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3页。

  [31]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页。

  [32]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5页。

  [33]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5页。

  [34] 【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3页。

  [35]【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6~67页。

  [36] 在西洋神秘主义文化的传统中,亦有相当于瑜伽现量的经验原则。如中世纪神学家雨果(Hugao 1096~1141)认为,当我们认识外界的肉眼作用即思维(cogitatio)以及洞悉内界的心眼作用即默思(meditatio)二者达于极限时,探求真理的向上一路只有唤醒静观超越界之第三眼的作用即默观、默祷(contemplatio)。参见【美】G.F.穆尔《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1页。

  [37] 顺真:《康德的自然宇宙观》、《康德的神秘主义观》,见于《经验与超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又顺真:《康德的基督论》,见于《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3辑。

  [38]【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之《译后记》,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9、42页。

  [39]陈那造、法尊法师译编:《集量论略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40] 宗喀巴大师:《因明七论除臆暗论》,杨化群译,西藏人民出版社,

  [41]【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6页。

  [42]【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11页。

  [43]【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4页。

  [44]【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4页。

  

  

  

《佛教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与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顺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