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明讲记十一▪P4

  ..续本文上一页有性和同异。“二实”是指世界最初形成时,由父母极微结合所生出来的子极微,这个子极微就是“二实”,“多实”是指我们现在觉察到的一切,因为我们现在所觉察到的一切都是由好多极微构成的。

  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无实”就是分析下去,找不到实在的东西(首先我们得知道极微是实在的,这是当时印度的世界观模式),象空、时、方、我、意都是这样,德、业、和合也是,它们都"有其名而无其实“,它们是没有办法分下去的,象”方“,就是方位,西,我们说西安在西,但我跑到兰州呢?就变了。再如”我“,刚晓说刚晓是”我“,清风说清风是”我“,这是自己称自己,到底哪个是”我“,不确定的。因为”方“、”我“等本身就不确定,所以,根本就没法子分;”一实“呢,比如”有性“,”有性“就是”同“的极限,”同“是属概念,属概念的极端就是最大极限,地有自己的最大极限、水有自己的最大极限、火有自己的最大极限等等,比如”同异“,”同异“就是最小限度,若是把地分分,可以分到最小限度,水也这样,火也这样等等;”二实“就是分析下去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是幷列的;”多实“就是分析下去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多个东西,这些东西是幷列的。

  这里说的例子现在人都不用了,能不能举出现在的例子呢?试试吧。

  ”无实“,大家想一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看起来还得用书上的例子。时间,时间分下去,一年分成十二个月,一月分成三十日,一日分成二十四钟头,一钟头分成六十分,一分分成六十秒,一秒还能分成什么?反正一直分下去,始终是找不到一个实在的东西出来的。在《百法明门论》

  quot;时”是什么法?对,是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中的一个,就是说它根本就是假法。再比如“苦”,往下分,苦是德句中的一个,德有二十四种,苦是其中之一。分分也是找不出一个实在的东西出来的。这就是无实。

  “一实”,我们想个现在的例子,数学上的无穷大,它就是。

  “二实”,比如水,按现在的观念,水可以分出氢、氧,氢也可以分到最小,氧也可以分到最小。

  “多实”,这在现在的科学中很多很多。

  这个说法大家只要知道就行了。我们再把鸺鹠仙人的意思再说一下,五顶说,既然说了实、德、业,就一定得(是)有实、德、业,所以不必要单立一"有性“。鸺鹠仙人为什么把”有性“和实、德、业区分开来呢?鸺鹠仙人说,”有性“是”存在“,它是从各种事物中提炼抽象出来的,所以,它不同于事物的实体、属性、造作,故尔,鸺鹠仙人把”有性“单列为一句。但是,”有性“和事物的关系是为一切具体的事物所具有。”有性非实,有一实故,如同异性“,简单来说,可以这么说:”有性(句)“不是”实(句)“,因为”有性“能使九种”实“一一得以存在,就象”同异性“能使一一”实“千差万别一样。注意,鸺鹠仙人的这个式子中,”同异性“的一一实和”有性“的一一实,其实幷不尽然一样。”有性“的一一实是指”有性“能使一一实的”实体“一一存在,而”同异性“的一一实是指”同异性“能使一一实间的千差万别的特性存在。鸺鹠仙人这里只用”有“字,只显示了”使之存在“而不涉及存在的什么,所以,”同异性“有一一实,”有性“也有一一实,这就把”同异性“作了同品,都是”非实“,都是”实“句义以外的单独一句,说因为它们都有”一一实“。

  第二个式子”有性非德,有一德故,如同异性“以及第三个式子”有性非业,有一业故,如同异性“,都是同样的道理。”有性“应该区别于德句义、区别于业句义,因为”有性“是保证每一种德为德、每一种业为业的理由。就象同异性应该区别于实、德、业一样。 

  既然”有性“本身不是实、德、业,所以它是离实、德、业而独存的。

  胜论师这么解释大家认为怎么样?是不是合适呢?大家看这三个论式本身,因三相都是具足的,但是中间还是有毛病的,至少论式的宗支犯有”所别不成“的过失。因为鸺鹠仙人要度化五顶,五顶认为”有性“不应该是实、德、业之外独存的一句,所以,鸺鹠仙人立”有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来度化五顶,那么,关于”有性“这个词,鸺鹠仙人和五顶他们俩人的理解是不同的,鸺鹠仙人所立式子中的宗前陈”有性“,是独立于实德、业之外的,这里为方便其见,我们叫"离实有性”,就是“独立于实、德、业之外的有性”,这是鸺鹠仙人的理解,但是五顶所理解的“有性”呢,和鸺鹠仙人不一样,五顶认为“有性”不该独立于实、德、业之外,而应该存在于实、德、业之中,为方便其见,我们称五顶所理解的“有性”为“即实有性”。鸺鹠仙人立了“有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这么一个式子,因为宗前陈“有性”双方的理解根本不同,所以这个式子实际上就犯了“所别不成”的过失。不过呢,胜论师自己没有看出来这个过失。

  看商羯罗主菩萨的话。“此因如能成遮实等,如是亦能成遮有性,俱决定故。”“遮实”就是"实“遮住,就是”非实“,”等“包括德、业,”遮有性“就是”非有性“。那么,这句话就是说,假如说前边儿例子中的因支”有一实故“能够成立”有性非实“,同样地,也可以成立”有性非有性“。

  咱们把商羯罗主菩萨的意思用一个论式表示出来。”汝所言有性非有性;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

  鸺鹠仙人的”有性非实“,实际上意思是”有性是离实之有性“,现在商羯罗主菩萨的”汝所言有性非有性“实际上是说”汝所言有性是非离实的有性“。所以,象×××之流说”有性非有性“是自语相违纯粹胡扯,其实这个问题在窥基法师的《因明大疏》中解释过的,×××在其著作中不时引用窥基法师的《因明大疏》,这儿竟然犯这错误,怎么回事儿呢?不清楚,×××先生的著作还得过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不知道它凭什么得奖,中间错误百出!给×××著作写序言的有好几位名家,我们不要再迷信名家了。×××这本书中间是处处拿现代逻辑作指南,这个也没关系,但你别拿马克思主义来套呀,马列是什么时间?陈那论师、商羯罗主菩萨是什么时间人?你总不能让陈那论师、商羯罗主菩萨、玄奘法师、窥基法师他们从地下爬起来学学马列主义吧~~拿因明和逻辑作比较的研究是可以的,但不能拿马克思主义来套,拿马克思主义作标准,与马克思主义不一样的都是错的~~这说不过去吧?我问了韩老师,韩老师说×××根本不懂佛教,他只是弄逻辑的。这是韩老师亲口给我说的。研究因明若不懂佛教而只懂逻辑,这是大缺陷,可以说,不懂佛教,根本没资格谈因明。 

  相应地,商羯罗主菩萨的式子也可以拆成三个式子,先说第一个。”汝所言有性非离实的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怎么说呢?”有性“就是存在,是”同“的极端,”实“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实“应该各有”有性“,假如说不提九”实“,比如地,或水,或火……不提九”实“,只说”有性“,这有没有实际意义呢?就象范缜说的,人与灵魂的关系就如同刀和锋利的关系一样,锋利是个抽象的概念呀,没有刀哪儿有锋利

  quot;有性”也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哪儿有什么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的“有性”?虽然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的“有性”本身不是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但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的“有性”是不能离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而独有的,就象刀的“锋利”不能离刀而独存一样。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都是有的,各个不同,就如同“同异性”一样,有了地、水、火、风,才有地的极微、水的极微、火的极微……总起来就是

  quot;汝所言有性非离实的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是说,你鸺鹠仙人所说的”有性“其实还是不能离”实“而独有的,因为”实“是一一各不相同的,或地、或水、或火……就象同异性一样。

  这样呢,证明出来的结论恰恰与鸺鹠仙人的结论相反。

  商羯罗主菩萨的式子拆成的第二个式子是,”汝所言有性非离德的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第三个式子是”汝所言有性非离业的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有法自相相违。因为鸺鹠仙人所立的式子宗支是”有性非实“,有法就是宗前陈,有法自相就是用语言说出来"有性”。鸺鹠仙人所立宗的内涵是,“有性是离实之有性”,结果证出来的是“有性是非离实的有性”,刚好相反。

  商羯罗主菩萨所举的这个例子,很不通俗,其实呢,有法自相相违简单地说也没什么,就是因支和宗前陈有矛盾。比如说,“闪电无常,勤勇无间所发故,如瓶”,这就很明显,宗前陈闪电和因支勤勇无间所发就有矛盾,言陈上就有矛盾。再比如,“君子是好人,害人故”,这根本就是直接违背。当然,这么简单明了的过失谁也犯不了。

  再者,我想说一下,这个有法自相相违后来被法称论师给取消了,为什么呢,他有原因,不过,我们还可以说个原因,毕竟来说,由果找因是可以找到很多原因的,你不能排除任何一个。 

  鸺鹠仙人的式子“有性非实非德非业;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其实是说,“有性应该单独列出来,有一实故”,什么意思呢,说,因为“有性”是“实”存在的保证,所以,“有性”与“实”根本不一样,它应该单独列出来。陈那论师说,“有性不应该单独列出来,有一实故”,陈那论师是说,“有性”是“实”存在的保证,它和“实”根本就分不开,所以,它不应该单独列出来。这两个式子其实是谁也不十…

《因明讲记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因明讲记十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