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性和同異。“二實”是指世界最初形成時,由父母極微結合所生出來的子極微,這個子極微就是“二實”,“多實”是指我們現在覺察到的一切,因爲我們現在所覺察到的一切都是由好多極微構成的。
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無實”就是分析下去,找不到實在的東西(首先我們得知道極微是實在的,這是當時印度的世界觀模式),象空、時、方、我、意都是這樣,德、業、和合也是,它們都"有其名而無其實“,它們是沒有辦法分下去的,象”方“,就是方位,西,我們說西安在西,但我跑到蘭州呢?就變了。再如”我“,剛曉說剛曉是”我“,清風說清風是”我“,這是自己稱自己,到底哪個是”我“,不確定的。因爲”方“、”我“等本身就不確定,所以,根本就沒法子分;”一實“呢,比如”有性“,”有性“就是”同“的極限,”同“是屬概念,屬概念的極端就是最大極限,地有自己的最大極限、水有自己的最大極限、火有自己的最大極限等等,比如”同異“,”同異“就是最小限度,若是把地分分,可以分到最小限度,水也這樣,火也這樣等等;”二實“就是分析下去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兩個東西,這兩個東西是幷列的;”多實“就是分析下去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多個東西,這些東西是幷列的。
這裏說的例子現在人都不用了,能不能舉出現在的例子呢?試試吧。
”無實“,大家想一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看起來還得用書上的例子。時間,時間分下去,一年分成十二個月,一月分成叁十日,一日分成二十四鍾頭,一鍾頭分成六十分,一分分成六十秒,一秒還能分成什麼?反正一直分下去,始終是找不到一個實在的東西出來的。在《百法明門論》
quot;時”是什麼法?對,是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中的一個,就是說它根本就是假法。再比如“苦”,往下分,苦是德句中的一個,德有二十四種,苦是其中之一。分分也是找不出一個實在的東西出來的。這就是無實。
“一實”,我們想個現在的例子,數學上的無窮大,它就是。
“二實”,比如水,按現在的觀念,水可以分出氫、氧,氫也可以分到最小,氧也可以分到最小。
“多實”,這在現在的科學中很多很多。
這個說法大家只要知道就行了。我們再把鸺鹠仙人的意思再說一下,五頂說,既然說了實、德、業,就一定得(是)有實、德、業,所以不必要單立一"有性“。鸺鹠仙人爲什麼把”有性“和實、德、業區分開來呢?鸺鹠仙人說,”有性“是”存在“,它是從各種事物中提煉抽象出來的,所以,它不同于事物的實體、屬性、造作,故爾,鸺鹠仙人把”有性“單列爲一句。但是,”有性“和事物的關系是爲一切具體的事物所具有。”有性非實,有一實故,如同異性“,簡單來說,可以這麼說:”有性(句)“不是”實(句)“,因爲”有性“能使九種”實“一一得以存在,就象”同異性“能使一一”實“千差萬別一樣。注意,鸺鹠仙人的這個式子中,”同異性“的一一實和”有性“的一一實,其實幷不盡然一樣。”有性“的一一實是指”有性“能使一一實的”實體“一一存在,而”同異性“的一一實是指”同異性“能使一一實間的千差萬別的特性存在。鸺鹠仙人這裏只用”有“字,只顯示了”使之存在“而不涉及存在的什麼,所以,”同異性“有一一實,”有性“也有一一實,這就把”同異性“作了同品,都是”非實“,都是”實“句義以外的單獨一句,說因爲它們都有”一一實“。
第二個式子”有性非德,有一德故,如同異性“以及第叁個式子”有性非業,有一業故,如同異性“,都是同樣的道理。”有性“應該區別于德句義、區別于業句義,因爲”有性“是保證每一種德爲德、每一種業爲業的理由。就象同異性應該區別于實、德、業一樣。
既然”有性“本身不是實、德、業,所以它是離實、德、業而獨存的。
勝論師這麼解釋大家認爲怎麼樣?是不是合適呢?大家看這叁個論式本身,因叁相都是具足的,但是中間還是有毛病的,至少論式的宗支犯有”所別不成“的過失。因爲鸺鹠仙人要度化五頂,五頂認爲”有性“不應該是實、德、業之外獨存的一句,所以,鸺鹠仙人立”有性非實、非德、非業,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如同異性“來度化五頂,那麼,關于”有性“這個詞,鸺鹠仙人和五頂他們倆人的理解是不同的,鸺鹠仙人所立式子中的宗前陳”有性“,是獨立于實德、業之外的,這裏爲方便其見,我們叫"離實有性”,就是“獨立于實、德、業之外的有性”,這是鸺鹠仙人的理解,但是五頂所理解的“有性”呢,和鸺鹠仙人不一樣,五頂認爲“有性”不該獨立于實、德、業之外,而應該存在于實、德、業之中,爲方便其見,我們稱五頂所理解的“有性”爲“即實有性”。鸺鹠仙人立了“有性非實、非德、非業,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如同異性”這麼一個式子,因爲宗前陳“有性”雙方的理解根本不同,所以這個式子實際上就犯了“所別不成”的過失。不過呢,勝論師自己沒有看出來這個過失。
看商羯羅主菩薩的話。“此因如能成遮實等,如是亦能成遮有性,俱決定故。”“遮實”就是"實“遮住,就是”非實“,”等“包括德、業,”遮有性“就是”非有性“。那麼,這句話就是說,假如說前邊兒例子中的因支”有一實故“能夠成立”有性非實“,同樣地,也可以成立”有性非有性“。
咱們把商羯羅主菩薩的意思用一個論式表示出來。”汝所言有性非有性;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如同異性。“
鸺鹠仙人的”有性非實“,實際上意思是”有性是離實之有性“,現在商羯羅主菩薩的”汝所言有性非有性“實際上是說”汝所言有性是非離實的有性“。所以,象×××之流說”有性非有性“是自語相違純粹胡扯,其實這個問題在窺基法師的《因明大疏》中解釋過的,×××在其著作中不時引用窺基法師的《因明大疏》,這兒竟然犯這錯誤,怎麼回事兒呢?不清楚,×××先生的著作還得過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不知道它憑什麼得獎,中間錯誤百出!給×××著作寫序言的有好幾位名家,我們不要再迷信名家了。×××這本書中間是處處拿現代邏輯作指南,這個也沒關系,但你別拿馬克思主義來套呀,馬列是什麼時間?陳那論師、商羯羅主菩薩是什麼時間人?你總不能讓陳那論師、商羯羅主菩薩、玄奘法師、窺基法師他們從地下爬起來學學馬列主義吧~~拿因明和邏輯作比較的研究是可以的,但不能拿馬克思主義來套,拿馬克思主義作標准,與馬克思主義不一樣的都是錯的~~這說不過去吧?我問了韓老師,韓老師說×××根本不懂佛教,他只是弄邏輯的。這是韓老師親口給我說的。研究因明若不懂佛教而只懂邏輯,這是大缺陷,可以說,不懂佛教,根本沒資格談因明。
相應地,商羯羅主菩薩的式子也可以拆成叁個式子,先說第一個。”汝所言有性非離實的有性,有一實故,如同異性“。怎麼說呢?”有性“就是存在,是”同“的極端,”實“有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九”實“應該各有”有性“,假如說不提九”實“,比如地,或水,或火……不提九”實“,只說”有性“,這有沒有實際意義呢?就象範缜說的,人與靈魂的關系就如同刀和鋒利的關系一樣,鋒利是個抽象的概念呀,沒有刀哪兒有鋒利
quot;有性”也是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哪兒有什麼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的“有性”?雖然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的“有性”本身不是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但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的“有性”是不能離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而獨有的,就象刀的“鋒利”不能離刀而獨存一樣。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都是有的,各個不同,就如同“同異性”一樣,有了地、水、火、風,才有地的極微、水的極微、火的極微……總起來就是
quot;汝所言有性非離實的有性,有一實故,如同異性“是說,你鸺鹠仙人所說的”有性“其實還是不能離”實“而獨有的,因爲”實“是一一各不相同的,或地、或水、或火……就象同異性一樣。
這樣呢,證明出來的結論恰恰與鸺鹠仙人的結論相反。
商羯羅主菩薩的式子拆成的第二個式子是,”汝所言有性非離德的有性,有一實故,如同異性“,第叁個式子是”汝所言有性非離業的有性,有一實故,如同異性“,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有法自相相違。因爲鸺鹠仙人所立的式子宗支是”有性非實“,有法就是宗前陳,有法自相就是用語言說出來"有性”。鸺鹠仙人所立宗的內涵是,“有性是離實之有性”,結果證出來的是“有性是非離實的有性”,剛好相反。
商羯羅主菩薩所舉的這個例子,很不通俗,其實呢,有法自相相違簡單地說也沒什麼,就是因支和宗前陳有矛盾。比如說,“閃電無常,勤勇無間所發故,如瓶”,這就很明顯,宗前陳閃電和因支勤勇無間所發就有矛盾,言陳上就有矛盾。再比如,“君子是好人,害人故”,這根本就是直接違背。當然,這麼簡單明了的過失誰也犯不了。
再者,我想說一下,這個有法自相相違後來被法稱論師給取消了,爲什麼呢,他有原因,不過,我們還可以說個原因,畢竟來說,由果找因是可以找到很多原因的,你不能排除任何一個。
鸺鹠仙人的式子“有性非實非德非業;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如同異性”,其實是說,“有性應該單獨列出來,有一實故”,什麼意思呢,說,因爲“有性”是“實”存在的保證,所以,“有性”與“實”根本不一樣,它應該單獨列出來。陳那論師說,“有性不應該單獨列出來,有一實故”,陳那論師是說,“有性”是“實”存在的保證,它和“實”根本就分不開,所以,它不應該單獨列出來。這兩個式子其實是誰也不十…
《因明講記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