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明讲记之九▪P3

  ..续本文上一页别人把他腿子给盘作跏趺的,某老和尚,资料上是做吉祥卧而逝,可我清清楚楚当时是他病得根本不会动,别人把他翻身使他作吉祥卧的。这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听来的也不少。某寺庙一个小师父给我寄来过一个稿子,说他们那儿以前有个老和尚,临终时是骑了一只鹤走的,他是刚出家,觉得很稀奇,就整理出了一篇稿子,看过后我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觉得不可能,当然,佛教中常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儿,所以,我不敢造次,就压了压。后来,我到那儿,就顺便去了那个寺庙,在残碑中找到了,是乾隆年间的老和尚,不错,有这个人,但所谓的骑鹤,是因为碑上有一句“驾鹤西归”,看,这错了个没边儿。老百姓可能不懂这个词,写文章者肯定懂,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写?

  佛教中很多时候说话不敢理直气壮,还想教化别人~~不容易的~~佛教网络上的话很多这种情况,咱们的般若论坛上也不少,你们都看到了,咱们把它删掉,他们还不服气,那以后咱就不删了,太不象样的当然你们该删还删。

  e。随他一一分犹豫。假如说立论者,肯定了是烟,说,不管在远处看还是到近处去看,我都敢肯定那是烟,于是立了这么一个式子,“近处远处都有事火,以有烟故,如厨”。但是论对者说,不行,在这么远的地方看,我不敢肯定,必须到近处去看看我才能放心。

  f。随自一一分犹豫。这种情况是,论对者对于是烟,十分的肯定,说,在远处看也好,到近处去看也行,绝对是烟,没有一点儿问题。然而立论者自己确是,在远处看,还不敢十分肯定,要到近处去看看才能确定,但是立论者急急忙忙地立下了论式,“近处远处都有事火,以有烟故,如厨”。

  这六种情况可都是过失。

  韩廷杰老师在讲的时候,举例子说,“草中有人,草动故”,这个因就不行,也可能是因为草中有一只野兔,也可能是风吹的关系等,谁能肯定呢?或者说,“水中有鱼,起波浪故”,这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说,因是用来成立宗的,因千万不敢犹犹豫豫的,一定得肯定,哪怕你心中不敢肯定,但在外表上一定不能表现出来,外强中干,装架子也得装出来。当然了,这是笑话。反正,因一定得肯定,这个绝对。

  下边儿咱们说所依不成。

  虚空实有,德所依故。对无空论,所依不成。

  这个所依不成,是因为宗前陈不共许,使得论式的因支失去所依。其实,所依不成就是缺乏因的第一相。也就是说,所依不成之所以是过失,完全是因为立的宗犯了所别不极成的过失。我们来看看商羯罗主菩萨举的例子。

  商羯罗主菩萨举的是胜论师对小乘经部立了一个式子,“虚空实有,德所依故”。胜论师我们知道,他的主要思想就是六句义,实、德、业、有、同异、和合。“实”就是事物的本体,其中包括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共九种;德是事物的属性,包括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觉、乐、苦、欲、嗔、勤勇、重(读做zhòng)体、液体、润、行、法、非法、声,共二十四种。商羯罗主菩萨例子中的“虚空”,就是胜论师“实”句中的“空”,“实”是本体,“实”中包括“空”,当然“空”也是本体。本体对应的有属性,当然“空”对应的也有属性了,属性就是“德”,“空”对应的有六种属性,“数、量、别体、合、离、声”,叫“六德”。六德是虚空的六德,若没有虚空,六德就无从所依。就是说,虚空一定实有,不然的话,六德也无法成立。胜论师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佛教呢?佛教则认为“空”是无自性,是缘起。现在胜论师是对经部论师说的,经部是佛教的一个派别,经部论师也认为,这个“空”呢,只是假立的一个名字而已,“虚空界者,不离虚空,然彼虚空,体非实有,故虚空界,体亦非有”。也就是说,胜论师对经部论师立了“虚空实有,德所依故”,经部论师先不说虚空是不是实有,双方关于宗前陈“虚空”的概念先不一致,经部论师就对胜论师说,咱们先来解决了虚空的定义问题之后再来讨论虚空是不是实有的问题才行。宗前陈“虚空”经部不许,则因支“德”就无了所依。

  窥基法师在《因明大疏》中按照有体、无体,全分、一分,两俱、随一等,把所依不成分了分,下边儿咱们也说说。首先是按两俱、随一给分成了两类:

  1、两俱所依不成。所谓两俱所依不成,就是立论者自己和论对者双方都不许因支具备遍是宗法性。有三个。

  a。有体全分,也可以叫两俱有体全分所依不成。比如,萨婆多部对大乘立,“我常住,识所缘故”。萨婆多部和大乘对于“识”是共许的,所以是有体,当然,有六识、八识的不同。因为宗前陈“我”是萨婆多部和大乘都不许的,所以是全分所依不成。

  b。无体全分,也可以叫两俱无体全分所依不成。比如,数论师对佛弟子立,“我实有,德所依故”。这个论式中的因支“德”,是胜论师六句义的东西,数论师和佛教徒都是不许的,所以是无体,宗前陈“我”数论师和佛教徒也都不许,所以是全分所依不成。

  c。有体一分,也可以叫两俱有体一分所依不成。比如,胜论师对大乘立,“我业实,有动作故”。这个论式的因支“动作”,立论者胜论师自己和论对者大乘是共许的,所以是有体,但宗前陈的“我”和“业”中,“业”只是动作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是立论者胜论师自己和论对者大乘共许的,可“我”有动作是胜论师许而大乘不许的,因为大乘根本连“我”就不许,所以是一分所依不成。

  2、随一所依不成。所谓随一所依不成,就是立论者自己或者论对者,任一方不许因支具备遍是宗法性。有六个。

  a。有体他随一。比如,数论师对佛弟子立,“自性有,生死因故”。因支的“生死”,立论者数论师和论对者佛教徒是共许的,所以是有体,但是,立论者数论师的自性,论对者佛教徒是不许的,所以是他随一所依不成。

  b。有体自随一。比如数论师对大乘立,“藏识常,生死因故”。因支的“生死”,立论者数论师和论对者大乘是共许的,所以是有体,但宗前陈“藏识”是立论者数论师自己不许,而论对者大乘许,所以是自随一所依不成。

  c。无体他随一。比如,《理门论》中有个例子,“我其体周遍于一切处,生乐等故”。这是数论对大乘立的,大乘是不许的。

  d。无体自随一。比如,经部论师立“虚空实有,德所依故”就是。

  e。有体他一分随一。比如,数论师对大乘立,“五大常,能生果故”。因支“能生果”立论者数论师和论对者大乘共许,只是四大生果,立论者数论师和论对者大乘共许,立论者数论师的五大是,地、水、火、风、空,立论者数论师许空大生果,但论对者大乘不许。

  f。有体自一分随一。比如,大乘对数论师立,“五大非常,能生果故。”因支“能生果”立论者大乘和论对者数论师共许,但立论者大乘只许四大生果,不许空大生果,可论对者数论师许五大生果。

  下一次咱再说六不定。

  

  

《因明讲记之九》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因明讲记之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