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心智,所谓的就是说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踊跃,稽首作礼,修菩萨行,那么世间的有情呢皆应礼敬。所以念佛人呢,可以受一切世间之爱护、供养、礼敬,但你要是真念佛人,不是为了贪图人礼敬才念佛的。因为它是对这个名——阿弥陀佛的名号的、这个名字的礼敬、敬仰,对彼方的礼敬、敬仰而产生的实际效果。
(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这个话是怎么讲的呢?说这个生彼国有情啊,欲得衣服随念即至,这个不假方便的,不假缝制,也不加洗啊裁啊,不假这个东西的,如佛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这几句话呢有一个说法就是世尊在世的时间呢——就是释迦牟尼世尊在世的时间呢,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披身,不假于缝制的。这个呢就是“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是善来比丘。就像这样的,那么彼国的人民呢,谁要衣服一动念就像这个善来比丘是一样的,须发自落,袈裟披身。就是你随意一动念,你的衣服就在身上了,就不需要什么裁剪啊什么这一套程序。这是对那些可能是经常为衣服发愁的人给以方便,对。有的人真为衣服发愁的,尤其女性,哎呀,穿这好呢?穿那好呢?今天穿这个衣服······我经常见她们换衣服换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的,我的确是见到了,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她们换衣服,受不了。他这个不需要的,你一动念就可以了,随你意、满你意的衣服就有了。
(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漏尽比丘,我们都知道什么叫漏尽比丘。(旁边的人:没烦恼)啊,对。阿罗汉是漏尽比丘,他因为呢,他这个三明中,漏尽明的人呢有漏尽定,有漏尽通,有漏进明,就是与生死长揖告别了,拜拜,没有生死了。这样的人呢在有余无余涅槃中已成为事实了,这样的人得什么欢喜呢?广大寂灭海中游历自在,不受世间困扰了。你要想想我们要不受世间的任何因缘困扰,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喜悦呢?这个喜悦是不修行的人是不可及的,但是在往生彼国,所有的有情呢可以受到这样的快乐,像漏尽比丘一样的快乐,这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很多人想修声闻乘说,我要像漏尽比丘一样,在这世界里有成就的,但是还是少数,往生彼国这样的就具足了,所以这对声闻乘的人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念佛也可以满足声闻乘心愿。
(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悉皆照见。犹如明镜。睹见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还是像前面那有几愿是一样的,来引发大家了解这个极乐世界观十方无碍的善巧,当然这个地方是对菩萨所提的。那往生彼国到底是天人还是菩萨呢?所以实报庄严土呢就泯灭了这些差别了,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呢,这种种说法呢,一会儿天人哪,一会儿声闻哪,一会儿菩萨呀,我们感觉才过瘾哪,才踏实啊,才安乐,要不然感觉到一个劲儿地去了,人就不服气。我真是问过很多人的,“他们(也能和我一样往生)?!······”有的认为自己很修行,高高在上,“他们(也能和我一样往生)?!······”我因为见得多了,所以说可能是表达得挺相似的。这个呢,因为这个人呢,我们已经取相分别惯了,所以总说一点差别起伏,才有点故事情节,要不然人不能忍受。对,对,来点情节大家感觉到挺高兴,大概是这个意思。
(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这太重要了,啊,他方菩萨呀,这可不是说的是极乐世界,是未往生的他方菩萨,闻佛的名字,闻名字开始一直到成佛,不再有诸根缺漏的因缘,这太不可思议了,简直是。哎呀,人在这个无量的世界中,这个残缺不全啊太容易造成了,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就是这样圆满地给予、圆满的加持,令我们的心智、报德圆满相续,直至成佛,这是十分感人的啊!这个愿望很感人!有的人呢可能是没有往生彼国,但因佛的名号的这种加持力而产生了这样一个事实,对,诸根没有缺漏,对,直至成佛这个过程。就是说闻阿弥陀佛名号,他方菩萨闻名之后,在相续修持中直至成佛不会再有诸根缺漏之障碍了。
(第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呢还是对他方菩萨,闻名而得到的不可思议的解脱三昧的三昧力,就是一发意顷,供养十方佛。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要以修德来成熟这样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等觉、妙觉菩萨去做了。因为于一念顷供养十方诸佛,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力,对。因为我们知道从信位菩萨一直到等觉、妙觉菩萨这些修持中呢,次第都有差异的,供养诸佛各有方便,但是说一念顷供养无量诸佛,非等觉、妙觉菩萨不能为啊,所以往生彼国实是不可思议的,听闻名号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地方直至闻到佛的名号的功德,我们以菩萨行地一样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所以我们很多人就说不往生,你在此地行菩萨行,一样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常念阿弥陀佛名。对。
(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很多修行人哪因为自卑心,就是好比出身哪、经历哪有些波折,有些不足,或者自己认为有一些伤害啊什么的,就会很痛苦。那么阿弥陀佛的名号呢能令闻名众生生尊贵家,你看我们就是不往生这个利益也是不可思议啊,对,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起码世俗的愿望满足是不可思议的。你看现在世人哪好比生在邪见家、贫贱家、罪恶家,真是也是很苦的,受不了,对不对?有的人被人欺辱啊、鞭打啊、受苦啊、衣食难求啊、无有正见啊,被种种东西所逼迫啊,真是······
(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要是闻名欢喜啊,这受益是不可思议的。古人讲啊说,这是儒家的话:“有朋来自远方,不亦乐乎!”我们闻到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了要是不亦乐乎,我们会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真是这个佛名会给人带来······那有的人就会在这儿麻木不仁,佛在经典上说的话很重:此人从恶道中来,余报未尽。是不是真是这样子呢?实际我们的固执的业力还在蒙蔽自己,过去的恶报还残留在心中了,还不能生起喜悦。那你就鼓励自己喜悦呗,完全可以啊。
我给你讲,我第一遍读《无量寿经》的时候,我读到这一段文字说:“我怎么不毛骨悚然呢?我怎么不掉泪呢?我是不是从恶道里来?下次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要激动一点。”第二次读的时候真哭鼻子了,我说故意鼓励自己从善道中来,心作心是呗!后来读得久了真是闻到佛名就欢喜了,闻到佛名真正欢喜了,那就善根增长了啊!就喜悦踊跃了,就开发心智了,受到不共的加持了,就如闻亲人之名号了,有亲切感了,好!
啊,“具足德本”,这个闻名欢喜就会得到这个具足功德,欢喜踊跃,要不是这样子呢可能这相应的机会就少了。是,有时候我们真需要鼓励自己与教言相应的,有时候我们一闻到佛经就生烦恼,一闻到佛这个说法就生抵触,这一定要忏悔的,真要忏悔的,它会有的。我跟人介绍这个《般舟经》的时候,别人就不屑一顾,一推推一边了,我说这是经典,后面的话就不好听了,应该忏悔。
(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这一个愿哪,份量挺重的。生与不生,功德一同了,对不对?这个愿望的份量很重啊!他方菩萨闻我名字皆得普等三昧,那我们是不是菩萨呢?不是菩萨就不能相应,是菩萨就能相应,我们鼓励鼓励自己作菩萨完全没问题啊。实际人呢,的确呢本性没有差别的,心作心是,我们随时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心作心是”是可以调整的。
问:“心作心是”跟你上次说的那个走般舟的时候的那种感动的心理、这种造作(指心作心是)的心理又有什么区别?
答:本来我们“心作心是”都是造作,就是造作,这个没问题的。你看意乐菩提心不就有心造作吗?心地造作意取相,本性我们跟佛没有差别,我们认不清了,我们就鼓励自己跟佛没差别了,这个没问题吧?我们现在跟菩萨很大的差别的,闻到佛的名号没有得到普等三昧,我们鼓励自己在这个三昧中安住了,鼓励自己有机会呗,鼓励自己。说的“心作心是”修行方便哪。“即心即佛”我们往往感觉用不上力对不对啊?“心作心是”你能用吧?你鼓励自己能做得到的,对不对?你说这是口号?不是,你细细地静下来,这的确是心所缘法,心所缘境,会产生事实的,所以佛说的四力法则中啊,心力、境界力、缘力、串习力,对,因缘所生的这个东西。(旁边的人:串习力、境界力,还有一个?)缘嘛,所缘嘛。
问:还有一个问题。有些(愿)是直接一个名字(阿弥陀佛名号),听闻一个名字就得到利益,有一些(愿要求)是听闻名字以后还要有一定的欢喜踊跃,它的利益(为什么有差别)?
答:实际呢,这里面呢就是不同的众生得到不同的机,他把种种机会都想到了,把种种因缘都设置到了,把种种引导都设置到了。实际这五劫的思维就是种种,看哪个机会能适应我们,一个就行了!对不对?不需要多啊。但是你总要有一个碰上合适的。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嘛,他总要找你一个合适的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