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推广及启示(关兴丽)▪P2

  ..续本文上一页物;而玄奘自印度回来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因明研究极一时之盛,并使中国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这一情形的转变,其功劳应归玄奘,“由于玄奘的传授,经过众弟子的发挥,因明学终于在我国开花结实,其首倡之功,应该归于玄奘。”

  645年玄奘携大量佛教经典包括《因明论》共36部回到长安。玄奘回国后,把全部精力放在译讲上,译出了一批因明著作,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弘扬陈那新因明的人才。

  在唐朝廷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组织庞大的译场,有不少僧众参与。在19年间,玄奘共译出因明专著三部,即《因明人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和《观所缘缘论》各一卷;译出新因明立破轨式范本两种,即大乘中观派清辩的《大乘掌珍论》,陈那门人护法的《广百论释》;译出含有古因明内容的其他著作多种,即无著的《显扬圣教论》和《大乘阿毗达摩集论》、安慧编著的《阿毗达摩集论》和弥勒的《瑜伽师地论》等。

  玄奘在翻译因明的同时,也讲授因明,因明因而传人我国并开始产生影响。在十多年间,培养出一批因明造诣颇高的弟子,弟子竞相注疏,文轨、神泰、靖迈、明觉、文备、玄应、净眼、窥基等人都有因明论疏问世。自贞观二十一年至开元年间,为《因明正理门论》注疏的著作有16部—17部,为《因明人正理论》作疏记的有20多部。不仅如此,玄奘还为新罗(朝鲜)、日本培养了人才。“玄奘在翻译因明专著的过程中,曾对译寮僧伍和徒众反复讲说,阐发隐义,口授“立破方轨;现比量门”,玄奘的大弟子们记录玄奘口义,加上自己的理解,“竞造文疏”,掀起了一股学习因明的热潮。”

  三 启示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及推广给予我们逻辑学工作者许多启示:

  1.因明学与唯识学紧密相连,进一步说就是逻辑学与具体科学是紧密相连的。

  玄奘之所以对因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它是唯识学的逻辑工具,要发展唯识学,不能不运用因明学,因而也就不能不研究因明学。玄奘重视因明,其表现是在译经初期就译出因明专著二部。实际上玄奘译经的重点是《瑜伽师地论》,是唯识学的内容,而因明不过是论证佛学的工具,玄奘翻译因明学不过是为唯识学做准备。总之,由于唯识学的需要,因明学才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当今中国许多学者已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一直在呼吁。刘培育从“逻辑与社会”宏观角度谈到逻辑要与社会紧密相连,这样逻辑学才能发展。

  “逻辑对社会不够关怀。有的学者虽然一辈子都在研究逻辑学,但却一直是“书斋式”的研究,很少走出书房去关注社会现实,导致其研究与社会现实越来越远。……只有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我们的研究才有生气,也才会有前途。逻辑的研究要给予社会以更多的关怀,逻辑学应该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邹崇理则明确从“逻辑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阐明逻辑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一门具体科学,“当今逻辑更多地呈现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务实精神。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逻辑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自2001年英国著名逻辑学家加贝(D.Cabbay)等人重新推出权威性的鸿篇巨制《哲学逻辑手册》(计划出18卷,已出11卷)后,这种思考逐渐明朗清晰化。结论是:新世纪逻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从理论扩展到广袤的应用领域。……逻辑是各门学科的工具,应用范围甚至比数学更广。但纯逻辑的内容较纯数学少得多。各门学科是逻辑的载体,离开载体的纯逻辑研究,内容极为有限。逻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离开工具的应用对象谈论逻辑,其发展空间不大。逻辑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有很强的依附性,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因此,逻辑研究者最好依附于一门背景学科,在背景学科中寻找发展逻辑的题材和思路。”张建军教授同样更明确地阐明了现代逻辑发展的重要原因是逻辑在各门具体科学中应用的结果。“逻辑学是一种系统性工具。……现代逻辑达到形式化、系统化的极致,是逻辑得以在现代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量子物理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应用的重要原因。”

  2.因明学作为一门“冷僻”的学科,由于玄奘的提倡,”掀起学习的高潮。当今中国更需要玄奘式的逻辑学工作者。

  在目前的中国,人们对逻辑学的重视不够,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仍然处于“冷僻”的状态。

  作为传播逻辑学最重要途径之一的逻辑教学也几遭厄运。1988年中学教材删赊了有关逻辑学教学的内容,此后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在师范院校的课程中取消逻辑学课程。时至今日,许多高校削弱了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并大大压缩课时,视逻辑学为可有可无的学科,更有甚者干脆不再开设这门课。有限的几个逻辑学的硕士点、博士点生源紧张,毕业生的就业往往远离其所学专业。致使许多人一辈子没有学习逻辑学。逻辑学的研究同样面临许多困难。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专汀的逻辑学刊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逻辑学研究的文章相当困难;国家对逻辑学的学科建设的投入不多,设立:的项目也比较少,逻辑研究立项困难,经费奇缺,研究成果难以面世。

  中国社会需要逻辑学。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全面现代化,以理性精神处理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今天,民主、科学和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本质特征

  而逻辑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科学不能代替的作用。因为,民主需要论证,科学需要论证,法治需要论证。逻辑学是理性精神的核心。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严峻问题:逻辑在中国现代文化中还是根不深而蒂不固,逻辑的渗透力远未达到世俗文化的广大领域,远没有与现实结合起来,远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相反,传统的思维方式依然支配着现代的芸芸众生,“直觉”和“顿悟”、“跟着感觉走”仍然是人们的热门话题。

  一方面社会需要逻辑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逻辑学教育。实际上时代赋予了当代逻辑工作者的重大而艰巨的使命:作好逻辑学的教学、传播和普及工作。玄奘的“不辞劳瘁、讲学论道、诲人不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推广及启示(关兴丽)》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