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品经义疏▪P52

  ..续本文上一页切法即是法性何以学般若下此是第六明诸法虽是法性要须修行虽分别诸法不坏性法也问何故云出法性外有法不求菩提耶答出法性外见法则是道若道者无明不事转。

  云何得佛般若法性先后中有异者第七略释法性以释上修行义法性先有后无同足凡夫法不成修行义何者先时无后从因缘生与世间法何异若法性先有后无则堕断见亦不成修行义今法性前后中皆清净故菩萨能之目得佛亦能人也。

  实际品第八十

  此下第三明为化之意菩萨所以为化万端者正欲置众生于实际中是故此品明为化之意然实际是无之异名正法之别目耳何但是此经为化之意十方三世佛菩萨为化之意亦令悟实道也。

  品为二第一正明为化之意建立众生于际第二广明菩萨建立之法今是初文众生毕竟不可得者上品须菩提种种难若诸法空云何有五道生死善不善等法今难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非般若先难法为众生今难众生为法又上来问难应有四句一者以法难法如六度不可得云何行六度二者以人难人众生不可得何故度众生前为四句也佛答为实际故行般若者须菩提取有所得心为问菩萨为众生故行般若为实际故行般若则及倒情也实际不异众生际者释为实际意也良由实际不异众生际故菩萨为众生即是为实际也问何故作两际不异语耶答有所得人皆云实际是真谛故众生是世谛但为度众生故行般若不度真谛故般若所以佛破之云二际不异度众生即如度实际实际无所度度众生亦无所度也复次须菩提难二际不异若尔便是一际一际云何还建立一际如指端不自触今众生即是实际云何将实际置中耶先作二际异问今作二际一问也佛答初作难一际不论建立也次正释难建立众生于实际耳次此语与前违故云虽立云出于实际而云出于实际不异实际然众生望谓故实际成众生际菩萨建立众生悟云出际与实际故名建立云出于实际也。

  白佛何等是方便力下第二广明菩萨建立之法就建立中有二就因行以建立令往六度第二就果德以建立令住种智因中建立令住六度一一度中具五事一者住悭法中建立令住布施二者恐着布施故说布, 施空三初思惟不分别故趣甘露味得甘露果甘露果者谓以正道五者教智果空始终建般若中见五领不具可相兼也精进中初后次为际恶后次为生善也。

  白佛若诸法常空下第二就果明建立为二第一明建立众生于一切种得实观照第二建立众生于菩提令证平等正道初中为二第一明诸法虽性空不妨行因得果无有断绝第二明诸法虽性空而能除颠倒虚妄得大利益初中具四义一者由性空故得成菩提为众生说法下第二由性空能说法也若内空性不空二者明性非但有不可得非空亦不可得上明有不可得今明十八空不可得十八空无空诸法十八空云何不空若十八空者诸法亦不空也以十八空入诸法空此十八空亦空乃名性空故知有性不可得空性不可得如是五句本性无所有也不知何以因之强叹为性空此空亦名为佛佛性名第一义空亦名正法般若涅槃法则也内空性不空则坏性实者十八空若不空则是道见岂不坏性空耶性空即是外道也住是中发心第四明由性空故发心如性空既是故即发道心正道不曾空不空菩萨发心亦见发也是菩萨行般若不退转三菩提第四义明由体性空故不退转也。

  性空中不行我下第二明体悟性空能除颠倒亦具四义一者由悟性空能化众生除颠倒第二叹性空为修行之本三叹性空能成遍疫之义四叹性空法得果今是初有此文来者上明悟性空故不退今后欲作众生除其颠倒也初中法说直明性空无有次鉾说明住空为物如化人说三合譬正明除众生颠倒不颠倒不二者上说云于颠倒拔出便恐谓倒不倒二故今明不明二便言之所损故云虽不异多倒于缘成二故今悟不二名拔也须菩提所有诸无漏法下第三叹性空第一为众行行本是菩萨行是性空般第下若三叹性空能等化他之行须菩提过去佛下第四明由悟性空故得道果果谓七果道谓八正七果应是四果缘觉佛菩萨也次须菩提领解秤叹及佛述皆成第四得果句故不取为别段也。

  白佛若一切行无分别下第二建立众生于菩提平等正道为二第一先叹菩提寂灭离分别取舍第二明菩提虽寂灭要须具于万行方得之今是初问从上不见是念是非空若不见空不空论之乃至不见亦空上非空非非空乃性空若尔菩萨信何处得菩提耶佛答良由不见如此相即得菩萨也见如此事即不得也举化人喻菩提无处行是处喻也举罗汉如文中菩提何处行是重虚喻也眠有二一者眠而梦罗汉无此眠也二者消息眠罗汉有此眠也论更出一解云有人言得禅定则得色界系四大来在身中故斯果毕竟不眠非但无梦眠亦无有消息眠东解脱罗汉不得色界定故无色界四大事入身有眠也此是消息眠梦眠也若得言者不眠那令及凡夫得定者皆不眠也。

  将无菩萨不行十地下第二段菩提虽寂灭要具万行方乃得之为二第一明要具万行方得菩提第二入后品初明具万行之方便今是初如文。

  具足品第八十一

  此品初明以方便故具足菩萨道故能得佛道名具足品就第二以方便故具足菩萨道中为三第一明方便故具足菩萨道能得佛道二明习般若故以本方便第三以般若成就故能化度众生而无所度此文接上品次第相生上品具足菩萨道故得佛今明具方便故具菩萨道后次般若故成方便成故能众生无所度也初有一问答问意但问云能所具足菩萨道故所以道耶故异上品来问也佛答初据一檀行明方便义不具二事故不堕有见中亦不离不事故不着无也见于一施中得中道观远离二边名为方便然既离二边亦不着中道始是方便取如此而行是菩萨道也。

  舍利弗白佛下第二明修习般若故成方便习应只及开持品习义如上菩萨今复明习者但为成方便义亦习多是为习实相也何以得知既明二道全属方便道文中后正明方便故知习方便也身子问来者既耳上与须菩提明方便故具亦万行万行相得佛道所益虽深然后无益性定云何而习即佛答以般若心行檀不坏色不堕也即是般若亦是习方便义也二乘折色空为坏凡夫论眼见色堕想心言色可见见色想堕色生三毒为堕也亦不坏不堕即是一义不观色常无常真俗等为不坏也心不堕起常无等见为不堕也第二问云既不坏不堕则无有无有则无物云何习般若若不习般若云何得佛道答良由了法无性无取故既是习是般若得菩提也。

  菩萨见诸法无所有下第三明般若成就化度众生而无所度上来自行成今是化他成也说法中先说布施乃至智慧此非六度中乃是凡夫世间之行下云然后乃为说圣法谓四谛等等是为说出世法也次身子问意自得无所有法后为众生说无所有法令众生得此无所有若尔既言得无所有即是有也得所佛答菩萨行般若无有有所得过罪也菩萨不得有亦所得无但以方便住空有二常为众生说法为著有者说无著无者说有说二令二离菩萨亦着二故是无所得亦是方便也即二谛但无义二中众生虽不可得之二谛俱不说常何得言真谛无众生世谛有众生耶若言十六我谛中无者不然今是为众生说法而假名众生二谛不可得开我见耶悟我不可得者举即事说远也即事吾我求而无从说未来言有人得佛道耶次身子领解秤叹(云云)众生菩萨心旷大者次菩萨心不依有无五句而能度故广大心若有无则是小心人也佛述成之举失明显得若诸法有后无则罪过是故知菩萨了诸先不有今不无也数人谓众生先来无今入涅槃亦无此义一性无过而五阴先有后无故是过论人云有众生五有阴后入灭时俱无故是大罪也问此义是佛说佛云在生死有众生有五阴入无余时俱无此是佛罪过云何是数论人罪耶答佛说无余之无为于生死有也既不有何所无若不见有若勉有还无复没无为生死坑中也。

  须菩提白佛下第二大段上总明方便外化已竟今别明二种要行文为二初一问答略明二要行次广明二要行论云须菩提虽知菩萨道俱中间说甚深空义今听者生疑云何的明菩萨道耶。

  白佛下是第二广明二要行即为二初广明成就众生二广明净佛土初中二第一正明成就众生第二明菩萨自性借岂教生问菩萨悟共成菩提初中三第一别佛六度广化众生第二总约六度道品成就众生第三明展转传化也今是初初中总就六度中为四第一明菩萨始行施说三事空令众生得道果如是须菩提布施生刹利居士性下第二明菩萨住布施果中以四事摄取众生先是因门成就众生今是果门成就众生也菩提易得者大心弱故为人云菩萨易得也须菩提常作转轮王下第三重明住果成就众生色天着缚乐故不作梵王欲天着妙五欲难化之不作天王故但作转轮王也复次须菩提下第四明住檀中摄五度成就众生也住檀摄戒成就众生中此是必贪故破戒次则化之得持戒若以富是习恶破戒者更以余法化之忍中不称意瞋者以如意珠施之也若失好者三除土不可化无色天不可化色天禅不可化故天妙欲不可化生人中边地及诸根不具不可化诸根具世智菩萨聪着耶见故不可化也今得人身无此诸过正是受化时名好时也云何住檀下第二总明六度道品成就众生然犹是乘上住檀摄诸法成就众生也以供养具修之生道品者菩萨以四事供养坐禅者或以诸攸禅或以禅经等给之后教其禅法令得禅也汝等从哉取下第三明展转化菩萨以财施令人更行施也。

  净土品第八十二

  此下后文明净佛土故云净土品云初是成就众生二段明菩萨自住胜道教众生今自菩萨共证菩萨就文为四第一明菩萨自住胜道二者化众生令因菩萨住胜道三者令众生传化四众生令悟共证菩提今是初须菩提坐然问者论云须菩提上来数问时众谓须菩提然体寂之人而多言统故哩念孙问者人有一子在不净中喜戏藏土为殿为谷米以草木为鸟兽而生受著有人旧之瞋恚喘失其父知已然子令稚受着此事易观也年大自觉何以故此物非真故若所著遂意是真物虽复年至百岁而着之转受不可得舍也菩萨观众生着不净臭身及五欲其是虚妄易度也得五根成三节只自差也故其心竟后方便力度度亦五恐着六度已后成尽故令其悟不可如是五句皆舍故得道也。

  一心得菩提下第四明菩萨及众生了悟皆住菩提也白佛作用生道得菩提者菩萨观有为生无道欢用此观得菩提耶又以生灭以是因中以得菩提耶佛答不也次无生心是无为二不得菩提此中明四句一者无道以道不得菩提之道亦无道非道非无道皆得菩提由来云金刚以是无常得佛此云何谓耶佛答若依灯炷喻者明无有菩萨诸天深入禅定…

《大品经义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法华义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