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释疑新论▪P2

  ..续本文上一页;“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报早与报迟。”又有积恶反得善报者,今世之恶果未熟,前生之善果先熟也;行善反得恶报者,今世之善果未熟,前生之恶果先熟也;熟处先受报者,譬如欠债之人,急处先还也。复次,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复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又心能转业者,前境未报不定之时,而大行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换言之,有人本来功名富贵一帆风顺,忽遭变故,家败人亡,比比皆是。此因因果果之理,惟诸佛菩萨,方能洞知灼见,吾辈凡夫,唯有谛信不疑而已。

  六、因果为挽救人心世道之大权:印光大师说:“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就佛法上说,从凡夫地,乃至佛地,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若就世法上讲,何独不然呢?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善事其亲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悌。如屋檐水,后必继前。由是观之,孝亲敬兄,爱人利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己后来祸本。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趋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适得其反,何也?因他未遇明理之人,为彼详细发挥因果报应之事理故也。是故居今之世,而欲长治久安,纵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切圣贤,复出于世,亦不能舍却因果报应之道,另有他法也。至于伪托人民,实行共产主义者,极权专制,完全违背因果,灭绝人性,不久崩溃,固无论已,即美国领导之民主阵线,若专竞赛发明武器,以吓阻主义,维持和平,也不是根本办法。

  七、因果二字为弘扬佛法之要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若不深明因果之理,则忠恕之道,必不能圆满尽到。盖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所以吾辈,弘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心性,则中下根机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薰。然因果心性,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至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更非融通心性因果之事理,不能彻底的一以贯之也。

  八、结论:本论为净土释疑而作,信愿念佛,因也;往生西方,果也。净土就事上说,则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若就理上讲,则唯心所现,良以心清净故,致使此诸境界悉清净。理与事不能分张,犹之乎因和果不可离开,事理二法,两不相离。由有净心,方有净境,若无净境,何显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则因不感果了。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则不惟为净土法门之纲宗,也是一大藏佛法之纲宗,何以故?三世因果之真理,都包含里许也。明眼人试深思之。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

  净土释疑新论(三)

  ——答解“人死神灭的断见”疑——

  问:朱子《小学》上说:“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饿鬼地狱,殆指世间饥饿人和牢狱犯人而言,岂有真实的饿鬼和地狱么?

  答:五浊恶世,最贻害世界的为“见浊”,而见浊之中,最毒害的为常见和断见。常见者谓富贵人来生还富贵,贫贱人来生还贫贱,其为害使为善者无奖励,作恶者无警畏,姑置无论。就汝所言,实为“断见”。断见之害,更烈于常见百千万倍。现在共匪穷凶极恶,灭绝人性,敢冒古今中外之大不韪者,实皆“断见”二字在心中作祟也。譬如乞丐沿途,好像饿鬼;囚徒入监,好像地狱;然遂谓这就是饿鬼,舍此枵腹鹑衣者,更无饿鬼;这就是地狱,舍此披枷戴锁者更无地狱,此犹之乎下愚之流。人皆比之畜生,因硬指此即是畜生,彼披毛戴角者非畜生,岂不是戏论吗?

  汝如果因为“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两句话,出于朱子《小学》,即深信形灭神散,无有饿鬼地狱,则何不思“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也是朱子《小学》所引范文正公语也。果然死即散灭,更有谁人羞见祖宗呢?祖公亦已散灭,更有谁人见此不恤宗族者耶?尧舜周公孔子,为儒家的泰山北斗,然在《虞书》,则曰“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则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见文王,梦寐而亲周公,如是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如谓佛言不可信,朱子之言可信,则尧舜周孔更当可信。由此言之,形虽朽灭,神不消散,更足证明了,特善人可以上升善界,恶人则视其罪业之轻重,以堕饿鬼及地狱耳。盖人有八个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名末那识,系我执的意思,第八识名阿赖耶识,系含藏的意思。前七个识,在人死之后,即随著消灭,唯第八识,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换言之,人死之后,识神不灭,遇有父母缘者行淫时,它即来投胎,故为来的最先;到了命终时,它去的最迟,或在五六小时以后方去,或在两三日还能复活,故为去的最后。当它完全离开身体,名为“中阴”,仍是昏昏沉沉飘飘荡荡,七天一回生死,除大善大恶者外,大约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方遇缘投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但未投生以前,它的识性,永久保持不灭。因此之故,在生前悭贪成性者,多堕饿鬼道;刚戾残暴者,多堕地狱道。业报未尽,任世界坏尽,其受苦未尝少息。《地藏经》所谓“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界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正指阿鼻地狱受苦众生耳。

  汝必谓无有饿鬼、地狱两恶道,佛假设此说,特用以劝善而儆不善,则《宝藏经》何以说:“无量劫前,有一恶国,名曰“弃老”,有大臣最孝,密作地室,将其父藏之。一日天神化作饿人,连骸柱骨而来,问言:世有饿人,更惨于我者否?臣往问父,以期详答,父言:人若悭贪嫉妒,得堕饿鬼中,百千万岁,不闻浆水之名,举动骨节火燃,如此饿火,当胜汝百千万倍。天神又化一人,手脚杻械,项复加锁,身中出火,举体焦烂而来,问曰:世有更苦于我者否?臣父言:人若不孝父母,逆害师长,诽谤三宝,后世堕地狱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当惨于今百千万倍。”如果无此两道者,不应臣父言之,佛经述之,如此确凿也。

  古德有言:若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种种之善恶报应,则颜子为孔门大贤,年方三十二而短命,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则曹操盖世奸雄,终身富贵寿考,上帝何以独私曹操?诚以饿鬼、地狱两道众生,良由宿世坚持断灭见,广造恶业,更不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故受此报。吾辈如欲度这两道的众生,须知阿弥陀佛于无量劫中,曾发大愿,其愿有曰:“我若作佛时,名声超十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惟当代发菩提心,长时称念佛号,于念念中,令其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彼三恶道众生,若根器成熟,当承此功德,即生西方。若或未熟,未能往生,待吾辈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方为超格上士,雄猛丈夫!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第三卷第四期——

  净土释疑新论(四)

  ——答解“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

  一、赓续前论

  余在三十七年秋季,发心诠述〈净土释疑新论〉,送交《中国佛教》月刊登载,请益各方大德,业已陆续发表(一)(二)(三)等论。不料业障深重,本年春节前后,忽患肾脏发炎,医嘱切勿劳累,因此停笔静养,一心念佛,对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等意义略有悟入,兹为答解各方同道莲友的疑问,特撰此论。就正有道,并赓续前论,庶免虎头蛇尾之嫌。

  二、久讳的公案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两句话,本是祖师们开示学人的名论,原恐初学高推圣境,不敢当下承当,向外驰求,愈趋愈远,特为亲切言之,以见净土弥陀,人人有分,当会归唯心自性。乃后人又因此误解,以为但净其心,极乐不离方寸,何必远求西方呢?但了自性,弥陀原非别人,何须别念他佛呢?甚至妄认说土说佛,纯是庄生寓言,绝非真实。嗟呼!祖师开示,本是无上醒醐,而后人误解,竟然变成害人慧命的毒药,则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天地悬隔,可不畏哉!

  三、解答的前方便

  释迦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一代时教大别为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圣言,乍观之,真觉得浩如大海,莫测深广,而究其实际归纳之,则不出乎理事、心性、真俗、因果、权实、顿渐等项之外。所以学佛者,若不把前列等项,分晰清楚,加以融会贯通,则非随语生滞,自相矛盾,即必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因此在正式答解问题之前,先作一方便,将理事、性相、真俗、因果、权实、顿渐等界说,略作分晰融通其意义,则答覆本问题时,自可迎刃而解了。

  问:何谓理事?

  答:理者理性也,事者事相也。净土法门,约事言,则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约理言,则是我心具,是我心造。然理与事固不能分张,不过约所重之义分事分理耳。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误解。若事理二法融通之,则必如蕅益大师所谓“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清净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弘愿,决志求生。”盖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必可感应道交,则事理圆融,生佛一如。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

《净土释疑新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