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舟法师开示录第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至高,你的根基好,能以修成,你就参禅。一参参了十几年,还不知道话头的意义,就是与好高的性情相投,而不与宿生的根基相近,应当更换方法才是。

  学佛法要具择法眼,择法又要择人。为什么说择人呢?因为是过来人故。但是择人也不离法,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对于戒律有根据的人去亲近。蕅益大师云:“其人虽智浅,而信戒见地稳者,应亲近之。其人智深,见地不正而非戒者,不应近之。”晚学虽无择法眼,自觉不可不律身以戒,而终于归到净土。但是上面才说佛的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既以法界为归,何又要归向净土呢?要知道你把法门当成法界即是法界,不知道是法门,即不是法界。极乐世界距此十万亿佛土,立定目标,趣向净土,即是以前所讲“解要圆,行要方。”解圆,故知十方皆法界,此亦法界,彼亦法界;行方,故不愿生他方,而愿生西方。并且要生在西方莲池的莲台上,上品上生。修行人应有大目标,立大志,行深行,切不可一脚踏两只船,或是一非余。应一门深入,总要自己有主宰。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罢!

  四众道场药言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挨挨头,我把头发剃的光光,当出家人,为的了生死,究竟生死了几分没有?到中午又摸摸头自问自,又过了半天,生死了几分没有?到夜晚又摸摸头,如是盘算。如果生死未了,烦恼宛然现前,就要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生死究竟怎样了法呢?妄想渐少,烦恼减轻就是了了几分生死。现在的人善根浅薄,即不能一日三盘算,也应该一日一盘算。我常说出家人犹如擦台布,给人家做佛事,求忏悔消罪过,好像是人家的台子污秽了,我们要替人家擦洗干净。可要善擦,把人家台子擦净,我们用的擦台布还不染污。不然的话,擦来擦去,别人的台子虽然干净,我们的擦台布也就秽污破乱不能用了。虽是一个譬喻,却甚恰当。我们怎样才使这擦台布不脏呢?就是给人家做佛事时,至诚恳切,心地清净,妄想不生。仗佛力,仗法力使施主及其所追荐之人,咸得利益,这就是自利利他。要是无诚心,一边在念经,一边在打妄想,而受人家的恭敬供养,那就成了脏台布了。

  诸位同学,究竟盘算了没有?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果能放下万缘,真实用功,得力很快。古人云:“用在千日,悟在一朝。”那里定规要许久功夫?譬如这一七间功夫用的不得力,打这时起就起觉照,精进专一用功。用的恰当,一枝香也能悟道。古时大德谓:“用功千朝,悟在一时。”就是说积千朝的功夫,因为不得力,到末后才豁然觉悟,虽顿实渐。大家要知我们的心体,犹如古镜本来光明,只以埋没泥中不得显现。一经出土,而又擦磨,便能显出光明本体。就功用上说,就在各人随时不忘觉照,善用其心。

  再说到事相上,像净莲寺四众共修的道场,干的是很危险事。四众共修道场,佛在世时颇为盛行。每次法会,皆有四众弟子。到了末法时代,这样道场建一个倒一个,佛法受了很大影响。印光老法师不赞成建四众道场,就是这个原因。究竟四众共修能否举行,完全系属在人的知见正大与否,规矩严肃否。按律来说,所有方丈客主及各寮房,均不容许女众久坐久谈。虽自信心地光明,要行菩萨道,但亦要善护讥嫌。无论当众背人,均非佛法不说。诸位听了以后,在参加道场,和自己办道场时,都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对于四众共修,界限要严,大家要遵守才好。

  净莲寺这种规矩是天然的,到这里来的居士都是正知正见,为佛法而来。我们自己仗佛冥薰加被,正念时刻现前。仗佛法光明加被,依赖戒法维持身心,并靠大众僧力,互相监视,不令有犯戒的举动。必须这样在微细上注意,护持佛法。诸位的眼如收不住,我就要管束的。三业俱不得掉举,身非佛法不行,口非佛法不说。身口七支能护住,意业纵未清净,亦足以减其势力。意如树根,身口如枝叶。伐去枝叶,虽有根在,不易生长。再加修行以佛法转意业,顾不得起颠倒妄想,或转念或歇念都是功夫。已有功夫的人,以歇念为贵。设不能歇念则令转念,总要自家做得主,向正念上念。转念,歇念,下手不同,归原无二,总要假净念除染念。办道场既有许多顾虑,闭门自修又落于小乘,佛诃为焦芽败种,所以定规要自利利他。一举一动,不违佛的教诫,向护持佛法上著眼,这是出家人应遵守的。在居士一方面呢?请人修行,自己也不在修行之外,亦是自利利他。这一层看诸位有择法眼否。在堂中随喜念佛,出堂以后,仍要正念相续不断。敲起键椎如是念,歇下键椎仍持正念不失。出入往返,常常如是。久之三业即可清净,降伏旧日习气。一谈闲话,即失去正念。应当注意的,我们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与魔军共战。古人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所以要群策群力,共同修行。我们能恳切至诚,为护法檀越回向。利益众生,即是利益自性众生;好了人家,即是好了自家。诸佛如来,就是利益众生而成佛的。藉一人为发起之端,普为一切众生回向,则发起之人得益更大。一人发真归原,十方世界消殒。愿一切众生入法界,即是法界心现前。功夫不在久,只在得力不得力。虽然只剩一枝香,在这一枝香能息念,好好用功,用的应,就能了生死。说多话打闲岔,还是好好的用功吧?

  梦话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所以好说梦话。说了好几天的梦话,还未说完。昨天梦见一堂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各念各的,听了很吵人,梦做的不大好。今天的梦,不是那样了,异口同音,听了令人倍增欢喜。昨天说半夜梦见了家家(即外祖母),以梦中梦来打比。所以说身心世界、我、我所都是幻化的。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是二字,指梦幻泡影而言;应作如是观者,六喻不可齐观。先就梦观。

  把什么事作梦观呢?是将有为法作梦观。有为法有“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怎么叫有漏有为呢?有漏者,以因感果,报尽就完了,犹如漏盆盛水,终必漏尽。这是就不修行人讲,如一个因果漏了,又来一个因果。于是因因果果生死不了,名有漏有为。有为者,有为有造,如是因,如是果,好不空好,坏不空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日子未到。怎么又叫无漏有为呢?无漏有为,就是修行,亦是有为有造,有因有果,一得永得,故名无漏。如持戒得大福报,习定得大自在,修慧开大心光。又者依教修行,能得十信、三贤、十地、等觉、妙觉位次。好像世间做官,有品级似的。但世间官位,是无常法,塌了台就算完了。出世间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这样,登了三贤十地永不再退。登初住不愁不登二住;乃至证等觉,不愁不成佛。故名无漏有为。虽是无漏,但也是一个梦。不过这个修行的梦,虽有修有造,是向醒处造作。愈做修行的梦,愈醒的快。睡眠梦,时间短易醒;生死大梦却很难醒,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方可醒。如此说来又岂寻常睡梦所能喻的。不过就梦境令人观生死梦,所以说应作如是观,即知道回向。怎么叫回向呢?就是回恶向善,身心总要不离三宝。因为是向醒处,做这个梦不可不做的。人情恩爱的梦,愈做愈迷,是不可做的。在三宝门下,虽是说梦话,是说醒梦的话。究竟这个生死大梦,怎样才可以醒呢?当然有醒梦的方法。拿睡觉打个譬喻:睡著了的人,你要教他醒,怎么他就能醒呢?须要转他的迷梦心,向醒处喊哪!我们要醒生死梦,也是要转迷梦心。怎么转法呢?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声向自心上喊,喊久了就会醒的。但也关乎各人善根浅深,而定觉悟迟速。若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那么一叫便醒。各人根机不等,若非顿超根机,必须多喊。参禅也是参的这心,教人参“念佛的是谁?”,参悟时即醒来了。从前宗门下有一巨指和尚,参禅悟了道。有人问他:“如何是的西来大意?”他把大指一竖,人家就开悟了。这就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随拈一法,便能开悟的人。有一次又来一个人,请问佛法,适和尚不在家,侍者师对那人说:“和尚出去了。你若是要问佛法,我也有点呢。”那来问的人,就请问“如何是佛法?”,侍者师也学和尚把大指一伸,那人也开悟了,欢欢喜喜走去。和尚回来后,侍者如实告知。和尚说:“啊,你还能令人悟道。好,我也来请问你。”随喊道:“侍者师,请问如何是佛法?”侍者师又把大指一伸,和尚已暗执刀在手,待其竖指时,便用刀把侍者师大指割去了。和尚又用药为之医治,待其痛止,和尚又请问如何是佛法?侍者师又把手一竖。师父啊!大指没有了,侍者师就向这没有处也开悟了。这是巨指和尚提拔他的。因为他令人悟道,自己未悟,才假方便指示他。所以要是根熟众生,悟道因缘很多:或念佛悟道,或诵经悟道,或参禅悟道,或拜佛悟道。所以说念佛总要向著心念,不向心地用功,打总子也不会悟道的。

  睡觉的迷梦,有人喊便醒。要想醒生死大梦,也要喊叫的。叫的方法,须以心印心,才能自梦境中叫醒。不过也有时节因缘,功夫成熟,一叫便醒。修道品、三学、六度、万行,一切佛法,虽皆是梦,而是金刚种子。吞到腹中,与秽污不能安处,乱冲乱撞,把肠子冲断了,金刚种子就出来了。佛法在烦恼心中,亦复如是。无论听了一言半句,他都不跟染污心在一处,因为不能混在一起,所以要翻出来说,说了还要行。所以佛法不怕不懂,只怕不听。听了然后求解,久而久之,也会放光,与佛相同,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上而讲有漏有为、无漏有为,这两种界限,一定要划清。有漏有为,与法性相背,向有漏造作,是不会醒的。无漏有为,与法性相顺,向无漏造作,是能醒的。几时能醒呢?按教典说,到八地菩萨地位,方醒了这生死大梦,知道以前忙著修行,忙著了生死,自度度他,原来都是南柯大梦,本来无众生可度,无…

《慈舟法师开示录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