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P11

  ..续本文上一页萨第一愿、愿供胜田故。佛住世、佛为第一福田。佛不住世、僧为第一福田。初二句福田大。普贤菩萨发愿、愿亲见活佛及诸菩萨、而供养之。第三句总、即供具大、大具多意。第四句修供养心大。五六二句正行大。供养诸佛是助行故。第七句清净二字是因大。究竟普贤道五字、是功德大。第八句显供之时大也。

  ○六利益愿

  《经》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记》利益愿即初地菩萨第九愿。又名三业不空愿。以三业利益众生、无空过也。初偈中、初三句不空因。第四一句不空果。第二偈利益时处。“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谓我普贤菩萨于三界九有之中、以所修福智利益众生。菩萨教化众生、即得福德。不被众生所转、即是智慧。菩萨自得福智、云何而言利益众生。盖以福智从利益众生得。故云菩萨得福智、即利益众生也。“定慧方便及解脱”、方便照事权智、慧照理实智、皆不离定。解脱者、终日度众生、而无能度所度之相也。“获诸无尽功德藏”。教化众生、令暂见佛身、即得福藏。令暂闻佛法、即得智藏。令生净信、则能断惑。令众生见佛闻法、喻如药王树。众生眼根见药王树、则眼根清净。乃至意根思维药王树、则意根清净。又喻如摩尼珠、能令所求皆遂。“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文中说处该时、谓遍一切时处。见佛闻法、为利益众生故。“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佛在大会围绕中、普贤菩萨亦在其中、正是上求、故云我见。云我见是影响众生、令其亦愿见佛闻法意。恒演菩提行、正是下化。佛有机则现身说法。无机则隐。普贤菩萨称其无尽行愿、故常恒说法也。

  ○七转*轮愿

  《经》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记》转*轮愿、即初地菩萨第三愿。又名摄法上首愿。摄取一切佛法转授众生、即摄法义。上首亦为影响众生也。“普尽十方诸刹海”、转*轮处。“一一毛端三世海”。转*轮时。时不离处、处不离时。故亦可云“一一毛端诸刹海”。“佛海及与国土海”、即毛端中所有依正。“我遍修行经劫海”。经劫海转*轮也。云“修行”者、圆融说之。转*轮即是修行、理亦得通。中四句、明能转圆满音。“语清净”者、显如来语言无障碍故。又者语言非语言、说即无说、妙有音声、即真空故。一音具众音、故能随众生意乐令得解。一音即圆音、如来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一一流佛辩才海”。普贤菩萨一一音中、流出佛之无尽辩才。约佛言亦得、谓一佛能流出诸彿无尽辩才、此是普贤行愿。故宜作普贤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三世谓转*轮时。过去佛、过去转*轮。现在佛、现在转*轮。未来佛、未来转*轮。又者、佛不被三际转、故过去未来佛说法通三世。现在佛亦然。皆于三世中说无尽之语言也。“恒转理趣妙*轮”。正转*轮也。趣者趣味、又趣向也。法性理体有无穷趣味故。又者说法性理体法、令众生趣向法性理体。故云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能摄方便也。三世诸佛所说无尽语言、所转之妙*轮、我普贤以有甚深智故、普皆能入。能入即能转。

  ○八净土愿

  《经》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记》净土愿、即初地菩萨第七愿。言净土者、净其不净。安住佛法及众生故。有宏法之所、即是化度众生之所也。偈中净土之意不显影在第二偈中。文中多分约时、时融通故。时不离处、即时以显净佛国土。一念能入三世一切劫者、念劫圆融也。入即是摄。入一切劫、即是摄一切劫、摄归于一念。时圆融、即是清净时。土圆融、即是清净土。清净即空义、妙有即真空故。因为大家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于净土义须明了。净土有三类、一常寂光净土。二实报净土。三方便净土。亦名变化净土。实报上开自受用他受用、则有四土常者不生不灭、不受生灭、故寂而不动。光者能照为义。常寂光土、非土言土、就性义言也。土即是法性理体、为智身所依、故曰土。其实理智一如、身土不二、皆非对眼根之色相。念佛法门、三根普被。被等觉菩萨上根之机、求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等觉菩萨岂未证寂光土、以是分证未圆故。欲圆满证得、故须念佛求生净土、证究竟之常寂光土。参禅虽大彻大悟、与佛所证理同、而事相差悬远。故历代大彻大悟祖师、尚且念佛求生西方、再证常寂光净土。或曰、常寂光土、无处不遍。何妨就在娑婆世界证常寂光土、岂必定生西方耶?此义、前已讲过、乃普贤菩萨方便引。引众生发愿、生西方、以便得证常寂光土。寂光固遍娑婆、解知也。目击秽恶以为净土、一时难转。况即相见性。解时即知、不解复迷、不能于念念中解、裟婆即寂光、故普贤菩萨方便、引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入常寂光净土。易启深信故。华藏世界即实报土。亦人人本具而在迷。八识未转成智故现有漏报土。八识田中有染污种子故受染污果报。苟能转八识成大圆镜智、而成无漏。(无漏即无惑业) 佛能彻底翻转有漏、而成无漏自受用报土。地上菩萨、亦分得佛自受用报土。以佛对菩萨、名他受用报土。即佛转七识为平等性智、为彼所现、若权小及修道凡夫但得净变化土、即佛转五识为成所作智故。或对凡夫现染变化土亦然。吾人念佛、求生西方、即证寂光。或见报土。纵不得报土、亦可得净变化土。第二偈、“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二句。举正报以摄依报也。末二句佛境界即身土不二、转识成智等境。令一切众生得生净土、皆佛如幻力解脱力及威力也。有净土愿者、常人佛力、为佛摄受。

  ○九承事愿

  《经》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记》承事愿、即十地品中初地菩萨第六愿。所言承事者。谓愿入佛刹、承事诸佛故。初一偈承事处、处即国土。初二句妙有摄入重重。毛端极微、三世刹土、皆妙有故、即事事无碍真实义相。真实即真空、妙有不碍真空也。刹土无大相、毛端无小相、故三世庄严刹、皆在毛端中现。二句谓刹体相异、差别之相也。“十方尘刹诸毛端”句。言无量相。第一真实义相、及无量之相也。“我皆深入而严净”句。四祖云准梵本、谓菩萨入严净刹土故。策二偈云所承事之佛、举未来以该过现。以未来该者。普贤愿行、皆尽未来际故。末二句正承事时。谓于佛示现八相成道时、一一皆亲近承事。究竟佛事示涅槃者。谓作佛事已毕。而示现涅槃。非涅槃、故云示现。此二句有无尽义。佛于正报一一毛孔中、依报一一刹尘中、示现八相成佛、故曰无尽。

  ○十成正觉愿

  《经》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循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记》成正觉愿亦初地菩萨第十愿。谓愿与众生同成佛道、同作佛事也。十二句有十二力。前九、明业用力。后三、结因成果。业用即成佛业用、业即用。九力中有七种业。文字应多回互。如初一句、“速疾周遍神通力”、宜云神通力速疾遍周、即自在业也。“普门遍入大乘力”、宜云大乘力遍入普门、即示正觉业也。普门即法界门。此指成佛门言。一相具足八相、谓依解大乘之力、能普门示成正觉故。“智行普修功德力”、下三句即说实谛业、此句内德充满、显具说法功德。“威神普覆大慈力”句、亦显具足说法功德、以有慈悲威神力故、令物悟实谛也。“遍净庄严胜福力”、净其不净、严其不严。以胜福力、遍净庄严依正二报、即说法所得之效果。“无著无依智慧力”。即证教化业。以己所证、教化众生。能证之智无著、所证之理无依。法性理体为一切法所依、而不依一切法故。“定慧方便威神力”、即种种说法业也。如来一音说法、令众生随类各解。即定即慧之方便也。“普能积集菩提力”、即令佛种不断业。谓愿众生皆能积集菩提、则佛种不断。“清净一切善业力”、即*轮复住业、谓已证到究竟。复隐实施权、以三乘法、住世利生。末后三句、结因成果。由摧灭烦恼、降伏诸魔、圆满普贤行愿、故得成佛之果。若三句各作一业、连上即成十业。即摧灭烦恼业、降伏魔冤业、普贤胜因业。上来广颂前回向二科文、子初别发大愿竟。

  ○子二总结大愿二、先总结十愿

  《经》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记》总结十愿、然不次第。初句结第八净土愿。二句结第三成熟众生愿。三句结第七转*轮愿。四句结第一受持愿。五句结第二修行二利愿。六句结第六利益愿。七句结第五供养、第九承事二愿。八句结第四不离善友愿。末后一偈结第十成正觉愿。圆满因成圆满果故。

  ○后结归二圣二、一偏同普贤

  《经》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记》结归二圣者、结归文殊普贤也。今先偏同普贤、回向愿与普贤菩萨同也。普贤发愿、愿同普贤者、普贤名通故。愿同诸佛之普贤者、普贤为诸佛成佛本因故。法华重智、以文殊为长子、普贤为少男。华严重行、以普…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