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钩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这位赵简子也神游天国,欣赏了人间所无的音乐歌舞。秦缪公与赵简子神游中,都蒙天帝预告以晋国的兴衰,醒后命人书而藏之,后来皆应验。
《晋书·刘聪传》:刘聪之子刘约死,“以指犹暖,逐不殡殓”,经八日后复活,言见元海,游不周山、昆仑山,元海谓其父三年后当死,作遮须夷国王。刘约还与猗尼渠余国公主缔结了婚约,及醒,见国王所赠皮囊印信在桌上。后刘约果死,死后白昼现形,刘聪不悦,亦如期而死。
《粱书·海南传》:刘萨阿因病暴死,心下犹暖,其家人未敢殡葬,经十日后复活,自述:临终,见两吏来召,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见十八地狱,罪人们各随其生前所造业之轻重,受诸楚毒,不可尽述。忽见观世音菩萨告曰:“汝世缘未尽,若得复活,可作沙门。洛下、齐城、凡阳、会稽,皆有阿育王所造塔,可往礼敬,寿终则不堕地狱。”语毕,刘自觉如从高岩堕下,忽然醒悟。因而出家为僧,云游礼拜诸佛舍利塔。
野史笔记中所记此类事,如《搜神记》卷十五:会稽人贺瑀,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复苏。”自言被吏人带上天,得一剑,吏言可役使社公。疾愈,果然见有鬼来,自称社公。
《子不语》卷二:苏州杨宾,工书法。六十岁时病死复苏,曰:“天上书府召我赴试,若中式,则不得复生”。三日后,闻空中有鸾鹤之声,杨瞑目而逝。
《虞铎笔记》:陈惟精,任官江苏,因母丧,回六安抱儿山做佛事,工人陶亦昌,在焚化冥衣时忽然昏倒一昼夜,不省人事,醒转后自述:被一差役用铁链牵进一城,路旁男女甚多,到了衙门,听见敲云板声,见许多面貌凶恶的人立在堂下,气氛森严可怕。官传他上去,拍案怒骂:“你敢大胆打死亲娘!”陶分辨并无此事,官听一老妇人来对证,老妇一看,说这人不是我儿,我儿名姚亦昌。官遂打差役三百杖,吩咐送陶还阳。醒后,手腕尚有铁链痕迹。这是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二十七日的事。又记有唐元素所述一事:唐父做扬州知县时,有看门人王锡,五十岁上得病几死而复生。自言见二差役来唤,跟着走进城隍庙,跪于庭下听候发落,有一官说:“此人阳寿已尽,但二十年前,曾救活二命,应延寿一纪(十二年)。”命送其还阳。差役领出庭,见来一人面如车轮,大喝:“快走!”惊骇而醒,见自己睡在床上,满身出汗,病亦痊愈。问他有无救两命事,答言:洪杨军至江阴时,见一老妇携幼女在路旁哭,问之,为已死知县的女儿和其奶娘,他便领她们到厘捐局,找着知县的朋友帮忙,使她们得到生路。
佛教界所记的这类事如:岑学吕编《虚云和尚年谱》述,1951年,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广东乳源云门寺,因受拷打而病危,先端坐九日,至三月十一日晨,“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管试鼻官,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唯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气绝时间,老和尚说:“我只觉才过了几分钟。”命侍者法云速执笔记之,勿轻与人说,以避疑谤。老和尚从容而言:“余顷梦至兜率内院(佛经所言兜率天弥勒菩萨净土),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坐*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以“识智何分,波水一个”等偈,云云。
神游、魂游一类经验,还有非由死亡、疾病昏迷而致,或于坐禅中得,或如寻常做梦,多升天入地,游天宫地府、佛国净土,见仙佛神鬼,其经验与死后、昏厥复苏者所述相类,与一般迷乱的梦境有所不同。在当事者,有看作神游、魂游,认为乃灵魂、识神出壳而游历者,有视为奇梦者,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常能左右人的世界观与信仰。如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珂雪斋外集·纪梦》一文,自述于万历甲寅(1614)十月十五日坐禅中所得神游西方净土的奇梦,大略谓坐中自觉“形静神爽,忽瞑去,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觉飘轻举,疾如飞鸟”,见云中来二童子,导之西行,至一处下,见坦道如绳,地平如掌,渠中五色莲开,树上好鸟和鸣,楼阁壮丽无比。会晤亡兄袁中郎,自谓“净愿虽深,情染未除”,死后初生于极乐净土边地,今已迁净域。携之共游,见净土中地行众生境界,邀于一楼下共谈,劝勉持戒念佛。告曰:“因多劫兄弟之情,恐弟堕落,以方便神力摄至净土。净秽相隔,不得久留。”忽凌空而逝。中道“起步池上,如堕,一骇而醒,通身汗下。时残灯在篝,明月照窗,更四漏矣”。神游时间,计有数小时。
第五节 生摄冥职
这是与死后复活者所述说类似的一种特殊神游经验。当事者自觉被冥差请去,任冥官或冥差,理阴间及阴阳交涉之事。其身则如熟睡或休克、晕绝,事毕而醒。这种经验往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常发生,甚至每日必有。这种人谈阴间情状、幽明关系,甚为详悉。野史笔记中所载不少。
《冥报记》述:唐代河东人柳智感,贞观初(627)为长举县令,一夜暴死,至天明复苏,自言:被冥吏摄至其府,权任录事,就坐,群吏将文书簿籍呈上后,退立阶下。告言:“气恶逼公,但遥以案中事答”。有顷,送食至,冥官共食之,柳亦欲就食,诸冥官说他不宜食。事毕,送之归家而醒。从此冥吏常来迎,“于是夜判冥事,昼临县职”,达一年多,能知幽显。曾在其中见一妇人,问之,答言:乃典州司仓参军之妻,被摄来有事案问。柳智感还阳,问司仓,答言其妻无病,柳告以冥中所见,不甚信之。十几天后,司仓妇忽然暴死。又有州官二人,将赴京候选,请问得何官职,柳入冥向吏,后来二人所得官职果与冥薄所书相符。仰于冥簿见亲识故旧名状及当死年月,报之令修福,多得免死。一日,冥吏来告:“已得隆州李司户授正官,公不须再来。”遂不再入冥。遣人往隆州验之,李司户果亡,其死亡之日,即冥吏来告之时。
《酌泉录》载:清乾隆年间,蠡乡下人邓野狐埄,常作冥差,入冥时昏倒如死,经二三时辰方醒。有友人求与共去,邓许之,一日入冥,摄友人之魂同往,凡捉九人,皆送去投猪胎。醒转后,见友人尚沉睡不醒,乃去生猪人家查看,见生下十只小猪,拿一只掷死,说:“跟我回家。”友人方醒。邓为阴差凡三年。
《果报见闻录》言:清圆通和尚,常熟梅里人,未出家时,一日忽接冥府公文,命他捉人。初到冥府,见头门外有一井亭,接差事者身穿皮袄,手持大棍,向井里一照,面现虎形,身体腾空,一霎时千万里便到。将人魂摄来后,吊于棍上,虽吊一二十人,也轻如鸿毛。每五日一去,去颇厌烦,百计摆脱不得,出家后仍脱不了。后于玄墓剖石老和尚座下受三坛大戒,始摆脱阴差。同书又载:清初太仓人徐类东(成民),从小吃素念佛行善,一日忽做冥官,为阎王分司。每夜在堂中暗处坐,呼叫两边冤鬼,声音宏亮严厉,判断斩钉截铁。朋友家人在别房记录其判案,日久成一厚册,题名《娄东冥判》,流通书坊,阅者毛竖。
《子不语》卷二述:仁和廪生谢鹏飞为阴曹判官,昼如常人,夜间入冥。同书卷十六言:刑部郎中杭州闵玉苍,每夜理阎王之职,二更时有仪从轿马相迎,审案前先吞铁丸一枚以定心。常劝人持大悲咒,谓在冥间见此咒神力不可思议。
近代名人黎澍、章太炎,也各有任冥官事。黎澍入冥事,由黝襄笔录其口述,为《幽冥问答录》八十四条,述冥间世甚详。略谓其入冥为光绪庚子年间(1900)十九岁时事。一夕于梦中见有古衣冠人入室造访,说有事恳请帮忙,含糊应允,醒后以为是梦,未经留意。四五日后,又梦前人以马车来迎,导至一厢房,请升堂审案,审毕,仍以马车送还。审案时间,每次数小时。任东岳部下分庭庭长,辖华北五省,每日皆往,最初在晚间,后来下午也能去。前后计四五年。入冥时身卧床上,状似熟眠,回阳后觉精神微倦,有似失眠。若时当入冥,而亲朋忽至,又不便以此事告之,则瞑目对答客问,但不能出语发问,也不记得与客作何语。人冥审判,未见有阎罗法律,而提案判决,自中肯綮,不费思索,绝无差错。人间种种思想行为,鬼神悉知悉见,记录无遗,又有视人头上之光,知其善恶。冥司所管,皆庸碌无大善行者,若大修行人,死后立登天界,不由冥府经过。尚须由冥府经过者,冥官亦避位而迎之。冥府对三教皆重,而最尊佛教。最重忠孝节孝,最恶淫杀二业。冥刑种类甚多,较人间刑罚惨酷百倍,锯解、锥磨、刀山、油锅等刑,皆系实有。因富贵人家,仆从年少,阳气甚重,鬼难拘系,故有时用阳世人生魂为冥差而捉之。阴间虽有昼夜,然不见日月星辰,白昼亦如四川大雾及华北黄沙天气。所见之鬼,远至宋元而止,其容貌与病殁时同,若刀杀等惨死者,则面目较为模糊,伤处有血痕,容貌惨戚,如怀痛苦。鬼有婚娶生育,即坟墓为栖息之处,所供食物,唯闻其气而已。足部模糊,行走甚疾,若行烟雾中。若与人相碰于途,不及回避,则鬼被撞倒,人身亦打寒噤。鬼说话之声,尖锐而短促。上午八至十一时,鬼畏阳气熏灼,皆避匿阴暗处,午后渐多外出。僧道做法事追福超度,是否有实益于亡者,须视其道行与悲悯心之有无深浅而定。
章太炎之梦做阎君,在民国四年(1915),章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期间,章有书信与友人宗仰和尚,具述其事。略云:去年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名片请吃午餐,视其主名,则明武宗时贤相王鏊也。至门外,已有马车候之,至其宅,主人以大餐相饷。陪客中,汉…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九章 史料中的轮回事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