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P10

  ..续本文上一页身没有一定的形象。过去看相的人说佛相的每一个部分都相当好,世界上无一人能达到。

   殊胜化身如世尊释迦牟尼有三十二胜相和八十种随形好。一般化身没有一定的形象,应度众利众的需要显各种相,并没有佛的标志,也不是以行善的姿态或佛教徒的姿态出现,是以一种隐蔽的身份度众,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以悲智方便利益人生。佛的利众化身是多种多样的,动物里也有。例如有一个人在山上挖药,从万丈石崖上掉下去了,正好有一个以金丝猴化身的佛,他每天摘野果给石崖下的人吃,同时每天练功背石头,练到能背人大的石头,这样练了三年,背上的毛都掉了。最后把这个人从万丈石崖下背上去,使这个人脱险了。此时金丝猴因很累而睡着了,这人想我离家三年了,现在回家拿什么作见面礼呢?一看这猴子的皮很值钱,想把它打死。正拿石头打猴子时,猴子醒来了。猴子这时以人言对他讲:你不能这样做,我为了救你,背上的毛都掉了,并磨出了老茧,你知恩不报 …… (见《佛本生记》) .密法中要求把众生都看作佛,就像敬佛那样地敬重别人。把别人的缺点看成是自己的罪业障碍。这也是一种修炼的方法。把自己看成佛菩萨,那就错了。而把众生看成佛和菩萨来尊敬,这样对道德修养就会好一些,也会免去许多麻烦。当你不尊重的对象是一尊佛时,你会如何想?所以这种以佛来对待别人的方法,也是得到众佛加持的最高密法。但万万不能把自己当作佛菩萨来抬高自己。佛法中说:释迦牟尼这后弥勒出世之前,没有以佛身出现的佛。藏传佛教中的“活佛”都是化身的意思,实际上没有活佛的含义,这是翻译上的错误。哪有那么多的佛?一般是高僧、菩萨的化身。作为“活佛”自己来说,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佛的,活在人间的人都有许多缺点,真正高层次的人绝不会自封是“佛菩萨”。凡是自封的人都不可靠。一地菩萨都要施舍般若圆满,施舍般若圆满的象征是把身上的肉可以割下来,眼睛挖下来,施舍给别人。在施舍般若中曾讲不能有人相、我相、生命相,否则能把身上的肉割下来吗?只有没有人相、我相、生命相,割肉就像在地上取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施舍般若才才算圆满了,这要求是相当高的。佛的法身有两种:一种是指破除二障寂灭的空境,这种境界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无相的,是得的道,破了二障后精神上得到的常乐境。另一种是指佛的智慧、慈悲、神通、能量等,属有为法。有为法是和世人一样的,在一定的原因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并消失的,是福慧因缘所生之功德,不变质、不退化、源源不断。一般也称“常住法”,但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众生度完了,作用便消失。色身相是众缘和合所形成的相,是众生的主观意识和佛的胜德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相,没有离缘的绝对存在。这种相也和其它事相一样,属虚幻妄相,人们各自心中的佛的形相是不同的,感性信仰和理性信仰的佛,也是不一样的,有知识的人和无知识的人心目中的佛的形相更是不相同的。有些人会把魔当成佛,也有些人会把佛当成魔,这并不奇怪。何况魔往往化身为佛的的形象来迷惑危害众生,无慧眼难以辨别。现在一些人真正信仰的佛是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因为无慧眼,难以辨别。有些人走偏了,说是在梦中见到佛,说在什么地方见到了佛,说佛给了他什么指令,有人自吹到过佛国,以此欺骗无知的群众。佛不是那么容易见的,真正的佛是无相的,你见什么?佛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应,他的加持也是一种感应,不是以佛的形象出现的。因此说不能以相观佛,不能执著现象,要从性空之理观佛,佛的智慧是佛、慈悲是佛、无比的能量是佛,不是指佛的身子;更不能把庙里供的泥塑佛像视为佛,这是一种纪念像,见到这些像就想起佛的功能、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佛的能量,激起一种信念。这些泥菩萨自身难保,还能度别人吗?把佛的形象当作佛,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信仰。我们是从佛像想到佛,不忘佛,出起观想的作用。密宗里的三头六臂的佛都是为了观想的需要,各种颜色、法器、千手千眼都是观想的需要。真正的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慈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否则佛就成了有相有局限性的东西了。佛是无相的,像空气、阳光一样无处不有处处有,这才是对佛真正的理解,这样才可以防止自己做坏事,因为随时随地佛都在观察注视着每个人。

   比如密宗续部中说文殊、观音、手金刚分别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能量。文殊是代表佛的智慧的,也就是佛的智慧的人格化;观音是代表佛的大慈大悲,也是精神的人格化;手金刚代表佛无限的能量。真正的文殊、观音是真智和大慈悲心,如何皈依观音呢?不是皈依观音的像,而是心中产生大悲心,这才是真正皈依观音。你心中无慈悲,慈悲的观音也帮不了你的忙;自己心中有了观音慈悲的精神,才能得到观音的保佑和感应。文殊也是同样的,因此说佛像都是俗谛的假相,可以因人因民族而异。藏传佛教的度母也是观音,四臂观音、千手观音是男身,汉传佛教的观音也是男身像,南海观音则是女身像,藏族称她为度母。佛像的服装、饰物都随民族文化影响而异,无固定形象,都是假相。所以密宗续部中说文殊、观音是大智和大悲心,是无色无相的。文殊、观音的色相属于俗谛假相。佛的智慧是遍知一切的智慧,它的覆盖面和一切事物的总量相等,所以称“正等”。正等就是知识和智慧对象的数量和范围大小是一样的,只有佛的智慧和知识的总量才是相等的。知识永远是无穷无尽的,而一般人的智慧和知识却是有限的,达不到“正等”。正如《圆觉经》所说“觉遍十方界”,觉就是佛。佛的智慧所到之处,便有佛体、佛能,所以说佛是无处不在处处在。这种遍及一切的佛,就是无形无相、不可思议的佛,所以把相打破以后,才能感到没有局限性,不是这里有佛,那里没有佛,佛是这种样子,那种样子。空气是看不见的,所以到处都有。佛的智慧也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所以遍及十方界,因此说真正的佛是无形无相的。地球再大,对整个宇宙来说只是小小的尘团,无法和虚空相比。因为地球是有形的,虚空是无形的。一切都在虚空之中,万物生于虚空,虚空遍及万物,宇宙整个都在虚空之中。“觉者如虚空”,佛如虚空,遍及一切。佛若有相,就无法遍及一切,就无法超时空。释迦牟尼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生于印度,说法几十年,最后圆寂了,佛也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有时空限制的有限的化现佛。真正的佛无时空限制。释迦牟尼代表佛的一种化身,代表诸佛宣扬佛的真理。

   六、事信与理信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俗眼所看到的相都不是真相、实相,见虚相时,见缘起相时,你才真正见到如来了。你见到如来是假的、空的、性空、假有时,你才见到佛的真理了。佛的真理是平等的,佛没有特权。有人说:“世间是空的,谁说佛是空的?否则修佛干什么?”所以,特别要讲佛也是空的,空理到处是一样的,没有说过佛不空别的一切是空的。从事相上来说一切都是有的,从理相上来说一切都是空的。

   “颇有众生,得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意思是说众生听到金刚经中这种说法,会不会相信?“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即你不要这样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时小乘教说佛法只能存在五百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 …….. 得如是无量福德。”金刚经这样深奥的佛理,一般人是不会信仰的,信奉证明不仅给一佛二佛,而是曾在无数佛前闻过法,发过心,发过善愿,才能产生信心。这段文字中“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义净本作“有诸菩萨,具戒具德,具慧”,与藏文本同。“以此为实”就是以此为根据。这段经文是说:即使在佛灭度后的末法时代,仍有许多具戒德智慧的大菩萨出世,能对这类高深的般若经典产生信心,进行奉持,能诚信奉持此类般若经典,就足以证明他们在以往世于无数佛处种过善根。闻法难,生信难,闻大乘般若法更难。更难的是理解和相信。空法过去就称为“密法”,佛对小乘弟子不讲空,因为他们理解不了反而不相信。只有对能达到大乘层次的弟子才讲大乘佛法,小乘弟子的智德均未达到相信的程度。一说佛空了,心中的偶像也崩溃了,这还了得。你说佛也是空的,我们还信什么?能闻此空法,产生信仰,本身就足以证明此人有缘,过去世种过善根。没有善根的人,有魔障的人,没有对这种高深经典产生信解的福德。因此佛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具有福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具有慧眼的人,才知道这是佛法的核心和精华,才能深信不疑。当知此人,非于一佛承事供养,植诸善根,已于无量百千佛所行奉事,植诸善根。“闻是章句”就是听到这样的话,甚至能产生一刹那的纯净信念,如来都会觉知,这些众生会种无量福田。“福聚”就是很多福的意思。原来的罗什本上是“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意思是别说经常相信,即使是一刹那的诚信的念头也能种善根。“如来悉知悉见”即如来都会知道。因为如来是遍知一切的,究竟他的因缘是什么?他的福报是什么?什么地方生的?将来死了以后转在什么地方?佛都清清楚楚。“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义净本作“彼诸菩萨当生,当摄无量福聚”。为什么信奉此经就能种无量福田呢?因为奉行此经的菩萨无人我相、众生相、生存相,不执著法相、非法相。因为人我相、众生相、生死相、法相(正法相)、非法相(邪法相)都是执实虚妄相。无相般若的作用,就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无限的东西。就是用这种无限法,无相的心才能变成无量的功德,有了相就被限制住了。“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 不…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