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精进
f. 修习成瘾
此外,行者应选择颜色与其相应的物体做为训练专注力的对象。对于一个容易散乱的人而言,最好是找一个圆形(小石头,涂上颜色的平面,…等)深色(蓝、黑…等)的物体。若是容易昏沉的人,则最好选择明亮如白色、黄色的物体做为练习的对象。上述为发展奢摩他所缘外不净物的教授。
至于内所缘系止的奢摩他,则是体内正中一线上的任何部位皆可利用,特别是系念于两眼之间(译按:眉间)、心的部位或是脐位。若昏沉时,应把专注点向上移;但若是散乱时,则应向下移置。修时不应一直改变专注的部位,而是要视情况而调整。若心念能安置一处,则愈久愈佳。
H. 奢摩他与三摩钵底之辨别
有些书把这二者混为一谈;而在不同的论述中对此二者所做的多种解释又常使读者困惑不已。因此我们先要有清楚的说明。这是我个人的心得,别处找不着的!
1. 修习次第
奢摩他和三摩钵底都是各有两层的,依序如下:
a. 奢摩他的三摩钵底
b. 奢摩他的奢摩他
c. 三摩钵底的三摩钵底
d. 三摩钵底的奢摩他
何以故?在习定之初,行者选择一点做为专注的对象,但这并非真正的三摩钵底,因为行者只是为了修奢摩他。这种心系一处只属于专一思惟的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行者已证得奢摩他,即上文中(g)最寂住,(h)专住及(i)等住的层次。第三个阶段的状态是行者在实相禅修之中,察觉到有忘失正念的情况,便以另一个三摩钵底来修正原先者。第四阶段才是真正的三摩钵底。有了奢摩他,三摩钵底才由之而生,进而才能进入实相,有坚固的证悟。
若心专注于佛像或是石子,这是观察的三摩钵底,不应与此处所谓的第四阶段的实相的三摩钵底混为一谈。
厘清辨明了上述的四个阶段,我们就不会把意识上的专注,误以为是真实的了悟,因为真实的了悟是只有在证得奢摩他之后才会产生的。
I. 习定上的错误及其对治
弥勒菩萨在他的《辨中边论》里,提到了修习奢摩他的六种散乱及八种对治。
1. 六种散乱为:
a. 懈怠不修
b. 驰于外缘
c. 昏沉掉举
d. 高亢兴奋
e. 应有反应时而无动于衷之我慢
f. 过度热衷下劣
2. 八种对治分别如下: 「懈怠不修」之对治为:
a. 信心
b. 维持对正觉的渴望(如果你明了了禅修的重要,你就会一直追求下去)。
c. 精进
d. 持之以恒,勿因过度的苦行给自己带来痛苦。上述为四种对治懈怠不修的方法。 对于「驰于外缘」:
e. 专注是其对治;对于「昏沉掉举」及易「高亢兴奋」:
f. 正知(立刻警觉并加以对治;思惟一些苦的事情,并了解无暇可以浪掷时日)为其对治;
对治「应有反应时而无动于衷之我慢」,则是要
g.正思惟(想想对习定无动于衷或忽略会有什么结果;若不如此思惟,则障碍会不断生起,使人完全不修习或是落入睡眠);而对治「过度热衷下劣」,则是要
h. 对于好恶之物皆舍离(才能产生平等心)。
依我个人的经验,六种散乱中最麻烦的是昏沉掉举和高亢兴奋。他们不断干扰行者,一个接着一个,昏沉掉举结束了,又开始高亢兴奋了。
在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他也把修习禅定的这些过患及对治方法一并阐述。对此我不赞成,因为这些是初修者的毛病,可是密续的对象非是初修者,而是那些已经克服了这些障碍,能合于修习这些教法的条件的行者。在宗喀巴大师所着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许多的篇幅来谈到这些过失及对治法,这是恰当的;但在一本重要的密宗论着里,它们不应该占有重要的份量。
我的用意是要提醒习定者,如果你依此书的次第,那么就可以克服昏沉掉举及高亢兴奋的过患。在明白了即使是大乘行者或是密乘行者都还会历经这些过程,我们就更能了解修习奢摩他的重要性!我实修奢摩他多年,特别是在这两种过患上花了特别多的功夫来对治以克服之!
3. 避免极端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还要提醒读者要避免极端。分别如下:
分类
| 导致昏沉的情况 | 导致散乱的情况 |
食物
| 太多 | 太少 |
食物
| 地大类(马铃薯、面包、等) | 火大类(辣椒及刺激性食物) |
食物
| 肉吃太多 | 只吃蔬菜 |
饮料
| 牛奶 | 咖啡、茶 |
天气
| 热 | 冷 |
天气
| 雨天 | 艳阳天 |
季节
| 春、秋 | 夏、冬 |
光线
| 微弱或黑暗 | 强光 |
衣服
| 太多 | 太少 |
色彩
| 绿、蓝、黑 | 红、橙、黄 |
眼睛
| 闭 | 睁大 |
呼吸
| 只由左鼻孔 | 只由右鼻孔 |
循环
| 平缓 | 兴奋 |
脉搏
| 微弱 | 强壮 |
行动
| 疲倦 | 清醒 |
五毒
| 无明 | 贪、瞋 |
身体
| 胖 | 瘦 |
行者应了解这些情境而保持中道,避免趋于极端。所谓预防胜于对治。这些情况一出现就应该被察觉,而且彻底的加以处理,就好象在热天里你就知道要穿清凉的服饰一样。
除了要依个人的精神状况改变专注点的位置高低之外,最好记住把颈子微微向前弯会使较多气上行,以对治昏沉。把脊椎微向后仰(但仍是笔直的)可以减少气行,使得散乱的心可以驯服。若昏沉时,两眼宜大睁;散乱时则宜半闭。(参考附录I 第二部分 C 4)
由于昏沉及散乱这两个习定大敌带来那么大的麻烦,特别是对初学者,因此再多说一些也不为过。
奢摩他有一点接近昏沉;其实,在睡眠控制心的前一刻,可以获致良好的奢摩他,但少有人知道它的诀窍,多半的人不是打瞌睡入眠了,就是被散乱之魔给干扰了。
a. 散乱之因
散乱是破坏奢摩他的主因,它有五种起因:
- 五种感官不安于其本质,如眼睛会四处流览,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余的感官上,但以眼睛的反应为首要。
孔子曰:「观其人,察其眸子」。眼睛是精神状况的好表征。所有的感官都应专注于一处。
- 外境的分心。要避免外境的干扰,请看第四章中对于前行的叙述以及如何选择宁静的闭关地点的建议。
- 内在的干扰。由内在所产生而导致散乱的情绪,要用无常和不净观这两种出离的利器来对治。
- 自私而生的散乱,这是由「我」和「我所有」的概念所产生的散乱,要修习空观来克服。
- 由于对佛教三乘教法的认识不清所产生的散乱。它的对治,便是要对佛法的所有层面都有明确的理论上及实修上的了解。例如本书中所展示的体系,便足以胜任。
上述的五项能遣除的话,便可获致良好的奢摩他。
J. 八禅那
这儿我们要补充说明一下天台宗所列的一些与「止」有关的禅定。这八禅那也称为「八解脱」或「八胜处」。
在佛的教法中,有四种微妙色的禅定层次;由第四阶段再产生四层无色定的境界,而第八阶段是属于灭尽定的状态。 …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第七章 修习奢摩他(止)才能获致三摩钵底(等持)之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