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广大配常德。
2.配四身者
无实配法身,独一配报身,任运配化身,广大配体性身。
3.配四智者
无实配妙观察,独一配平等性,任运配成所作,广大配大圆镜。如加五智,则法界体性,亦以广大配之。
4.配三学者
(1)戒学无实配别解脱,独一则饶益有情,任运与广大则摄善法。无实破意乐支,独一破所缘支,任运破加行支,广大破时分支。
(2)定学无实观,独一止,任运、广大,止观双运。无实破掉举,独一破散乱,广大破昏沉,任运离有功用运转。
(3)慧学配五智者如上。配五慧者,无实配解脱慧,独一配摄慧,任运配分别慧、能动慧,广大配遍慧。
□总结
科学文字当具逻辑,艺术文字则不必具逻辑。譬如“白发三千丈”,如就一根说则太长,就全头之发连成一根说,则又太短。文学中此夸大式形容法,举不胜举。吾人不可以不合科学而讥评之。至若哲理的文字,有破他、立自的辩论文字,必具逻辑共许,不可专凭一面之辞;然亦有证量自恣的超格文字,是不受逻辑之限制。莲师本颂即属此种证量自恣的超格文字。而大圆满本身,是种最高证量,不是一种普通哲理或科学;是对内加持,或训练弟子的教授,不是对外破他的议论。读者先要明了此点。
吾师贡噶活佛曾训余曰:“其师乌几仁波切,为德格、八帮大喇嘛,已得大手印成就。其说法无定格,有时甚至毫无理趣之系统。胡说、乱说、东一句、西一句。然闻之者,自得大手印之加持。”
莲师本颂,假令先将各句,或各半颂,或各全偈,有独立意旨者,编为一号码。如是得若干号;将此各号之句,或半偈,或全偈,散于书案,任其地位所在,而重编成全文,无有不中理者。再将各单位之号次,又散掷子书案,又另编成全文,也无有不中理者。乃至反复数十次,数百次,为之编之,亦各自成大圆满之教训。譬如小儿弄水泡,先将肥皂和水.用小筒点水吹成水泡。此等水泡,或大或小,或一大者分出多数小者,或一小者变成大者,或一水泡分散空中,或多水泡连成一泡。无论如何吹去,各个水泡都是圆的,都是透亮的,都是空的。莲师之证量自恣之教授,非一般阐理之哲学文字可比。当其安住证量时,任何方式之说法,皆有其加持力。不在理趣上之探讨,而在心地上之领纳。诸佛菩萨,无论如何示现其说法,皆有其不思议之鸿恩存在。横说、竖说、胡说、乱说、正说、反说、顺说、逆说、重复说、简单说、疾锋说、平实说、遮说、表说、缄口说、掩耳说、举拳说、打地说、吹毛说、张弓说、竖指说、嘘气说、口若悬河说、声如洪钟说、如盘走珠说、如海潮音说、如实说、从权说、了义说、不了义说、孤起说、长行说、问答说、自动说、忿怒说、诙谐说、枝叶说、根本说、秘密说、显露说、如狮子吼说、如鸠盘荼说、嘿然说、炽然说,任何形式,任伺言词,无不中理,无不启人,切不可以寻常尺度而限制之。
至于勾提中四项否定,则反说;肯定,则正说;权巧方便,为从权说;大圆满四德,则为实说。说来说去,都是大圆满。四项作一项看也可,分作四项看也可;相关看也可,相即看也可。四若各配见、修、行、果。每项各具见、修、行、果;每一方便皆配见、修、行、果;每一实德也各配见、修、行、果。表之,则见、修、行、果俨然各在;遮之,则见修、行、果寂然如无。四项中各具四条,此条与彼条可以分、可以合、可以摄、可以通、可以即、可以离。不立见,即是不立修、行、果;出离,即是领恩、安住、放松;自生,即是自显、自解、自然;无实,即是独一、任运、广大;乃至顺此推移,不立果,即是不立见、修、行;放松,即是出离、领恩、安住;自然,即是自生、自显、自解;广大,即是无实、独一、任运。是各自竖说,相关圆融也。若四项各四条横说之,亦复如是:不立见,即是出离、自生、无实;乃至不立果,即是放松、自然、广大。又依此四项各四条之正方形排列中之对角线,斜说亦可:不立见,即是领恩、自解、广大,此从东上角至西下角也。若从西上角向东下角,亦可说:无实,即是自显、安住、不立果。何以放?颗颗圆明故,一即多故,互相关故,无异说故,究竟说故,举一即赅全体放。既入大圆满觉海,无论江淮河汉,滴滴皆为海水故。譬
如中国之回文诗,顺说倒说皆可。又如藏文之“滚桑可罗(普贤轮)”(),同一篇赞词,有多种读法。此则所谓超格证量文字,非普通哲学文字、科学文字可比。谓莲师本颂过于重复者,不得此妙谛也。原以此说明,忏除一切读者不知尊重教训之愚痴罪。
依拙发明气脉图,此种说法为圆周进行式,非普通之直径进行式。直径进行式为《心经》,原图已见《槐阴话月录》。本勾提则如前图,其中有字之圆形为脉,文字之据点也;无字之圆形及直线为气,文字之流行也。(图如上)
最后为初学而具有对此勾提发生无比信心者,特将第二项权巧方便四点理趣,写成四项实修方法:
1.出离
先读勾提全篇多次,出离此中烦杂;次惟读莲师本颂一遍;次又出离此颂全文,惟思维其四项原则,即四否定、四肯定;次又出离此八原则之思维,而自谓曰:今此八原则,但有文字理趣,欲得真实大圆满,当依权巧方便之出离下手;次乃规定每日可行之时间一小时或半小时,最好在起床之后,早餐之前,即以此时间定为日常出离之时,为本人暂时装死之时期。任何天要倒、人要死的大事发生,都当认为某已死去,不必惊动他;就是不准敲门,不准通事,不准送报、送信,不准会客、通电话等;次自己下决心曰:每日廿四小时,睡了八小时至十小时,杂事、洗脸、大小便、饮食、穿衣、着鞋、铺床等,又费若干小时,为名利奔走大街小巷,作许多无谓之应酬,虚与委蛇。一担尽假场面,无一件事与身心性命相关,百年光阴,大半由此蹉跎,实属行尸走肉,无廉无耻,无异自杀。今我此一小时出离,实为平生最可宝贵之光阴,我应照《大圆满九断法》切实作去:
(1)身三断
①外断俗事,如商、工、农、学等。
②内断经行、绕佛、跑香等。(保留领恩中所云礼拜)
③密断定功姿势上之乱动等。
(2)语三断
①不与外人交谈。
②内断念经念咒。
③密断自言自语。
(3)意三断
①外不起妄念散乱。
②内不作其他一切本尊观。(保留领恩中所云本尊)
③密不观心修空。
2.领恩
室内布置莲师像,及自修禅座已。检查有无必要开门去取之件。确切无需已,即闭门。先向莲师像礼拜,并殷重忏悔日:“此大圆满人人具足,时时存在,处处现前,我以罪重,不得领恩,特此礼拜,哀求忏悔。”想莲师已首肯曰:“汝本无罪,莫再执着。今此上座,顿然可领师恩,切勿疑贰。”闻已上座,自观移喜磋嘉身,面前上空,观莲师;莲师心中有天蓝色“吽”字,光耀夺目。自心中有莲花、月轮,上有白色“阿”字。如是合掌启白曰:“上师恩大、力大、智大、悲大,以我愚昧,障自大圆满,既知忏悔,又蒙特许顿悟,愿承大恩,如昔日移喜磋嘉师母所已领得者,我也如是领得。”启白讫,观上师心中“吽”字放光,直射自心中之“阿”字,觉有奇痒怪热,愉快异常,即进行下项。
3.安住
心不思维已领未领,亦不希冀速得大圆满证量,亦不作其他妄想,亦不有何冀待,亦不观察此是大圆满、此非大圆满;但就平常无事时,宽坦心量上,放下一切,任其自然而安住之。久久觉双跏之足,不分左右。定印之手,不分上下。全身似凝然成为一团;或觉外气已停,内气紧张,口齿自行咬紧。有此紧时,则当进行放松;此种称粗紧。下文之紧,内气亦停,为细紧。
4.放松
松不是普通凡夫放逸之心理状态,而是在定上起执着之时,把此紧心放松;放不是普通凡夫之放纵心理状态,而是在空明的宽坦的定境上,及无著无思之心境不二上,完全放下。拙作放生偈中,所谓:“一放一切得全放。”很多人不知此分别,以放逸为放松,结果既不能得定,又不得如理入观。在一种松缓状态中,初觉舒服而已,不久各种散乱.便相续生起了。所以先要知道紧上放松,松上又带紧。最后紧上定力增上时,对大圆满凝然一团时,又当用高呼呸字法(前项所言粗紧,则不可用呸),使他大大放松。呸后即放于最极宽坦,最极空明,毫无一点修整工力之上,务必放而不弛,松而不疏。然后在大圆满四德之广大、独一、无实上,有些相似之觉受;任运则须在纯熟之后才能现起。这些相似觉受,都不可执着。乃至神通功德,智悲事业,一切条件未具前,皆不是证量。拙著《禅海塔灯》第十章所云“心无能所,气离出人”,是初步证量之基本条件,可以参看。
今日为庚子四月廿一日(古历),为普贤菩萨圣诞,又为敝内生辰,我俩已别离二十三年了。此文写成,用以回向一切行者早报莲师教授之恩;由莲师一路相传诸祖师,直至诺那先师,贡噶先师,色喀先师,亲尊先师,根桑先师等,所有传授大圆满一切恩泽,愿因此文,更得长远流传。一切出离行人,早证大圆满本具一切功德,早与外内密一切眷属,同赏不变大乐,圆满团住于大圆满之证量中,常乐其净。
《莲师大圆满教授勾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