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心理现象中一种任运达观、不加勉强之态度。即无宗教者,亦可能有之。
(3)道家及其他非佛教宗教之自然道家所谓道法自然,其中有心理与生理之两种自然。在乾坤未开辟以前,道家所谓混沌境界。此属心理的道家自然。天地既辟以后,其人身中之小天地,与外界之大天地,一切阴阳调和,日月盈虚,四时寒暑,皆相配合。此为生理的自然。
(4)佛家独有之自然其中属心理意态之自然,虽与道家、心理学等之自然亦相同,然不属佛家之不共者。佛家之自然,即属法尔。此法尔为人法二我执完全消灭,真如法身,本体妙用,任运显现时,称之为自然。与彼道家未经过二无我道位修持者,所称自然;一为世间,一为出世间,完全不同。
如上四种自然了知矣。大圆满之有异于外教之自然,可以明辨。至大圆满之自然,与大小乘之无功用运转之自然,亦有顿渐之别。大圆满之自然,包括法、报、化、果位、一切、即时、当体、顿然显现,与大乘之证得法身佛位,其速度有天渊之别。其上三种自生、自显、自解之“自”字,即是自然之简称。自然生、自然显、自然解、自然而然。如是自始至终,无分见、修、行、果,皆属果位之自然,无须一切断证次第。佛所谓:“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中略)……若有如实知如是(即法尔如是自然)者,便能永断粗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是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此上即佛所宣说不共陀罗尼义。若大乘证取果位,经过十一分。如《解深密经》所云:“谓诸菩萨,先于胜解行地,依十法行,极善修习胜解忍故,超过彼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微细毁犯误现行中,正知而行;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中略)……而未能得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著、无碍、妙智、妙见,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由是因缘,此分圆满。此分满故,于一切分,皆得圆满。”
此种分证圆满,转进转证,属大乘法,非属密乘之大圆满法。大圆满不立前后分位,自然广大、周遍、圆满显现。故与否定四原则,不立一切果,及无果之果相应,是最极快捷之果位方便。
且大圆满自然显现一切果德。从上诸祖,亦曾配列说明,可以摄略如次:
(1)大圆满配三身果德体性空为法身,自性明为报身,不灭显现万德为化身。拙按:若再配余二身,则空、明、不灭三者同时配体性身,常住不变大乐,为大乐智慧身。
(2)大圆满配五智果德以空为法界体性智;明照为大圆镜智;不畏堕狱,不求成佛,为平等性智;于各别诸法,自生、自显,为妙观察智;无修无整,任运成办,为成所作智。
(3)大圆满配五方佛果德圆明自在为毗卢遮那佛;觉性不灭为不动佛;显现种种庄严为宝生佛;说法自在,摄持无碍为阿弥陀佛;不假功力,具足事业,为不空成就佛。
(4)大圆满配五方空行果德大乐圆满,为佛部空行;随其大贪而无染著,为金刚部空行;无量庄严,自然具足,为宝生部空行;妙音自然,圆演自解,为莲花部空行;不假功用,任运成办息、增、怀、诛各种事业,为事业部空行。
(5)大圆满配五慧智果能分涅槃、轮回,为分别慧;能摄一切智,为摄慧;能遍一切时与处,为遍慧;显现未来无碍,为能动慧;能解脱轮回一切苦,为解脱慧。
莲师本颂中自然一词虽不多见,然其中自生、自显等词,凡有自字者,皆为自然之简称。又法尔二字,亦为自然之同义词。抄录如次:
无事各住于自然(144)自然显现大乐王(113)
法尔空中得决定(98)自显亦从法尔显(251)
法尔广大解脱中(252)法尔义中皆无实(101)
法尔本解住本地(72)
弥勒巴曰:“自然瑜伽最稀有,无作本性即法身;造心不能得瑜伽,故应放旷于乐处。”
毕哇巴曰:“随其自然任运为上行。”
无上智曰:“自然自性力,五身及五智,五部并五光,五气五般若,具有如是等。”
其他不必多引。
本三项总结语者,所谓肯定四原则,并非与否定四原则相反,而实为一种东西,两种说法。否定亦非无有之顽空,故有肯定;肯定亦非必有之执着,故有否定。今此自生,非谓必存自生之见;今此自显,非谓必修自显之诀;今此自解,非谓必行自解之境;今此自然,非谓必求自然之果。空而不废,有而不着,惟领恩者知之。凡夫则扶之东来西又倒,增我口过而已。
又自生、自显、自解、自然,惟是一大圆满,而非各自成一大圆满中之一特殊部门。如一月映于千江。各各之月,皆此一月,一即多,多即一故。今自生者,与自显、自解、自然,无有异也。自显者.乃至自然,亦复如是。为利配列,而分述见、修、行、果。然前此所述四种否定原则,既不安立见修行果,则此种见修行果,亦非各成特殊部门。即见、即修、即行、即果故。如彼水泡,或合而成一,或分而为多,皆颗颗圆明,无二无别,不可以凡夫心妄加分别也。莲师本颂有下列各句,可以昭示此理:
见在自生自显中(254)修亦自生显庄严(255)
行在自生自显中(256)离于断证之果者(257)
自生自显自圆满(258)
他如:自生自显是正见(209)则就见言;自生自显殊胜修(230)则就修言;自生自显行胜法(246)则就行言;自显法王之佛陀(241)则就果言。见、修、行、果在言说上则以分述为便,在证量上则不可割裂。大故,割裂则小矣;圆故,割裂则偏矣;满故,割裂则半矣。读莲师本倾,而觉重复者,盖不知大圆满妙理圆融,句句皆圆,句句皆满之妙谛也。
□大圆满四德——四德亦称四性戒
1.无实
无实者,外内双重无实。外无实有本体之一切物,但有如梦如幻之境相耳;内无实有之人法二我执,但有如阳焰、如谷响之意思语言而已。圣凡所显一切,无论六道、五身、五毒、五智,皆属无实;而此无实,亦非顽空。在已领恩者,切知无实、空性,非有物,亦非无物。虽离于心灵上之认识,然其大圆满本身现量现起时,自有其无实之表现。而此表现,亦非世间一切物,如虚空等,可以比喻;惟过来之人,方得知之。如是无实,即配大圆满,不立一切见,而具一切自然而见之见。所见、能见,无非无实之本体耳。
莲师本颂中,无实之句,抄录如次:
苦乐如梦无实境(41)离心安放无实执(44)
法尔义中皆无实(101)异生法中无真实(212)
法界大种无实境(45)
毕哇巴亦曰:“一切苦乐、二取境相等,皆是法性大印所游戏;游戏无实,无常转变故。”亦可佐证。
2.独一
独一亦译作惟一。独一者,绝对惟一也。非与多相对之一,乃包括一多,及一多无二之大圆满。大包括小,圆包括偏,满包括半;非离此小、偏、半,别有大圆满也。亦非仅指法身大圆满,而遗弃报化二身。故大圆满为最极惟一之归宿,亦为最极惟一之出发。无可舍者,无可取者,故与不立一切修,及无修而修之自显相应。
莲师本颂中,独一语句如次:
世出世法集于一(27)惟是成就独一密(246)
3.任运
任运与作、止、任、灭之任不同。“任”病者,谓顺其人法二我执,不加观察、对治,听其无明之流行,完全与邪见愚痴相应。大圆满之任运,谓离于人法二我执,任大圆满本身运行于一切境。圣如五智,凡如五毒,皆能任运现起大圆满。自然而然,不与大圆满有任何抵触。行于一切,无不自在,故与不立一切行,而行任运解脱之无行相应。
莲师本颂中任运语句甚多,抄录如次:
从本任运无生灭(29)当于不错而任运(67)
智慧任运即法身(91)自心从本任运具(152)
任运佛位甚希奇(153)本净广大任运中(217)
4.广大
广大者,非与狭小相对。小中能见大,狭中能见广。如十玄门中之广狭自在无碍门,不坏一尘,而能广含十方刹土。芥子纳须弥,即广即狭,即大即小,无障无碍。空间无不周遍,时间无不相续,超出时空一切限制,遍于时空一切领域。爱因斯坦以数理哲学,亦推出时间空间之相对性。今大圆满于事物无绝对限制中,而能生起缘起之奇妙,此固一般科学家所不能了解者。然以一原于而含无数之能量,亦可佐证佛法芥子纳须弥之理矣。今所以不得大圆满广大佛果者,以心量狭小故。心量狭小者,以人法二我执来得太紧故。故能于大圆满上故松者,则广大之德显矣,而广大之佛果亦圆矣。故能与不立一切果,无果而有自然之果相应。
莲师本颂中,广大与周遍之句甚多,抄录如次:
安住广大普遍中(120)广大普遍之作者(147)
大圆离事得果位(148)普遍广大智慧中(201)
本净广大任运中(217)法尔广大解脱中(252)
弥勒巴曰:“广大周遍大悲心,无性显现如水月。”
无上智曰:“广大而不散。”又曰:“广大圆满,则本自明空;平等圆融,无有后来之双运。”
如上二说,亦可佐证华严宗显中之密,每以大方广标之,故称圆教。特华严有圆教之理趣,而大圆满为圆教之现量,是以有因道、果道之别也。
本四项总结者,此四德在大圆满之《趋入光明道金字经》中,亦称为四种性戒之正见;谓大圆满所守之缘,无有实质存在,本来即是三昧耶大守护。若于所守界限能超越,说为守三昧耶之顶极云。原译为余所笔受,即如上四德。其后重庆印行之小本小册上,印有《仰的》为书名者,则别有所改窜。如十二页所云:无、泰然、惟一、任运,然其含义原无二致,称为大圆满四德。至于余私意为其配涅槃四德、四身、四智及三学者,可如下述:
1.配涅槃四德
无实配净德,独一配我德,任运配乐…
《莲师大圆满教授勾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