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师大圆满教授勾提▪P4

  ..续本文上一页显现(172、177)

  

安住智慧自显中(200)自住离事大圆满(238)

  如上(44)句中之离心安放、(85)句中之无作,便是指方法态度。(172)句、(177)句、(200)句内之自显现,(238)句中之自住,即是安住旨趣之不同于小乘者。(85)句中之普遍,及(200)句之智慧,即是境界不同于小乘者。

  

于彼安住士夫者(239)大圆果位自显现(240)

  此二句尤足证明安住之重要性。而所谓于彼者,其条件之限制,大当注意者也。此中未领恩前之安住,特欲试学耳;乃未得大圆满无见之见以前,皆非大圆满合条件之安住也。在禅宗,此等安住完全诃斥,不准试学。在大手印、大圆满则不禁忌。然不善说明大圆满者,对此特有条件,不向读者郑重声明,亦属外行,能招致宗喀巴祖师及其徒弟之破坏也。

  4.放松

  安住上不加执持,宽坦而住,则如柴(上艹+下要)忽断,坦放大地,二肩齐松矣。先当粗知,《大圆满无上智》不共指示中,所谓四种完全放下理趣,如《作明灯本续》云:

  “山全放,见量;海全放,定量;境全放.行量;智全放,果量。”

  详细说来:见要完全放下,如彼泰山,毫不动摇;左右二边,自他宗派,党同伐异,一切邪见,完全放下。定上一切昏沉、散乱、掉举、寂静、安乐、轻安、等舍、专一、明空、无念、明体等,诸好歹境相,完全放下;如海广大普遍,或浪或平,一任显现,而海自无事。行上一切境遇,不加选择;如地平正,举足下足,无非是道,大地本身,任人践踏,毫不动摇,故曰:“行全放如大地”,颂中境字,当作大地解。于果上见一切心本来无心,惟是独一本智,空明照了;一切意识,于此毫无把柄,可以说果全放。如空空洞洞之心,本来无有一物,即是法身明空之大智也。

  松紧二者,本来没有取舍的。在未趋入大圆满证量的人,松是比较易于入手法门。心紧张,则散乱更多;心宽坦松,则散乱较少。松与离事相应,紧则事上太执着。故紧与取相应,松与舍相应。舍是最初得止法门。这并非说在见上松即是大圆满,紧则不是;于大圆满本定上能坚固,便是紧;于此坚固定力上放宽,便是松。又在此宽坦上再深入一层,又是紧;于此坚固深入定力上,再放宽坦,则又是松。如是松紧,本来是互相为用,互相反而互相成。这都是未得大圆满证量者一种调整心灵的方便;一经大圆满证得时,完全不用心量,不用调整,自然而然松紧自如。今本节目中,为说明未得大圆满证量者之前行权巧方便,放曰放松,亦属莲师本颂中现成教训,抄录如次:

  坚执不着次第松(61)无事体中松缓住(112)

  法界宫中次第松(143)

  上三句,惟第一句是未得大圆满见者之试学放松;余二句皆有条件。如法界宫,如无事体,非已得大圆满见者,必不能在此等境上放松也。然由试学之相似放松,渐次能得领恩;领恩之后,则知真所放松者矣。在禅宗,此等试学在所必呵斥者。三家成全弟子之作风不同,读者宜注意之。

  如上总结,第二项权巧方便者,出离则无见,领恩则无修,安住则无行,放松则无果,与否定四原则,易得相配相应。然而大圆满并非全无之顽空,故自有其肯定之四原则。在禅家,此项肯定的不许说出,让禅人自己证入。因为众生每多著有放,惟一毒辣办法,是否定一切。然在禅家亦说知“有”。知的是什么一个“有”呢?禅家切忌说破,因为说的都不像它。寒山所谓“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大圆满的传承作风则不同,他不怕说破。由上师恩德之证量,能显现于具信心、具时机之弟子前。弟子亦能领得此恩德,不落文字语言上的相似证量上去。然而大多数之弟子,时机未成熟者,往往将此等语言乱加摸索,终不得证。此所以禅家不取也。此等处所,就可知禅家高出一等处,此中不多赘。兹述大圆满四肯定原则如次:

  □肯定四原则

  肯定四原则:就是自生、自显、自解、自然。在未分述之前,先将此中四个“自”字,加以解释。

  此所谓自,是对大圆满未证境界的行人而言,自即代表大圆满。自生是大圆满自生,不由修行者修证而生。所以肯定四原则,都是说明大圆满。譬如说一个水晶圆球,无论从东说他清明,从西说他无染.从南说他透澈,从北说他无碍,从上说他圆满,从下说他无偏,当知总举全体而言,非有东西南北上下之分也。

  又所说自生者,亦如瑜伽部之胎藏界本具,以对金刚界之修生而言。大圆满本来如是清净圆满,不假人为修整。不过胎藏界之本具,是瑜伽部有对待之本具,对金刚界之修生而言;故大圆满之本具,是无对待之本具,不对任何而言,即一切皆本具。无分胎藏界、金刚界皆本具也,故属无上瑜伽。以其本具,不假外来,不因他生,故曰自。或自生,或自显等,皆从此理。

  又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此中之不自生,就中道破他,而立四句。大圆满之自生,非与他生、共生、无因生并列之句,是一种对内传授之口诀,非向异教建立之宗旨;是一种大圆满证量,非仅是大圆满教量。故大圆满属九种法统之最后一系口诀,藏名“麦雅斗”。读者知此,当加珍重。

  1.自生

  大圆满是直接代表俱生具足之真理。佛不出世,此理早存;佛虽出世,此理不增。非由上师表示而生,非由灌顶而生,非由传承而生,故曰自生。所谓领恩者,非领上师本人之恩,乃领大圆满之恩。上师之加持,非以其本人加持,乃以其证得之大圆满为能加持,然后方可谓领恩。上师、大圆满无二无别,然后方有恩可领。此大圆满之师恩,有异普通之师恩。又此大圆满非由行者之福慧资粮之积集而生。此种资粮,徒然是抵销障蔽大圆满本面之罪业而已,并非由此资粮可生大圆满,所以云自生。又此大圆满非新生,自来如是。行者虽因自行障蔽,而不得见大圆满;然非在大圆满得见时,而忽然新生也。如彼明月,因云雾去后,方得显见,非在云雾拨去以后新生之月,即在云雾之中早有此月也,故曰自生。又此大圆满非由心想面生。如揉目能得第二月。如映水能得千江月,此皆非本月也,故大圆满为自生。最重要者,大圆满无见之见,能证得时,即是大圆满自生之证量显现之时。行者在此时,明明发现大圆满自生,而非行者之心灵、气魄、定力、慧眼上有任何一物出生也。由此实为大圆满自生之正解。故与否定四原则、大圆满不立一切见相应。莲师颂中,自生、自显相连而说之句甚多,抄录如次:

  此见自生亦自显(155)自生自显是正见(209)

  说为正见自生显(226)见在自生自显中(254)

  甚深最极殊胜见(271)为自生显之精华(272)

  2.自显

  一切光明大乐,普遍轻安,法、报、化三身,佛、菩萨、勇父、勇母等所显,皆为大圆满自身显现,非由行者修行所显,非由转舍转得所显,非由无知、无识、昏暗、愚痴、顽固、笼统、浑噩、白痴可比;亦非所显舍弃于彼,能见、能明、能观之心,保留于此,话分两头者可比。即一切凡圣境界上,有大圆满自显;又即大圆满自显上,能显出一切圣境。能明所显一切大圆满,故不假修证,自然显现。从本以来,清净圆明,故与否定四原则,不建立一切修相应。莲师本颂中以自生、自显,说明无修之修,抄录如次:

  安住智慧自显中(200)安住无事自显中(207)

  此修是修自生显(233)尽其所有觉受显(235)

  所取所舍法无有(236)大圆果位自显现(240)

  自显法王之佛陀(241)自生自显殊胜修(230)

  凡所显现法尔王(250)自显亦从法尔显(251)

  3.自解

  大圆满自行解脱,不用特别行持以解脱之,一切法本无缚故。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譬如一握乱丝,由人来解,欲理还乱;如水本澄,搅之反浊。拙偈曰:“本来解脱无修整,自行解脱无对待,平等解脱无冀疑,周遍解脱无取舍,现前解脱无期待,赤裸解脱无造作。”与《札坦住根本续》所云四大解脱。实际亦大致相同。

  原颂曰:

  

本解脱故本无修自解脱故无对待

  

赤裸解脱无见地遍解脱故无勤勇

  米吉巴祖师曰:“达者何能缚,惟住性莫散。”又曰:“现境自解皆法性,分别自解即大智。”拙按:这两句已包括一切矣。

  谛洛巴祖师曰:“我执心行自解脱,即达原始法性义。”拙按:此二句互换倒读亦得。如曰:“果达原始法性义,我执心行自解脱。”

  《广大第六部》云:“无取舍心性,无方自解脱。”拙按:此无方者,无用一切方便行持也。莲师本颂自解之句甚多,择要录下:

  从本解脱自解脱(6)自解脱王为法身(9)

  解脱于余无对待(10)断常断边自解脱(17)

  无疑而有希求心(79连下句) 虽然解脱实自缚(80)

  本大解脱即是佛(82) 平等性智解脱中(95)

  世出世相自解中(99)心解脱因亦无有(110)

  法尔本解住本地(72)本解无境无受因(38)

  说为解脱并无舍(54)当于本净上解脱(60)

  心本不系亦不解(35)

  如上能了知:内无受因,外无解境,理无必解,事无本系。诸法平等,本自解脱,则大圆满无行之行,尽于斯矣。故与否定四原则,不建立一切行相应。

  4.自然

  自然,即法尔如是,不假功力,常处果位,常具妙用,任运如如,全属佛家之真如境界。法身、果法,与一切其他宗教之自然,截然不同。为令读者善知区别,特分别说明如次:

  (1)客观之自然如自然科学,包括地理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历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盖对社会科学而言,非一切宗教家所谓自然。

  (2)主观之自然心理学范围内,说…

《莲师大圆满教授勾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