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往生之最低条件▪P2

  ..续本文上一页方。古人诗云:“每到黄昏增善念,遥随白日下长天。”

  (2)睡时警策:俗语有云:“今晚脱了脚上鞋,不知明朝穿不穿。”常有无疾一睡而死者,故应于睡时加以警策。先作死想,如今晚已死,尚有何事挂在心头?如有重要心事,应设法摆开。如有人事纠缠,应及早与人解脱。常思老亲、弱子、娇妻、大厦,皆要抛下,如尚留恋,必是出离心不强;明朝还须加紧观察:家庭如火宅,妻于是冤家,儿女是债主。随时提起正念,以免明晚睡时,又再做留恋妄想。

  (3)梦时警策:假如得梦,希望得与往生有关之梦。如梦见弥陀、观音、势至等。明朝醒来,对未曾梦者,更应加功系念。如梦见莲花,而莲花又分铁、铜、银、金、水晶、摩尼六种。不论梦见何种,总应精进,求其更好者,则品位可加高矣。

  (4)交时警策:自觉爱不重不生娑婆。然而为敷衍对方,不能不如此。当思现在的爱,就是将来往生之障。如此应加警策。应于枕边多多劝化,使对爱能远离,教以临终要诀,以为往生助缘。

  (5)醒时警策:由于昨晚睡时警策,了知有不能往生之条件。今朝醒来,当好好修行,否则天天如此过去,毫无意义。古人诗云:“须臾人海还飞上,顷刻升天又落西。”又云:“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读之可发深省。

  (6)食时警策:食时应想西方极乐世界各种天厨美味,自然发现,不劳觅食,何等愉快?而我现在所食,不论动物、植物,均是伤生。一天到晚,都是为此辛苦,何等苦恼?古人诗云:“辛苦到头还辛苦,奔波一世枉奔波。”俗语又云:“今天端起这碗饭,不知明天端不端。”凡由于食,所造罪业,望弥陀为我加持。若闭关者,食时须知施主恩,语云:“施主一粒米,重逾须弥山,若不能报答,披毛带角还。”又须知众生恩,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出门时警策:古人诗云:“步出东郊门,遥望北郭墓。”读之可发无常心。又云:“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余亦有诗云:“纵然打马长安路,依旧萧萧过白杨。”古人又云:“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又云:“客路(立+令)(立+屏)无一好,人生聚合不多时。”吾今举脚、下脚,无非散乱因缘,故在路上,应念佛、念咒。

  (8)应酬时警策:应想世态炎凉,不像西方与诸上善人,同聚一处之乐。《昔时贤文》云:“请看世上揶揄客.杯杯先劝有钱人。”又云:“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间无。”又云:“世情每逐炎凉改,人事多因治乱乖。”且想世上无百年不散之筵席,吾人诗云:“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由此应悟。故古人诗云:“无益语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最好谢绝应酬或至少减少一部分,多多念佛。

  (9)逆缘时警策:所谓逆缘时者,大概病障或魔障及不如意事。吾人须知,最后归宿是西方极乐世界,故娑婆逆缘,就是往生西方之顺缘。一般人不能警策者,是顺缘多、逆缘少之故。古人诗云:“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拙著《赞颂集》内,有《赞魔颂》,可以参看。纵死缘现前,亦当欢喜。

  (10)顺缘时警策:譬如财富积聚,有好房屋、美誉、名利时,应想古人诗云:“身后碑铭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黄金不是千年业,红尘能催两鬓霜!”“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如是思及全球,无一可满意者。古人诗云:“在世更无清净日,临终那有出离时?”念及好友时,当知“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图欠合尖。”凡百顺缘,一场空欢喜,无非是愚痴。古人诗:“可怜世上愚痴辈,不及花间智慧禽。”可以证明。

  (11)忙时警策:应想一天生活,只此一个我,而发生许多因缘纠缠。从朝忙到晚,有如五马分尸。古人诗云:“举世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是故应向西方想念。对此世界,只虚与委蛇为是。

  (12)修时警策:应想到一天到晚,只此短时间,值得宝贵,将门关起,如闭短期关。古人诗云:“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惟此可书绅。”自应好好念佛,声声相连,针针见血,刻刻提撕。且读拙著文集,所述熟溜病对治方法,平时好好反省,免令“闲则修,忙则丢,死则休!”

  临终业力现前与最低条件出离心之关系

  上面所谈十念往生及带业往生,皆侧重临终。所谓十念者,是临终十念;而带业者,是带念佛以前之业。故临终的业力,是值得研究。《俱舍论》有颂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故初应知平生所作之业,重者先报,轻者后报。如有出离心之人,他所作之业,但与净业配合,不作邪业,所作皆正命正业。同时加上出离心,殷重念佛,其业当然重在净业,而不重在世间业矣。如无出离心,只信阿弥陀佛,对此世间,贪求者多,厌离者少,故其信稀微,其心浅薄,则俗业为重,净业为轻,在此关头往生最难。又如净业与世间业相等,如半斤八两,不重不轻时,则分作业的远近。先报近业,后报远业。所谓远近者,谓接近临终之业先报也。如其所作之业,远近相等,则视所作之业,临终时有增减因缘否?如有助念,又常有净业习串,为善业的增上缘。如郗皇后临终,为侍女扇坠面上,生大嗔恨,死后化蟒,为恶业增上缘。总之,先报有增上缘,后报无增上缘。本来梁武帝、后,双双信佛、念佛,曾作不少福德,苟无持扇之媵,何来坠扇之恨?所以如此者,无出离心故也。若有出离心者,早已将家属训练良好,能助念矣。假如增减因缘亦相等,则报分先后,以何业作先则报先。此事更可怜,吾人念佛,都是作业在先,念佛在后。如以带业往生而论,则所带之业,是带念佛以前之业,而不带念佛以后之业。有出离心者,则念佛以后作业皆净,先报仍可带之往生。如无出离心,念佛以后,不能说不作业。不论先报后报,皆有问题。且常见居士念佛后,不改前非,譬如原来是不正业开荤馆,多杀生,后来念佛,不肯改开素馆,只将不正业所得提出少部分做好事。如靠此往生,是蹄涔之水,决不能救车薪之火。未有出离心者,信不完全,不是正信,以为继续邪业,一样可以往生;愿不完全,不是正愿,只愿作小好事,以为可带业往生,误解可带念佛以后之业。一愿西方,极乐上善,一愿此间,富贵长久。足踏两条船,以此为往生资粮,决不可靠。故应好好反省,常常警策,主要是如何具足出离心。

  临终之顺逆两缘

  普通儒家观念,只须有子孙易箦在旁,便算寿终正寝,完成五福;佛教临终,编有临终须知等类书,平日即应学习,且教训子孙如何助念。此中分别将临终顺逆二缘详述,始知最低条件亦不易得。如何增加顺缘助念,如何减少逆缘阻碍生西,当认清楚。

  1.如何增加临终顺缘

  (1)当有明师益友,平日往来,勉励训导;或迁居净土宗寺庙附近安住,使一旦临终,便得明师益友前来助念。

  (2)平日多多劝人念佛。当知今日劝得多一人念佛,临终便多一人助念;今日劝得多人念佛,临终便得多人助念。先且从自己妻子劝起,次劝儿女,次劝仆媵,次劝邻居,次劝闾阎。今日生在念佛群众之中,明日死得念佛群众之助,因果决不爽矣。

  (3)随时抽暇到寺庙中,承事香灯,瞻仰弥陀。当知今日见佛于寺庙,明晚可望见佛于梦中,临终则必见佛来接引。譬如交友,互相往来,岂有慈悲如阿弥陀佛,不能感应?平日看电影、看跑马、看打球、看马戏团、看展览会、看博物馆、看动物园,有何利益?不如省却此等时间,专心去寺庙看四大天王、看大雄宝殿、看阿罗汉堂,诚心诚意,刻心刻骨,今日多看一次,临终多得一助。

  (4)随时抽暇到祖宗坟墓、华侨山庄、各教公共墓地,焚香供花,绕墓念佛;修密宗者,兼修颇瓦。结彼鬼缘于今日,自得佛缘于临终。神鬼之中,亦有闻法思报,一旦了知某某临终.亦必赶来助念。今日吾人以一身赴尸林度鬼众,明日鬼众以多身乘临终助往生!一公共坟场,何止千万鬼众?多公共坟场,更非亿兆可数。是以平日应走访不同坟场,多结念佛因缘。如此,则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常见此人、常念此人、常护此人,当其临终,自必全体皆来助念,正如《阿弥陀佛经》,上方、下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无量诸佛,悉皆称赞释迦本师,能于五浊恶世,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凡见人死,信佛者,则入其家助念;不信佛者,则遥为念助。凡见物死,如见杀鸡、杀鸭、杀鱼等,如不能劝阻,亦当助念,祈祷往生。平日家庭,必绝对戒杀,略有余钱,即宜多多买鱼、龟、鳖、鸽、鸟等放生;必亲自赴大江,先代念皈依,次多念佛,祝其生则长寿念佛,死则带业往生;如此,彼或已死,亦知生前曾闻佛号于此人,死后必念佛号助此人。不可以为物无知识,不知报效也。高明之家,鬼窥其室者,盖欲守护也。吾今助畜类以往生,佛必助吾人以上品,此亦因果之报,丝毫不昧也1

  2.如何减少临终逆缘

  (1)上文已提出最低条件为出离心,虽非全然主张出家庭,住岩穴,对于正淫、正业、正食,简单生活,并不必过于刻薄。然而近代文明进化,可以免除之事,较之古时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增加甚多,可免除之事亦多。电影、电视、斗牛、斗鸡、赛马、赛跑、花街、柳巷、淫书、淫戏、纸烟、大麻、鸦片、毒丸、酒吧、歌女、麻将、围棋、茶楼、酒家、夜总会、跳舞厅,一切无关生计,罪业地带,各种恶习惯,应终身禁绝;既可省节时间以念佛,省节金钱以供佛,又可谢绝恶友,免除恶缘。集中精力,以交善友,以结善缘,则临终惟有善友来助,必无恶友来扰。平日不造恶业,临终必无恶缘。

  (2)上文曾提到,每日睡前反省,何事罣在心胸,翌日必起而清理,使不再留在心中作障。对于妻子儿女,如不能说服念佛,最好早日分家。富者先将家财分开,…

《论往生之最低条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