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死,则好消息自来;七识高涨,不用专功打死它,如何会有好消息?有好消息更须打七,七识死透,八识始能翻身,才能发挥大机大用。如何可以得少为足,以为有了消息,就可以不打七了。试问七识妄心不死透,习气如何能了?
内心翻腾,这是妄心种子被般若火薰得翻动起来了,将要打脱而未打脱的现象。此时要耐心沉著,不可慌乱。难以忍受时,可出声持咒,千万不可因心烦意乱就下座,半途而废。因打七就是要打死七识,这七识将要死时,它当然拼命挣扎,所以你就内心翻腾,紊乱难过了。不趁此时著力打死它,稍一放纵,就又前功尽弃了。所以你这时放弃不坐实是大错,以后遇此情况,须耐住性,继续坐下去。七识一死,大好风光就呈现眼前了。
可以在自己房内打七,不须要什么仪式,因为这是无相密。
上座有时舒适轻松,有时烦燥不安,这是功夫未落堂的必然现象。因识心未死透,不无反动,所以有或上或下的情况。总之,你须好亦不喜,坏亦不忧,自管心无所住地坐下去。等你心真空净时,自然安适受用,无忧无恼了。
“万物本自闲,惟人自扰!”又道:“是法住法位,各不相涉!”一切事物本不干扰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妄心乱动,取境著相,才烦恼重重。你看电视时,心一空,就不为境扰,这时你的身心就和电视不相干涉了。所以教你们时时要觉照,就是这个意思。你现在会用了,我很欣慰!还要加功,做到任何时、处都一样,不为境扰。而后觉照亦不要,仍然心空如洗,空亦不可得,方可放手。
14. 所谓“当下”者,即一切妄念断而了了分明之时也。这“了了分明”即当人佛性。
平时行、住、坐、卧都要照顾“当下”,不能随念转,跟境界跑。
对境不动心、不分别,为现量境界。而了了分明的自性是体,不是用,见色闻声而不粘不著,这是用。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15. 入座后,身手化空,是好消息,这“知”身手化“空”的是谁?应在这方面著眼!这时并不是没有知觉,只是妄念消亡罢了。听到声音惊醒,这听到声音的又是谁?可见不是睡著或落入无记。假使昏睡,手印早散,人亦不会坐直;假若无记,哪会听到声音而惊醒。
正入定时,应一无所有。如有境界,不予理睬,所有幻境,自然消灭。如在境中,迷迷糊糊,不能自主,那是入了梦境,须提起精神,睁眼出声念咒,驱散睡魔,摄入正定。望好自努力,勿入歧途!
三密相应的妙观与某先生的观心法门略有不同。三密之观是:身(内空)、心(密空)、外界(外空)三空相应的见性保任法门,而某先生之观心是未见性的觅心法门,所以不同。做时,后者虽能看见妄念起处,即便化空,但一不知真心是什么?而前者已知真心,不再起疑,故不同。
16. 你能时时观照,保护本来,不随境流浪,这是真用功。反之,虽然每日打坐,念佛,下座后即忘其所以,妄念乱动,随境流转,那不过是表面用功,实际无甚收益。
坐中境界,不管好丑,俱不可著。一生心动念,即是妄觉,妄觉一起,再好境界也保持不了。因这想保持之念,即是妄心故也。
坐得身心世界全空,而了了分明,这是什么?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也!见得这空、净、光明无相的面目,你还著世间的假相吗?进一步,时时、处处保护它,不让他随境生心流转,这种空、净、明朗的境界就时时现前了。你问为什么这种境界很少现前,因为你多生历劫执著惯了,无明习气深厚,今虽一旦打破,见得本来,而那深厚的习染根子依然存在。所以要进一步时时处处保护它,才有念起,即须寿除,不让它流浪起灭。把这著相的习染分分除尽,就大功告成,证成圣果了。这一条非常重要,望你好好记取,用功保护!!!
不要著光明,你只空心,心净光明自生。因本性是光明体,你现在光明少,是心不净故。心果真一无所著,不求光明,光明自大放也。
真入定是对境不惑,死定有什么用?
忘记不是坏事,我们做什么等于不做。为什么要耿耿于怀记住它呢?古德云:终年吃饭不曾咬著一粒米,就是叫我们须心空无住也。
17. 兹就来函所问,答复如后:
有时迷,只要勤加警惕,在事境中不断地磨炼,即能将迷情化去。至于中阴如何,完全根据你在世的功夫而定。现在如能不迷,则中阴亦能作主;现在如不能作主,则中阴即会昏迷。到那时,只能请道友帮助提醒,唤醒迷梦,方得解脱。
修随心陀罗尼,右手不能放在大腿上,如实在不能高举,则可稍低,贴在胸腹间。亦可不结印持咒,但力量稍差,你可修习。
18. 你下座后休息时能看见自己,这是神忽离体。因打坐后,心情安定,不似坐中尚有要入定,要成道等诸般妄念,七识为之封牢,不能自由出入。坐后休息,一切心空,七识在撤离封闭的情况下,即能离体而出游了。所以教你们在打坐时,一切放下,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求,顺其自然,即能安然入定,开悟成道了。
梦中吃荤菜是你女儿劝你吃荤的反应。你能吃而无味,不贪吃,不著吃,这就是吃素。因所谓吃素者,乃无吃的要求,而不在吃与不吃也。
另外,关于闭关一事,可简可繁,随自己取修。所谓闭关者,即闭户不出,在家用功精修。有的是终日打坐,不讲话,只吃一餐;有的是坐坐走走(即经行),看看经文,也不讲话;更有的也可说一些话。总之,是闭紧自己的意识关,不让其乱动,用以早日圆证菩提而已。
19. 某某去国外弘法,可喜可贺!一些师兄弟们不理解他,是他们未开法眼,不识真人。
你现在得其人的指教,有所悟入,曷胜庆幸?但切不可得少为足,以为到家无事,须兢兢业业,努力在境中锻炼,勤除习气,去尽现业流识,方可放手。否则落个悟后迷,枉修一场,岂不可惜!
我年纪大了,不想出门,只拟安隐修养。望你好好用功,不要半途而废!
20. 阁下所作功法与我相左,爱莫能助,为之奈何?
阁下既醉心于气功,何不拜一气功老师资助前进,以免步入歧途。以气功无名师指示,难免有阻、隔、滞等等偏差,非但对色身无益,抑且有害于生命矣。
练气功系练色身而不及“真我”,犹如只知修饰房屋而不知保养住于屋内之主人,故功夫再好,亦不能了生脱死。我所致力者系内之主人而兼及房屋,故与阁下功夫不一致,无从帮助阁下前进,尚乞见凉!
21. 修道人功夫略有三种深浅。
(1)妄念随起随觉,不跟它流浪往返。临命终时,纵有中阴,亦能所向自在。 其不觉者可无论矣。
(2)任何时、处,爱、恶俱亡,则可变化自在。
(3)喜、怒、哀、乐,微细流注断绝,则与果佛同步,究竟自在矣。
仁者于此三种境界中自揣在何次第中,努力向前,自能究竟自在。
22. 连打坐七次,既可一次坐满,也可分七天(每天坐一次二小时)坐满。一次坐满,效力更大。
某某有志弘密,甚善。师兄弟们,不但你一人,都应齐心协力助他办道。不知除你外,其他同仁,肯出力否?求佛菩萨加被,助你们顺利开办道场。
23. 来函所说甚当,对始终不相信的人讲煞也无益,还不如缄默为宜。
梦中说法,且任佛寺住持,为将来有大成就之兆也,可喜可贺!
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规律,故须精勤努力,跳出生死圈囿,方不虚此一生也。
24. 关于修法爆炸,本属寻常,修至一定阶段,气机爆发,犹如火炉水开,瀑满溢出,发出声响,不必惊怪。至于外间台灯罩垂丝晃动与令正闻有板凳坠地之声,此乃由震波及外物与令正和你气息相通之故。
修至相当程度,也可由外物声响引发爆炸而将宇宙、身心震脱,从而彻见本来。
入座时,须一切放下,不可起心动念,想理想事,任它魂灵出窍,遨游太空,我只不见不闻。在发生大爆炸时,即将身心世界一齐炸光;于一物不立,空也无著时,猛著精彩,会取这“知”一物不立的是“谁”?在兹一发千钧时机,稍纵即逝,倘于此,一眼观破,则一生修法事毕,逍遥自在矣。
仁者修法不谓不力,但错在想理、想事,故于大爆炸时未能将身心世界一齐爆空;又开眼看外界事物,还是著相,故错过良机,未能彻见本性。望好好努力进修,一如既往的修习,并在动用中,时时不忘观照。 自有消息到来!勉之勉之!!!
25. 小根劣慧者闻佛说上乘法,不无惊怖恐慌,故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也。学者于闻一切众生,皆如文佛而敢于承当,无丝毫疑让者,即非一佛二佛……所种善根者矣。
26. 某某上师来温,叩拜参访,请益印证,自是学子分内之事。若脚跟未稳,随其起倒,则失之远矣!
学佛悟道,本非易事,故参禅行者精进不懈动辄二、三十年,方得个入处。若今人一曝数寒者,虽数百年,恐亦无门可入也。
今我等仗佛慈力,不甚费力,轻易即得个休息地,深感佛恩浩荡,卒难酬报!然真理虽然顿达,悟此灵知之性即是法身,与佛无异,但多生妄习已成性,喜怒哀乐,微细流注,欲其净尽无染,又非朝夕能就。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能稍有轻忽,时时体认空寐之体,勿认色身;惺惺于灵知之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若爱恶之心泯绝,方不受分段生死。望仁者努力精进,切勿得少为足,不负此生,亦幸甚矣。
27. 阅读来信,颇为欣慰!在座上发现了这么多美、丑境界,均不为之心动,好的不喜,恶的不厌,真是难能可贵的。但所差的就是一声“”!卒地折,爆地断,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时爆破,一切有相无相,非有,非无相,非非无相,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则本来面目历然现前,一生参学事毕矣。
至于光明乃自性本具,世人因妄想,执著,颠倒、烦恼而不能显现。今做功心静,妄心豁开一线,故略见光明,非全体彻现。此时执著不得,仍须奋力前进,如稍停住,则为光障,不能见性…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信函摘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