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信函摘抄)▪P2

  ..續本文上一頁一死,則好消息自來;七識高漲,不用專功打死它,如何會有好消息?有好消息更須打七,七識死透,八識始能翻身,才能發揮大機大用。如何可以得少爲足,以爲有了消息,就可以不打七了。試問七識妄心不死透,習氣如何能了?

  內心翻騰,這是妄心種子被般若火薰得翻動起來了,將要打脫而未打脫的現象。此時要耐心沈著,不可慌亂。難以忍受時,可出聲持咒,千萬不可因心煩意亂就下座,半途而廢。因打七就是要打死七識,這七識將要死時,它當然拼命掙紮,所以你就內心翻騰,紊亂難過了。不趁此時著力打死它,稍一放縱,就又前功盡棄了。所以你這時放棄不坐實是大錯,以後遇此情況,須耐住性,繼續坐下去。七識一死,大好風光就呈現眼前了。

  可以在自己房內打七,不須要什麼儀式,因爲這是無相密。

  上座有時舒適輕松,有時煩燥不安,這是功夫未落堂的必然現象。因識心未死透,不無反動,所以有或上或下的情況。總之,你須好亦不喜,壞亦不憂,自管心無所住地坐下去。等你心真空淨時,自然安適受用,無憂無惱了。

  “萬物本自閑,惟人自擾!”又道:“是法住法位,各不相涉!”一切事物本不幹擾我們,都是我們自己妄心亂動,取境著相,才煩惱重重。你看電視時,心一空,就不爲境擾,這時你的身心就和電視不相幹涉了。所以教你們時時要覺照,就是這個意思。你現在會用了,我很欣慰!還要加功,做到任何時、處都一樣,不爲境擾。而後覺照亦不要,仍然心空如洗,空亦不可得,方可放手。

  14. 所謂“當下”者,即一切妄念斷而了了分明之時也。這“了了分明”即當人佛性。

  平時行、住、坐、臥都要照顧“當下”,不能隨念轉,跟境界跑。

  對境不動心、不分別,爲現量境界。而了了分明的自性是體,不是用,見色聞聲而不粘不著,這是用。二者不可混爲一談。

  15. 入座後,身手化空,是好消息,這“知”身手化“空”的是誰?應在這方面著眼!這時並不是沒有知覺,只是妄念消亡罷了。聽到聲音驚醒,這聽到聲音的又是誰?可見不是睡著或落入無記。假使昏睡,手印早散,人亦不會坐直;假若無記,哪會聽到聲音而驚醒。

  正入定時,應一無所有。如有境界,不予理睬,所有幻境,自然消滅。如在境中,迷迷糊糊,不能自主,那是入了夢境,須提起精神,睜眼出聲念咒,驅散睡魔,攝入正定。望好自努力,勿入歧途!

  叁密相應的妙觀與某先生的觀心法門略有不同。叁密之觀是:身(內空)、心(密空)、外界(外空)叁空相應的見性保任法門,而某先生之觀心是未見性的覓心法門,所以不同。做時,後者雖能看見妄念起處,即便化空,但一不知真心是什麼?而前者已知真心,不再起疑,故不同。

  16. 你能時時觀照,保護本來,不隨境流浪,這是真用功。反之,雖然每日打坐,念佛,下座後即忘其所以,妄念亂動,隨境流轉,那不過是表面用功,實際無甚收益。

  坐中境界,不管好醜,俱不可著。一生心動念,即是妄覺,妄覺一起,再好境界也保持不了。因這想保持之念,即是妄心故也。

  坐得身心世界全空,而了了分明,這是什麼?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也!見得這空、淨、光明無相的面目,你還著世間的假相嗎?進一步,時時、處處保護它,不讓他隨境生心流轉,這種空、淨、明朗的境界就時時現前了。你問爲什麼這種境界很少現前,因爲你多生曆劫執著慣了,無明習氣深厚,今雖一旦打破,見得本來,而那深厚的習染根子依然存在。所以要進一步時時處處保護它,才有念起,即須壽除,不讓它流浪起滅。把這著相的習染分分除盡,就大功告成,證成聖果了。這一條非常重要,望你好好記取,用功保護!!!

  不要著光明,你只空心,心淨光明自生。因本性是光明體,你現在光明少,是心不淨故。心果真一無所著,不求光明,光明自大放也。

  真入定是對境不惑,死定有什麼用?

  忘記不是壞事,我們做什麼等于不做。爲什麼要耿耿于懷記住它呢?古德雲:終年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就是叫我們須心空無住也。

  17. 茲就來函所問,答複如後:

  有時迷,只要勤加警惕,在事境中不斷地磨煉,即能將迷情化去。至于中陰如何,完全根據你在世的功夫而定。現在如能不迷,則中陰亦能作主;現在如不能作主,則中陰即會昏迷。到那時,只能請道友幫助提醒,喚醒迷夢,方得解脫。

  修隨心陀羅尼,右手不能放在大腿上,如實在不能高舉,則可稍低,貼在胸腹間。亦可不結印持咒,但力量稍差,你可修習。

  18. 你下座後休息時能看見自己,這是神忽離體。因打坐後,心情安定,不似坐中尚有要入定,要成道等諸般妄念,七識爲之封牢,不能自由出入。坐後休息,一切心空,七識在撤離封閉的情況下,即能離體而出遊了。所以教你們在打坐時,一切放下,什麼也不要想,什麼也不要求,順其自然,即能安然入定,開悟成道了。

  夢中吃葷菜是你女兒勸你吃葷的反應。你能吃而無味,不貪吃,不著吃,這就是吃素。因所謂吃素者,乃無吃的要求,而不在吃與不吃也。

  另外,關于閉關一事,可簡可繁,隨自己取修。所謂閉關者,即閉戶不出,在家用功精修。有的是終日打坐,不講話,只吃一餐;有的是坐坐走走(即經行),看看經文,也不講話;更有的也可說一些話。總之,是閉緊自己的意識關,不讓其亂動,用以早日圓證菩提而已。

  19. 某某去國外弘法,可喜可賀!一些師兄弟們不理解他,是他們未開法眼,不識真人。

  你現在得其人的指教,有所悟入,曷勝慶幸?但切不可得少爲足,以爲到家無事,須兢兢業業,努力在境中鍛煉,勤除習氣,去盡現業流識,方可放手。否則落個悟後迷,枉修一場,豈不可惜!

  我年紀大了,不想出門,只擬安隱修養。望你好好用功,不要半途而廢!

  20. 閣下所作功法與我相左,愛莫能助,爲之奈何?

  閣下既醉心于氣功,何不拜一氣功老師資助前進,以免步入歧途。以氣功無名師指示,難免有阻、隔、滯等等偏差,非但對色身無益,抑且有害于生命矣。

  練氣功系練色身而不及“真我”,猶如只知修飾房屋而不知保養住于屋內之主人,故功夫再好,亦不能了生脫死。我所致力者系內之主人而兼及房屋,故與閣下功夫不一致,無從幫助閣下前進,尚乞見涼!

  21. 修道人功夫略有叁種深淺。

  (1)妄念隨起隨覺,不跟它流浪往返。臨命終時,縱有中陰,亦能所向自在。 其不覺者可無論矣。

  (2)任何時、處,愛、惡俱亡,則可變化自在。

  (3)喜、怒、哀、樂,微細流注斷絕,則與果佛同步,究竟自在矣。

  仁者于此叁種境界中自揣在何次第中,努力向前,自能究竟自在。

  22. 連打坐七次,既可一次坐滿,也可分七天(每天坐一次二小時)坐滿。一次坐滿,效力更大。

  某某有志弘密,甚善。師兄弟們,不但你一人,都應齊心協力助他辦道。不知除你外,其他同仁,肯出力否?求佛菩薩加被,助你們順利開辦道場。

  23. 來函所說甚當,對始終不相信的人講煞也無益,還不如緘默爲宜。

  夢中說法,且任佛寺住持,爲將來有大成就之兆也,可喜可賀!

  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規律,故須精勤努力,跳出生死圈囿,方不虛此一生也。

  24. 關于修法爆炸,本屬尋常,修至一定階段,氣機爆發,猶如火爐水開,瀑滿溢出,發出聲響,不必驚怪。至于外間臺燈罩垂絲晃動與令正聞有板凳墜地之聲,此乃由震波及外物與令正和你氣息相通之故。

  修至相當程度,也可由外物聲響引發爆炸而將宇宙、身心震脫,從而徹見本來。

  入座時,須一切放下,不可起心動念,想理想事,任它魂靈出竅,遨遊太空,我只不見不聞。在發生大爆炸時,即將身心世界一齊炸光;于一物不立,空也無著時,猛著精彩,會取這“知”一物不立的是“誰”?在茲一發千鈞時機,稍縱即逝,倘于此,一眼觀破,則一生修法事畢,逍遙自在矣。

  仁者修法不謂不力,但錯在想理、想事,故于大爆炸時未能將身心世界一齊爆空;又開眼看外界事物,還是著相,故錯過良機,未能徹見本性。望好好努力進修,一如既往的修習,並在動用中,時時不忘觀照。 自有消息到來!勉之勉之!!!

  25. 小根劣慧者聞佛說上乘法,不無驚怖恐慌,故法華會上有五千人退席也。學者于聞一切衆生,皆如文佛而敢于承當,無絲毫疑讓者,即非一佛二佛……所種善根者矣。

  26. 某某上師來溫,叩拜參訪,請益印證,自是學子分內之事。若腳跟未穩,隨其起倒,則失之遠矣!

  學佛悟道,本非易事,故參禅行者精進不懈動辄二、叁十年,方得個入處。若今人一曝數寒者,雖數百年,恐亦無門可入也。

  今我等仗佛慈力,不甚費力,輕易即得個休息地,深感佛恩浩蕩,卒難酬報!然真理雖然頓達,悟此靈知之性即是法身,與佛無異,但多生妄習已成性,喜怒哀樂,微細流注,欲其淨盡無染,又非朝夕能就。須長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既不可操之過急,又不能稍有輕忽,時時體認空寐之體,勿認色身;惺惺于靈知之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若愛惡之心泯絕,方不受分段生死。望仁者努力精進,切勿得少爲足,不負此生,亦幸甚矣。

  27. 閱讀來信,頗爲欣慰!在座上發現了這麼多美、醜境界,均不爲之心動,好的不喜,惡的不厭,真是難能可貴的。但所差的就是一聲“”!卒地折,爆地斷,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時爆破,一切有相無相,非有,非無相,非非無相,均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則本來面目曆然現前,一生參學事畢矣。

  至于光明乃自性本具,世人因妄想,執著,顛倒、煩惱而不能顯現。今做功心靜,妄心豁開一線,故略見光明,非全體徹現。此時執著不得,仍須奮力前進,如稍停住,則爲光障,不能見性…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信函摘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