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弥陀佛最尊最高,其他一切国土所无法比拟的。
“其中有事有理,修者不应偏废。”
我们要知道,这里有事有理。理是本体;事是事相。一切都有一个现象,我们就这个现象,要进一步知道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理体,相就是事相。不能够只知道它的本体,而不去分别它的事相。比如,都是答录机,答录机的本体都是一样的枣答录机。但是你看看它的相,有种种不同,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品种、品质不一样,使用方法也各不一样。所以,事相与本体都要知道,这是举一个很粗的例子。
“何谓事?经中所列净土一切事相是也。”
什么叫“事”?就是经中所列净土的一切事相:黄金为地,七宝壮严、宝网明珠、宝珠照耀、宝香普熏……这一切都是事相。
“何谓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一心是也。”
什么是“理”?对于这一问题,咱们学净土的人往往对此有时理解得还显不够。极乐世界的本体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什么是理呢?就是“一切事相不出一心”啊!这个“一心”,我们还能懂,指的是阿弥陀佛的心。一切事相都是阿弥陀佛的心所显现的,这叫做“一心”。但还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心就是咱们每一位自己的心!否则,那不就是多心了吗。是“一心”呀!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同样是我们每位行人的自心之所显现的。所以,心净则土净。你的心净才生净土;你的心秽则生秽土。实在讲:心和土并不是两件事!连科学家都懂得了这一点。咱们凡夫总是把那个物质看成是真实的,却不知道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已然认识到:物质是人类的错觉。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叫物质。可见大科学家都在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所以就是“一心”,事相皆是“一心”所显现的。知道“一心”的显现,那么事和理,我们就要圆融起来看了。
“虽曰唯心净土,而不妨有极乐世界,以世界即一心之所现也。”
虽然说是“唯心净土”,但是并不是说极乐世界不存在,因为这个极乐世界的存在,也是因为一心的变现的结果。
“虽曰本性弥陀,而不妨有极乐教主,以教主即本性之所成也。”
弥陀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每个人的自性。但是,也许还有人不相信。虽然只是“本性弥陀”,但你要相信“十万国土外有一个极乐世界,其中有佛号阿弥陀”。虽然是一心,但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佛号阿弥陀。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矛盾、没有防碍F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一心”显现的。
“虽寂然无生,而不妨炽然往生,以往生而本自无生也。”
虽然在理体上,常寂光中,一切都无生。自性无生、无生法忍。但并不妨你炽然往生啊!虽说是往生,但往生者的自心其实是遍一切处的!你本来也没有来去,只是在事相上这么说罢了。在本体上,这一切都在自心之内。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都发生在自心之内,也就是从自心到自心。并没有什么叫来和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你又没有往生这一回事。所以,就事和理来讲,还要圆融。一切事相都是由于心所现的结果,没有心外之法。都是心所显现。当然这个道理很深,我们只有通过慢慢的读经、念佛,才能逐渐逐渐地、自然而然地明白这个道理。
“高明之士多乐于谈理而诋笑事行。”
这是指那些自是清高的人,他们只会讲究空理、谈心、谈性,而笑话人家念佛的,笑话人家求生净土,他就是不信净土,也就失掉了这个往生的机会。
“中下之流多执于事行而迷昧实理。”
中下之流、中下的根器的人,他就知道整天磕头、求功德、写牌位……只是在这些事实上很注意,而不知道这一切皆不出于自心哪。于是把这事和理就隔裂了。有的是知道事上做,而不懂得理。因此,信虽然是很信,但是道理不很明白的信,这就在理解上不够了。有的人虽然是能够明白自心之理,由于参禅等等,但他又不修持、不念佛、不发愿。这两方面都是有缺欠的。
“全不知理无事外之理,事乃理中之事。”
要知道:事和理是一体的,理没有事外的理,理就在事里头,因为你水成了波了。水在哪呢?水不就在波里头,那波浪不就是水吗。水是理,理就在事里头,理就在波里头,事也是理中之事。波在哪儿?是水生出来的。所以波和水那就是一体,事和本心是一体的吗!你知道了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呢?你真知道“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呀!不然,你以什么速度也去不了。你要知道这一切都在你自心之内呀!于是,对于往生你就敢信了。所以我们念佛能感应道交,因为念佛就是念自心佛,这是必然的!自己叫自己,哪还有叫不醒的。没有信心,有的时候,特别是有的人修著修著,到临终的时候,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关”,是信的关。其中一个关就是临终,有些人并不知道,作为修行人,要把这一生的业障都了了,所以最后给你示现一些病苦,因为好些业障没有消完,因而让你受一些苦。比如玄奘大师就是这样,玄奘大师最后有点病苦。他临终告诉他的弟子:“你们不要怀疑你们的师父。”不要以为念佛的人一有病,就觉得自己不行了,自己这念佛不见功效,于是自己就产生了退转的心了。一定要坚定!这是自心,弥陀就是我的本心,我有念佛的功德,佛一定接引。所以,对于这个事理,一定要圆融。这就是善根。
“执理而废事反有落空之祸”
你只是相信这些道理,但你却不修行,这就落空了。只是知道做功德、上供……而不明白“本体”的道理,于是把佛看成跟神差不多了。我在美国就碰见好几个这样的人,他又供佛又供黄大仙。佛也有,大神也有,求他,他就给我好处?用这样的心态来对待佛,就把佛庸俗化了,把佛拉成一个普通的神仙了。那么,这就跟正信的人的功德差的太远太远了。这种人连“三皈依”都没有了,就不叫佛教徒了。你既然皈依了“佛、法、僧”,你怎么还供黄大仙哪?你不能再皈依外道邪众呀!这样你就成了外道邪魔了。这样修行,他就不可能成就啊!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到这里,永觉元贤禅师说明了净土法门是一个最高的佛法。同时也把《阿弥陀经》肯定了下来:“十万亿国土之外,有极乐世界,其中有佛号阿弥陀”。
说到“本体”,这个极乐世界和阿弥陀就是我们的自心,无二无别。有人一说到“一心”、“有佛有土”,于是就觉得不真实了。其实,“一切都没有心最真实”,这是布袋和尚的话。“只这心心心是佛,一切无心最真实”。自心所现,最真实了。这一段话是上根利智人讲的话。上根念佛,能够智理圆融,可以上品生,上品生的结果,当下就是大菩萨了。你一往生就是大菩萨了,远远超过了凡圣同居土,等于密宗即生成佛。对此,我问过贡噶上师的。净土宗大家不要把他看低呀!这是头一个问题。
二、念佛要有正信:
“修此法门首要正信,三世诸佛,诸大菩萨以及历代祖师并由此信而后能入。”
正信和不正的信,两者的功德悬殊的不能比。我们要正信,这是首要的问题。
三世诸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都是由于这个正信才能进入这个法门。所以我们形式上到这儿来拜佛,到底真的进没进佛的那个门呢?只是咱们进了广济寺的寺门了。真正进门是要看你到底有没有正信。如若没有这个信,那怎么样呢?
“若无此信则迟疑而不决定虚浮而不真实。”
如果没有正信,就会迟疑而决定不下来。到底修什么好?到底往生的了还是往生不了?一旦事情一来,一生病了,于是各种仙方妙药就又用上了,那就麻烦了。所谓正信,你到底信什么?如果决疑不定,还是虚浮之心,那你就不真实了!
“毋论其不肯修习,即肯修习而若有若无、或作或辍,无斩钉截铁之能,无射石没羽之意,岂能成就希有功德哉!”
不要说不肯修的人,就是肯修行的人,如果你没有正信,对于信心若有若无,修一会儿又停一会儿,那你就没有斩钉截铁的那个能力了。真正的修行需要当铁汉,要敢于咬碎铁称砣。只有这样的决心才成。不能是顺我就修,不一顺我就放弃。不斩钉截铁,就没有李广射石没羽的能力。当年李广看见一个老虎,一箭射过去,结果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但这个箭却射到石头里面去了。这说明心的力量是有大呀!他认为是虎,所以箭就射进去了。如果我们修法也能这样,使这一句佛号有如同宇天长剑,把一切业障都可以斩除。如果对于极乐世界半信半疑,当作若有若无的,那怎么能成就这稀有的功德呢?
“盖缘我等凡夫,心暗识劣事,于近习不能知远大之域、幽微三境,才见非常之事便疑而不发信。”
因为我们凡夫心暗识劣,束于近习,就为这一生中近几生中的习气所束缚住了。比如,刚讲完《金刚经》,可人家要是骂你一句,你马上就动火了,这就是咱们的习气。《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人家骂你,可你要这样想:谁骂我了?哪有人骂我呀!他骂的是谁呀?黄念祖?没有黄念祖他骂谁呀!这不就解决了吗!可对此,一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家骂你,你马上火气就来了,这是无明习气造成的。因为有这个习气,所以不知道自心的远大。其实,自心的心量、自心的智慧和十方诸佛相等,而我们这一念是殊胜功德不可思的!不是其他功德所能比的。
“才见非常之事,便疑而不敢信。”
稍微有一点点的不如意,于是就不信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所以凡夫只当确尊佛言。”
所以我们应该确确实实地听佛的话。《阿弥陀经》告诉我们:“有世界名为极乐,其中有佛号阿弥陀……”叫我们信、叫我们念、叫我们发愿。咱们就照佛说的做。
“佛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说诚实语绝无虚诳。”
因为佛是大慈悲心哪,能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样慈悲,多劫以来都是这么修行的,而且是大智慧,九十五种外道学遍了,超过一切学问。佛的智慧是大智慧,说的是诚实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真实…
《读《角虎集》有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