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角虎集》有感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净土教源
念佛要有正信
念佛正行
兼修众福
念佛正愿
临终正念
受皈依、受五戒、受菩萨戒,还有人要受比丘戒,这是我们的本师啊!佛法最主张、最著重的就是“师承”。“师承”教导有如传灯。
释迦牟尼佛说的法,作为智慧的光明、智慧的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我们的老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是他把智慧的光明传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个师恩胜过于父母的恩。父母所生的是我们的肉身,而我们的本师给我们的慧命,使我们得到慧命。所以我们要尊师。
有些人没有直接从老法师那得戒、受皈依。但是他还算是我们居士林的导师,凡是在居士林说过法的人,都是师。所以,他人说一句偈,讲一句法,这个人就都是我们的师,都应当给以尊重。饮水思源,都应当感恩、报恩。我们能做到“尊师”,就是知恩、感恩、报恩。
最近得了一些书,从各方面来的。有一本书,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读过,还读过不止一次。今天又看到了,读了几部书。所以学法就是不可思议,正如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不能说一本书我看过就算了。你再看一遍,所谓:“一番拾起一番新”。这次读了之后,收获还是很多的。今天我就要用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来供养大家,意义也很深。
这个书按北京话讲叫作《角虎集》,应该是《角(jué;)虎集》。长了犄角的老虎。这个书名是根据永明大师的一首偈子:“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在为人师,将来作佛祖。”而来的。有禅有净土,在禅宗你是开悟了的,念佛能念到一心,这是“有禅有净土”带角之虎。虎本来就很稀少,勇猛为兽中之王。带角之虎就更厉害了!
这个偈子,虽然不是咱们平常讲的净土宗一些书籍所谈的。但都是“带角的老虎”。都是禅宗的大德所写,所以今天我就从这里选一篇对咱们合适的。那么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净土的书不够吗?干什么还要找禅宗人说的话来讲呢?因为我们很多人,还不免有这样一种想法,尤其是知识份子,他们总觉得我要是根器好,我就参禅了。禅是上根利智,对这个念佛法门,总是有点看不起,认为是愚夫愚妇行的。勉强能够念,也是觉得这是不得已,没有办法的事。那么对于这个情况,讲这本书就有好处了。
都是禅宗开悟的大德讲的话,他们开悟了之后还要学净土,而且他还要弘扬净土。这就说明,不是上根利智去修禅,而下根下智的才去修净。而这些大德不仅是学禅开悟了,而且是大悟了,经过几十年的修持之后,他还要修净土,还要弘扬净土。从这一点上就说明“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的净土法门之殊胜呀!不管哪一宗,禅宗的大德最后他还要依止净土、弘扬净土,这就更加增长了我们学修净土的信心。
《角虎集》中说净土殊胜的话很多,我单选一篇,为禅宗临济宗的大德,开悟的人。他谈念佛、修行的要领以及怎么得到成功?也就是替作了我们总结。
这是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但是我们看的时候感觉很深。就跟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不谋而合了。所以我们没有这些宗门的分别。本来在印度时佛教根本不分宗,马鸣大师称为八宗的祖师。在印度不分宗,本来是圆融的,是一个整体的。比如:密教的“大手印大圆满”,其实都是禅宗的见解。参禅开悟成就之后所说的话,今天我从其中选一篇(见《角虎集》第四卷)供养给大家。
本文的作者,为福州鼓山的住持,临济宗的祖师,叫永觉元贤禅师。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听见和尚说偈子,就想出家,后来遇见善知识,一步一步的深入,最终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后,他最后的偈子是:
“金鸡啄破碧琉璃,万偈千休只自知。
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
(金鸡把这个碧琉璃一下给啄破了,这说明我们的智光发现,一下子把“无明”给打破了。啄破了碧琉璃。千般也歇了,万般也休止了,只有自己知道。到了禅宗他所证的境界,那不是没悟的人所能体会、所能猜测的。所以古禅师说:“神秀对于六祖,他就是摸不著边。”他对于六祖只能迷信,他说:“我师父把衣钵给他了,他一定比我强,”到底六祖是什么境界,神秀是国师,但他必竟还是不知道。万歇千休只自知。我在这片帆之上,稳稳的睡觉,天空是明朗得万里无云。这说明他的心境。下雨时,斑鸠都在那啼叫,但天冷了,千山的斑鸠不再在那叫唤了。)
这样的境界,这样一位大悟的祖师,他最后特别推崇特别信“六字弥陀”为“末法津梁”。认为念这六个字枣“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末法众生唯一得度的途径,能靠的就只有这个法了。所以他做了这个念佛要旨,开示给大众。这里头的内容很好!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我们净土大德说了,再看禅宗大德怎么说的。
他在文中一共总结了六条:
一、净土教源:
净土之教,他的根源是什么?
“昔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普逗群机,不过去其习气之秽,以还我本来之净而已。”
以前佛都是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与世。《法华经》就讲了,十方一切如来为什么在世间出现呢?就是为的一个大事因缘,这个因缘不是小因缘,而是个大因缘、大事情!因这个大因缘,所以才出现于世。这个大因缘是什么呢?“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说种种的法,普逗群机,就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祛除掉这习气带来的一些污秽,恢复本人的本来光明。所以,佛就是让大家明白自己的本妙明心,大事因缘就是这样一件事。说种种的法,观机逗教,为的是什么?就是因为你现在习气太重,多少劫生生世世以来不好的习惯,使得你无明,所以佛教你把这些习气去掉,恢复本来的清净光明而已,就为这么一件事。
“但机既不一,教亦千殊,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也。”
人的根基是不一样的,有千差万别,绝对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的。人之不同,各如其面。长相没有一个是绝对一样的,都是一样的那就糟了,分不清谁是谁了。所以长相没有二个是一样的。根机也没有二人是相同的。因为根机不一样,所以如来设教也就千差万别。
“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也。”
大家看:这是禅宗人说的,不是我们净土人自己说的,也不是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自己的瓜甜。这可是禅宗大德的话。在一切法中,种种根基各有不同,但在种种法之中要求其最易,挑一个最容易的、最稳的。说到最稳,现在有好些可不稳哪,比如打座,打到了不倒单的程度,还算是有功夫了,但是他还要出毛病的,眼前就有这样的事。密宗虽然是很殊胜,但是正因为密宗殊胜,所以魔王的眷属就纷纷冒充密宗,到处设坛、到处招徒弟、到处传邪法……你一下子钻进去了之后,可就万劫不复了。不平安哪!尤其你是初机,你怎么知道谁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密宗好是好,但不像净土宗,净土宗还有什么?如果一个人说:“我就叫你什么都不干,你就专念佛!”这话不管是什么人说的,咱们都可以听,对不对?你发菩提心念佛就是最稳的嘛!而且不光是容易、最稳,而且是“收功最殊”,得到的功效最快,三个最字:最容易、最稳、最快。
“则莫如净土一门也”,这是禅宗人赞叹净土的话。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别人赞叹咱们,说明确实也是如此。在禅宗的立场上,他为什么不说:禅好!你们不要去念佛。因为释迦牟尼佛就公开地叫咱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佛并不说:你们就在我这个国土呆著别走。佛是最慈悲的嘛,所以用最好的法来度众生。释迦佛还教他父亲念佛,教他七万个本家人都念佛。而且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是现身开悟了的,得无生法忍的,跟韦提希妇人一样。所以人最要报恩的就是父亲嘛。他救度父亲也是用这个方法。也就是净土宗的特点:最容易、最稳、最快。
“净土者,何谓太虚空中国土森列?有净有秽,众生心净则生净土心浊则生浊土”
“净土者”是什么呢?就是太虚中、在整个法界里头有种种的国土,现在天文学就发现了,有无穷的世界。有的是净的;有的是秽的……“净”就是清净,也就是善的;“秽”就是刀山剑树以及种种的地狱、种种的恶,众生之间互相残害。什么人去什么地方,众生要是心净就生净土,心脏就生浊土,这是自然之理。
“生浊土则障累日深,善法难成。生净土则障累日蠲,善法易就。”
生到浊土,你的障碍一天比一天深,善法就难以成就。生到净土,障碍就一天比一天少,而且没有退缘。一切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处处都使得你增进菩提心。就连你吃的水也增长你的善根;闻法闻声,看到菩提树的影子都能证果。一切障碍都消了,善法自然容易成就。
“故学道之士必须拣其净秽”。
所以我们学道人就要知道如何去选择净的,去掉秽的。
“即净土之中亦有种种差别,其最为殊胜者,则西方极乐世界也”
这句话就更深一层了,许多学佛的是在净土上学的,但也有许多是在秽土上学的。比如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土(即娑婆世界)就是秽土。这许多净土之中,最为殊胜的,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量的佛国、无量的世界。当初世间自在王如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就请佛看一切世界,看了种种世界,通过总结,把一切好的、精华的都收到一块,他就发愿,建立一个佛国,这个佛国是最为殊胜的。
“此世界乃阿弥陀佛无量愿力,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故其功德庄严大非诸方之所能拟。”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好?就像我们老念的弥陀偈子那样:“阿弥陀大愿王……”咱们学法讲真实,不是宣传虚假的,而是真语者、实语者,是真实不虚地称弥陀为“大愿王”。就是因为他确实在一切国中、一切愿之中称王,所以没有再超过王的了。极乐世界就是大愿王发大愿力所成就的,由大功德所成就的。所以,极乐世界阿…
《读《角虎集》有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