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入门常识传法开示

  ◆居士问:什么是“恶知识”?如果拜了假上师,该怎么办?

  ◇仁波切:远离他,跑得越远越好!如果你亲近他以后增长很多的贪心、嗔心、痴心,让你堕落,这样的师父就是恶知识或恶友。但有些人往往在崇信他的时候就当他是善知识,不崇信他的时候就当他是恶知识,这是不对的。善知识与恶知识,在道次第里有明确的区分,不能以个人的情感为准,而应该以是否具有“善知识的德相”为准。

  ◆居士问:我的一个朋友发烧有病,我在他身边作自他相换,后来也得了病,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仁波切:在《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慈瑜伽师的传记中说“某日上师讲法时,旁人以杖击犬,师大声叫痛跌倒地上。众人见犬无恙,以为上师欺诳。师示以背,犬遭击处杖痕现然,众乃信服。”与你所说的有几分相似。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必须要把心里的因素和身体的因素区别开来,才能说清楚此事的由来。一般从身体的因素来看,用杖打犬造成伤害的应该是狗,就像用刀砍头时掉下来的是被砍对象的头一样;但是从心里因素来看,你的心集中在哪里,全身的风就集中在哪里。比如我们身体某处不留心遭受割伤时,如果你此处想的多就会肿起来,因为全身的风都集中在那里了。如果没有发觉,或内心转移它处,没有多想此处,反倒不会有肿痛等等,道理是一样的。当然,除却心理因素而外,由于感染而发炎,发生肿痛,则是生理、病理上的自然反应,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狗被打后,慈瑜伽师之所以有肿痛的现象,是因为当他看见狗遭杖打时,自然的视为自身之痛,全身风集中起来,因而显现肿痛现象,这就是慈瑜伽师修成了自他相换菩提心的铁证,并不是狗痛可以转移到大师身上。

  你的现象与他有所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你有痛感,并非是真的修成了自他相换菩提心所致,这你自己清楚。你修自他相换时,与其他初修自他相换者一样,有所畏惧和怀疑,生怕他的病苦转移到自身,所以才有了病痛感。因为生病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另外百分之五十才是身体因素。如果在你心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和恐惧,产生自身可能会得病的心理时,就有可能造成疾病,所以有了你的这种结果。

  但真正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者,就不会得病。因为他毫无怀疑和恐惧可言,把他人的痛苦转到自身,当成快乐一样欢喜接纳。所以他就没有产生疾病的可能。换句话说,如果打狗者拿的是一把刀来砍狗的头,掉下来的不会是慈瑜伽师的头,而只会是狗的头。

  这样看来,无论是慈瑜伽师的肿痛,还是你的病痛各有不同原因,并非是对方的疾病转移所致。另外,果真你没有生起怀疑和恐惧,确实是欢喜接纳,然有病痛之感,就与慈瑜伽师真的相同了,我当恭喜你。

  即如是,其实这个病不是他传染给你的,而是你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觉得把他的病取来一定会得病,有了这种心理,所以导致了你的疾病。如果你有更广阔的胸怀,非常高兴的去接受它,那反而就不会病了。你又修自他相换又害怕得病,那你就会真的得病了。

  ◆居士问:学佛的人是不是不用讲世间法?

  ◇仁波切:世间法一点也不过问的话,我想不仅仅你自己会饿死,你的孩子、你的家里人可能也都会活不下去,那样麻烦就大了!所以你首先一定不要让家里人委屈,也不要让孩子委屈,要让他们得到应当得到的保护、生活与培养,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在做一个好人、好父亲或好母亲的基础上,才可能做一个好的佛教弟子,如果你连做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都做不了的话,那好弟子也就谈不上了。

  ◆居士问:刚入佛门应该供什么佛像?

  ◇仁波切:刚入佛门的弟子可以供释迦牟尼佛的像、观音菩萨的像、文殊菩萨的像。其实一个完整的佛堂,依据菩提道次第中的传轨,至少要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一部佛经及一座舍利塔,分别代表佛陀之身、语、意。其他菩萨像、出世间护法像、世间护法像依次要放旁边一点或低一点。至于世间的神灵、祖先、地神等不可与佛像同放佛堂以内,在佛龛之下或旁侧低处摆放即可,虽然可以分开来供养,但绝不可以起依止的念头。

  ◆居士问:以前有佛像送走了,现在又喜欢,想请回来,可以吗?有什么不妥?需要注意什么?家中有佛像、经书不用时怎么处理?

  ◇仁波切:这就要看你送给谁了,如果他愿意给你,你就可以请回来,没有什么不妥。但需要注意恭敬心!已经皈依的人,无论佛像是何质量或何等工艺,不应分优劣,必须视为真佛而恭敬供养。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

  “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不要喜欢的时候供,不喜欢时就不供。如果能如法的供养,一尊佛像即能令你籍此而增长功德,如果不如法的供养,只能是自己在累积不善之业。至于怎么处理佛像、经书,你要先想想理由,如果是因为佛像的质地、工艺等问题,就不妥当;如果你只是觉得佛像、经书太多了,就可以送给周围的人。

  ◆居士问:打坐时总有很多障碍,一个念头捣乱,是不理它呢,还是想法对治?该怎么办?

  ◇仁波切:不理它也是一种对治的方法。

  在《甘丹大手印根本颂》中说

  “随起何分别,即观彼体性”,

  意思是当起分别心时,即心从所缘的境上流散到其他境上时,就观察它的体性,而不用强烈地去断除。之后又说

  “或随分别起,不必强遣除,

  认识彼动相,安住其体性。

  此与船上鸟,飞扬喻相同,

  如云海船鸦,任其各方飞,

  终当落船上。”

  另外的一种对治的方法就是分别心一起,立刻令其断除,在《甘丹大手印根本颂》中说

  “或如舞剑者,分别起即断,

  断已心住时,不可失正念。”

  但是要看你起的念头在何时生起。如果是不愿意或无法持续修持,那是懈怠(第一过失),对治懈怠比较好的办法是多修信仰心、欲求功德之心、轻安心等等强有力的精进心;如果起了忘失教授之心时(第二过失),就要修正念;如果禅定中出现了第三过失——沉掉的时候,就以修正知为好;如果出现了第四过患——不作行的时候,就多修一点作行;如果出现了第五种过患——作行的时候,就要断除作行,修不作行。所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对治办法。

  

  ◆居士问:有些人进寺院时,感觉不太好,为什么?该怎么办?

  ◇仁波切:一进寺庙就容易头痛头昏,一打坐就容易昏沉瞌睡等等,这也可能是一些业障比较重的人的违缘。遇到这样问题的居士,那就要消业障,修忏悔,最好多念百字明咒、多磕头,这样就会把这种情况扭转过来,此后再进庙就会感到特别轻松、特别高兴。

  

  ◆居士问:有的居士接连几天听法,身体越来越不好,有人说是消业障,对吗?

  ◇仁波切:这个问题最好这样想,这样想有好处,要不然身体不好,心里难受。我记得忍辱波罗蜜里有一个“安受苦忍”,就是这个意思。当你受苦的时候就想:哎呀,让我无始以来所造的业障消除吧,这样去念想挺好的,对自己修行是有帮助的。那么你为什么身体越来越不好呢?你听佛法很不容易,原来你整天活动,这几天坐下来不活动了,会感觉比较累,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另外,听法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坐在湿的草地上,尤其是老年人,这样对身体不太好,一定要带一点能够垫的东西,这样会好一些。我非常担心你们的身体,尤其是老年人,听法时间那么长,我都有点受不了,何况你们年龄那么大。

  

  ◆居士问:上香上几支最好?什么时间上香或上供最好?过了中午就不可以供食物了吗?

  ◇仁波切:上香,如果上两支香的话,就想智慧和方便;如果有三支香的话,就把它当成身、口、意供养给佛、法、僧三宝;如果上四支香的话,就想供养上师、佛宝、法宝、僧宝;如果有五支的话,就作五尊如来想;如果有六支香,就作六波罗蜜之想;如果有七支香来烧,就作七菩提分法想;如果有八支香,就作八正道想;如果有九支或者十支,一一都可以想,没有问题,都可以。如果有三十二支香,就想佛的三十二相;如果供八十支的话,就想佛的八十种好,如果供八万四千支的话,就想八万四千法门。

  其实佛像代表着佛陀,是我们众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我们做供养、做礼拜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不是为了佛而做,佛陀是圆满的觉悟者,不会需要我们凡夫的饮食或花香等供品,也绝不会因为我们不去供养或是因为下午供养而生气,这是以凡夫俗子之心揣度佛陀。我们供养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供养,因为众生的数目是无量的,所以我们的功德也是无量的。只要以清净及正确的发心来供养,即使只供短短的一支香,也能积无量的功德;如果只为自己现世利益做供养,供上再多的香,利益也不会很大。

  虽然如此,早上起来的时候供养比较好,过午之后不供的规矩可能因为过去印度人过午不食,由于这样的原因下午很少上供,这是一种习惯。但是供佛,晚上也行、下午也行,因为这不是佛吃不吃的问题,而是你信仰有多虔诚的问题。有人说天黑了以后拜佛不行,佛要睡觉(众笑)我头一次听说这样的话,哈哈…。这人想的蛮周到的啊(众笑),很关心佛,呵呵…。

  ◆居士问:蔬菜草木也有生命,吃它们为什么不属于杀生?

   ◇仁波切:学佛之人是不能杀生的。严格地说,蔬菜草木是有生命的,但是否有意识有待于观察,因为佛经中虽然阐述了花草树木的一些主动行为,如佛转*轮万树点头等等,但并没有明确的说蔬菜草木有意识,也没有明确的说吃蔬菜草木就算杀生,但律藏中禁止比丘随意摘蔬菜草木。即便蔬菜草木有意识,摘其业力比杀生要小,因为它没有强大的苦受和恐惧。比如杀人与杀动物之间业力大小的不同。另外若说因蔬菜草木有灵性,摘它有杀生之过,还不如说蔬菜上面有细菌等微小生命,因为比丘饮水时有用滤水囊的戒…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入门常识传法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