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容许的,当然不算是恶行。
所以,这样的“方便”并没有鼓励恶行的意思。事实上,在修持期间 如能尽可能去恶行善,则效验必有可能更形加强。这一点可以从前述《了 凡四训》一节得到印证。”
而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即是佛菩萨先随顺众生的习性,然后再慢慢的潜移默化,但原则是在不能违背佛戒之下。像以前释迦佛无量劫前身为梵行者,但有一位在家女众爱慕他,并且以死相逼。梵行者为了度化他,还俗与其结婚救了他。后来佛说因为随顺众生而牺牲小我的功德,让他的修行超越几劫。这就是佛菩萨随顺众生,然后再慢慢度化的例子。
当然若饮酒过量、酗酒、酒驾等伤害到自他的行为,怎么可能修持独部法成就?所以此处应是指在最差的条件下修持也能有成,但若能具足戒律,则成就更高更快。这就显示了准提法特别方便之处,泽被下根。而修到相应也能渐次断除恶习,具足戒行。
这有无违经意呢?经言:“薄伽梵,在名称大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并诸菩萨,及诸天龙八部前后围绕;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即入准提三摩地,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
独部法的方便某程度上本是合乎不同阶段性的佛法的,独部法特别提出来只是相对于很多条件严格的密法而言,门槛是比较宽容的。准提法的缘起有一部份是为了“薄福恶业众生”,所以独部法的条件比一般密法容易入门,这也是无违背法之缘起。反之,独部法的最低条件,即是至少能持多分、少分或一分戒,并且不像一般密法有的修持条件的繁复、清净、严峻。
如《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云:“此总摄印咒。能总摄一切印咒等。若受持此咒者。尽一形不得食五辛酒肉葫荽芸薹。勿淫。清净梵行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3:“不食五辛恒常 乞食。”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卷1:“行此法者断酒五辛血食”
《佛说六字咒王经》卷1:“不食五辛净洁洗浴。不得行淫不得饮酒啖肉。”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卷1:“常须 远离恶人不净臭秽之处不近酒肉五辛。一心受持无不验者。”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卷1:“五辛酒肉所不经口。梵行居心除舍缘务。于寂静处然后读诵。”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卷1:“远离五辛一切荤杂。于日三时中念此陀罗尼三遍。一切所求皆得成就。”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卷1:“当知是人应常精进。守持净戒斋法清净。不食五辛酒肉残食。亦不作离间语谄诳语嫉妒语。及盗诸部坛印咒法句故。若犯斯过即为一切诸佛菩萨之所弃舍。我亦弃舍不乐观摄。”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1:“净持戒地 五辛酒肉悉不食之。少欲知足修质直行。修行此陀罗尼”
《佛说穰麌梨童女经》卷1:“先断五辛亦不食盐不食油。断语于一净处。”
《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吒利法》卷1:“酒肉五辛等并不得食。”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何因众生。持诵真言不复获果。寻师所求。真言悉地上中下法。从日至月。月至经年。从年极至一形。具修苦行昼夜不阙。亦无效验……若有持诵一切真言法。先于诸佛深起敬心。次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度众生广发大愿。远离贪痴憍慢等业。复于三宝深生珍重。亦应虔诚遵崇大金刚部。当须远离杀盗邪淫妄言绮语酒及以食肉口虽念诵心恶口两舌。亦不饮意不善常行邪见。以邪见故变为不善。”(详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律分品第一)
由上列举可见有些密法的修持条件是比较严格的。
此段不简净秽的问题是以圣言量的依据来检视。
2、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的问题
再者就是对于“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这样的经文质疑。
在经文中提到:“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印”表示准提独部别行法的手印有这样的功能。这在许多东密的资料中都有提到,并且藏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列举如下:
(1)《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总摄印咒第五十
两手腕仰相叉。右手大母指押左手大母指。两手八指急怒把拳。咒曰
唵(一)萨婆那庾多(二)慕陀啰(二合)耶(三)盘陀盘陀(四)莎(去)诃(五)
此总摄印咒。能总摄一切印咒等。若受持此咒者。尽一形不得食五辛酒肉葫荽芸薹。勿淫。清净梵行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2)《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臂总摄印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臂总摄印第五
起立并足。先仰右手掌。五指各相附。后以左手掌。仰押右掌上当心著。此印力能摧伏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怨。咒曰
怛侄他(一)婆卢枳帝(二)摄伐
耶(三)萨婆讷瑟吒(四)乌诃耶弥(五)莎诃(六)”
(3)《观自在菩萨怛[口*缚]多唎随心陀罗尼经》:
“总摄印
总摄印第四十八
两手腕仰相叉。右大指压左大指。两手八指急怒把拳。真言曰
唵 萨婆那庾多慕陀罗耶盘陀盘陀 娑[口*缚](二合)诃
此总摄印明悉能一切印法(此是智通于玄奘三藏处受得此印)”
由此可见,总摄印也存在于不同法门中,那么准提独部法的手印能总摄25部也是有合理的成立之处,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并且准提总摄印能召请二十五部天魔波旬,轨云:“若欲召四天梵王、帝释、二十五部天魔波旬等,对镜结印,头指来去,于净处高声诵二十一遍,一切贤圣阎罗鬼众,随请必至不敢前却,所有驱使随心皆得。”
若准提法没有总摄25部之威德力,何以能召请二十五部天魔波旬?另外,准提大身咒的祈请文也提到:“五部金刚四天王。共结总持三昧界”也是召请五部(佛、莲华、金刚、宝、羯磨部)金刚护法来护持。这难道不是准提法有总摄五部之威德吗?否则何以召摄五部金刚护法?
至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为何将手印总摄25部的说法引申到:坛城总摄25部、咒语总摄25部,这也许是道大师个人修持的经验证量,也许有他根据之经典,但我们目前尚未发掘更多文献来证明,就像当初房山石经未出现时,《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很多的文句、说法都跟大正藏经所记载不尽相同,如前文所举的例子;到后来石经出世后,才了解到道大师所载是有其根据的,所以目前我们对于不了解之处暂且持保留态度,不用去否定。
而日本的《无畏大道场法》也记载:“若诵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诵一切陀罗尼一遍。”这不就是类似总摄的概念了吗?那么咒语总摄25部之说法不也有成立之根据?
若以无梵本来否定真实性,那么,某些密法也早已无梵本存在,是不是也要算入伪法之列?当初布顿大师在佛教史大宝藏论中提到某些新译派对于金刚橛法的质疑:
“统计以上共约四百种密续经典(似乎缺少两种)。关于旧译的古密典,大译师仁清让波(宝贤)、拉喇嘛耶喜峨、颇章细哇峨和廓、库巴拉等大师,都认为是非正宗的密典。
但是我精通翻译的上师利玛绛称和日惹大师等却说:“曾从桑野寺获得梵文本,在尼泊尔也曾见过有《金刚橛根本续分品》的梵文原本”。所以这些古密典应是正宗的。
我(布顿)认为如果心中罪过自性恶劣,对于合理的密咒,有时也认为是不合理的,何况说对于此类可疑之法典! 因此应等舍置之(即未判定好恶之前暂作保留),不生罪过之心为善。否则,将正法说成非正法,将非正法说成正法,都要遭受同样的业果。”
对于认为质疑的经文,其实要持保留态度,不能遽下否定,就如同大藏经将可疑的经典列入“疑似部”,还不敢直接说是伪经啊!只能说疑似而已。这就是祖师大德一贯的谨慎态度吧!
3、镜坛的问题
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早就有提到曾经有人对镜坛修法有非议,认为是外道修法,关于此点,道大师曾解释:“今有寡见闻者迷于密教见用镜坛却生毁谤!然三世如来未有一佛不依坛法,而得成道度众生也!幸广见闻速改其谬!”
想必是曾有人对于镜坛法提出批评,所以才有这段的解释。其实镜坛法不只准提法特有,以下节录其他有关镜坛的修法:
(1)准提问事镜坛(出自:准提三经)
a、叉手捧杂花,咒千八遍,散一镜面;又于镜前正观,诵咒亦千八遍,得见佛菩萨像,应咒花百八遍,而散供养,随请问法,无不决了。(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b、或于净洁镜面,以好花念诵一百八遍,散置镜上使者即现镜中。复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镜面上,即有善恶相自现镜中。(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c、又法,取一明镜置于坛中,先诵真言加持花一百八遍已,然后又诵真言,一遍一掷打镜面,于镜面上即有文字现,说善恶事。(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2)楞严镜坛 (出自:楞严经·卷七)
《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如法建坛和结界”。 相关经文如下:
《楞严经·卷七》云:“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3)大度母镜坛 (出自:多杰觉巴上师的密宗一百二十五法,密宗第八一法)
藏密多杰觉巴上师的密宗一百二十五法里,密宗第八一法:大度母镜坛成就法。也有提到关于镜坛的修法,也是藉镜坛来观像现出种种世界现象,但此修法较准提镜坛严格,需禁止五辛烟酒,若犯佛戒,盗法者会呕血而死。
(4)莲花镜坛(出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第十六)
“清净如法作银莲花。以一肘镜为莲台面。”
“花冠璎珞耳珰镮钏。天诸衣服种种庄严。置镜心上。”
“时别自以奋怒王真言奋怒王印。灌顶加持。若莲花镜中放光。观世音像身出甘露水。放种种光自身放光。 则当获得不空无垢清净蕴身。不空王心三昧耶成就。 是时紧捷诵奋怒王真言。 观世音菩萨镜中出现赞言。善哉善哉。 汝今成就出世世间镜坛印法。汝须何愿为汝满足。 阏伽供养所愿尽乞。皆得圆满。 沙门婆罗门国王王子后妃婇女大臣僚佐一切人民。观像镜者。 皆睹种种神通变相。 亦见自身过现未来种种业果善恶之相。”
由上可知,镜坛法本就是密法的一种法门。当然有其更深的奥义,在此不论,本文只对照以显示镜坛法并非无中生有。以上总摄与镜坛的问题是以比量(对照类比)及祖师证量的角度来解析。
4、独部别行法的问题
至于“别行法”这种法门也是存在于各种体系的法门之中,并非是没有根据的。根据文献记载有以下:
(1)尊胜别行成就法
(2)持世陀罗尼经别行法
(3)如意轮王摩尼跋陀别行法印一卷(不空仁运珍)
(4)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
(5)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一行运)
(6)青目天女别行法一卷(无人名二纸策子说伏敬福等法有咒印)
(7)随求请雨别行法一卷
【别行的意义】(佛光大辞典):
(1) 自大部典籍中,抽取一部分,使其独立发行流布于世,称为别行。如自法华经中抽取普门品,独立作为观音经而流布于世。
(2)相对“寻常行”而言,特定期日作修行,称为别行。
准提法的来源,我们可以参考经典的说法:
a、大明咒藏六万偈中出(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b、龙树菩萨于持明藏略出(佛说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 )
持明藏(Vidyadhara pitaka)意为:持明之法藏。演密钞一曰:“藏者能摄义故,(中略)今但取府库名之为藏,由如世间国大库藏即能蕴摄种种杂宝,出纳取与赈济无穷。持明藏亦尔,蕴摄诸佛秘密法义,利乐无尽故以为明藏。”
义净法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提到印度在陈那以前有一部“持明咒藏”十万颂,后来由难陀摄集为一万二千颂。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卷2)云:“持明咒藏。然相承云此咒藏。梵本有十万颂。唐译可成三百卷。现今求觅多失少全。而大圣没后阿离野那伽曷树那。即龙树菩萨。特精斯要。时彼弟子厥号难陀。聪明博识渍意斯典。在西印度经十二年。专心持咒遂便感应。每至食时食从空下。又诵咒求如意瓶。不久便获。乃于瓶中得经欢喜。不以咒结其瓶遂去。于是难陀法师恐咒明散失。遂便撮集可十二千颂。成一家之言。”
《说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念诵法》也提到:“依梵经本,有十万偈颂,我今略说念诵观行供养次第。”
可知准提法的来源应是龙树菩萨从持明藏中略出传下。而准提独部法也有可能是从中撷取一部分而出。
至于独部的意义在轨文中已说的很清楚:“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若求成就先作坛法,不同诸部广修供养、掘地作坛、香泥之所建。”。如佛部仪轨(金刚智、不空译本)需要“广修供养、掘地作坛、香泥之所建”这些程序,不同诸部就是不同于、不属于这些部别的修法。
五、总结:
准提独部法是道殿大师特别推崇之修法,是汉传的特色。道殿大师说:“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万偈之多,汉地已翻译的有各位大师的种种版本,虽然仪式有点不一样,但这些经典之中就属善无畏大师译的:“七俱胝独部法”,是最总摄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译本,是准提法种种坛城中作为主导的一种坛城法,也是能广度七众的法门,因此,可以流传及以此为依怙。东夏的高僧大德没有不依此法而持诵的。”
这一段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总结,通常结论也是最重要的论述。可见当时修持独部法之盛况:“东夏的高僧大德没有不依此法而持诵的”。这也是准提法一个特别法吧。
并且在公信力最高的藏经房山石经中也有记载独部法,甚至《房山石经》所用的两个底本,在今天都是绝世不传珍本,所以是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佳版本。所以《房山石经》中的独部法是有其价值与可信度的。
六、附录(房山石经的《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真言 独部别行》影本):
《房山石经中记载的准提独部法暨探讨(普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