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色身为心的生起地。
十四、意生智身
六种上等智;意生:由心所造。一切漏完全证的心解脱与会解脱,证阿罗汉得阿罗汉果。
十五、神变智身等等
十六、漏尽智
十七、阿阇世王自誓为在家第子
皈依
佛陀开示若非阿阇世王杀父,则会在听经时证得法眼的须陀洹果。
参、 准提法门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修行次第:
汉传佛教文化的融合现象蓝吉富教授92.3.26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吃素、烧戒疤与南无阿弥陀佛—佛教文化发展线索之考察,在汉传佛教方面,内容虽然包含大小乘及密教,主要还是大乘佛法。由于大乘佛法范围大经论多,因此汉传佛教界对所承袭的大乘佛法是经过选择的。以汉传密法为例,虽然唐朝当时传译来华多,但是被中国佛教徒所信仰与研究的,目前台湾有“准提法”与“秽迹金刚法”尚在传承。由此可见,“选择”是承袭内容的初步过滤。在佛教发展史上、或佛教文化类型的形成过程中,它都有一定的意义。蓝教授认为清代以前的汉传佛教圈,对《阿含经》、《大集经》等显教经典、及许多密教经典是不甚措意的,因而使这些经典对传统中国佛教的影响相当有限。
准提法的信仰依据是唐代来华的善无畏与金刚智所译的《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三部密典。台湾所修的准提法,一般依据辽代名僧道辰殳所编《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的仪轨。这一仪轨是作者依据汉译准提法经典及《大乘庄严宝王经》等密典,加上个人的体验所融会而成的。仪轨中有净法界真言、护身真言、六字大明咒与准提咒等。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修法次第表列如下
章节
|
修行次第
|
备注
|
壹、显教心要
|
|
采贤首清凉大师判教为五种。
|
一、小乘教
|
|
阿含等六百余经、婆沙等六百余卷论。
|
二、大乘始教
|
|
指法相宗与无相宗
|
三、一乘终教
|
|
法华、涅槃等四十余部经,宝性、佛性等十余部论。
|
四、一乘顿教
|
|
愣伽、思益经文,达摩所传禅宗。
|
五、不思议圆教
|
初悟毗卢遮那法界(三世间;四法界)[9];后修普贤行海(五观行门)[10]。
|
华严一经、十地一论。
|
贰、密教心要
|
|
为神变疏钞、曼陀螺疏钞皆判陀罗尼教为密圆。
|
一、持诵仪轨
|
1. 金刚正座、手结大三昧印;安(口蓝)字于自身顶上。 2. 诵法界真言嗡=唵(口蓝)字二十一遍。 3. 诵护身真言唵(口齿 口临)二十一遍。 4. 诵六字大明咒 5. 唵么抳(金本)讷铭(二合)吽一百八遍 6. 诵七俱胝佛母大准提陀罗尼[11]及一字大轮咒(唵部林)一百八遍
|
正诵时可随根所乐,分为瑜珈持、出入息持、金刚持、微声持、高声持。 有五种坛法: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服法、出世间法。
|
二、验成行相
|
1. 初下三品者[12] 2. 中三品者[13] 3. 上三品者[14]
|
此是持咒人九品成就,若直求成佛,不须求下三品成就;准提经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佛部、莲华部、金刚部、四宝部、羯磨部又每部复各有五集成二十五部)。
|
参、显密双辩
|
|
|
一、叙述密咒功德深广
|
|
功德深广 1. 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 2. 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 3. 除身心病增长福慧门 4. 凡所求事皆不思议门 5. 利乐有情救脱幽灵门 6. 是诸佛母教行本源门 7. 四众易修金刚守护门 8. 令凡同佛如来归命门 9. 具自他力现成菩提门 10. 诸佛如来尚乃求学门
|
二、问答密咒法器胜劣者
|
|
准神变疏有二门: 1. 随他意门 2. 随自意门 贤首清凉:以义判教,一经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经中真言,皆是圆教。一切真名总持者,能总含摄无尽教、理、行、果也。实而言之,双用二门,妙契佛心。
|
肆、庆遇述怀
|
|
法师自述遇到准提法如遇如意宝珠:数年何幸顿忘愁,显密双逢称所求,五部神功功可赖,十玄妙观观无休,言高音下真言转,身去身来华藏游,法界众生欢喜事,只疑都在我心头 。
|
伍、供佛利生仪
|
普礼:普礼遍法界无尽佛法僧三宝。 1. 普礼真言七遍 2. 净法界二十一遍 3. 变食真言二十一遍 4. 供养真言二十一遍 5. 破地狱真言一遍 6. 甘露真言二十一遍 7. 利乐一切四生等有情者应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可用准提咒亦得)。
|
|
肆、 修行次第随著佛教文化的“典范”转移结果:
印度佛教史的核心发展就是这种旧范式取代新范式的过程。大乘教法取代部派教法,接著,密…
《《沙门果经》与“准提法”修法次第关系初探(常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