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P4

  ..续本文上一页道他的愿有多大,所以称普贤菩萨为愿王,他是愿中之王。

  「一者礼敬诸佛」:我们不是仅顶礼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而是一礼一切礼,一佛一切佛;礼一佛,即礼一切佛;礼一切佛,也即礼一佛。礼一切佛,而不着一切佛;礼一佛,也不着一佛,行实相平等礼,虽礼一切佛,或者一佛,但不着在相上。不要说:「我功德很大,因为我拜了这么多佛,其它人没有我这样修行。」拜佛不要着相。

  礼敬诸佛,诸佛是不是需要我们礼敬呢?我们礼佛,佛也是佛;我们不礼佛,佛仍是佛。并不是我礼佛,佛就得多一点好处,就大一点;我不礼佛,佛便得不到好处,也小一点。我们礼佛,是尽上我们众生恭敬之心。在佛的份上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礼佛不要执着。

  「二者称赞如来」: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人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你称赞他,他就高兴,鼻也笑了,眼睛也笑了。你不称赞他,他的眼睛就发脾气了,鼻子也发脾气了。如果是这样,那佛与人就没有分别,那我们不须拜佛,也不须称赞佛。为什么?他还是与凡失一样,我们又何必拜他,何必要赞他?那么他既不需要人赞叹他,我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这岂不是矛盾吗?这不是矛盾,我们称赞佛,是对我们自己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明。你若赞叹佛,你的阳光就现出,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使自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你少打一点妄想,你的智慧光便显露出来多一点。为什么修道人怕打妄想?因为打一个妄想,便把自性染上一层黑柬西。不打妄想,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赞叹佛的时候,心中欢喜佛,便和佛的智慧光相合,自性的光明也随之显现。

  何谓称赞如来?譬如: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和天下(也就是地的上边),没有任何菩萨、辟支佛、罗汉、神等,可以比得上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不单是天上天下没有可和佛比,就是十方世界也没有可与佛比的。我们这世界虽有美洲、非洲、澳洲、亚洲及欧洲等五大洲,但仅仅是一个世界之一,还有十方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现在的人可用火箭到月球,月球可说是其它世界之一,只不过是一小世界。十方世界的人和物虽然很多,但是也没有可与佛比的。

  「世间所有我尽见」:这世界所有一切,我都看见过了。

  「一切无有如佛者」:但是一切也没有可以与佛比的。又说:

  「阿弥陀佛身金色」: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金色的。

  「相好光明无等伦」: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遍照,没有可以和他比的。

  「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相光,宛转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

  「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多大呢?绀色的眼目,澄清好象四大海那么大,你看佛的身体有多大,眼睛就有四个大海那么大。

  「光中化佛无数亿」:阿弥陀佛的佛光化出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

  「化菩萨众亦无边」:他又化出很多很多的菩萨,不是单单化佛,而且又化菩萨,不是单单只化菩萨,而且还化声闻、缘觉,不单单化声闻、缘觉,也化出来六道众生,无量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来度脱一切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莲华分为九品,在每一品里又分出九品,所以九九八十一品,这八十一品莲华都接引众生到涅槃的彼岸,注生到极乐世界,这都是称赞如来的一部份,所以第二修的功德就是要称赞如来。「如来」:在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是一个静,来是一个动,如来,可以说是好象来了,但是他的本体还没有动。来—无所从来,去I无所从去,如是理,来是事,这也是本经理事无碍的境界,本经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如来是个理事无碍的法界,也是佛十个名号之一。

  「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行,广大修行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叫以身供养呢?好象出家的二众弟子,这就是以身供养诸佛,以身做佛事,修行佛法。不但以身来供养,也可以说是以心来供养,以真心来修行佛法,天天向佛叩头、礼拜、诵经,念念不忘,总是欢喜修行佛法,这叫身心供养。也有以身供养,即是一般在家人不能正式出家,或者忙里偷闲来拜佛,到寺里上香拜佛,这叫身供养,或身没有来,忙得没有时间,每天在家里诚心敬意的向佛上一支香,叩头、拜佛、顶礼,或观想拜佛,这是心供养。或又有路途遥远,种种的关系,都可以做心供养。或用香、花来供养,或者在佛前点灯来供养。或者买果供佛,或者点蜡烛供佛,或者用最新的衣服来供养佛,作种种供养。「广修供养」,本来有十种供养,十种供养变成百种供养,百种供养变成千种、万种供养。我们供养一尊佛时,在一位佛前,我们就观想普遍供养法界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叫做法界的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你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佛法僧三宝。

  「四者忏悔业障」:忏是忏其前愆,忏其以前所造的罪,悔是悔其后过。忏是把以前的罪业改过,悔是使以后的罪过不再生,那是已生的恶令断,未生的恶令不生;悔也是已生的善令增长,未生的善令生。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是忏悔烦恼障。业障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是杀、盗、淫。杀生:粗说,则是杀大的生物。细说,则是杀微细生物,如杀蚂蚁、蚊虫、苍蝇均是。除了粗杀、细杀,还有意念杀,心里想杀,虽然没付诸于行动,但在性戒上已是犯戒了。在性上应该不杀,然而心里动了杀念,在菩萨戒已是犯杀戒。盗也是一样,从大的说,是盗窃他国;从小的说,即偷人家的东西;再往小的说,即偷人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总而言之,人没给你,而你把人的东西得到手,皆谓之盗。淫业,也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乃至于心里动一个淫念,已经在自性上不清净了。意有三恶:贪、瞋、痴。口有四恶: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往昔所造种种的罪业,我们现在要发心忏悔。已经作过的,以后就不再作;没有作过的,也不要令它生出来,这叫忏悔业障。如何忏悔呢?要在佛前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用真心忏悔,业障自然消除,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五者随喜功德」:随是跟随,喜是喜欢,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随喜,也叫他人随喜自己来作功德,也是自己随喜他人去作功德。你想要忏悔业障,一定要随喜功德,作种种功德。你忏悔自己的业障,或者不能一时尽消除,那便应多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就是随喜功德。为什么第五是随喜功德?因为第四是忏悔业障。你想忏悔业障,一定要实行第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包括做一切善事,所有善功德都要随喜,罪孽过都不要造。如何随喜善功德呢?如有人提议做一件对人有利之事,这叫善。何谓立功?功是公共之事,大众的事多作一些。你看「功」字是工作的工,加力字,言其你要出一点力,做公共的事情,如修桥修路。你所做的事,是使大家都得到利益,就叫作功。功可以存在,有形相,是一般人能够见得到的,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做的,如你在某学校建了多少校舍,校舍门上刻上你的名字,这叫立功。德是行而得之于心,你所做的事,令心里欢喜,谓之德;这种德行,一般人不一定知道。德有显德、秘德之分。显德是你所做的事,一般人都很高兴,很显著的,人皆尽知。秘德,则是你所做的事,对大家有利益,可是一般人不知道,譬如有了神通,无形中去帮助所有众生,而他们都不知道,这名之为秘德。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它人随喜来做;而其它人做好事,你知道后,也应该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这叫随喜他人功德。随喜功德,不但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随喜法界所有的众生所欢喜做善功德之事,你都去帮助他们做。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何谓随喜佛的功德?譬如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提倡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是随喜菩萨功德。提倡修十二因缘,这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人知道修四谛法,就是随喜声闻的功德。六道众生随喜天人的功德,就是修五戒十善。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

  「六者请转*轮」:何谓*轮?轮有摧伏天魔外道的作用,令正法久住。佛成佛后,三转四谛*轮度五比丘。转*轮就是说法,如请佛说法、请菩萨说法、请声闻、缘觉说法、请罗汉说法、请所有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轮。如每天讲经,有二位居士,或者法师出来请法,这就叫请转*轮,这就是普贤行中之一。转*轮有何好处呢?世上有人转*轮,魔王便不敢出世。如果无人转*轮,则魔王出世。转*轮的功德,是因你请法而成就,你有功德,也就是随喜功德。转*轮,可以开你的智慧。你请法师为大家说法,对大家都有利益,这就是随喜功德。所以十大愿是连着的,如要忏悔业障,就要随喜功德;你要随喜功德,就要请转*轮。请转*轮,不单单是讲经说法,凡是在佛教里做一切事,有关于佛教的,都叫转*轮。如做讲经说法的录音、翻译经典,乃至写笔记,都是请转*轮。因现在写下来记清楚后,将来可以讲给别人听,这是准备转*轮。又如念经、诵经、拜经、参禅打坐,都是请转*轮之一。所以请转*轮,不是单单一样事,凡是在佛教里所行所作的一切,有益于佛教之事,没有一样不是请转*轮。只要你明白了,就是请转*轮,若不明白,做这些工作则觉…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