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是苦的,而一切众生堪能忍受。何以言之是苦呢?这个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污法,不清净的,故非常痛苦;纵是乐,都是苦的因,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叫堪忍。如穿新衣服是快乐,但被尘埃染污就生烦恼。又人最欢喜的是发财,可是财发得再多,死时亦带不去。在生时,即使一分钱也算得清清楚楚,没有得到钱时,就想法子去得,没有得到,心里贪求是苦,已得到了,又怕失去,这都是苦,可是你不觉得苦。患得患失,怕得不到,死时一分钱也带不走,你说这是苦?或是乐呢?这两样东西,是世界上人人所欢喜的。一切乐,皆是苦的因,不过你尚未觉悟到,故此世界叫「堪忍」。在这个堪忍世界里,毗卢遮那佛如来,毗卢遮那是梵语,译为「清净」,即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从初发心见到古释迦,那时他是陶师。见到古释迦后就发愿。实时精进修行,用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数量的身命,而为布施,做种种布施,如释迦牟尼佛见到然灯佛时,他就以身做布施,然灯佛由对面而来时,他看道路上有水,他看老比丘来时,他自己就躺在有水的地方,请老比丘走过去,这是以身布施,用自己身体来帮助其它的人,在一般的人来看,就是太愚痴了,用一块板子,或木头就好了,何必自己躺在水里,让老比丘走过去呢?不错,这是聪明,释迦牟尼佛当时想不出来这个好办法,可是如果他想起这个好办法,然灯佛也不一定给他授记,因为他有所顾虑,还有一个身体,他躺在水里正是「无我相」的表现,来帮助利益众生,所以他行这种菩萨道,不管自己身在水里或泥里,帮助老比丘过路,而且还有些地方身体没有盖住,就用头发盖上,然灯佛就给释迦牟尼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来,都是以身命做布施,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行菩萨道非常圆满。
毗卢遮那佛是清净法身佛,遍满一切处,这才是佛的法身。法身是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也没有一个地方他在。为什么说没有一个地方不在?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看不见,是否就不在?不是!我们看见,看不见,他都在,皆遍满一切处,所以说无在无不在,充满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佛的法身,他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地方都存在。释迦牟尼佛为行菩萨道,为求无上佛道,以这个身命作布施,剥自己身上的皮当纸用,剖开自己的骨头做为笔用,用自己的血作为墨来写经典,堆积起来有须弥山那般高。为尊重佛法的缘故,所以不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王位?释迦牟尼佛以国王的地位,出家修行,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能一概舍弃,而出家修道,舍弃他的国城妻子、聚落、宝贵的宫殿园林,和一切所有,而修种种难行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国王的地位出家,而修种种苦行,是一般人不容易作到的。
「乃至树下」,「乃至」是稍略,中间经过很多阶段,如是雪山打坐六年,然后到菩提树下成大菩提。释迦牟尼佛,当初他父母派五个人跟他修道,来护法,但五人间有三个人受不了苦,跑到鹿野苑去修道。剩下二人,以后释迦牟尼佛一天只吃一麻一麦,瘦得骨瘦如柴,这时有牧羊女用牛奶煮粥,来送给佛吃,佛就接受牧羊女的供养,他们二人一看,他们想:「太子以前受苦还可修道,现在居然受牧羊女的牛奶,这回不能修道了。」于是弃佛而去,认为佛不能受苦,所以也不和他一起修道,也跑到鹿野苑去,五个人都跑了,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在雪山,也要搬家了,一搬就搬到菩提树下。菩提树非常大,树能遮覆方圆三里之内,释迦牟尼佛一看:「这是个好地方,我来坐在菩提树下修道,如果我不成道业,就不起座。」于是结跏趺坐,吉祥童子也送来吉祥草,释迦牟尼佛就坐在吉祥草上修道,坐了四十九天,看见东方明星,豁然开悟,夜睹明星而悟道,所以三叹奇哉:「奇哉!奇哉!奇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有妄想,有执着,所以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大菩提,显出种种神通妙用,出生不可思议境界的种种变化,现出种种佛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如是现种种佛身,乃至现十方成佛的佛身。在种种法会中,为众生说法,或为诸大菩萨说法,或为声闻及辟支佛二乘众生讲经说法,或为转轮圣王,小国王眷属,共一众会道场。什么叫转轮圣王?轮王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统理一四大下,有七种轮宝,是(1)轮宝:坐在轮宝上比火箭还快,在一个时辰之内,可游遍一四天下,做种种事情,轮宝是一个飞轮,无论陆、海、空都可去,甚至火里都可去。(2)象宝:白象宝,轮王骑上这个象也跑得很快。(3)绀马宝:碧绿色的马,这个马是个聋马,可在陆地、水里走,跑得快,也可到空中去,非常妙。(4)如意珠宝:又叫神珠实,有一种神通变化,遂心如意,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就来什么。(5)玉女宝:轮王何时喜欢女人,就有玉女陪伴他。(6)主藏臣宝:无论到什么地方,想要用金子,只要往地上一柱,地上就有金子。要用什么珠宝,把地打开就是珠宝,遂心如意。(7)主兵宝:他不需要训练兵,只要在兵宝里一叫,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这七种宝。轮王又有一千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是勇猛善战,非常英勇。小国王就是轮王以下的小国王及眷属。
或为剎帝利(印度贵族),修清净行的婆罗门、长者、居士,共同众会道场,或和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众会道场。他成佛后,在以上所说种种众会道场,以佛的圆满声音说法,好象虚空大雷鸣那般响亮,随众生所欢喜,没有种善根的,令其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令其增长,已增长的令其成熟,已成熟的令其得到解脱,乃至于一生之事,最后入涅槃,得到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佛所修一切难行苦行,一切说法的道场,我皆随学这些行门修行。如今世尊毗卢遮那佛,遍满一切处的清净法身佛,以如前所行种种行门,种种众会道场,如是尽法界遍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剎土,每一佛剎微尘中一切如来,我都是随喜随学。在每一念中,我都随学诸佛这些行门。纵使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也空了,众生业也空了,众生烦恼也空了,我这个常随佛学的愿,是没有穷尽的,念念相续不断,身口意业,永远没有疲倦厌烦。没有疲倦、懒惰,对法生疲倦之心。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剎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今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今众生生欢喜者。则今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我再讲一讲恒顺众生的道理。众生是众缘和合而成,所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国土,所有种种不同种类的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所谓众生者,众缘和合而生,各有各缘,所以有种种不同种类,所谓胎生,楞严经上:「胎因情有」,如何成胎呢?因有爱情,所以成胎。「卵唯想生」,卵生是以想生出来,如母鸡趴在鸡蛋想,久而久之鸡蛋就变成鸡了。「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湿生因湿与湿相合,生出湿生,化有变化,如由虫子变戍蝴蝶,由老鼠变成蝙蝠之类,离开了它的本体,变化成其它种类。或有众生依地水人风四大而生出,或在虚空,或在花草树木上而生出的众生。无量种类的众生,其种种不同色身,种种不同形状,种种不同相貌,种种长短不同的生命,种种不同族类,如老虎有老虎的族类,鹿有鹿的族类。种种不同名号,种种不同心性,如老虎的心性喜欢伤害众生,鹿的心性仁慈,只吃草不吃一切众生,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见人就跑,有的见人就要吃人。种种不同知见,种种欲乐,所喜欢的东西也不同,种种自己所作的事情也不相同,种种态度成仪也不同,种种不同的衣服,人穿人的衣服,畜生就穿戴皮的衣服,飞禽就穿戴羽毛的衣服。种种不同的饮食,有的吃生肉,有的吃草,有的吃谷类,种种东西。各住各自的地方,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鬼神、人非人等。有的无足,有的四足,有的多足,有的有形色,有的无形色,有的有想,有的无想,有的非有想,有的非无想。像以上所说的种种等类,我都变化他们的身,来教化他们,服侍他们,供养他们,如敬父母,如侍候师长,和证果的阿罗汉,乃至好象供养佛一般,没有分别。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