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与十大愿王(道源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法。人能弘道,法藉人传。人在法存,人亡法灭。故正法须得人护。以此守护正法之心,破除第三灭善心事不喜他善之心。第九要念十方佛。昔因狎近恶友,信受其言,作诸恶事。今念十方佛,为我作导师,修诸善法。以此念佛之心,破除第九外遇恶缘我心增盛之心。第十要观罪性空。观诸罪过,从因缘生,其性本空。以罪性本空,方能忏除。倘若罪性不空,则虽忏亦不能除灭了。以此观罪性空之心,破除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之心。所破者是十种恶心,是顺生死之心。能破者是十种善心,是逆生死之心。明了此等善恶之心,进修忏悔无罪不灭了。

  2、忏悔业障的利益

  忏悔业障的利益太大了,能以灭除三障,能得依正具足。前面已经讲过:烦恼障犹如种子,业障犹如水土,报障犹如果实。只要把业障忏除了,烦恼种子得不到业水之滋润,自然干枯。业障是因,报障是果;因既不生,果亦自灭。所以忏悔的虽只是业障,而结果是三障完全除灭。这就是忏悔业障的利益。至于得到依正具足的利益,则有二种解释:依是依报,即是衣食住等。正是正报,即是身体。在未成佛之前的「因位」中,生生世世,身相庄严,衣食丰裕。在成佛的「果位」上,正报则相好圆满,依报则珍宝严饰。这都是忏悔业障所得到的利益。我们再把本段的经文念一遍,看看还有甚么利益?经云: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剎,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即是忏悔业障所得的利益。严持净戒,能生一切功德。但是有「业障」的人,虽欲严持净戒,而不能「恒」常安「住」于净戒之中,亦就是不能恒常安住于一切功德之中了。比方说:有贪欲业障的人,则将因贪欲而犯戒。有瞋恚业障的人,则将因瞋恚而犯戒。净戒既不能恒住,一切功德得而复失,岂不可惜?!是以有志严持净戒者,必须诚心忏悔业障,方能得到恒常安住一切功德的利益。

  3、念佛与忏悔业障

  有人说: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就好了,何必还要忏悔业障呢?说这种话的人,是不知道业障的厉害!经云:「业力甚大,能抵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有业障的人,虽欲念佛而不可能,又遑论一心。例如有人在贫困之时,颇肯念佛。一旦升官发财了,佛也不念了。这就是被贪欲之「业」「障」住了。又如有人发心来打念佛七,不跟这个莲友闹意见,就跟那个莲友吵架,结果自己把自己「气」走了,佛也不念了。这就是被瞋恚之「业」「障」住了。所以发愿念佛的人,必须诚心忏悔业障。

  在念佛七中,每天做晚课时,要跪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这就是将「忏悔业障」的行愿,与念佛法门融而为一了。

  打念佛七,是以念佛为主的!话说多了打闲岔,诸位还是打起精神来念佛吧!

  五、念佛与随喜功德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四大愿「忏悔业障」。今天接着讲第五大愿「随喜功德」。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来讲:—

  1、随喜功德的释义

  随是顺从,喜是欣悦,功是力用,德是道行。致力用功,所得之道行,谓之功德。这里乃通指一切善法而言。十法界四圣六凡一切功德善法,皆当发愿随顺喜悦,故曰「随喜功德」。

  先说随喜佛的功德: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富居皇宫,娇妻婇女,常随承事,五欲之乐,任其享受。而本师竟不为环境所迷,因观察众生受苦,遂即舍弃国城妻子,毅然出家!这出家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出家之后,为成佛道而在最荒凉的雪山,修了六年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麦,瘦的皮骨连立,终不退道心。因未成佛道,又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重发大愿「若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遂于七日之后,夜睹明星,而成正觉。这种不惜身命,而求佛道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成佛之后,即将自己所证的佛法,讲给一切众生听,「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直至双林树下,临入涅槃的时候,尚且问诸弟子,「吾将涅槃,汝等对于佛法,若有所疑?可速来问」!这种说法度生,诲人不倦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本师涅槃之后,留下很多的舍利;使供养舍利的众生,灭罪生福。这种身虽入灭,仍留「身分」以泽被众生的功德,我们应当随喜。

  次说随喜菩萨的功德:菩萨是佛果的「因位」,在发菩提心之后,成妙觉果之前,历劫所修的六度万行,都是菩萨的功德,都应当随喜。菩萨修「布施」时,一切身内之财,身外之财,皆须布施。身外之财,不但衣服饮食,金银珍宝须布施;即家园国城,妻子眷属亦须布施。身内之财,不但眼耳手足须布施,即身命亦须布施。法华经上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菩萨舍身命处」。菩萨所舍身命之多,可想而知了。菩萨为甚么要舍身命呢?一则为佛法,二则为众生。且说一个「雪山童子为半偈而舍身命」的公案,给诸位听听。这个公案,出在涅槃经。经上说:「我住雪山,天帝释为试我故,变其身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于尔时,开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余半偈,吾当终身为汝弟子。罗剎云:我今实饥,故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食!罗剎于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闻此偈已,于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实时升高树上,投身于地!以奉罗剎」。这就是为半偈而舍身命的公案。我们想想看:世尊为菩萨时,是如何的轻视身命,重视佛法!现在大藏经中,何止半偈一偈;直有无量数的偈。这都是世尊在过去劫中,用身命换来的!可是我们竟把这些希有珍贵的法宝,束之高阁,不肯一读,未免太对不起世尊了!所以不但对于为法舍身的功德,应当随喜;即是菩萨所修的一切难行难忍的功德,都应当随喜。

  复次说到随喜二乘圣人的功德:二乘即是声闻缘觉。「声闻」所修的是苦集灭道四谛法。他们能以「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他们能证阿罗汉果。「缘觉」所修的是十二因缘法。他们能以观察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十二因缘之流转;因之用功而将十二因缘还灭。所以他们证得的果位,称为「缘觉」。二乘人所修的法门虽然不同,但其结果都能以了生脱死,超出三界。所以二乘人亦称为圣人。这二乘圣人的功德,我们亦当随喜。

  现在再讲随喜六凡的功德:六凡即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凡夫。天道分三界,欲界天修十善法。色界天修四禅定。无色界天修四空定。这些功德,都应随喜。阿修罗此云「非天」。他们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虽似天道众生而实不是,故曰非天。阿修罗既然无德,我们随喜他的甚么呢?我们应当注意:随喜功德,不是随喜罪过。阿修罗既然「有天之福」,这就是他的功德;我们即应随喜。至于「无天之德」,这是他的罪过,我们切勿随喜。人道的众生,佛教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其善法。儒教以仁义礼智信为其善法。其意义颇相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即是随喜他的功德。其不善者而改之,即是不随喜他的罪过。畜生道的众生,亦有其善法;如犬能守夜,即是负责。鸡能司晨,即是守信。又如鸦能反哺,即是孝顺。雁不二配,即是贞节。如是功德,皆当随喜。鬼亦有善有恶,如地藏经中所说的「主命鬼王」「坚牢地神」,其功德亦当随喜。地狱道的众生,作恶多端,乏善可述,有何功德,可资随喜呢?须知地狱众生,受苦极重!为苦所逼时,必生后悔。这一念悔过之心,即其功德,即应随喜。又者阎罗王亦属于地狱道。如地藏经中所说,他能以亲近地藏菩萨。又如公案中所讲,他能以礼拜永明禅师之像。这都算是地狱里功德。既是功德,自应随喜了。以上所讲的是十法界四圣六凡一切功德善法,都应当随顺喜悦,故名随喜功德。

  2、随喜功德的利益

  随言功德能除「嫉妒障」。能起平等善。能得大眷属。前一是对治的恶法。后二是生起的善法。能灭恶生善,故须发此大愿。

  昨天曾讲到三障,即是烦恼障,业障,报障。那是约三世因果配的。若就现在一期之中,尚有三重障的名相;即是一、我慢重障。二、嫉妒重障。三、贪欲重障。按大乘百法中说:「根本烦恼」有六种,贪欲与我慢居其二。「随烦恼」有二十种,嫉妒居其一。如是说来,则根本烦恼中,除了贪欲我慢之外,尚有其它四种:为甚么只将贪与慢列为「重障」而不将其它四种列为重障呢?再说随烦恼中,除了嫉妒之外,尚有其它十九种;为甚么只将嫉妒列为「重障」,而不将其它十九种列为重障呢?这就是因这三种恶法障碍善法最重之故。其它的烦恼法,虽然同是恶法,同能障碍善法,但是比较起来,都没有这三种恶力厉害。故特标重障之名。比方说,有二十六个坏人,其中有三个最坏的,因为他们害善人,害的最凶!故特标其名,以便预防,而利缉捕。

  我慢重障,须用第一愿王礼敬诸佛之法,对治除灭之。这在打七的第一天,已经讲过了,贪欲重障,须用第三愿王广修供养之法,以及第四愿王忏悔业障之法,对治除灭之。这在第三天和第四天,亦已讲过了。现在专讲嫉妒重障,必须用随喜功德之法,以对治除灭之。

  所谓嫉妒者:即是不喜他善,不耐他荣。见到他人作善事,自己心中便感觉着不欢喜。见到他人荣华富贵,自己心中便感觉到不能忍耐。这便是嫉妒心现前了!我们要知道嫉妒是二十种「随烦恼」之一。不论出家人在家人,只要你是凡夫,统统有的。不过学佛的人,既然知道有这种烦恼心,就得好好的用功…

《念佛与十大愿王(道源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