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文珠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任何因缘致病,无论患上任何病,皆由宿世恶业所感。

  众生由无始时来,所作恶业,多如佛剎极微尘数,是以招致身心重病,导致种种苦恼。今因听闻,以及生深信心,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功德,即能迅速消除五无间业,与往昔所作多如佛剎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可知离恶业的功德,是可等的殊胜。

  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此说离魔障的功德胜用。焚语魔罗,译名杀者,因为魔能杀害修行人的慧命,是生死的根本。「一切魔军」,是显魔众多,今略言有四:一烦恼魔,是生死因。二天魔,是生死缘。三五阴魔,四死魔,是生死果。又魔军,指以下所说鬼神,皆属天魔之军众。

  「夜叉」,译名捷疾鬼,手执兵器,飞行于天空,到处扰乱修行人。「罗剎」,译名食人鬼,心地凶恶,专食众生血肉,以养己性命。「鸠盘荼」,译名守宫神,亦名瓮形鬼,以其丑陋难看故名。「毗舍阇」,译名啖精气鬼,专吸啖人身精气,属于饿鬼中稍胜的鬼类。「部多」,译为大身,亦名自生,此类若从父母生者名夜叉,自己化身名部多,此等鬼神,饮人血,食人肉,能祸害于人,属于恶鬼之类。但对于听闻十大愿王,并能深心信受,受持读诵书写的人,此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受愿王威力感化,还会「发心亲近守护」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人。

  3.通明五果利益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由于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的功德,能灭五无间罪,能除身心等病,能使魔军远离,甚至有时或发心守护。以是之故,若果有人读诵此普贤行愿者,将获得增上、等流、异熟,士用,以及离系等五果的利益。

  「行于世间」以下,是明增上果胜。无所障碍,诸佛所赞,人天礼敬,众生供养,对于修行人是一种增上的助绿,故名增上果。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是引用譬喻,以显示功德的殊胜。意思是说:若果有人读诵此十大愿王,则无论行于任何世间,皆可以通行无阻,将不会发生任何人事上的留难与纠纷,或发生其它意外的障碍与阻隔,犹如天空中的明月,透出于云翳之外,无所遮障,其光皎洁明净,无所不照,同时为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为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为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因为受持十大愿王的人,能摆脱一切烦恼,病苦,魔障,行愿转深,德业日隆,如丽日中天,如明月出翳,能成熟众生,能趣向菩提,能成满普贤菩萨行愿海,不久当成佛道,是以诸佛欢喜称赞,堪受人天礼敬,及一切众生的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此明得等流果胜。等是平等,流是流类。是指其所得的结果,当与其修因平等流类。换言之:作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因果同等流类,因之与果,其性质绝对相同。

  一般众生心中充满贪瞋痴等烦恼,所作业因,染净不等,故其感果,亦苦乐悬殊。今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以三业清净之因,当得清净之果,故言:「此善男子,善得人身」,而且是三业清净的人身。因为是人能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进修普贤行愿,结果,能够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必获得如普贤菩萨一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

  「微妙色身」,拣非凡夫粗俗污秽的四大色身,非二乘圣人的无漏色身,非地上菩萨所感的实报色身,而是如普贤菩萨一样于十地后心,惑尽智图,圆满具足所有功德而成就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的微妙色身。三十二相,是大人之相,因言大丈夫相。具此相者,非限于佛,凡能一一各别修因,内德圆满,外彰于身,便能具足此三十二种相好庄严。

  涅槃经师子吼品言:「如是三十二相,一一皆有别因」,今仅以读诵受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一因,便能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一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可见诵持愿王功德的殊胜。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是说所得异熟果胜。异熟,是说:果报将于异时成熟;一切众生所作善恶业因,含藏于八识田中,异时成熟,当自受其果。今受持读诵愿王的人,乘其胜因当感胜果。将来或生人道,或生天上,所在之处,无论是人间天上,皆居胜类种族,绝不堕于贱种,或居卑下之处。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是明士用果胜。即是依自己修行功力胜用所得的结果;犹如修行人,由于努力修持的力用,而得证道果一样。今受持读诵十大愿王的善男子,既善得人身,常居胜族,又能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自然会发生殊胜的力用,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以后永不再堕落三恶趣,永不再为恶友所诱惑,永不再为邪魔外道所蛊惑,常生善处,常亲近善知识,常受持佛的正法,胜解现前,不为邪说所动。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此明所得离系果胜。即是由智慧力,远离烦恼系缚所得的结果。一切众生为烦恼系缚,困居三界,流转生死,不得自在。今读诵受持愿王之人,能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再为烦恼所缚,不再为生死所缠,而得证涅槃圣果,是名离系果。

  「一切烦恼」,指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谓贪瞋痴慢邪见等六种,若开邪见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则合名为十,是生死根本,又能生长其它枝末烦恼,故名根本烦恼。随烦恼是随从根本烦恼而生起,因名随。有大随、中随、小随之分。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等十种,名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两种,名中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等八种,名大随烦恼。皆通于分别及俱生我执。由分别我执所起的烦恼,行相粗显,见道位可断;俱生我执所起的烦恼,行相微细,证果方尽。

  师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潜伏,有摧伏群兽的威力。用以譬喻受持诵读愿王的人,既解脱一切烦恼的束缚,证得圣果,自然具足威德神力,降伏魔军,制诸外道,如狮子之能摧伏群兽;既证解脱道,当然是人天福田,堪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4.愿王导归极乐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前文曾详说受持读诵愿王的功德胜用,能灭恶生善,能断惑证真,能获五果利益,今复说明愿王相随,导归极乐的功德。此经属于华严境界,重重无尽,修学十大愿行,理应求生华藏世界,今言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意义何在?

  太虚大师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从各种经论得知极乐世界,是初地菩萨所见净土。因为凡登地菩萨,当有其往生的净土,如楞伽经言:龙树菩萨,初登欢喜地,即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极乐世界,是初地菩萨所见净土。梵网经所说,千佛台上所现净土,则是二地菩萨所见净土,至于普贤菩萨的净土,该是十地菩萨所现的净土。至于地前菩萨,及所有初发心菩萨,与初地菩萨位极邻近,故地前及初发心菩萨,受初地菩萨感染,而随之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其次是阿弥陀佛因中,发四十八愿,成就净土,摄受十方众生,无需靠自力修证至初地,但凭愿力,便可往生。今因愿王之力,成就往生净生之果,故言「愿王导生极乐」。笔者认为,极乐世界,非离华藏世界,实是华藏重重无尽世界中的一个世界,然则往生极乐,即等如往生华藏世界。

  「又复是人……无复相随」,是明有漏果报,「唯此愿王」以下,是无漏因。「临命终时」人所难免,无论是寿终正寝,抑或是意外身亡,当人命终报尽,四大分散,六根停止活动时,有漏果报随即散失,不但眷属舍离,即是生前所拥有的名誉、地位、与财富等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就算是贵为国王,平日追随的辅相大臣,及所享有的宫殿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亦因个人寿命终止而舍离,无复相随,所谓:「空手来时空手去」,人生至此,实在可悲!

  更可悲的是:一生所作的善恶业缘,于临命终时的一剎那间,悉皆现前,若恶多善少,将为恶业所牵,下堕三涂,受苦无量,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今因见闻信解受持,读诵书写十大愿王,临命终时,虽然诸根散坏,眷属舍离,威势退失,一切财宝无复相随,但此十大愿王,却不舍离。

  「于一切时」,是指人临命终舍本有时,死有现前时,及中有现前时。人临命终,必历三时,一是第一剎那间,舍本有之时;一是第二剎那,落于闷绝无心之位,即死有现前之时;三是第三剎那,依善恶业,得中阴身,即中有现前时。今言于一切时,引导其前,总指本有,死有及中有现前三时,别指第三剎那,中有现前时。

  当人死后,中有现前,升沉未定之际,十大愿王即于其前,领导此人的中有身,往生极乐世界,不致堕落三涂,轮转六道。虽然,极乐离此娑婆世界,相去十万亿佛土,但由于愿王威力,于一剎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5.极乐果报殊胜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普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此是说明修普贤行愿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后,所见的境界,所得的果报,以及今后的行向。临命终人,随着愿王于一剎那间,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海会围绕。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文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