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
此二偈颂,是重颂第一礼敬诸佛愿,初二句颂所礼境,次句明能礼人,第四句明能遍礼的意愿,第五句明能遍礼的原因,最后三句明遍礼之相重重无尽。
师子是兽中王,其威力能降伏余兽,用以喻佛的威德神力,能摧伏一切邪魔外道,是人中圣,天中天。十方世界中,过去、现在、及未来,皆有无量无数极佛剎微尘数诸佛住世,说法利生。普贤菩萨能以极清净的「身语意」三业,普遍礼敬无量时空中所有无量无数诸佛,无有漏余。
普贤菩萨所以能以一身,遍礼所有一切佛,原因是凭借普贤行愿的威德神力。由于普贤行愿的威神力,能使修习普贤行愿的行者,不但能普现一切如来前,遍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时使修普贤行愿的行者,现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前,每一身体复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之身,如是众多如极微尘数之身,一一皆能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故言:「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是显能礼所礼皆无尽。
(2)颂称赞如来愿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此颂十大愿王中的第二大愿「称赞如来」。初颂是明所赞境界的广大,次颂初二句明能赞无尽,第三句明能赞时长,末句明所说功德深妙。
「深信」是能赞之因,因为普贤菩萨以甚深智慧,深信一粒微尘中,有佛剎极微尘数诸佛,而此众多如极微尘数诸佛,一一皆各处诸大菩萨所围绕的众会中,故说:「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不但一粒尘中有佛剎极微尘数众多诸佛,而且于十方无尽法界尽碎为尘的众多微尘中,亦一一充满佛剎极微尘数佛。虽然,未能统计其确数,但在普贤菩萨的深心信解中,确信每一粒微尘中,皆充满极佛剎微尘数诸佛,故言:「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由于普贤菩萨深信诸佛充满于尽虚空、遍法界中,所以能于每一佛前,「各以一切音声海」,及「普出无尽妙言辞」而且「尽于未来一切劫」如是长久的时间,「赞佛甚深功德海」。
前礼敬诸佛,虽然三业清净,但偏于身业;今称赞如来,亦三业清净,但偏于口业。音声海,妙言辞,是能赞之相,「尽于未来一切劫」是能赞之时间,「赞佛甚深功德海」,是所赞之人及其功德。
「音声」言海,功德亦言海,显示能赞的音声与言辞,既美妙而且无尽,如海水之多。而所赞的佛功德,亦甚深广大如海,无法衡量,非在短暂时间中,可以赞完佛之功德;即使尽于未来一切劫,如斯无穷无尽的时间,亦无法称赞完毕佛的功德,正显示能赞、所赞皆无尽。
(3)颂广修供养愿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此三偈是重颂「广修供养愿」。前二偈中的前七句,是说明供养具之多与胜,末句是正申供养。第三颂明能供之因,及所供之佛。「华鬘伞盖」属色尘,「伎乐」属声尘,「涂香」「末香」「烧香」「最胜香」皆属香尘,「最胜衣服」属触尘,用种种香油作灯烛以供佛,是味尘,五尘供养,既胜且妙,堆积起来,一一皆如妙高聚。普贤菩萨说:我悉用来供养诸如来。
普贤菩萨之所以用如是最多,最胜,最妙的庄严具,供养十方诸佛,皆因「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十方三世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中,皆充满极微尘数佛,是以凭借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便能普遍供养,一切十方三世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中,所有极微尘数佛。此总显供养心胜,供养物胜,及供养境胜。至于供养之道,有事供养,有法供养。而供养之福田,有敬田,悲田、及恩田。前长行已详述,今谨略颂。
(4)颂忏悔业障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初句总标所忏的业,次句明造业之因,第三句指身语意是造业的根器,末句正申忏悔之意。六道众生,自无始来,迷真逐妄,追求五欲尘劳的享受,所造之业,恶多善少,今要忏悔的但忏恶业。此等恶业的形成,皆因众生内心积聚贪瞋痴等烦恼,而策动身口意,作杀盗淫等恶业,不但招致三恶道苦果,而且能障碍进修佛道。因此,不但「昔往所造诸恶业」要忏悔,而能作恶业的身语意,及策动身语意的贪瞋痴等烦恼,亦要忏悔。故说:「一切我今皆忏悔」。
由于至诚忏悔,烦恼不起,恶业不生,恒住于诸佛净戒,自然灭罪生福,积聚功德,疾证菩提。至于忏悔的方法及种类,前面长文中已详述,今谨略颂而已。
(5)颂随喜功德愿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此略颂随喜功德,初句明随喜六凡功德,次句明随喜二乘功德,第三句是随喜大乘佛及菩萨的功德,末句「所有功德」四字,总括四圣六凡各各所有的功德。因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论圣凡,莫不皆有其所具功德,学佛人对于他人的功德,应该生随喜之心,歌颂赞叹,或给予赞助及鼓舞,令一切众生,速得成就圆满所有功德,或对已成就圆满所有功德的诸佛菩萨,称扬赞叹,故言:所有功德皆随喜,随喜功德,能除妒忌障。
(6)颂请转*轮愿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初二句明所劝请之境,广大殊胜;第三句明能劝请之人,末句明所请之事。「世间灯」,是佛的德号,因为佛的智光如空中日月,亦如幽室明灯,无论众生根性大小,或处于无明暗室中的一切有情,悉皆普照无遗。十方世界所有最初成就菩提,觉悟成佛的世间灯,普贤菩萨,及修学普贤行愿的人,悉皆劝请一切诸佛,转无上*轮,以饶益众生,使诸众生,明白真理,止恶行善,共得解脱。
(7)颂请佛住世愿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佳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初句标所请之佛,及劝请的原因,次句明劝请的诚意,后二句说明请佛住世之目的。涅槃有四种,广如涅乐经说。今言涅槃,是指众生机尽,佛示现入灭,归于无相,名为涅槃。但若然有人劝请,仍可住世说法利生,如薪尽火灭时,如能及时加薪,火仍不息。普贤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于诸佛欲示现入涅槃时,皆悉以最至诚之心,而劝请诸佛久住世间,经尘剎劫,使一切众生,皆得听闻佛法,获出世解脱之道,故言:「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前三句总颂前七愿,后一句明回向。所修功德,若不回向,但得人天有漏福,或得二乘无漏果,必须回向众生,方证菩提。故今总以前七大行愿,所成就的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及佛道。
「礼」指礼敬诸佛愿,「赞」指称赞如来愿,「供养福」指广修供养愿,「诸佛住世转*轮」,是超颂请佛住世,及请转*轮愿,随喜忏悔诸善恨,是追颂随喜功德,及忏悔业障二愿,总以前七愿所修的一切善根,及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及佛道,即是回自向他,及回因向果。
(8)颂常随佛学愿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初二句总标示常随佛学愿,次三句正明随诸佛学,第六句明随学之因,第七句结成随学的心愿,末句说明常随佛学之目的。过去有无量诸佛,现在及未来,亦有无量诸佛。如来,天人师,皆佛之通称。天含多义:一天是昼义:因为天上昼长夜短故。二天是无愁义:因为天人常受快乐,无愁恼故。三天是明灯义:以天人身常光明,能破黑暗故。人亦含有多义:一人能多思虑,二人能破骄慢,三人之身口柔软。
佛能为天上人间的导师,虽然诸佛出世,九法界众生皆可得益,但三圣悟深,三涂迷重,阿修罗憍大,非主要机,唯天及人,能发菩提心,能修十善业,能证四果,甚至疾得菩提。是以诸佛出世,主要教化的对象,该是诸天及人,以是因缘,佛名天人师。
「一切」诸佛,无不「意乐皆圆满」,因此,「我」普贤及一切修学普贤行愿的众生,应该发「愿」,「普」皆「随」从「三世」一切诸佛「学」,希望「速得成就大菩提」,而获得「一切意乐皆圆满」。所以一切意乐皆圆满,是愿常随佛学的原因,「速得成就大菩提」,是愿常随诸佛学之目的。此即是菩萨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9)颂恒顺众生愿
所有十方一切剎,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此二偈是重颂恒顺众生愿,初颂标能益之人,次颂说明所起之愿,于初颂中,前二句明剎土庄严,后二句明主伴庄严。后一颂中,初句明所顺之众生,后三句明恒顺众生的利益。
恒顺众生的利益有四种:一离忧患,二常得安乐,三得正法利,四灭除烦恼。前长文中,曾详述恒顺众生的意义,今重颂略提而已。「所有十方一切剎,广大清净妙庄严」,是形容诸佛所居国土,既广大又清净美妙,是依报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佛每会说法,皆为广大群众所围绕,佛是主,众会是伴,即是主伴皆庄严。
「十方所有诸众生」,指长文中所说三界六道中,四生五类众生,所谓:种种生类。普贤行愿恒顺十方所有诸众生之目的,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现实生活中一切忧悲苦…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文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