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里头,也有讲到法身的,可以一同看看。法字、在佛经里头,不论什么事情,什么东西,什么境界,凡是有名目叫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本体两个字、很难解释的,勉强讲讲,体是体质,就是实在的质地,加一个本字,就是本来有的实在的质地,不是空的。心性、是众生本来有的清净心,也可以叫做自心,自心、是人人天然有的性德,性德、是本性里头天然有的好处。证得,是本来有的智,能够同了真实的理,和合拢来的意思。这个得字,是到了什么地步的意思,不是有什么东西得到的意思,所以不可以说得,只可以说证。】大到无量无边的,所有一切一切的境界,法身都周遍布满的,这是用一个大字的道理。佛的种种智慧,又多又高到无穷无尽的,叫做一切种智,【明白见到一切法,是一个真空的理性,没有两种相的,叫做一切智。能够从一法里头推开来、悟到一切法、都是非空非有,不可思议的道理,叫做一切种智。在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首、佛法大意里头,也有一切种智的解释,可以一同看看。○相字、是形相的相。不可思议四个字、是不可以用心思来想,言语来说的意思。】这是用一个多字的道理。佛证得最胜的妙法,超过菩萨的境界,能够教化度脱一切众生,使得他们自由自在,没有一些阻碍,这是用一个胜字的道理。方字、是轨则的意思。【轨、是车轮行的路,像电车,应该在电车轨道上行,火车应该在火车轨道上行,不依了轨道乱行,车就有翻倒的危险。譬如真实的道理,是一切众生应该行的轨道,若是不依照真实的道理修行,就有堕落的危险。】佛经的意义,又多又深,不可以用寻常的见解来猜测,叫做广。若是照讲经法师的讲法,那就一定要把大方广三个字,分体相用三种道理来讲了。但是道理太深,初学佛法的人,不容易明白,所以我现在虽然也学法师的讲法,分体相用三种道理来讲,但是只用浅近的说法,大略讲讲。先把大方广三个字,合并起来讲,实在就是说佛同了众生的心性,是同体的。【同体、是质地相同的意思,譬如说水同了波,或是水同了冰,虽然看起来,形相是不同的但是实在的质地,还是一样的,没有丝毫分别的,所以叫同体。有人问佛同了众生,既然是同体的,为什么佛是佛,众生是众生呢,这是因为迷悟染净不同的缘故。佛的心、是清净的,觉悟的,众生的心、是染污的,迷惑的,所以佛同了众生,就隔绝得天高地远了。染污、就是不清净。】心性能够包含十方,周遍法界的。【界字、有种子和界限两种意思。一切法都依了法界纔有的,所以叫法界。又统摄一切法的,一切法都依法界做界限的,所以叫法界。譬如佛的境界、就叫佛法界,地狱的境界、就叫地狱法界,从佛道起、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总共十道,就叫十法界。】心性的大,没有东西可以比喻的。若是把大方广三个字分开来讲,那末大字,是心性的体。这个心性,清清净净,没有丝毫染污,没有忽然生长,【长字、要在左角上边加一圈,读做掌字音。】忽然消灭的变迁,也没有过去和将来的分别,能够统摄一切的法,【摄字、是收的意思,统摄、是说所有一切的法,都能够收摄的。】所以这个体的大,直可以说是包含十方,周遍法界的了。方字、是心性的相,也可以说是心性的量。这个相,比虚空还要大,虚空、可以说有边际的,这个相、不可以说有边际的,所以这个相的大,实在是竖穷三世,横遍十方的了。【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一直下来的,所以叫竖。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同了上方下方,是周围推开去的,所以叫横。三世的过去世,是尽管可以推上去,未来世,是尽管可以推下去,那里会有穷尽呢,现在偏偏说要穷尽,四方、四角、上下,是尽管可以推出去,那里能够周遍呢,现在偏偏说要周遍,那都是形容大到不可以再大的意思。】广字、是心性的用。【用字、是作用的意思。】心性作用的力量,能够立一切法,【立字、是造的意思,不论什么法,都是这个心造出来的,所以叫心性能够立一切法。】能够包含十法界,【十法界,是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畜生界、饿鬼界、地狱界,心能够包含十法界,就是说十法界都在人的心里头。一心修一切功德,完全圆满,就成佛。一心修六度万行,就成菩萨。一心修十二因缘,就成缘觉。一心修四谛,就成声闻。一心修上品十善业,就生天道。一心修中品十善业,就生人道。一心修下品十善业,就生阿修罗道。犯下品十恶业的,生在畜生道。犯中品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犯上品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六度万行、十二因缘、缘觉、四谛、声闻、上中下十善业、上中下十恶业的详细解释,在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皆是大阿罗汉一节底下都有的。】能够具足三千法。【具足、是完全的意思。三千法、是从前的大法师定的,说所有一切的法,都可以拿三千两个数目字来包括的。】所以心性作用的力量,不是心思所能够推想得到,说话所能够形容得尽的。佛字、是梵语,翻译中国文,是一个觉字,就是觉悟的意思。能够完全觉悟了,没有一些些的迷惑,就成佛了。【完全觉悟,没有一些些迷惑,是澈底的觉悟,澈底消灭了迷惑,那是一定要修的功夫、很深很深了,纔能够到这种境界,不是凡夫所可以随便担当的。】华字、是譬喻,因为不论什么东西,都没有像华那样的光明净妙,有色有香,又能够结果实,所以拿华来题做经名,就是譬喻佛在因地的时候,所修的种种功德。【凡是佛经的名目,都是用人、法、喻、三种来题的。佛同菩萨,都是人,所以把佛菩萨名号来做经名的,就归在人的一类里头。法、是佛法的名称,凡是把佛法来做经名的,就归在法的一类里头。喻、是譬喻,把一种很净妙宝贵的东西,来譬喻这部经的种种好处,并且就用来题做经名的,就归在喻的一类里头。因字、是根本同了种子两种意思,所以说修行是成佛的因,作孽是落地狱的因。地字、可以说就是地位。因地、可以说在修佛因时候的地位。】佛把这种像华一样光明净妙的修德,来庄严果地。【修德、是在修行时候修的种种功德。庄严、是又端庄又尊严的意思。说得粗浅些,就是装饰,但是这个装饰,是用功德来装饰,不是用物品来装饰的。果字、就是因果的果,果地、就是已经结成了果的地位。】又佛在果地上所具足的万德,【万德、也就是种种的功德,用一个万字,是形容功德的多。】也像华一样的光明净妙,佛又把像华那样的种种功德来庄严法身,所以叫华严。又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这六个字的经名,是人法喻具足的了。这部华严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法第一个时期说的。【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分做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的说法,佛教的各派,各有不同,现在讲佛法最通行的,是天台宗,所以就依照天台宗的说法,大略讲讲。天台宗把佛一代的说法,分做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叫华严时,因为佛成道后,说法二十一日说完的,就是这部华严经,所以依照了所说的经名,定这一个说法的时期,叫做华严时。第二个时期,是说华严经后十二年,在鹿苑地方说的,就把这个地名,做了时期的名称,所以叫做鹿苑时,也可以叫阿含时。因为佛说华严经的时候,道场里头,许多小乘根机的人,听了都不懂,所以在鹿苑地方,就专门说阿含经、四十二章等、小乘经。第三个时期,是在说阿含经后八年说的,又说大乘经,像维摩胜鬘经,一类的经,叫做方等时。方字,同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方字,一样的意思,佛在这个时期,大讲藏通别圆四教的道理,是大乘小乘利根钝根平等通行的轨道,所以叫做方等时。第四个时期,是在说方等后二十二年说的,所说的是各种般若经,般若、是梵语,翻译中国文,是智慧两个字,这种经,都是讲智慧同了义理的,就依了经题做时期的名目的,所以叫做般若时。第五个时期,又在说般若经后二十二年说的,用八年的时间,说法华经,用一日一夜的时间,说涅槃经,也就依了经题做时期的名目的,所以叫做法华涅槃时。○天台宗,简单说说,就叫台宗,是从前的大德智者大师,立出这个天台宗的一派来的,因为智者大师住在浙江的天台山,所以就叫天台宗,智者大师起初跟了南岳慧思禅师,学佛法,读法华经,研究的功夫,很深很精的,得到了法华经的大利益,讲起佛法来,就没有人能够胜过他的,法华经精妙的道理,他都能够明明白白讲出来所以又叫法华宗。○天台派的大祖师,把佛法分做藏通别圆四教,藏教是小乘法,通别圆三教。都是大乘法,但是一教比一教深,一教比一教高。圆教、是佛法里头最圆满最高深的教,在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大忏悔文里头,有详细解释的。】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解】唐、是离现在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一个朝代的名称。罽宾、是一个国名。般若、是翻译这一部华严经的法师的名号。佛经都是梵文的,【梵文、就是印度文,因为佛同了编集佛经的人,是印度国人,所以用的文字,都是印度文。】译、是翻译,就是把印度的文,都翻译成中国文。般若法师、是遵照了唐朝代宗皇帝的旨意,翻译这部华严经的。
【释】罽宾国、在北印度,也可以叫北天竺。【印度国地方很大,全国分做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叫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中印度,合并拢来,可以叫五印度,也可以叫五天竺。】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藏字、要在右边上角加一圈,读做状字音,是包藏的意思。】经藏、是佛说的各种经。律藏、是讲出家人同在家的修行人,应该守的各种戒法,像我们在家人,应该守国家的法律一样的。论藏、是专门讲许多佛法的道理的书。这一位法师所以称他三藏般若,是因为他精通各种经、各种律、各种论的缘故。唐代宗皇帝很信佛法的,要把印度的佛法,传到中国来,所以请了罽宾国的般若…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黄智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