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恶身,感恶鬼道身。作下品十善者,感修罗道身;行中品十善者,感人道身。单修上品是十善,得生西天王及忉利天宫;修上品十善至未到定,得生欲界空居四天。色界四禅,共十八天,初禅三天,难逃水宅;二禅三天,未离水灾;三禅三天,犹遭风灾。四禅九天,无云、福生、广果三天,凡夫住处,修禅者得生其中;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天,第三果居处。未得四果,尚有分段生死。以上十八天,离欲粗散,未出色笼,故名色界。七来三途是恶业、欲界六天是善业,色无色界,是不动业。这三种业,皆能障心均不免为生死牢笼。所以,三界皆苦。古德云:“万般皆是苦,惟有业随身。”
业之净化,惟求忏悔。忏者,忏其前衍;悔者,悔其后过。忏悔之法很多,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是忏悔最简便易行的法门。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事理自然明了。生者已生,死者当求正念分明。求正念分明,须要至诚恳切,用身、语、意正业忏悔。偈云: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第五大愿:随喜功德愿
关键在德字。功德分二种:一、世间法的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广悦赞叹,不生烦恼。二、出世间法的无漏功德。了生脱死,广修六度。世间功德为有漏,出世间功德为无漏。以能随喜而修,以世间一切之因,回向无上菩提,亦可转有漏为无漏。有力则助力,无力则赞叹,切实量力,随喜而修。凡夫障重,对诸功德,不但不随喜,且心生破坏,晚近提倡净土念佛忏悔法门,方是了生脱死功德。对善信者,策励之;对未信者,称扬之,为普贤菩萨随喜之功德。故偈云: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第六大愿:请转*轮愿
肉眼凡夫,所见受空间所限,不能见远。初见道位须陀洹,能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仅见一四天下。二果修道斯陀含,能断欲界九品思中前六品尽,得见中千世界。三果修道位阿那含,能断欲残思尽,进断上八地思,则见大干世界。无学道位阿罗汉,能断见思俱尽,始见三千大干世界。初地菩萨,能断一晶无明』:J见三千大干世界。乃至十地菩萨,能断十品无明,则见千千万三千大干世界。普贤位同等觉,则见十方世界。所见之眼界有差别,则所转之*轮亦有不同,说法如转轮,不信佛法,习无主宰,胡思乱想,不能去恶向善,转凡成圣。比如谷子,入舂去壳,方成白米,米之洁白虽本生成,然非辗转,不能出现。佛说法,一句一句,皆从心中露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句,皆转人身心,成为妙法。现世释迦已成佛,弥勒未降世之时,居士们请法师讲法以了无边生死之苦。法师代佛说法,即为转*轮。应诸大居士之请,即为请转*轮。大众当深信无上清净心,闻法时始显然出现,为将来随喜而生功德。今日能请转*轮,诚有无量之功德。偈云: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第七大愿:请佛住世愿
凡夫众生执着佛说《涅槃经》后即人灭,以为佛已舍世不能请佛住世。殊不知,请佛住世,即请自己佛,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舍命。所以佛是否常住,皆与众生心之净染相应。若念念是佛,即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则净念相继,佛当即显现。偈云: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第八愿:常随佛学愿
佛广说《法华》,普渡众生,是为先觉。而众生闻法,广修佛事,以了生死,是为后觉。凡夫无有普度之大力大量,当善治一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与孔圣大学之道亦相融合,为人世法所不可缺之。先自利然后利他,常诚心托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时常如此,始终不变,即常随佛学之大旨。偈云: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愿
发大悲心,植菩提种,以饶益有情,利乐有情众生,即要“恒顺”。纵观十法界,佛占其一,众生占九,地狱、饿鬼、畜生,皆因造恶业所至。天道悦乐,人道苦恼,修罗嗔恚,乃三善道之众生。声闻是自了众生,缘觉是孤调众生,菩萨是大道心之众生。对此九界众生,当怜愍、饶益、成就之,以慈心广修佛行,无一不是布施,无一不是恒/顷。佛心即大悲心,为菩提之根本。树无根,则枝叶不茂;心不悲,则度生不切。一切众生,是我福田,宜恒顺之。偈云: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愿
回向分三种:一、回自回他。凡作一切事悉当回向一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二、回因向果。将自己每日念佛功德,为众生回向极乐净土。三、回事向理。以上所释普贤十大愿王,是导华严海众,归到极乐。即以礼敬诸佛回向,以称赞如来回向,以广修供养回向,以忏悔业障回向,以随喜功德回向,以请转*轮回向,以请佛住世回向,以常随佛学回向,以恒顺从生回向,是为普皆回向。回向是学佛者极要紧之事,所作功德·,无论巨细,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如投少水于大海中,量即同海。个人所积之功德,其功有限,如能回向法界众生,则其德无边际。如将所作功德,如念佛、诵经、持咒、礼拜及一切慈善功德,均可回向西方,与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无论世间、出世间之善事,或大或小,一一无非因缘所生,即空即假即中三谛之理,全理成事,全事即理,一一事理,自然理事圆融,竖穷横遍。故偈云: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浅释(超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