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太太过世了,他在一个星期当中梦过三次,看他很苦,问他要钱,求他帮助。他就很奇怪,梦中的时候,忘了作梦,也忘了他死掉了,所以他还给她讲,他说你怎么会问我要钱?你没有钱用,应该找你先生要才对呀!他说我先生没有钱,求他帮忙。梦醒的时候;他是个基督教徒,他先生是个基督教徒,基督教徒不烧纸钱的,她一定落在恶鬼道,才没有钱用。所以他就来告诉我,他一个星期梦到三次,都来讨钱。我就告诉他,你给他烧点纸钱;烧了纸钱之后,再梦不到了,可见得她是来求帮助的,这是鬼神入梦,求帮忙的。所以梦境有四种,这个四种因缘。
所以心具足一切梦境,必须要遇到缘,它才起现行。那么性具,就是本性里头本来具足,具足一真法界,具足十法界。十法界是一现九隐,一个法界现前,九法界不现前。但是在我们这个人间,我们能够看到两种,这个人法界是完全现前,畜生法界是部分现前,畜生种类非常之多,我们见得不完全,只见得一部分。那么其余八种法界我们见不到,这个是缘上的关系,那就属于事造了,事造的三千。这几句话不但说明这个道理,更要紧的是后面这两句,依正本圆融,生佛无殊致,这个两句话很重要。依正圆融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天地与我是一体,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圆融的,这是诸佛与大菩萨,果地上的境界,这是真实的。
而我们在这个圆融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把本来是圆融的,在我们现在不圆融了,变成无量无边的障碍,这是错误,这个绝对不是真正的事实,这是迷的现象。生佛无殊,生佛是一体,生是讲众生,佛是讲诸佛,诸佛与众生是一体,是一不是二。因此佛度众生,经上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是条件。无缘是无条件,佛对于众生爱护、慈爱,没有条件的,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是一体,所以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可是我们众生迷了本性之后,我们对一切人之爱是有条件的,喜欢他才爱他,对他才慈悲,不喜欢他,就讨厌他,厌恶他,起了分别心了,那么一真就迷失了。
下面有四句是描写、形容心性的本体,“寂寥包博,虚旷冲深,总赅万有,即是一心。”那么这几个字都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寂是寂静,就是心性的真相,它本来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真性,本来是寂静的,里头一念不生,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本来无一物,那个心才叫真正清净;有一物,心就不清净了。那么我们修念佛法门,主要就是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寂静的境界,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那么这是应当要晓得的。包博是讲它容量,无有一法不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老子也说,有容乃大。佛称为大人,他大在那里呢?他有度量,他能够包含,没有一样,他不能容。
那么在事相里面,常常用海来作比喻。大海,它能容量,它什么都可以容,什么都不嫌弃,决定是清净平等地包容,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地藏经里头,把心比作地;地也是能包容,好的、丑的、香的、臭的,它都能包容,它不排斥,它不拒绝。所以我们心要如大地,能容万物,能生万物,所以菩萨的心都用大地来作比喻,菩萨心地。那么在整个菩萨修学阶段当中,你看三贤位的菩萨,那心量当然比我们大;其实,我们从别教上讲,他还没见性,别教的三贤菩萨没有见性。那么登了地了,十地菩萨了,他为什么叫地了,心如大地,他到这个境界了,所以称登地。我们心对于一切法,还有一法不能忍受,不能够容纳,你的修行功夫证明决定没有登地,不是地上菩萨。地上菩萨,初地以上的。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心如太虚,心如大地,无有一法不包,无有一法不容,总赅万有,即是一心。念佛法门直接了当,修这个一心。
那么底下几句话,统统是说明这个境界,我们把它念一念,这几句很重要。“性绝有无”,性就是性体,真心本体,这个里头没有有,也没有无,连抽象的概念都没有。“相非生灭”,相指一切万相,诸法实相,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一点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非常非常难懂,我们明明看到花有开有谢,人有生老病死,怎么说不生不灭呢?我们常讲,有情有生老病死;无情里面,像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这也是佛说的。这个说是方便说,随顺我们的常识来说,不是真的。所以佛说法,他是以真俗二谛说法度生,说真谛,那就是他的境界,跟我们讲真相,诸法实相。我们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才不得已讲俗谛,俗谛随顺众生,叫方便说,随顺我们的常识,随顺我们的知见来讲的,那就是俗谛,这是我们在佛法里头常常看到的,我们很容易接受。
但是这个是假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相,这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一切相不生不灭。那么佛在法华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菩萨要入这个境界了,就叫得无生法忍;法是一切万法,拿我们现在归纳的时候,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虚空自然现象,都要包括在里面,一切法;这一切法不生不灭。你要是证实了,真正见到了,那么你就叫得无生法忍了。忍这一个字的意思,是同意的意思,认可的意思;佛这样说,我同意,佛这个说法,我赞成,我认可。为什么呢?佛说的,我也见到了,我也证明了,证实了,所以忍有这么多意思在里面,就是心对理论境界决定不动摇了。那么证得无生法忍,决定是见性的菩萨,在别教是初地以上,圆教是初住以上。虽然是讲证得无生法忍,那是初证,并不是深证。
如果讲到深证,像仁王经里面所说的,那个地位就相当高了。仁王经里面,把五十一位菩萨,它分作五忍,分作五大类。无生法忍是第四大类,这个里面有上品、中品、下品。上品的是九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下品是七地菩萨,这是无生忍位,你看看这个地位多高。无生忍位再上去,叫寂灭忍位,那是如来的境界了;也有三品,下品的寂灭忍是十地菩萨,叫法云地,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如来果位上,这是仁王经里面讲的无生法忍。这个地位太高了,入这个境界,真正见到诸法实相,相非生灭,没有生也没有灭。“莫寻其始,宁见中边。”没有始终,没有内外,诸法实相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迷之则生死无穷”,迷了诸法实相,迷了一心,这才有六道轮回,这才有无穷的生死。“解之”,解之就是你觉了,你要是觉悟了,“则廓尔大悟,诸佛证之,妙觉圆明,现成菩提,为物开示。”这是讲觉悟,解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彻大悟。诸佛,这个诸佛里面的含义很多。
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他有一本金刚经讲义,那真是权威的注解。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佛的模范,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一生专门研究一部经,他这个金刚经注解,自古到今,金刚经的注子,他是第一权威,他用的时间多啊!用四十年的时间,专门搞金刚经。他提倡的,他的口号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是念阿弥陀佛求往生的,那也是真正往生西方世界了。
他的女儿,现在在纽约,恐怕也有八十岁了。我们见面,她常常谈她爸爸的事情。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她爸爸学佛很虔诚,往生瑞相很好,那个时候她自己不相信,现在想想很有道理,但是怕自己功夫不够,没法子往生,现在很著急。学佛一定要趁年轻,你看看自古以来,修行证果的人,都是年轻人;年纪老了,没有法子了,老了,不行了,修道没有本钱了。打个佛七。严格地讲,佛七是七天七夜一句佛号不断,年轻有这个体力,行啊!年老了,不行啊!念了一天就累了,第二天没有精神了;参禅也是如比,须要体力。六祖大师开悟证果的时候,二十四岁。所以你看看佛教史里头,修行证果的人,一般都是四十岁以前,四十岁以后很少很少,有还是有,太少了,大概百分之八十都是四十岁之前,所以你们年轻要努力,你们本钱很厚。
这个诸佛呢,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就是圆教,从初住到如来的果地,一共是四十二个位次,四十二个位次都叫做诸佛,为什么呢?初住菩萨就可以示现佛身,修普门品里面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可以示现八相成道,你不能说他不是佛,他能示现佛身。所以从圆教初住起就叫做佛,那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次,等觉、妙觉,所以四十二个阶级统统叫佛,这个诸佛是这样叫法的。说到观音菩萨,这大家都很熟悉,楞严经上的观世音菩萨是初住菩萨,这个诸位要晓得,他就是以初住菩萨的身份出现,为什么呢?刚刚证得,他是讲他修证的方法。
那么从耳根圆通,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是从这里证入的,所以那是圆教初住菩萨的身份。那么在华严经里面也有,就是我们这个本子上的,一看你就晓得;第七回向,是以第七回向位的菩萨,这种身份示现给善财童子看。那么普门品里面所讲的,等觉菩萨,可见得观世音菩萨,他可以示现各种不同,浅深高下不同的境界来接引众生。那么这个诸佛就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佛证之。那么底下又讲,妙觉圆明,这个妙觉是等觉之上,这个是无上正等正觉,圆教的佛,佛果,前面诸佛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现是示现,现成菩提,就是示现成佛,像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时候,示现八相成道。为物开示,这是教化众生。
为什么不说为人呢?是为物呢?如果说为人,这六道里头只有人道有分,其余五道没份。为物,那这六道都有了,不但六道也有了,声闻、缘觉、菩萨,也有了,九法界统统包括了。物,包括的范围大;人,包括的范围太小了,只能包括一道。所以物,我们人也是物的一种,动物嘛!也包括在里面。如果说人呢,那其他的不能包括了。所以佛教化众生是每一道、每一类,他都去的。他教化那一道、那一类的众生,示现同类身。佛要教化人,一定示现人身;佛要教化畜生,就示现畜生身,跟它同类;那么他要教化恶鬼,就现恶鬼…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