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P7

  ..续本文上一页常变;事是常常变,理不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如此。

  

  凡是能变的都叫做俗谛,从事相上;凡是不变的原理、真理,我们叫它真谛。那么什么叫中谛呢?中谛是统真俗二谛,所以是器即是金,金即是器,金器不二啊!这是称为中,合而为一了;我们先一个从理上讲,一个从事上讲,理事是一,理事不二,这叫中谛。所以底下说,“中谛统一切法,故言大。真谛泯一切法,故言方。”真谛从理上讲。偏在理的一边。偏在理的这一边时候,没有事相,但它能现。譬如我们刚才讲作梦,能作梦的那个心,是真的,叫真谛;变出那个梦境,那是俗谛。可是你要是觉悟了,全梦即心;心,做梦的时候问你,你心像什么样子啊!变的那个梦境,就是心的样子,那就是心的相嘛!心起了相嘛!心的相分。可是那个相分,你每天晚上作梦,不是作一个梦,作的梦不一样,可见它在变,它有生灭,它在变;能作梦的那个心,它不变,它不生灭。所以能作梦的那个心,是真的;所做的梦境是俗谛。

  

  梦不离心,心不离梦;梦即是心,心即是梦,叫中谛。这个说法诸位细细体会,天台家讲的三观的意思,你会能够懂得一点。然后用这个原理,就是真假中这个原理,观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合乎这个原理,所以它用这个原理解释一切法。所以真谛是泯一切法,心里面本来没有一切法,能现一切法。那个心不是梦;心要是梦的话,那梦就不会有生灭了,那个梦天天要一样才行,不会有变化的。心不是梦,心里面没有梦;但是心能现梦,能现梦境。所以从心上讲,心里头没有梦,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故言广。”俗谛讲心能现一切梦,虽然它没有,它能现。“性体,即心之体大。性量,即心之相大。性具,即心之用大。故知大方广,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之体相用,乃天然之性德也。”这我只念到此地,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要特别著重一念这两个字。

  

  我们现在无有办法体会到大方广,也就是不能够入佛知见,就是我们念头太多了,不能到一念。如果你到一念了,你就成佛了,一念就成佛了,二念就是凡夫。一念就是一心不乱;一念,尽虚空遍法界叫一真法界。所以境的确是随心转的,心一了,境界就是一,心二了,境界就乱七八糟,境确实随心转啊!所以佛菩萨看我们这个世界也是清净庄严,是一真法界,没错啊!可是我们自己在这个里面的时候,我们的心乱了;心乱了,照在外面的境界也乱七八糟,也是乱的。所以常讲我们这个心,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从佛法里头出来的,是佛学的术语。

  

  三心是讲什么呢?八识,阿赖耶是心,末那是心,第六意识是心;八个都可以叫心,那么讲三心是讲这三个,第八、第七、第六、这三心。二意呢,是讲第六意识,第七意根,二意呀!说这个意思,就是你已经把一念转成为,转变成三心二意了,这是凡夫。所以修行应当是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一念。在一念这个情形之下,大方广整个华严经的境界就能够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见解,你的感受,如同诸佛,没有两样,问题是在一念上。修净土的人,他的目标就是在一念;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此地说的一念。念这个字;中国的文字不能变更,中国文字是极具智慧,最高智慧的结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跟中国相比。

  

  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不争气,在世界上叫人家瞧不起。我们在国外,常常听到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世界第一,这是外国人都承认,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最大的毛病不团结,自己跟自己不能相容,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外国人最赞叹的是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太高了,最瞧不起的是你们不团结。今天全世界,大家最敬佩的日本人,日本人长处在那里?团结。走遍全世界,只要看到是有日本人的地方,日本人他一定集中在一个地方,日本人决定用日本货,这他们特色。你到日本人家庭去,看不到一个外国货,你看他用全是自己的,真厉害呀!所以外国人对日本人,恨透了!他赚别人的钱;别人赚他的钱,不容易,赚不到,他团结。他对内虽然有争执,对外决定团结,所以日本人这么小的国家,他能够立国,能够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就是团结两个字。

  

  在美国有个流行语,说一个人,单独讲一个人,全世界中国人第一;两个人,犹太人第一;三个人,日本人第一,团结嘛!中国不团结。单独个别相比,日本人不及中国人,犹太人也不及中国人,中国人世界第一。中国人要能够团结,这个世界上就没他们的日子过了。所以上帝也很公平,给中国人最聪明,叫中国人不团结,他们才有日子过,他才能混得下去。我们自己要警觉,一念非常非常地重要。那么既然是天然的性德,可见得这不是修成的,本来具足啊!

  

  那么底下讲呢,就它的名词很多,诸位一看就明了了,此地只不过举了几种,实际上我们要在经典上找一找,可以能找到一百多种;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都是说的这桩事情。那么下面呢,我们再看它解释佛华严这三个字,从第六面倒数第六行,“佛以就果得名,觉照为义。”所以佛这一个名词,是从果上称的,我们讲修行证果,而且这个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极果。就好比我们念书,这是一个最高学位的称呼;现在你们在学校里,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再往上就没有了。那么佛这一个名称呢,就好像在佛陀教育里面最高的学位,像博士的头衔是最高的学位,称佛。这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是觉悟的意思,所以佛称之为觉者,就是觉悟的人。觉之用是照,跟我们这个作用不相同,我们不晓得照,不晓得用照,只知道分别、执著;只晓得用分别,不晓得用照。

  

  所以照,像我刚才讲的,这个诸位看,看得清清楚楚,这是照;起一念分别,照就失掉了。在照的时候,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它没有分别,它照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一样不分明,这是真正的智慧。如果里面有了分别,有了执著,外面就有隔阂,为什么呢?你有成见了。俗话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他为什么迷呢?因为他有分别、执著,他一看到问题,他马上想到自己切身利害,旁观的,他没有利害,与他自己本身没有利害,所以他看得比较客观,他就能看得清楚。佛对于一切事情看得最清楚,为什么?他一点利害都没有。所以要学的,要学觉、照,这个也是讲佛法在功夫上的原则。

  

  那么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要会用照,佛法的名词叫观照,这是第一层的功夫。观照,就是不用分别、执著,很客观地看外面这些境界;以清净心看,以平等心看,这个是观照。这是初用功的时候,初初学佛,用功的时候,这个就叫观照的功夫。他清净心、平等心,以客观的态度看一切人事,决定不起分别、执著,这个叫观照。那么功夫再进一级呢,就是照住,照住就是得定了;就是你不必作意,不必用心,自自然然就是这样子,做得很纯熟了,这就叫三昧了。三昧叫正受。这个境界,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顺境里面,你决定不动欢喜心,不起欢喜心;逆境当前的时候,决定没有恐怖心,没有烦恼心,就是贪、嗔、痴、慢,决定不会起来。

  

  我们中国人讲的五欲七情,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没有了,心里面不起了,决定不起。心永远保持著清净,这叫得定。禅家里面讲的禅定,念佛的人讲的念佛三昧。其实在我们念佛法门里讲,这个叫事一心不乱,在一切境界里能做得了主宰了,如如不动。可是这并不是最高的境界,这是中程的境界。再往上一提升,就照见了,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是高境界,照见了。照见呢,见就是见性,智慧开了,如大方广的境界,要照见才行。所以这个里头有三层功夫,念佛的人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一定要有观照功夫,观照是伏烦恼,这个是观照功夫。

  

  所以念佛比参禅方便,因为念佛人的观照,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在境界里面,心才一动,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就是观照,所以它特别地方便。譬如顺境,欢喜心起来了,阿弥陀佛,把欢喜心换成阿弥陀佛。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心里起烦恼了,阿弥陀佛,把烦恼换成阿弥陀佛,总也换得快,这就是观照,你很快地能够换能阿弥陀佛,这是观照。那么念上几年呢,阿弥陀佛念熟了,一切境界里自自然然不动心,不起念了;不分别,不执著了,这就是事一心,就是念佛三昧成就了。功夫再往上提升的时候,到理一心不乱。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四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第八页倒数第二行,《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这是翻译的人,叫人题。这个译经,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我们中国历代翻经的工作,几乎全部都是国家来办的。因为佛法是帝王从外国请来的,到中国来都是国师的身分。译经的时候,规模也非常之大,那么在传记里面所记戴的;这个二十五史,历史里头都有,罗什大师的译场就有四百多人,它这个编制,可见得规模是相当之大。玄奘大师的译场有六百多人,真正是国立编译馆。那么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他是馆长而已,他是负责人,主持的人,他下面的人非常之多,从事于翻译的工作。

  

  而且翻译的程序也很多,譬如第一步先从梵文把它翻成中文,第一步的工作全用音译。像现在我们这个咒语一样,完全是用音译过来的。那么第二个步骤呢,再从音里面去翻它的意思。译出来之后,还要经过证译,就是通达梵文跟中国文的来作证明,看他翻译的意思有没有错。那么到最后一层的手续是韵文,韵文就是完全在词句上,用字妥不妥当,使文字能够美化,意思又要能够保全。所以它经过许许多多的程序,这些东西才能翻得出来。

  

  今天有许多翻经的这些事,都是一个人、二个人在搞,所以翻出来东西没有办法流通。特别是这些年来,有很多人发心把佛经翻成英文,都是个人在搞,完全是依文字翻;那个佛法里头本来就说…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