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随喜。
“声闻”,有四向四果。“辟支佛”译缘觉或独觉,修十二因缘开悟名缘觉,出无佛世,观无常悟道,谓独觉。不论声闻、缘觉,正在修行,未得道前是“有学”,已断惑证真,称“无学”,皆具出世功德,都应随喜。
壬四、随喜菩萨德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从初发心至等觉,一切菩萨,志求无上佛果,因地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广大功德,我皆随喜修学。
四种随喜,最难是人与人之间的随喜,须勉励加强修习。因地随喜,能除嫉妒障,生生世世,眷属和乐,将来成佛,万善庄严佛土。
辛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念念不断忏悔,时时刻刻随喜,尽未来际,直至成佛。
庚六、请转*轮分三
辛一、牒六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
请转*轮即请佛说法。如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后,大梵天王请佛说法,垂示众生。学佛行菩萨道时,若幸逢修行成佛者,愿作最初请佛说法之人,宗旨在此,兼含请住劫善知识转妙*轮,令正法久住。
轮者,运转义。常转*轮于众生心中,令破迷启悟。今人将*轮化为形相,作佛教标志,图有八支,表八正道,是佛法根本教义,奇怪的是轮须圆方能转,支伸于环外,如何运转?我认为在内便可,在外反成阻碍,怪不得末法时代,正法欲转乏力,或许设计者另有其义,我识浅,不明其妙吧!
轮,又具摧碾义,能碾坏诸物,表佛法转入众生心中,能碾除烦恼。此处重在运转,传灯续慧命。
辛二、释行愿相分二
壬一、举所请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获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尽十方世界,磨成微尘,“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每一微尘现无量佛国,此乃小中现大,一中现多。“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每一佛国,念念有无量佛刹微尘数佛,成等正觉。
小中现大,大中又小中现大,义同第一愿所礼境,第三愿所供境,但文字较详,有三重无尽,显佛境界不可思议!
佛为利生而出世,故每尊佛都有从初发心至等觉的一切菩萨,海会围绕,闻佛说法。一一佛,我皆至心恳切,请转*轮。
壬二、明劝请法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
而,转语词。
我一一皆以清净三业,备具种种礼仪,如合掌、顶礼、绕佛、长跪等,殷重恳请诸佛,广演最胜微妙之法,利益人天。
辛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尽未来际,殷勤劝请;菩萨常请,诸佛常说,恒久无歇。
请转*轮,除慢法障,得广学多闻,智慧如海。将来成佛,国中风吹鸟鸣,水流华飘,皆演妙法,俨如西方极乐世界。
庚七、请佛住世分三
辛一、牒七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圭峰大师云:“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古人释此偈云:“众生心净,见佛常住。”所谓“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心若净,佛则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佛本不生不灭,随机应现,心垢佛入灭,心净便是佛住世,此当谨记,各自除垢,灵明不昧,即是请佛住世。
辛二、释行愿相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所有一切极微尘数佛,临将示灭,如世尊往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预入涅槃般,我悉劝请,不单是佛,若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世间修学佛法,具正知见善知识,我也一一殷请住世,作巨夜明灯,众生福田,领众修行,续佛法脉。
或疑:人寿各有长短,贤圣僧来去自如,劝请住世,或能如愿,凡夫僧,生死不能自保,何以接受劝请?这并非不能,须靠众生福德,大家渴望,且善缘成熟,必能满愿。高僧传载:显超法师,法筵不辍,德学优颖,见佛现前,预知时至,集众告别,弟子不舍,同心至请住世,终满众愿,再续教化十五年。足证凡僧,亦能为众延年,但须众力,一人一福德有限,不易达成,似此例子不少,愿大家各自净心,广聚福慧,则感善知识常住,转妙*轮。
末法时期,说法者不少,知见如何?颇令人深思!有的初生之犊不畏虎,吃三粒黄豆想生西,看几卷注疏就登座,若依注讲还无妨,有错是注解的事,否则,信口开河,任意发挥,误导大众,过失甚大,古人错下一转语,堕五百世野孤身,“不昧因果”成“不落因果”,一字之差,尚且如此,况说法误导呢?三十多年前,参与一佛七道场,居士讲开示,止静时见人拨念珠,本意要劝大家,静坐默念便可,以免念珠声此起彼落,妨碍他人。竟说:“你们啊!拿念珠ㄌㄧㄌㄧㄌㄚㄌㄚ的,将来阎王爷就提铁炼子锁你,拿什么念珠!”害得大家再也不敢用念珠念佛了。念珠变铁炼,岂不是善因得恶果吗?这就是不明因果,乱说。当言:“止静时莫拿念珠,以免打扰他人,念珠用在平时。”否则,善因得恶果,犯了大错误,所以,说法要谨慎。
又有一人讲开示说:“你们妄想纷飞,念佛没用,昔有老妇,到阎王处报到,谓平素以念佛为功课,阎王呼左右用风车(农具)一拌搅,当!一声,只有一粒是真实的,余如糟糠,那一颗好的,还是因怕雷公,大叫一声“阿弥陀佛”而来,像你们这种念法,有啥用呢?”许多老人从此再也不念佛了,因为念了一辈子,以后阎王用风车试验,全吹走了。这种不经大脑的说法,瞎人慧眼。念佛无形无相,怎会是有形有相的颗粒状呢?还可以倒入农具中,念佛难道等打雷才念吗?除非阿罗汉,人不免有妄想。所以,说法并不简单,必须长人道念,启人信心,才是善能说法。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各各能说,但以富楼那为说法第一,可证说法不易。
请人说法,须善知选择,净宗道场,请修他法者开示,往往破坏念佛人的信心,或请邪知邪见者,反危害佛教。来果禅师是宗门,以禅为主,有人请教念佛方法,他说:“看看我挂的是什么招牌?”意思是:我这儿是禅堂,不是念佛堂,找错地方啦!禅宗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净土相反,请讲开示,根本不对机,妨人道心,脚踏双船,心头茫然,不能到家。净土道场,请他宗开示,虽同属佛法,因修法不同,易生矛盾,如买五金找皮鞋店,买帽子找五金行,怎么买得到?这并非门户之见,乃学有专精的缘故。人之能力有限,不可能万事通,门门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也只讲一个法门而已,不可能亲近一个,全盘皆通,故请人说法当视道场所修而定,免生冲突,妨碍所修,尤其末法,更要注意!
辛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尽未来际,至心请佛并诸善知识住世说法,利济众生。
因地若能勤修请住,将来成佛时,国内众生,寿命无量。
庚八、常随佛学分三
辛一、牒八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普贤十大愿,后三科皆是回向。第八、常随佛学是回因向果。第九、恒顺众生,是回自向他。八、九二愿属别义,第十、普皆回向是总义,含三种回向在内。所以,前二愿说得很详细,重颂则至第七愿止,便说回向偈,可证八、九两愿出自回向。
谓佛从因至果,所修之行,历经之事,我愿步佛后尘,一一随学。
辛二、释行愿相分二
壬一、随本师学分二
癸一、明所学法分二
子一、从因至果之胜行
本师为娑婆教主,故文较详,分:明所学法、总结二段。明所学法又分:子一、从因至果之胜行,子二、得果以后之大用。文中所说不出佛因地修行乃至证果入涅槃之殊胜妙用。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
我等居五浊,就以娑婆教主来说。
“娑婆”,此云堪忍,有二义:一、众生堪忍五浊诸苦,不思出离。二、佛菩萨堪忍刚强众生,慈愍不舍而度化。理常说,今略。
“毗卢遮那”,即释迦牟尼。因华严大经真身、应身平等不二,或说毗卢遮那,或言释迦牟尼。平素说:毗卢遮那,法身佛,光明遍照义。卢舍那,报身佛,净满义。释迦牟尼,应身佛,能仁寂默义。在此,无二无别。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
经载:世尊最初于古释迦佛前发心,古释迦佛亦示现于无量劫前的五浊恶世,国名也叫娑婆,上首弟子是舍利弗、目犍连,侍者名阿难。当时,今之世尊为陶师,见佛经过陶舍,心生渴仰,发愿将来成佛,国土、名号、弟子等,与佛无异。历劫勤修,于二千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国(今尼泊尔),出家、修行、成道、度生,圆满誓愿。此是最初发心。
发心后,“精进不退”,最为勇猛,十方诸佛赞叹。“不退”有二:一、十信菩萨,不退堕四恶趣。未满十信,还有因造业而堕恶道的可能。二、初住菩萨,菩提心坚固,不退二乘。华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指初住菩萨,菩提道坚,不退二乘地。昔舍利弗曾习菩萨道,至第六信位,因婆罗门乞眼因缘,退失菩提心,所以尘劫声闻。修行至初住,方不退转,我等虽发心,实是毛道凡夫,如手飘空,为不定性,可能飘上佛顶,也可能落入厕所。现约阶位论不退。世尊从初发心到成佛,皆勇往不懈。怎么精进修行呢?
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布施有内财施、外财施等,此约内…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