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是可怜愍者。佛,你都不认识,法,讲的道理你不懂。你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天天动的什么烦恼,都不清楚。贪、瞋、痴、慢、疑从哪里来的?与生俱来的,前生带来的,生出来就具有。
第一、单慢:慢是对着其他人,起个高举之心。就是认为自己比他人高,这就是慢心,对着他人,或者对着一个人、二个人,或者对一切人,起了一个贡高的心,总觉得我了不得,这就是慢。单慢,就是以自己和他人相比较,认为自己无论学问或技术,都比他人高。总之,就是才能真实超过对方,比学问、比技术都比对方高,但是你不应该起慢。你比别人高,是你有才能、有智慧、有福报,你应该起慈悲心,他学问不如你,你应该教他学问;他没技术,你教他技术,这才是菩萨发心。你瞧不起对方,以为我什么都比别人高,这就是单慢,单慢是一种烦恼,你不应该起这种单慢烦恼。
第二、过慢:是过分的慢,比单慢过分。他人与自己相等者,硬说自己胜过人家。他人胜过自己,而偏说与自己相等,所以叫过慢。
第三、慢过慢:比第二种过慢,更过了头。第二种是人家跟自己平等,硬说超过人家,这是过慢。第三种是他人本来胜过自己,反而说自己超过他人,这比「过慢」更加过分,所以叫「慢过慢」。
第四、我慢:这是七种慢的根本慢。为什么叫我慢,慢由我而起。要是没有我执,根本不会起慢。有我执,起来一种慢心,叫我慢。
第五、增上慢:指用功的佛弟子,他一用功,在用功上起一个我慢心。从高处说,他证得一种「相似」境界,他认为证得「真实」的境界,这叫做增上慢。他认为自己已经转凡成圣,若是小乘家,他认为证得初果、二果了,实际只是证得一种相似境界。大乘的没有开悟,说自己已经开悟,实际只是得相似的悟境,不是真实悟道,这叫增上慢。这是老修行起的慢,有的出家后很用功,有的老居士很精进,念佛,或者一天念多少千声,多少万声。拜佛,一天拜几百拜、几千拜。这样精进用功生起一种慢心,他瞧不起别人,他看见别人都不如他。他说:你们都不用功,我一天念五万声佛,你们一天才念五千声佛,是怎么念的?这就是起我慢,从用功生起的慢心,叫增上慢。
第六、卑劣慢:卑劣慢是可笑的一种慢,但是到了卑劣慢的人,就不容易教化。他知道样样不如人,学问没有人家高,道德也没有人家好,他也承认样样本来都是不如别人。但是他绝对不肯低头,他说:「我卑劣我的,你高明你的!」最可怜又可笑是卑劣慢,这种人很难教化。你说他不学佛法不行,不学佛法怎么能成佛呢?不学佛法将来可能还要堕地狱喔!他竟然说出这样话:「你成你的佛,我堕我的地狱,我不希望你来度我!」唉,这种「卑劣」而仍要「慢」的人,真是可笑亦复可怜了!
第七、「邪见慢」:邪见,就是拨无因果,你跟他谈因果报应,他付之一笑,答说:「迷信!」因为他起了邪见。另外一种是外道,执着外道的修行方法是最正确的,实际是邪而不正,可是他执着得很厉害,你要把他外道的修行方法导正过来很难,因为他被我慢障住了。
这七种慢,最厉害是第六种卑劣慢,和第七种邪见慢,最不容易教化。前面五种慢,比较容易教化。礼佛拜佛,最容易消除我慢障,你们看不肯拜佛的人,还有回想自己当初学佛的时候,看见佛像,要拜三拜,腰好象弯不下去。怎么回事?那是被我慢烦恼障住了。等你拜久了,拜得很自然,就是把我慢障消除了。
所以要多拜佛,除我慢障,还可以得尊贵身。成了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还没成佛之前,现在就得尊贵身的果报身。尊贵身的果报,正是对着我慢的果报说的,你为什么要我慢呢?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希望被别人尊重,佛菩萨看见了怜愍你,知道你我慢障重。凡夫都有我慢,你认为比他人高,他人还认为比你高,怎么会瞧得起你呢?你瞧不起别人,你所得的果报,就是别人瞧不起你,所以你的身体,就变成卑贱的身体,不会尊贵。你多拜佛,把我慢障消除了,还没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身体已经变成尊贵身。为什么呢?因为你见了什么人都不会起我慢心,你见了任何人,不会起我慢,就是谦逊之德现前了。无论你是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别人看见你,特别恭敬,这样你的身体不是变成尊贵身吗?
以上把礼敬诸佛的大愿再多讲几句,因为光照着经文讲过去,经文的意思,没有了解透彻,不能得到利益。要找到下手处,所以把七种礼佛的方法,尤其礼佛观想偈,以及如何去除我慢障,详细解释解释。我们再去礼佛拜佛,就有一个下手处,就知道礼佛时应如何作观想了。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复次」,就是重复次第,前面讲第一个行愿了,重复次第再讲第二个行愿。「言」在前面总标时已经说过,现在把它重叠起来叫「言」。前面「言称赞如来者」,现在要详细解释称赞如来,怎么样称赞呢?「称」是称扬,「赞」是赞叹,称扬赞叹如来的功德。「如来」就是佛,佛就是佛,为什么又称如来呢?佛有十个德号,如来,应供,正徧知,名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佛,世尊。每一尊佛都有这十个德号,晚课礼佛大忏悔文,前面先念这十个德号,如来、佛都是十个德号之一。「如来」两字怎么解释呢?每一部经都有一尊佛为法主,佛是具足三觉才称为佛。「如来」,是如同先佛而来叫如来,先佛是过去的佛,怎么来度众生的?现在这一尊佛出世,如同先佛而来,也是照着先佛的规矩来度众生的。先佛是过去的佛,过去的佛怎么来的?「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乘真如实相之道;「来」,来成正觉,来示现成一个佛。这是照先佛的规矩,乘如实道来成正觉。现在的佛,也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就是成佛,成正觉,就是成道。成道之前,成道之后,一共有八个相,叫八相成道。每一尊佛都是这个规矩,第一个相从兜率天降下来,第二个相入胎,第三个相出胎,第四个相出家,第五个相降魔,第六个相成道,第七个相转*轮,第八个相入涅槃。每一尊佛都是这样,这也是如同先佛而来,示现八相成道,这是小乘家建立的八相成道。《华严经》是大乘,尤其是圆教大乘,它有住胎之相,没有降魔之相。因为要下到人间来成佛,先把魔降伏好了才下兜率天,没有降魔之相,多了一个住胎之相。佛示现人间的规矩,有父亲有母亲,入母亲肚子里住胎十个月才能出胎。但是菩萨没有时间经过十个月,他在母亲肚子里,就开道场转*轮度众生,所以圆教菩萨没有降魔之相,这是讲如来的德号叫做佛。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你要赞叹如来的功德,赞叹多少佛呢?《华严经》上的境界,讲过第一个行愿,你们就知道了。他礼敬的诸佛,是重重无尽的诸佛,尽法界虚空界,所有极微尘数的诸佛。这里你要赞叹佛的功德,不是赞叹一尊如来、两尊如来,而是赞叹这么多的如来。
看着经文,把经文消一下。这跟前面礼敬诸佛一样,「尽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的「十方三世一切剎土」,「剎土」就是国土,就是世界。剎是世界,土也是世界,所有的十方三世一切世界。这一切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记住这个单位。
「所有极微」,前面第一个行愿讲过,就是在我们世界最小的尘土,在空中飘来飘去不落地的尘土,叫微尘,把微尘再分作七分,叫做「极微」,所以「所有极微」,极微还是尘。「所有极微一一尘中」,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把它碎为微尘,你看有多少?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虚空界,徧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的极微尘,这么多微尘。
「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每一粒极微尘里面,都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诸佛,就这一句的数目字就够算的了。「世间」有的本子就作「世界」讲,每一粒每一粒极微尘之中,都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佛。
「一一佛所」,每一粒微尘里面,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的佛,每一个佛前面,「皆有菩萨海会围绕」,都有很多很多的菩萨会在一起,怎么叫「海会」呢?等于海纳百川的意思,大海的水有多大呢?各种的水统统会合在一起,「百川」,就是一百条河,其实不只一百条河,多少河,多少江的水,统统流到大海来,显其广大众多的意思。菩萨很多,也叫云集,也叫海会。
「围绕」,围绕着佛,有佛、有菩萨,叫三宝具足。菩萨是大乘的僧宝,佛是能说法的主人,菩萨是听法的大众,有说法、有听法的人是法宝。有一尊佛,就三宝具足,这就知道数目字之大。每一粒微尘之中不是一尊佛,有很多的菩萨,不是这一个单位的佛,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的佛。每一粒微尘都是这样,微尘众多,这就是说不完的境界。每尊佛都有功德,应当赞叹,不是赞叹一尊佛、两尊佛,而是赞叹无量数佛的功德,这是所赞叹的佛。
能赞叹的「我」,这就是说「我」,你是发愿的,你在赞叹,能赞叹的人怎么样赞叹法呢?下面再说。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我当」,我就是发十大行愿的这一个人。能赞叹的人,是这样赞叹的。先解释「辩才天女」,欲界有六层天,最高一层天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有这位辩才天女,这位天女的音声能和百千音乐相合。比如你奏这种音乐,她口里出的声音能跟这种音乐相合;你奏另一种音乐,她的声音能跟另一种音乐相合。有百千音乐的音声,这位辩才天女的音声能和百千音乐相合,所以称为辩才天女。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解」是开悟,这是过去开的悟,我当以甚深最殊胜的解悟。「现前知见」,是讲现在,我赞叹如来的功德,过去是得了甚深的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道源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