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圣谛讲记 第八卷 净心观法▪P4

  ..续本文上一页时是靠想象、分析的。比方说,我们观察身体的无常动作,有些人讲:"哎呀!我的手一动,就无常了嘛;手一直换来换去,我就知道它的无常了嘛;再要观什么呢?还不是那个无常!"这种人就是不懂得观与思惟的不同。观并非思惟,观是现前看到、观察到;现前观察的当时,不加上任何道理,这叫做观。什么是不加上任何道理呢?就是你亲自看到就是这个样子,而它成为你的道理。比方我跟你说,汽车的轮子在转,汽车就可以走,我这样讲是道理。如果你亲眼看到汽车的轮子在转的时候,把汽车转向前去,我说你亲自看到、观察到。你不用讲什么道理,你亲自看到发生那件事情。佛法就是在讲世间的真相,真的发生那样的一件事,并非道理而已。那么,我们要观察佛法所讲的道理,要观察到真的看到在发生那件事情,并非在道理上明白那件事。因此,在修观的时候,不允许思考,要去观察。为了完成这件事情,有时一句佛法,可以让你观察一天、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比方说,观生灭,你一整天就在观察身上的一切、心念的一切,每件事情在发生的生灭。意思是说,你要看到谁在生灭?而并非知道生灭的道理。比方说,我一个念头跑出来了,我看到它生;然后那个念头消失了,我看到它灭了。又比方说,我坐在这里,心中想看那幅图画,想要看的心生起来了,我要看到这个心念出来--生;后来我不想看那幅图画了,我要看到那个心念消失掉--灭。这样,我就看到那个心在生,心在灭,而不是我明白心的生灭

  道理。

  在四念处的身、受、心、法四样事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佛法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我再三说明:真理并非思考,而是现前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发现到真理、看到真理,我们也可以思惟、思考真理。但是在修观的时候,不是去思惟真理,而是去发现、去观察真理。

  我们要如何观察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一般上,我们要认识身的动作,即是在我们修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如手、脚,乃至头、眼睛在动,我们都要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很粗的动作,当我的手拿起来,然后放下,我们可以说"拿起来的动作生了","放下的动作灭了"。以这个手的动作,可让我们看到生灭无常的变化。在手动作的生灭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如果身体的动作那么粗,你都没办法仔细看清楚,那么,这个感受更没办法看到了。如果你可以看清楚这些粗的动作,发现它们是一种生灭变化,也是一种因缘变化,就是你的身心每一个动作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有它们的前因后果,种种在推动。当你在观察因缘现象、因果现象推动,你将在其中发现到它们的生,它们的灭;在生灭的过程中,你也能够看到是谁让它生的,谁让它灭的。然后,你会发现:原来没有一个"我"叫它生,没有一个"我"叫它灭,是种种因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推动一个,一直朝向前进。

  打个比方说,你在修经行--来回走,当你走到一半,忽然有小鸟叫,你的心念就听到鸟叫声;过后你又继续走,在这其中就发生很多事:一、你要清楚自己在行走;二、你要清楚鸟的叫声;三、你也要清清楚楚自己过后继续行走。如果你能专心地观察,能够做到这件事情,在佛法上说,此人已经能够维持正念,对自己的心念明明了了、保持正念;如果当你走到一半,去听鸟叫声,过后又继续走,但是你没注意到心有动过这个念头,那就是你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如此,是很难观察佛法,以达到解脱的。所以我在之前说要有定力、清净的心,心清净了才会看清楚真相。如果你在动中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身心,你都知道身心一切行为的生灭动作,你就

  可以开始在其中观察法,所以观身、观受清楚了,就可以观心、观法。当观心的时候,心对境界移来移去,你要看清楚它。当你看清楚了,这还不是属于智慧,只不过是有正念、有定力罢了。

  智慧是你看清楚它为什么这个样子?谁让他那个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刚才说,你要知道当你经行到一半,就去听鸟叫声,因为有鸟叫声,你有耳朵,耳朵生起耳识,然后心中去分别,心就移到鸟那边去注意听。听后,可能你喜欢听,就多听一阵子,这就是贪心罗;如果听后你不觉得怎么样,就对它没有贪。如此从中发现到自己的心,随着境界、因缘一念接着一念生起;如果你能够看清楚,就是你能够看到身、心与外境配合的种种因缘的法,一个接着一个在变化,那你就观察到因缘;观因缘就能够生起智慧。

  如果你清楚观察到因缘的时候,你会发现到一切因缘,一个接着一个无常生灭,不但如此,其间不需要有主人;你就会发现到,你的身心一切就是一连串的因缘、因果变化现象,其中没有主人。这因果生灭变化没有主人,就是无我。因为没有主人,它在其中因缘变化使你很不自在,所以这是苦的。你就从中看到这因果现象--因缘里面一切无主,是苦的。当你从这里看到苦,才是真正的观察到佛法所讲的苦圣谛中的苦。因为你不能主宰它,你不自在,并非苦、乐感受令你苦;如果是因为苦、乐的感受让你苦,这是凡夫所知道的苦。如果你从中观察到无常、无我的苦,这不是感受得来的,是智慧给你发现:世间一切真的是因果现象、因缘现象不自在,你会发现这个苦,就想要出离,心不想要黏着在其中,这样才能够生起朝向解脱的心。

  如果你从中看到这一点,也就是你在解脱上有路可走了,你知道从这里放下,以达到解脱。所以你要以微细的清净心来观察佛法,才能够看清楚这些变化。因此,净心观法很重要的关键是,心要清净、平静。

  所谓观法,是观察万法的无常变化,并非思考佛法道理,而是观察世间万法的变化中,就是符合佛所讲的道理--苦、空、无常、无我,并非把道理放在心中看是不是如此,而是

  自己证明、证实看到确实是如此,这叫做观法。

  一个人在观法的当时,那个法现前,就在眼前看到,而不是去分析得来的。所以观法是不允许分析,是必须在清净的心底下,没有分析的情况下来观察;如果你用心去分析,那就污染、使心不清净了。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以后在修道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分析的心来观察佛法。

  根据《阿毗达磨》中的记载,四念处的观法分为:别相观与总相观。

  所谓别相观,是个别一相一相来观察。在别相观中,观身的重点,是在观不净;观受的重点,是在观苦;观心的重点,是在观无常;观法的重点,是在观无我。

  所谓总相观,是四相一起观察。在总相观中,不管是身、受、心、法都在观苦、空、无常、无我。

  初修四念处的修行者,应该从别相观修起,再修总相观。因为身念处比较粗,法念处是很细的,所以他应当先观察粗的行为动作,然后才观察细微的。当如此训练一段时间,使心微细后,就可以开始观法的总相--苦、空、无常、无我。

  依据四念处的经典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乃至慢者七个月、七年方可证果。

  佛在涅槃前也特别交代弟子依止四念处,因为众生对世间迷惑,如果要放下,就应当把心安住在四个处所来观察,这样就能够达到解脱。因此,四念处在小乘或者南传佛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法。

  不管是解脱道--修行解脱生死,乃至修菩萨道--度化众生的修法中,这四念处是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所谓的苦、无常、无我、不净是佛弟子所要观的佛法,也是大、小乘人所应当观的佛法。

  有关四念处修行的经典有《四念处经》(The FourFoundation Of Mindfulness ),此经在南传佛教的国度里是很容易请到的,有兴趣者可以去请这部经来阅读。经典中说:"四念处是能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而走上正道、觉悟涅槃的唯一之道。"经中

  是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角度来教导佛法,其中也强调观呼吸。

  如果你们有兴趣修持这个法门,单凭阅读经典是不足够的,自己也无从下手修行,应该去寻访、请教一些老师指导怎样修。如果有老师带路,你的修行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很多人的确从四念处的修法中得到利益,希望有缘的人尝试去修此法。祝福你们。

  

  

《四圣谛讲记 第八卷 净心观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