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圣谛讲记 第二卷 苦~因果无常▪P2

  ..续本文上一页呢?其实因果本来就在改变之中,它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我们说要改变因果,是希望它出现某些果报罢了。比方说,树上有一个苹果,而它最终是会掉到地上的。但是如果我把它摘下来吃,那个苹果就没了,它也没的掉到地上,我也就把因果改变了。因果的改变,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中知道某样东西将来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我们希望它不要那么出现,就转变它,这就是转变因果。

  根据佛法说,一切的因果都可以改变的,但是要改变它,也是要靠因果来改变。怎么说呢?因加众缘变成果,现在你用另外一些众缘来转变它,那么,大家都是众缘,看哪些众缘的力量强,就把那个因带动到另外的果去了。以这样来说,

  因果都是可以改变的,在于你的力量够不够足以改变它。比如树已经长出叶子了,我就没办法把它改变成为幼芽。再者,你现在是女人,我也没办法把你改成男人,这就是没有力量去转变它。当因果没有任何力量足以改变它的时候,我们就说这类的因果是肯定的了,它是不可改变的因果。所以确实是有一类的因果,它的势力使得我们不能改变,比如苹果花已经结成苹果,我们就不可能把它再改变成苹果花。我们每每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不能够改变了,所以有些因果是可以改,有些是不可以改的。以因果来看,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因果现象。

  因果有没有终结的呢?以佛法说,因果是没有开头、开始的,因之前还有因,那么,既然如此,果之后还有没有果呢?以佛法说,果之后还会有果的,即因果是没有终结的,那么,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这是因果的一种现象。不只世间的东西是一种因果现象,生命也是一种因果现象,甚至于人的心理活动、生理活动……也是因果现象。比方说,当你在学生时代读过数学,以后就会做算术;反之,你的计算就不行了。再者,你会讲英语,那是因为你有读过英文,有学过英语,这就是因果了。

  佛教在讲因果的时候,非常强调因果的无常生灭。为什么呢?因为从因转变到果,我们说因要变化,因就要消失,果就生出来,即因灭后,果就生出来了。这个从因变到果,它是一种变化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无常,没有永恒,一直在转变。这个因果转变不但是无常的,而且是没有主人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没有人控制因果,果是由因配合种种缘造出来的,在里头是很多原因(缘)的推动,并非有一个主人叫做"我"在推动。以佛法说,我们说话也是一种因果现象,里面并没有主人在说话,这是很深的道理。佛法强调,因果不但是无常,也没有主人--无我。因果不但无我,而且无常,没有人控制,它又一直在推动、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你不能做主的。因此,佛也说因果是一种不自在的果报。这个不自在的果报是苦。就是说,因果给你所得到的果报,佛说这一切都是不自在,因此说它是苦的。因果有共通的性

  质: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是一种苦的果报。

  为什么说因果无我?其实说因果无我,是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它们本身不能自己存在着。所谓我,是自己保存着,不由别人创造出来。但是因果现象,一切的果都是由其他的因,加上众缘做出来的。凡是因加上众缘做出来,它就不是由我来做;如果只是我做,就不用靠众缘来做了。所以,所谓的因果现象里没有我,即没有一个人能够主宰,甚至于刚才我所说的,你会讲话也是一种因果现象。即是你要有眼睛,要有头,要有嘴巴,然后要学习语言,要听得懂……很多因缘的配合,你才把话讲出来。因此,众因缘配合,你才会讲话。依佛法来说,如果没有因缘配合,你就讲不出话来了。所以是因果令你讲话,不是有一个我令你讲话。佛说,因果是无常、无我的。

  为什么说因果是一种苦报?因果中的果,让我们感受到苦、乐的种种现象,但是佛法说因果中的苦、乐等现象,都是因果本身,甚至于我们感受到快乐,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告诉我们的,别的众生可能并不以为是快乐的。因此,你的快乐感觉是不能作主的,是感觉器官让你感受的,是你的烦恼让你感受的,它是不自在的,不自在就是一种苦。以佛法来说,就算是快乐也无法自动出来,无法长久保持,它也是一种不自在的,是无常的苦。因此,佛说世间一切皆是苦报,就是这样的道理。

  在我们的佛教道理中,佛特别把生命的因果现象讲述出来,称为十二因缘。依佛法说,我们的生命是由很多很复杂的因果带动的,但是在这很复杂的因果中,佛特别阐述十二种因缘,解释生命怎样地一生又一生的生死轮回,这就是所谓的十二因缘。其实,生命的生死轮回的因缘不一定要十二种,而是佛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因果中,特别以这十二种有代表性的因缘,来解释众生为什么会生死轮回。

  根据经典的记载,十二因缘的发生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众生,在菩提树下修行,在还没有成佛之前就入定,具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后,就开始观十二因缘。因为佛有神通,才有能力弄清楚众生的生死轮

  回过程而成道。

  佛观察众生为什么会生死轮回?佛从"死"开始观察,寻找导致死的原因。我们会认为人老了、病了,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等因素造成人的死亡。佛说不是,佛说,死的原因,是因为有生。

  为什么会生?因为你过去造了很多业,有一些业报,有一些业力因果推动你来出世,而这些业力因果,称为业有,也称为有。"有"是存在的意思,存在很多业,而这些业力因果要兑现,使你前世死后,今世又转来投胎,就要出世。以世间人的观点来说,我是父母生的。但是佛说不完全是。因为佛看到众生有某些生的原因、跟父母亲有缘份,即你过去造了一些业,你父母亲也造了一些业,你们之间有种种关系,你就投生到他们的家。你的出生为他们带来欢乐,不只如此,你还没有出世,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了,其实你跟他们有很深的因缘,你就来生。你投生到他们的家,是因为你有那些业报,而不是他们要生你,就把你生出来那么单纯。所以佛说,生的原因,是因为有有。

  为什么会有?你会有那些业的推动,使你来生,是因为你有执著。在执著的时候,你会推动一些事情,佛法把它称为"取"。比方说,我们看到一样东西,不管我们喜欢或不喜欢,就很快对它作出反应,采取一些行动。这些取的行为,使我们在死的时候,执取那些业报去投胎,因为我们心中要那些东西。这话怎么说呢?原来我们的两只眼睛很喜欢看东西,一打开眼睛就很好奇,东张西望,什么都要看。佛法说,当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对境界有贪爱,就是取。因此,感官对境界执著的习惯,使我们在死的时候,依然执著一些境界,如此,临死的时候,过去世业的境界出现,我们就去投胎了。所以佛说,有的原因,是因为有取。

  为什么会去执著、去取、造作呢?因为有"爱";爱就是贪爱。贪爱分为两种:一是我爱;二是境界爱。"我爱"是对自我产生贪爱,希望我继续生存在世间;"境界爱"是对我以外的东西产生贪爱,希望境界继续在现前出现。由于这两种贪爱,我们就生起种种的烦恼,这一切佛法都把它归类为爱。所爱

  得到就高兴,爱不到就不高兴,都是因为爱在作怪。因为有爱,所以就造业做事情,对一切境界产生反应。所以佛说,取的原因,是因为有爱。

  为什么会爱?爱不会无缘无故发生。比方说,你们坐在这里,不会爱我吧?肯定不会。爱一定有其原因。佛观察后,发现产生爱,是因为有"受",受就是感受。当你遇到境界的时候,感觉器官对境界产生一些苦、乐的感受等等,而苦的感受使你产生嗔恨,乐的感受使你生起贪爱。所以佛说,爱的原因,是因为有受。

  为什么有受?我们往往责怪别人给我们感受。比方说,某某人讲你几句话,你不高兴,或某某人做一样东西影响你,你很苦恼,就认为这些都是别人给予你的。但是佛说不是。根据佛的观察:你之所以有感受,是因为你的心跟外境接触--触。心跟外境接触的意思是:我们的心是一种心理现象,我们认为知道外面的境界,其实当时我们的心是感觉到知道外面物质的现象,就叫做触。比如,眼睛知道外面所看到的东西,是眼睛觉得它接触到外面的境;耳朵觉得接触到外面的声音,知道声音的存在等等,这个触并非指触觉。因为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然后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这些感受都是因为接触而来的;如果心没有跟外境接触,就没有感受。所以佛说,受的原因,是因为有触。

  心跟外境为什么会接触?因为我们有感觉器官。我们的心没办法去接触外境,它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去接触。因此,触是因为感觉器官得来的,所以感觉器官是触的原因。感觉器官有六种:眼睛(眼根)能够感觉到物质的颜色--视觉;耳朵(耳根)能够感觉到声音--听觉;鼻子(鼻根)能够感觉到气味--嗅觉;舌头(舌根)能够感觉到味道--味觉;身体(身根)的肌肉、皮肤能够感觉到冷、热、滑、硬、软、轻重的压力--触觉。但是一般上接触也叫做触觉,因为我们是通过前面的五根的接触而知道外境,因此说,触觉是靠眼、耳、鼻、舌、身五根去接触,第六是意根,其实,它是我们思考的心念,也包括脑袋一部分的功能。意根也有感觉,它可以感觉到我们内心回忆的影像,这也是一种接触,那么,

  这六根在接触它们所知的境界。我们在接触境界的当时,就产生感受,所以触觉是受的因,但是触本身是从六根而来的,因此,佛说我们有触是因为有六根。六根是用来接收外面的信息,接收境界给我们的信息。因此,佛在十二因缘中,把它称为"六入","入"是进来的意思。就是我们从这六个门口收集资料、资讯进来,我们的心就去接触这些资讯、这些境界。所以佛说,触的原因,是因为有六入。

  六根(六入)怎么来?当精子与卵子刚结合的时候,是没有六根的,…

《四圣谛讲记 第二卷 苦~因果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