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全身是这样,心念也是这样。但是,我们就执着身心里面有一个某某人、某某众生,当这个众生修行证悟到涅槃,我们就会产生“他去哪里了?”的疑问,这就是自性见,接着生起“存在的见解”,认为实在有众生存在;当一个人的烦恼执着放下,看清楚后,再也不去,也不再来,那他当下就证到涅槃。
大乘佛教里有一派认为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有个清净的本性,修行就是要证悟到回归本来清净。当修行人回归本来清净,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当时就有常、乐、我、净,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不过是在诸法因缘变化里执着有个众生之我执,如果你不执着的话,我跟无我都不存在。当一个人证悟涅槃的时候,他就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无我,在他看来这些都不存在了。
比方说,现在你们坐在这边听法,不会执着我们是一班,或是一群,因为你们只当作有个因缘在这边听法,等一下时间因缘到了,就散场各自回去,不会认为有实在的东西。那么同样的,当一个人真的证到涅槃,他绝对不会认为在涅槃里有一个我,绝对不会认为有一个快乐的涅槃,因为有乐就有生灭心在作用。如果你执着有快乐,就有心要去感受那个快乐,感受快乐的那个心就是生灭的心,有生灭就不是涅槃。
如果说涅槃是清净的,这也不能成立,因为在涅槃的时候,你的心没有生与灭可得,那么,哪一样东西给你得到清净的概念呢?没有。所以佛在经典里解释涅槃时都是用相反的话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通通都不是。因为佛每讲是某样东西,你又对它产生执着,死抓住不放,所以涅槃绝对不是常、乐、我、净。
根据大乘那一派的说法,认为佛讲八种颠倒,认为众生执着常、乐、我、净是颠倒,佛就跟众生说苦、无常、无我、不净。小乘认为这没有颠倒,但是这派大乘的说法认为这是另外四种颠倒,所以把这两对的八种颠倒合称为八倒。它认为要远离苦、无常、无我、不净这四种颠倒,才真正证得涅槃的“常、乐、我、净”,这是不正确的说法。执着“苦、无常、无我、不净”为实在的见取见,必须远离是对的,执着得到“常、乐、我、净”的涅槃还是见取见,是错的。
当一个人证悟涅槃的时候,绝对没有“我”这种想法,我与无我都不存在,哪里会有所谓我是乐、净、常这回事,所以不会说涅槃是常、乐、我、净。一个人说涅槃是常、乐、我、净,
就是他执着了,他以六根得来的知识--常、乐、我、净来判断涅槃,依此想象怎样才算是涅槃,那样是错误的。
大乘经典里说,不管你是否证悟涅槃,一切法本身没有实在性;意思是说,你所认为的某样东西,它不是如你想象的那样。好像眼睛,它并不是一个东西,里面牵涉到很多因缘的配合,没有实在的眼睛在生在灭;我们的六根也是一样,没有实在的任何一根在生灭作用,而是我们在里面迷惑执着,生起种种见解。所以一切法不但没有自性可得,也没有实在的生与灭在活动着。我们说因缘的过程是一个名称,在因缘的过程里面任由截取一段都看到一个法的出现;如果不在里面截取一段,就看不到实在的法。《心经》说,因为一切法本来无自性可得,所以一切法不可得,就没有生灭可得;那一切没有生灭可得,即是一切法的真实相--不生不灭。一切法没有生灭相可得,因此,《心经》说一切法本来的自性就是涅槃之空相,不曾被污染,本来清净。依这个观点,大乘佛法说这世间本来就是涅槃相,本来就是空相,无自性,没有生灭可得。
《心经》说,如果一个菩萨行者证悟到无所得的时候,就证悟到一切法本来清净涅槃,没有所谓一个法可得,称为清净,一个名称而已。菩萨行者心明白之后,他就在幻化生死里边来来去去,没有想要进入涅槃,在世间跟众生结种种因缘,最终成佛。以这样的心境跟众生结缘的时候,他没有所谓的我入生死,我出生死,心无所住,这就是菩萨心证入无住涅槃。
涅槃在大小乘佛法里总计有四种,那就是前面已解释过的
(一)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另外两种是:
(三)自性清净涅槃:指一切法本来没有生灭相可得,称为自性清净涅槃。
(四)无住涅槃:有一些修道很有成就的修行者,看生死好像开门、关门这样地轻易,他心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因此菩提萨埵的究竟涅槃就是指无住涅槃。当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发心行菩萨道,最后他要完成无住涅槃,随着他的业力因缘,在这世间里跟众生结缘。根据经典说,菩萨达到无住涅槃后,他可以现任何身,在任何地方度化与他有缘的众生,甚至于哪里的众生需要佛身得度,就示现成道来度化他们。好像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这些大菩萨都有这种能力。这些菩萨必须努力修行,成就某些特殊的能力,得到我前面讲过的十个自在,才能在娑婆世界或他方世界来往生死,随因缘以应化佛示现,随缘度化众生。当一个人没有证悟到无住涅槃,他就执着这个身体,认为这个身体
是我,以这个身体为家来住。如果菩萨真的证悟到无住涅槃,他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所以大乘经典里说,释迦牟尼佛叫做“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原因是娑婆世界是佛度化的国土,里面有千百亿的南赡部洲,星球上有“人”的地方佛都去度化。佛在各个南赡部洲度化众生就好像在地球上一样,也是示现成佛道来度化有缘人。所以你在这个地方看到释迦牟尼佛已经入灭二千五百多年了,但在别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正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这就是经中所说“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的意思。
关于自性清净涅槃及无住涅槃,大乘佛教的所有宗派都承认,但是南传小乘佛教却不承认。
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但是菩萨,诸佛也是依此般若而得成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从最初发心,中间修菩萨行,直到最后成佛,无不是依般若为先导,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五不翻之一。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合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即对宇宙人生真理有根本的正确觉悟;声闻、缘觉也可证得,但不能普遍;菩萨虽能普遍,还没有圆满,不是无上;唯佛所证圆满,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上一回我讲过智慧可分为世间智慧与出世间智慧,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智慧,即是诸佛的菩提正觉,又名一切智,那是什么事情都能够知道的智慧。比方说,现代有电脑,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没有看见过,如果我们请教佛有关“莲花一二三(Lotus123)”电脑软件的问题,以佛法说,唯有佛有一切智,佛要知道关于“莲花一二三”电脑软件,就能够知道,佛一定能给予你正确完整的答案!这可能你不相信,我先举一些例子:中国有些气功师,可以气功为人医病,有的更能为他方的人遥治。只要病人的亲人给气功师报告家中谁在生病,气功师就能通过病人的亲属身上得到病人的信息,而为他疹断病情及医病。中国科学院叫做人体科学院,专门研究这些东西。依现代科学说,世间任何东西都有能量,种种能量发生信号,信号产生之后残留着,有能力捕捉到的人,就可以从信息里知道他所要知道的事情,我们把它叫做神通。
又比如南洋一带很流行的降头,做降头的人从他所要害的人身上拿些头发或用过的东西,在上面作法来害那个人,就是那些东西上面残留着那个人的信息,以此勾通来对那个人起作用。因为我们的触觉太差,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要靠望远镜、显微镜,但佛有天眼通,你要佛看什么,佛都能以天眼
看到。有一次,佛对弟子说水里面有很多虫(细菌)。佛的一些阿罗汉弟子也有这种能力,曾经有一次,目连尊者说:我看娑婆世界好像庵摩罗果(一种水果)。没天眼通的我们要看娑婆世界,只能坐飞机或火箭飞出地球去,以望远镜来看。我们每个人心念有很多信息,佛有他心通,你心中想些什么,佛都能知道。经典中说娑婆世界中任何一个地方下了一滴雨水,那滴雨水从哪里来,佛要知道,就能知道,这是佛的神通。那么,现在这世间有的东西,以前没有,现在如果佛出现,你拿去问佛,佛要知道,就能知道,因为佛有能力取得所需信息。
佛的智慧是阿罗汉、菩萨所比不上的,佛的智慧叫做一切智,不只要知道什么就能知道,甚至于世间所没有的,佛都能讲出来,比如前面所说的“四圣谛”,是佛以其智慧建立的一套修道理论,教导众生修行的方法,以达到解脱。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放牛人不相信佛是一切智者,就想考验佛,他们认为佛从出生到出家成道,不曾放过牛,他们想看佛知道怎么放牛吗?就去问佛:“佛啊,您自称为一切智者,请问牛要怎么放?”佛说牛什么时候要喝水、什么时候要洗澡、什么时候要烧牛粪、什么时候要挤牛奶……佛一共讲出了十六种放牛人应该知道的事项后,就以它们为比喻教训比丘:你们出家人修道也跟放牛一样,要依着这十六种法去修行。这是佛自己建立起来的修道方法,记载在《放牛经》里。当佛讲完了十六种放牛法,那群放牛人听后,心里十分惭愧,他们最多知道不到十种,有些方法他们还不会呢!因为佛的神通、智慧有能力知道牛所需要,就知道怎样放牛,所以佛叫做觉悟圆满。所谓觉悟圆满是:第一自己觉悟。第二能够令他人觉悟,就是佛能讲出一些修行解脱的方法,令他人觉悟。第三觉行圆满,他所要知道的东西没有一样不知道。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觉悟之后,相好庄严,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他有很多一般人、阿罗汉和菩萨所不能及的能力,这包括了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等。
佛是一个真正的身、口、意没有过失的觉悟者,在人、天的一切阿罗汉、菩萨等等都不能跟佛比拟,佛的言行思想都没有过失;阿罗汉、菩萨则不然,言行举止没心想去损害他人,但是有时无意间可能会损害到他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